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6647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docx

黄金之旅导游词标准版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黄金之旅导游词

一、欢迎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踏上黄金之旅。

美丽的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将敞开怀抱热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遂昌国家矿山公园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黄金之旅表示热烈地欢迎,看到大家灿烂的笑脸,想必大家的心情也是无比舒畅的!

在这充满神奇、暇想和诱惑的旅程即将开始之际,我先作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比我小的也可以叫我小×姐姐------,今天能担任本团的导游工作,认识这么多的朋友,我感觉到很荣幸,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地提出,我将竭尽全力地为您服务。

也希望大家能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

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尽兴而归。

二、国家矿山公园概况:

我们今天将要游览的是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核心景区。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核心景区占地面积约6.3平方公里,景区里集中了大量的矿业古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景区内神奇的矿洞、起伏的山峦、幽转的溪谷和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雅士登临赋诗,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历代的达官贵人、名绅巨贾也总是乐此不疲,前来探幽寻宝。

至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唐朝、宋朝、明朝等古代的金银矿采矿遗址就座落在遂昌金矿国家矿公园的核心景区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它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一处极有旅游文化价值和考古科研价值的旅游胜地。

在2005年7月北京举行的国家矿山公园评审会上,遂昌金矿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最终以高分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级的评审。

尊敬的团友,此时此刻,在不知不觉里,我们已置身于山环水抱的优美画卷中,我将与您在“探千古黄金谜、圆往昔黄金梦”的黄金之旅行程中一起感受神奇、拥抱快乐、共度美好时光。

三、揖金亭

各位团友,前方这座立在两溪三山交汇之处、依山傍水的八角亭台,名叫“揖金亭”,“揖”是拱手作拜之意,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礼节,“揖金”两字表达人们对黄金的崇敬、景仰之意。

据史料记载:

明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派谴太监曹金到遂昌监督开矿,曹金路过此处,见两溪潺潺的流水在此融聚成一泓宁静的水潭,前有古槐盘曲,后临朱栏小桥,隧命侍从停轿细察,顿感此地为绝佳的风水宝地。

经向山野村夫仔细打听,方知不远处便是当时全国著名的银矿场——“遂昌永丰银场”所在地——银坑山的山脚下。

曹金一行便在离此处不远的刘坞村安顿下来,经精心准备、选定良辰吉日,在此大搞祭汜仪式,以祈求上苍能赐予朝庭更多的金银财宝。

该亭便由此得名为“揖金亭”。

在此,我也祝愿游客们能金榜题名,事业有成,财源滚滚,享尽荣华富贵。

“揖金亭”的亭柱上刻有两副楹联,题有:

“往事越千年朱提为赤县翘秀,春风吹二度地得乃天材菁华”-----这一边题的是“林茂山青适旅适意名扬中西南北,天长云碧揖金揖银光耀华夏春秋”。

从“揖金亭”旁边这条小马路进去约2公里处便是宋史记载的当时年产八万两白银的“遂昌永丰银场”的遗址。

三、矿山公园主入口(游客中心、停车场)

四、黄金博物馆

五、南月台(检票口)

六、明代金窟(烧爆坑、金峰场景、古代采矿场景、矿难场景、洞内时光隧道、金脉、现代采矿场景、天井、采场场景、矿车与装岩机、溜井、放矿漏斗)

七、北月台(金菩萨、草鞋换粥、上元茶楼)

八、黄金揽胜区块:

黄金揽胜区块入口处:

由于井下采出的原矿含金量极少,往往是以几十微米的细度嵌布其中,肉眼根本无法分辩,低的每吨仅仅一、两克,也就是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含量,高的也只有二十余克。

所以必须经过现代化的选矿氰化和冶炼工艺,才能将金银从矿石中提炼出来。

选矿氰化工艺简单区分有六道工序。

(破碎工艺)第一道工序是破碎,通过鄂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进行二段破碎,经振动筛筛分,符合要求的颗粒输送到粉矿仓,其他的颗粒返回进行二次破碎。

(球磨工艺)第二道工序是磨矿,在球磨机内加入水和大小不等的钢球,把进入球磨机内的矿石碾碎,经过螺旋分级机分级,粒度达到要求的矿浆,进入浮选槽。

(浮选工艺)第三道工序是浮选,把选矿药剂加入浮选槽,经搅拌产生气泡,使矿浆中的含金矿物粘附在气泡上,旋转的刮板将上升到表面的金精矿刮出,尾矿通过管道排入尾矿库。

(氰化工艺)第四道工序是浸出,进入浸出槽的金精矿与加入的氰化钠发生化学反应,金银矿物溶解到液体里,成为金氰络合物。

第五道工序是洗涤,通过洗涤设备,分离金氰络合物,形成贵液。

第六道工序是置换,在贵液中加入锌粉,把金银置换沉淀下来,成为金泥。

2003年,遂昌金矿实施了全泥氰化工艺改造,矿石破碎球磨后,不经过浮选,直接进入浸出槽,经过浸出、洗涤、置换,得到金泥。

这些含金达到3%-5%的金泥就可以运送到炼金室进一步提炼。

从金泥中提炼黄金又要经过四个步骤。

(冶炼工艺)第一步是酸洗,在金泥中,加入硫酸进行酸洗,去除杂质和金银以外的其他金属。

第二步是熔炼,酸洗后的金泥配入一定比例的熔剂,在中频炉中熔炼,上部是碴,下部是金银合金,这就是著名的现代烧结工艺。

第三步是电解,将金银合金浇铸成阳极板,电解时金粉落入阳极袋,银粉在阴极析出;金粉经硝酸洗涤后,浇铸成金阳极板,再进行金电解形成金箔。

第四步是浇铸。

经过高温熔化,浇铸成不同规格、成色在99.99%以上的金锭、银锭。

金锭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上市交易,银锭或银粉直接销售给用户。

 

景区南月台时光隧道

各位游客,这里是我们向古矿硐遗址进军的火车平台。

就是眼前这座美丽的山峦,它的地层深处珍藏有五光十色的宝藏。

在我们既将游览神奇迷离、别有洞天的景点的时候,我想游客们应该已经感受到了山岗上飘渺着财富的气息以及那叠嶂吐翠的山峰上散发出的宝藏的光芒。

不过,在小火车开动前,游客们还必须了解一下《下井安全须知》:

1、必须听从导游及司机的指挥;2、乘车时严禁将头、手、脚和其它东西伸出车厢外;3、进入井下不得进入警戒区及已封闭的坑道、老采矿区和单独脱离团队;4、严禁移动一些警戒信号和指挥牌;5、禁止在车厢里吸烟和打闹;6、保持车厢、矿硐内的清洁,不乱扔果瓜等物。

好,朋友们,让我们坐上小火车,进入时光隧道,来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吧!

出发!

随着一声清脆的引挚声,我们所乘座的小火车既将穿行于通往明代金窟的时光隧道中!

,隧道口中上方标有500平硐字样,表示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海拔500米高的地方。

------现在我们已完全进入了时光隧道,游客们的心中是否会滋生少许的被黑暗慢慢笼罩和吞没的寂静和落寞呢?

不过我们既然来了,我想大家的心也早已被历史所牵扯,别有情趣的感觉很快就会在大家的心中油然而生的。

时光隧道的总长将近2公里,小火车穿越整条时光隧道大约需要20分钟的时间。

这条时光隧道就象是一部无字天书,只要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各种各样古人采矿的景象就会在你的眼前一一闪现。

好,接下来,我们将用3分钟的时间,关闭灯光,在黑暗的时光隧道中任你遐想。

明代金窟遗址

各位团友,请小心下车,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明代开采金银的古矿硐了,我们把它称为“明代金窟”。

1965年浙江物探大队发现古矿遗址时,硐内灌满积水,曾用水泵连续抽水6个月之久,水位仅下降47米,1977年,该古矿硐与500平硐贯通,硐内近8万吨积水整整流了三天三夜,至此“明代金窟”得以重见天日。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

处州遂昌产银,宋代开始开采黄岩坑金银矿床,时称“永丰银场”,平均年产白银8万两,是当时全国著名的炼银场。

经实地查核,“明代金窟”垂直深度158米,东西长度150米,据推算整个金窟空区为十余万方,古人从中采下矿石约三十余万吨,共炼得纯金4吨、白银40吨。

由此可知“明代金窟”中矿石的含金品位是相当高的,据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

从这里采出的矿石“多则一担二、三两,少则三、四钱”,换算成现在的单位就是1吨矿石里有近1公斤的黄金和10多公斤的白银,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高位品。

------大家再看这两座突兀的金峰,多象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携手而立,哪怕天老地荒,唯我儿女情长。

这两座金峰共重约6吨,含金品位达到每吨一公斤,也就说,这两座金峰中共有6公斤的黄金,称其为金峰也算是名至实归了。

说到这里,有的游客心中肯定会顿生疑问:

古人究竟是如何进行探矿、采矿和金银的冶炼的呢?

好,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作一简单的介绍。

古人的探矿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根据矿苗找矿,最著名的是战国时期的《管子·地数篇》。

它总结了一些矿床中矿物的分布规律,指出可以根据矿苗和矿物的共生关系来寻找矿床。

书中说:

“上有丹砂者(丹砂:

又名辰砂,炼砒霜的原料,有毒),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黄铁矿);上有陵石者(陵石:

即孔雀石,呈淡绿色),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我们称其为“管子六条”。

二是根据植物找矿,南北朝的梁代有名的植物找矿著作——《地镜图》中记载:

“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音同谢,又名藠(音同叫)头),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

”。

古人的采矿方法;古人主要是用烧爆法进行采矿的,大家请看,对面岩壁上一个个半圆形的光滑的小坑就是古人用烧爆法进行开采的遗迹。

烧爆法就是在要开采的岩壁上砌一个简易灶头,在灶内燃烧薪碳,达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地泼以冷水,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岩石骤然遇冷自然脱落或产生裂缝而便于开采,这在当时是世界很先进的采矿方法。

古人冶炼金银的方法;古人炼金的方法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重选法,先将矿石采入碓坊舂碓成极细的矿末,加水搅粘,再用尖底盆浮于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扬去粗,留取精英。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时,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掌握采用“吹灰法”提取白银(往银矿石中加入铅共炼),并把白银从铅中分离出来。

而“吹灰法”中采用的“烧结工艺”西方国家于1911年才发明,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将它运用到工业当中去。

汤公遗梦台

各位游客,我们已乘小火车来到了时光隧道的北月台,大家进入景区要注意防火,有吸烟的同志请您配合一下灭掉手中的香烟,请大家随我登上“汤公遗梦台”。

这里曾经是中国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牡丹亭》的作者,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汤显祖视察明代金窟时的落脚之地。

汤显祖,生于1550年,卒于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祖籍江西临川。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万历二十一年(1593)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任职5年。

在遂昌任上,他兴利除弊,颇受当地百姓爱戴。

诗句“杏花轻浅讼庭稀,市上无喧少斗鸡”便是当时遂昌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

汤显祖在任期间极力反对朝庭的矿政暴虐,曾多次亲临明代金窟实地视察。

因当时矿洞积水很满,开采已十分困难,是属于得不偿失的行为,而当时的万历皇帝却一再派太监督促他开采。

所以他对开矿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是十分不赞成的。

因此,他有感而发著诗《感事》曰:

“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

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

”意思是说“监督开矿的太监把大好河山弄得千疮百孔,‘英明’的皇帝为了得到黄金致使百姓日夜辛劳,然而这些年没有值得千金一聘的人才,国库里的黄金应该堆积如山了吧”,将茅头直接指向当时的万历皇帝。

清代《浙江物产-通志》中记载的:

“万历中,开采黄岩坑,``````烹砂不足以偿工食、炽碳之费。

”以及汤显祖在万历二十四年秋《戏答无怀周翁宗镐十首》之四云:

“平昌金矿浸河车,曾道飞烧入用佳。

中使只今堆白雪,衰翁几日试黄牙”,都说明了明未矿税到了“吸髓饮血”的严重程度。

表达了汤公心中的愤懑和不满。

万历二十六年一月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又再次到来,他将黄岩坑矿区的所见所闻拟成奏章亲赴朝庭,面见圣上,请求皇上下诏停采,但昏庸的万历皇帝岂能准奏。

由此汤显祖离京后直接返回江西临川故里,愤而辞官归隐。

就在汤显祖辞官的第二年,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黄岩坑矿区就发生了崩坑。

清·康熙《遂昌县志》云:

“石崩,毙百余人,寻奉诏报罢”。

从诸多的史料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汤显祖对遂昌金矿原黄岩坑的古代采矿工是有着相当浓厚的心结和情结的,万历二十六年三月初三,他在扬州会见闻讯赶来挽留的遂昌士民代表时,曾仔细询问黄岩坑的情况,直至万历三十五年,也就是他离任后十年,汤显祖应约作《遂昌新作土城碑》时,内称“境旁数矿,近诏止采,盗亦时时有之”,说明汤显祖对黄岩坑采矿工的情结是相当绵长和深厚的。

后人为了表达对汤显祖的怀念和感恩之情,特在此修建汤公遗梦台。

我们说,虽然汤显祖的政治仕途因黄岩坑而终结,但却因此而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得以完成他在任时已成初稿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牡丹亭》,从而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英名流芳千古。

------汤显祖一生著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主要讲述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悲壮的爱情故事。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

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

翠谷金溪刘基听泉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是漫步在绿荫环绕、流水潺潺的翠谷金溪的林间古道上,这里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特别多,它夹带着溪流中飞溅的细小水珠,特别的湿润、清凉和新鲜,使人感觉身轻气爽、清肺怡人,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氧吧”。

以前的许多游客到这里之后都会情不自禁地做一做深呼吸,临走时恨不得还要装走几大包这里的空气呢。

------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供游客观赏翠谷金溪全景的仿古“廊桥”,自古至今,“廊桥”在中外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我国,它已经有了约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

除了在“廊桥”上观赏翠谷金溪的全景外,我们还可以在廊桥上凭栏聆听翠谷金溪的万般泉声。

泉水的轻重缓急、远近高低都会发出不同的泉水声。

据说有些心细的游客有时能听到琵琶的清脆声、提琴的厚重声、铜管的齐鸣声等。

可是历史上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在这里听到了特殊的泉水声:

这位特殊的人物是谁呢?

他就是明朝的开国国师刘基——刘伯温,明洪武初,朱元璋派到遂昌金矿黄岩坑开金矿的使臣因迟迟没有消息,就再派国师刘基为特使,前往黄岩坑现场察看。

刘基还没到黄岩坑,一路上就听到了许多百姓因开矿一事怨声载道。

那时这一带本是人烟稀少的荒凉山野,又刚经受了元亡明兴的多年战乱,满目苍痍尚未复苏,眼下又要承受开矿的费用摊派和人丁抽调,一片百姓凄凉民不聊生的景象,令身为国师的刘基深感责任重大,心里盘算要救百姓于水火。

不日,刘基一行到黄岩坑实地察看,原本想在此地等待挑矿的徭役与其攀谈了解情况,不料等得天都快黑下来了,依然不见矿石从山上挑下来,桥下那“哗、哗”的泉水声正催得人心烦意乱,此时山间忽然传来了矿石滚动的“轰、轰”声。

正是这“哗、哗”和“轰、轰”的两种声音夹杂在一起,启发了刘基的灵感,他的耳边仿佛听到了“咣、咣”的声音,脑袋里即刻冒出了一个“诳”字,于是他脱口而出——“黄”。

第二天他就回京复旨,朱元璋听说是“磺”,就说“磺矿”不需要到遂昌开,就下了圣旨,停开黄岩坑金矿。

刘基以他过人的睿智既救了百姓,又保住了资源让后人得以利用。

这就是明朝开国国师刘基听到的特殊的泉水声。

“刘基听泉”的故事从此就广为流传。

有道是: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我们今天仿佛也能从万般的泉水声中听到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好,游客朋友们,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在这水色波光相映成辉、山光树影分外缓丽的翠谷金溪中一路听泉到上方。

------这里是我们特意设计的翠谷金溪中的淌水台阶,游客们可以在此小憩听泉、戏水弄影,来一次与大自然最亲密的接触,领略一番“翠谷水花润客衣,金溪山水沁人心”的飘飘欲仙的感觉。

山涧碧玉(银坑山水库)

各位游客,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景区是“山涧碧玉”景区。

下山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安全。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碧波粼粼的一汪碧水宛如一颗祖母绿的翡翠镶嵌在银坑山涧,玲珑通透,绿莹幽幽。

这是遂昌金矿投资建造的一座人工水库,于一九七九年开工兴建,历史三年,于一九八二年俊工,坝体为混凝土结构的空心坝,坝高32米,坝顶长84米、宽3米,库体容积为18万立方米。

是遂昌金矿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大家更要注意环保,别把东西投入水库中。

------水库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周围是绿树环绕,近翠远黛。

水面波光粼粼,白云、蓝天、青山的倒影在微风的轻拂下和着小鱼泛起的微波一圈一圈弥漫开来,倒是显得风情万种。

水库四周的山上生长着浓密的杜鹃花林,品种各异,有紫的、红的、白的,品种不同花期也不尽相同,从春到夏,陆续绽放,特别是每年农历五月端午前后的主放期,芳艳的杜鹃与水色山光交相辉映,更增添了一份娇柔美艳。

水库左侧那绿树簇拥、形态各异的五座秀丽山峰,似春笋出土,又如玉柱擎天,游客们,你们说象不象“五指峰”啊。

在五指峰的2—3两峰之间有两座酷似人形的石像,那便是传说中的金婆婆和银婆婆。

相传地上原本没有金银,金银都放在天上王母娘娘的宝库中,由两名仙女负责看守。

两位仙女心地非常善良,她们心想:

凡间的百姓过着少吃少穿的穷困日子,而天上放着这么多金银,却一点也派不上用场。

她们私下商量,何不把宝库里的金银盗将出来,送到凡间去救济百姓呢?

于是他俩趁王母娘娘开蟠桃会时,取出金银财宝,偷偷来到凡间。

熟料被王母娘娘发现要置她俩于死地,幸亏财神爷赵公明先生及时求请,他对王母娘娘说:

“金银已入凡间,难以追回,而今是天上各路神仙相聚的喜庆时日,开此杀戒难免会令众神扫兴,不如将她俩贬入凡间,好生看管金银财宝,也算是娘娘您的一桩善举”。

从此,两位仙女便身化石像立于山间,人称“金婆婆和银婆婆”。

熟料,在明万历二十七年,也就是汤显祖反对开矿辞官回乡的第二年,明代金窟发生了“石崩,毙百余人”的悲剧(清·康熙《遂昌县志》)。

上天赐金银于人间,原本是为造福黎民苍生,却因封建帝王无限膨胀的贪婪给百姓带来了祸害。

王母娘娘却怪罪金婆婆没能忠于职守,便命雷公将其头颅劈下,以示惩罚。

从此,古人在黄岩坑采矿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而山上也只有银婆婆的形象还清晰可见。

1976年7月1日,遂昌金矿成立至今,采用了科学、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工艺开采金银矿,真真正正地把地下的宝藏造福于黎民百姓,所以游客们再也不用担心银婆婆的头颅会被雷公劈掉了。

上元茶楼(草鞋换粥)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要沿着水库旁边的台阶穿越水库大坝的腹地前往下一个景区——“上元茶楼”。

由于地形所限,水库旁边的台阶比较陡峭,大家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正穿行在水库空心大坝的腹地,这里具有天然的空调效应,冬暖夏凉,令人心清气爽。

-------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已到了上元茶楼,朋友们可以在这里休息娱乐,品茶聊天。

现今的上元茶楼是由遂昌金矿投资重新修建的。

上元茶楼在唐高宗李治时的上元年间也就是一间简陋的茅草屋。

但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茅草屋里却诞生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商业运行模式——那就是久传不衰的《草鞋换粥》的故事:

相传在初唐上元年间“唐代金窟”以矿石品位奇高、黄金质量上佳而名声远扬,一位李姓商人以其独到的思路慕名在此修建了一间简易的茶楼,取名“上元茶楼”。

茶楼免费向挑矿的矿夫和采矿的瑶役提供米粥和草鞋,条件是每周回收二次他们脚上的旧草鞋。

有的游客可能会为此而迷惑不解——“旧草鞋有什么用呢?

”,其实奥秘就在这“旧草鞋”里面。

似想,旧草鞋上都沾满了金矿的矿石末,现在我们来仔细地算一笔帐:

我们按当时挑矿的矿夫和采矿的瑶役共400人,每双“旧草鞋”一次可以洗下矿粉200克来计算,每年老板就可以洗出矿石=400Χ4Χ2Χ12Χ0.2=7680公斤≈7.5吨。

按当时金窟富矿石的平均品位每吨100g来算,老板一年就可得黄金0.75公斤,和白银15公斤。

折合成现在市场的黄金白银价格总市值约为20万,而老板一年草鞋和买米的钱顶多不会超过3万元,老板一年由此可净赚17多万。

投资回报率为百分之五百多,这无凝是个一本万利的绝好商机,《草鞋换粥》的故事由此便广为流传。

------

欢送词: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

我们说:

千里寻古,纵然辛苦,但其妙称绝,也就乐在其中了。

在这里,首先我要恭喜大家捷足先登了这片富绕的绿色宝地,恭喜大家抢先领略了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的瑰丽与神奇。

正所谓: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看”,我相信游客朋友们在今天的行程中也是大开眼界,收获颇丰的。

在“黄金之旅”的行程即将全部结束的时候。

我要真诚地感谢朋友们对我工作的配合与支持,跟你们大家愉快开心相处的这一段时间将会是我一生记忆的永恒。

同时也欢迎大家下次故地重游,谢谢,谢谢大家!

游客朋友们,祝你们一路顺风,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