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688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ppt

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教育财政支出2012-04-30ZRR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一、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三、公共财政支出的理论演变和对教育的影响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教育财政支出教育财政支出一、教育财政支出的内容二、我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三、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总体情况及国际比较四、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主要问题归纳和分析内容结构2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支出34一、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三、公共财政支出的理论演变和对教育的影响目录财政的本质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对资源、财富、社会福利的分配关系。

原则:

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5公共财政支出(PublicFinanceExpenditure)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是国家将通过各种形式筹集上来的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财政收入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它是整个财务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

6一、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三、公共财政支出的理论演变和对教育的影响目录1.按政府职能分类我国财政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

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

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7采用这种分类方法把财政支出同国家职能联系起来,使得国家财政支出的责任明确,也可以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活动的全貌和各个时期国家职能与活动范围的变化情况。

按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可分为国防支出、外交支出、行政支出、司法支出、经济建设支出、债务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等。

2.按照财政支出性质分类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履行各种职能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日常行政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以及购买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这类支出反映政府部门要占用、消耗一部分社会经济资源,并排斥私人及私人企、业占用、消耗这些资源的可能性。

对生产、就业和社会总需求有着直接的影响。

8

(2)转移支付(Transfer)原意是指“转移”、“转账”。

狭义的转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转做下级政府的收入来源以支付本级支出;广义的转移支付不仅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收入转移,也包括下级政府的收入向上级的转移。

我们常说的转移支付一般是狭义的。

转移支付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普遍做法和基本方式。

9实现方式实现方式:

由于这种财力再分配行为不是各地区政府之间的自发的授受关系,而是表现为国家意志国家意志,因此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纵向模式,即上级政府通过特定的财政体制把各地区所创造的财力数量不等地集中起来,再根据各地区财政收支平稳状况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将集中起来的部分财政收入不等地分配给各地区,以此实现各地区间的财力配置的相互均等。

10转移支付的目标及实现方式调整各地区之间的横向不平衡、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

重点用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能源、交通、环保等基基础设施以及教育、科技、医疗、就业础设施以及教育、科技、医疗、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事业。

转移支付目标1.1.一般转移支付:

一般转移支付:

主要是对方的财力补助,不指定用途,地方可自主安排支出。

目的是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

此类转移支付不规定具体用途,由接受拨款的政府自主安排使用。

2.2.专项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

主要服务于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

3.3.特殊转移支付:

特殊转移支付:

是在发生不可抗力或国家进行重大政策调整时,由上级政府支付的特殊补助。

4.4.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

即中央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将集中的部分税收收入返还给地方。

转移支付的分类11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分税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育经费主要来自1和2两种方式。

Textinhere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在转移支付中的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其他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财政和受益者共同承担。

教育支出12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如果教育服务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低收入人群将被剥夺教育机会。

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

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

教育投资究竟能否获得回报与回报率有多高,是难以确定的,这就使得私人资本因担心无法得到偿还而不愿为教育融资,这样,那些资金不足的人就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

市场本身收入差距13一、公共财政支出的概念二、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三、公共财政支出的理论演变和对教育的影响目录财政支出理论的重要性公共财政支出理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经过200多年的不断完善,至今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公共财政支出理论以“市场失效”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将“公共产品”理论作为核心理论,从而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正确界定财政的职能范围和活动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确认识和理解公共财政支出理论对指导我国的财政实践有重要意义。

141、亚当斯密的财政支出理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西欧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初期,完全依靠市场自发地配置社会资源。

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政府应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主要在于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保护本国免受他国的侵犯和维护公共安全,举办公共工程等。

亚当斯密认为国家的财政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国家的财政支出是社会财富的一种虚费,它严重妨碍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因而这时财政的公共性仅局限于提供财政的公共性仅局限于提供公共安全、法律秩序和国防等公共安全、法律秩序和国防等政治服务成本的狭窄范围内。

在这一时期,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

152、阿道夫瓦格纳的财政支出理论瓦格纳法则WangnersLaw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即:

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他认为,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原有的国家职能(如国防、警察、司法等)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将不断出现新的国家职能,如干预经济、社会福利,尤其是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支出的增长会以超过GDP上升的比率而增长。

16在他看来“国家为完成生产经济方面的任务,需要一定量的经济财富。

这是国家的需要,表现为国家的开支。

如果我们考虑财政经济中国家以及其它消费所需支出的话,那就必须筹划所需支付的工资乃至薪俸,直接使用于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等),或为获得其它财货而必须预为筹措货币。

在整个国家需要中,这一部分特别叫作财政需要。

”17贡献之一贡献之二瓦格纳看到了“国家经费”的不可逆转性,解除了对客观上存在的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的主观限制,从而为探寻财政支出规模的客观数量界限扫除了障碍。

瓦格纳研究财政支出规模的另一个贡献,是将财政支出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通盘考虑。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财政支出增长模型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都曾经论述过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关系,他们的理论被称之为发展阶段增长论。

特别是马斯格雷夫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类财政支出的增长变化作了详尽的阐述。

他把整个财政支出划分为军用支出和民用支出,而民用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又进一步划分为公共积累支出、公共消费支出和转移支出。

18A、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共积累支出应占较高的比重。

交通、通讯、水利等经济基础设施具有极大的外部经济性,私人部门不愿投资,而这些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影响着私人部门生产性投资的效益。

因此,政府必须加大经济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环境,加速经济“起飞”。

19“财政支出增长模型”把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民用支出中的三类支出的增长情况各异。

B、在经济发展的中期在经济发展的中期私人部门的资本积累较为雄厚,各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也已基本完成,财政投资只是私人投资的补充。

因此,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率会暂时放慢,在社会总积累支出中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

C、在经济发展成熟期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财政投资的增长率有可能回升。

因为在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生活的质与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更新经济基础设施,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

20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否解释我国教育财政支出追四的漫长之路?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教育财政支出教育财政支出2122一、教育财政支出的内容二、我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三、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总体情况及国际比较四、我国教育财政主要问题归纳和分析目录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可以界定为政府用于维持和发展用于维持和发展各类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各类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包括:

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按财政资金的支出用途可以将教育财政划分为教育教育事业费支出和教育基建投资支出事业费支出和教育基建投资支出。

按支出用途分类的好处在于可以掌握教育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方向,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合理调度资金,做到先维持(尤满足教育事业费开支)、后发展(再将剩余资金用于基建投资)。

内容和分类23内容分类教育事业费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经费最主要的部分,一般占到政府教育支出的60%以上;教育事业费支出,是指我们日常所说的财政教育经常性费用支出,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

人员经费支出是指用于教职丁工资,奖金歧其他福利性开支,还有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公用经费支出是指教学机构的教学、科研和办公费用,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的购置经费;教育基建投资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学校房屋建设及危房改造等方面的费用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楼的建没,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楼。

实验楼、图书馆的建设,为教学服务的办公楼、礼堂,教职-厂宿舍的建设以及学牛公寓、食堂的建设等。

24对支出项目的解释25一、教育财政支出的内容二、我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三、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总体情况及国际比较四、我国教育财政支出主要问题归纳和分析目录高度统收统支体制高度统收统支体制(1950-1952年)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9年)分级包干体制分级包干体制(分“灶”吃饭)体制(1980-1993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分税制财政体制(1994年-至今)261.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化进程特征:

地方财政收入如数上缴中央财政,地方所需要的财政支出基本上由中央全额拨款,地方财政收支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

原因:

抑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国民经济;保证抗美援朝战争

(1)19501952,高度集中型“统收统支”财政体制2、19531979,“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型财政体制特征:

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政体制。

地方预算的收支管理权限很小,不能够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原因:

适应国内政治、经济形式发展的变化,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财政管理和分类分成、总额分成的收入划分模式,让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有所松动,但是集权特征没有改变,中央和地方“吃大锅饭”。

(3)19801993,“分灶吃饭”为标志的“分级包干”原因:

打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同“吃大锅饭”、中央集权过度的局面。

(a)19801984年,“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地方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节余部分上缴;地方财政收入小于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