最新大学生恋爱观.docx
《最新大学生恋爱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学生恋爱观.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大学生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观
探
究
大
学
生
恋
爱
观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0-2班
姓名:
赵玉刚
时间:
2010-11-9
摘要: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现在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
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在思想上已趋于独立,对待爱情,他们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会严重影响自己和他人,而且对自己的学业产生影响。
因此关注大学生正确的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十分重要的一课。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观恋爱道德
正文: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
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
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
大学生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又该如何去对待大学生恋爱。
一.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
1,使生活丰富多彩,摆脱生活上的寂寞。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
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样,在你郁闷的时候会有人陪在你身边,也有人分担你的快乐和痛苦,有的大学生说“人活着是有意义的,爱情故事和现实中的都有人自杀。
我感觉他们都是心灵上的苦闷无处诉说或没有找到或失去可以牵挂的人,才会放弃人生。
如果打开心灵的缔结,找到值得牵挂的人。
就不会如此放手离去。
”可见,人活着是要有所依附的,爱情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依附对象。
另外,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是,你便远离了寂寞。
生活也会因他(她)而丰富起来,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精彩。
2,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生理的成熟、性心理的发展,大学生产生了对异性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人本能表现。
性爱的好奇心理。
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对恋爱充满了向往,对异性的追求欲望也随之增加,在这样的的心理支配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恋爱来排解寂寞。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及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
.1.性爱的好奇心理。
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
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
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
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
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补偿心理。
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游戏人生心理。
其恋爱动机是:
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1”
(2)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1.因为空虚而爱。
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
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好奇心较重。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
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3.不注重恋爱的后果。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
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4.道德观念淡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
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1)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
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
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2)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
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
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
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
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
(3)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
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4)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
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
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
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四.建议
1.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首先要使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生理的成熟、性心理的发展,大学生产生了对异性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人本我的表现,而一个理智的人能使自己通过自我调节由本我向超我发展,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够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把握人生行程中的航向,才有可能到达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顶点。
其次注重恋爱道德。
爱情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建立在一定生活和思想基础之上的选择,恋爱双方的人格完全平等,在爱情中的地位也完全平等,所以不能勉强对方,也不能勉强自己。
爱情不同于其他人际交往之一就在于它的专一性和排他性。
因此,在确定恋爱关系时,所出现的“三心二意、朝秦暮楚”、“多角恋”不是真正的爱情,这是对对方也是对自己感情的不尊重和不负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功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影响。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学时代的“三点一线”生活已经厌倦,希望过一种与中学时代不同的生活,再加上大学的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空虚、寂寞、无所适从的心理,若此时教育者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使他们为摆脱以上心理而谈恋爱。
因而我们要充实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赋予大学生先进的文化意识,使大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形成高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3.加强大学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既处于性生理和性心理之间不协调的矛盾之中,又处于性的生理要求与性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之中,可以说,这是大学生性教育的的焦点和关键。
切实加强大学生性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对大学生恋爱的成功和婚姻的幸福有着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应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情上的烦恼,这种烦恼既不好意思向老师、家长倾诉,又很渴望得到过来人的指引、帮助,这使得部分学生陷于两难境地。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在咨询中充分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隐私,从而弥补一般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可以部分解决学生在恋爱、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1】卢春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三期,2003年。
1”
【2】南方周刊·2007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