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66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精品课程教案2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doc

第2章企业制度与组织设计5学时

★学习目标:

了解企业制度的演变的历史,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特征及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农业企业组织设计与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重点: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特征和内容,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

★难点: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与公司制企业的区别,农业企业的组织创新。

★学习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现代企业制度2学时

一、企业制度的演变及发展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及特征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1.5学时

一、独资企业

二、合伙企业

三、公司制企业

第三节农业企业的组织设计与创新1.5学时

一、农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

二、农业企业的组织创新

★使用教材:

★参考书目: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一节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的演变及发展

(一)企业制度的演变

企业制度是指由国家特定法令和条件所规范和约束的企业内部、外部关系的行为准则。

其本身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企业的组织形态经历了由独资企业(单个业主制)到合伙企业,再到公司企业的过程,而公司企业的发展史,是企业组织发展史或企业制度演变史中的重要内容。

要研究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就有必要了解公司制度的发展过程,即了解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形态(所有制形式与其结构)及其组织管理制度。

企业制度大体经历了以下四种形态:

1.家庭手工业制度

家庭手工业制度是企业制度形成前期的一种特定的制度形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采取的是个体与私营的企业形式。

其具体形态在农村和城市各有不同。

在城市,多以行会手工业的形式存在,规模一般较小;行东本人具有熟练的技术,它既是投资主体也是经营管理主体,自己也参加劳动;在农村,则是以小工业和小地产的联合形式出现的。

其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换取自己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为了盈利。

因此,他们还不是典型的企业,而是介于家庭和企业之间的一种过渡组织,既保留着家庭经济的基本特征,又初步具备了企业的某些特性。

2.工场手工业制度

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小行会、小作坊从家庭经营逐步变为真正的企业经营,行东和小手工业者变为资本家,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靠原始积累形成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

他们或者通过削夺手工业者的生产资料而变成工场主,或者直接购买设备,雇佣工人,对收购来的半成品或原料进行加工,然后投入市场。

随着规模的扩大,这些商人的家庭作坊就逐渐演变成最早的工业企业――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

这种家庭工业制度向企业工业制度的演变,属于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比家庭手工业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但由于其技术基础仍然是手工劳动和手工工具,因而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十分有限。

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进一步改革生产的组织形式,建立和形成新的企业制度。

3.工厂制度

从18世纪后期起,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进行产业改革。

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了机器生产。

随后,法、德、美、日等国家也先后广泛地利用机器进行生产。

手工工场逐渐被机器化的大工厂所取替,与之相适应的是,一种新的企业制度——工厂制得以产生。

工厂制作为企业的一个发展阶段和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在制度内涵及其运作方式方面,与工场手工业主要有以下区别:

⑴制度运作的物质基础不同。

工厂制度是以蒸汽、电能等为动力,采用机器和机器体系进行大生产。

而工场手工业则是以人畜的体力为动力,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商品生产。

⑵制度依托的技术手段不同。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在工厂中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革,一些新型材料如合金、聚合物等在生产中大量采用,这在手工工场中是绝无仅有的。

⑶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不同。

工场手工业的劳动分工是以工人为起点,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分工也纯粹是主观的。

在机器化的大工厂中,机器是生产的主体,工人则是机器的附属物;机器完全是按照生产工艺布局并按一定比例配备,劳动分工则是围绕着机器而进行;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机器之间的联系,受机器设备运转规律所支配,工人之间的协作也受机器和机器体系所制约。

⑷管理活动更加复杂。

在工场手工业中,一般采用直线式的个人等级管理,即由工厂主、监工、工头层层对工人的生产活动进行直接式的监督管理。

而在工厂制度中,工厂内部一般按照产品或工艺要求分成若干车间、工段、生产小组,自下而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既有总厂、分厂、车间、工段、生产班组的分级管理,又有生产、技术、计划、财务、销售等专业化的职能部门管理,以及计件工资制等形式的间接式管理。

4.公司制度

⑴公司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公司制萌芽于15世纪中后期地中海沿岸的航海合资贸易组织,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的美国西部铁路公司,大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

公司制的出现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首先,当时要从事大规模的跨国航海贸易,或建立大规模的工厂,个别资本家的资本很难迅速办到,尤其是一些建设时间长,需要投资多,获益时间晚的巨大工程如铁路工程等,需要许多资本家联合起来才能进行;

其次,竞争的加剧促使一些中小资本家联合组成公司,以对付大企业;再次,跨部门企业的出现要求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和相应的组织形式;

最后,信用制度,尤其是银行制度的产生与完善,对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司制的物质载体通常是大企业。

⑵公司制度与工厂制度的比较

从两种制度的内涵与适用范围来看,二者主要以下区别:

①适用范围不同。

工厂制度只适用于工业部门的企业,而公司制度适用于各行业和跨部门、跨行业组织起来的企业。

②两权结合程度不同。

在工厂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密切结合,资本家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直接支配者;在公司制度中,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③企业性质不同。

大多数工厂企业都是自然人的独资企业。

公司则属于法人企业,具有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许多方面享有与自然人相同或类似的权利,如有自己的名称、处所,拥有自己的财产,独立地进行各种经济活动,承担一切经济与法律责任等。

历史地看,企业制度是遵循着“手工工场―工厂―公司”的规律演进发展,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性和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各种企业制度总是同时并存的。

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其所采取的企业制度,也呈现由低级向高级形态转换的递进趋势。

(二)现代公司企业的发展趋势

从西方公司过去与现实的发展状况,表现出一些特点,而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公司企业的发展趋势。

主要概括如下:

1.公司经营的多样化

公司经营的多样化,不仅是一个已存在的事实,而且是公司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的公司大力向综合性和跨行业的多样化(多角化)经营方向发展,许多公司竭力渗入那些原来不属于自己经营范围的领域之中去,公司经营的多样化,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集中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横向合并、纵向合并、混合合并是资本集中的三种形式。

许多原来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合并,把许多有关联的部门,甚至没有关联的部门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形成由服从一个垄断资本统一指挥的联合公司,即企业集团,进行多样化经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公司多样化经营的迅速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垄断资本在垄断竞争日益加剧的条件下,为了追逐高额垄断利润。

二是,为了减少风险,减轻由于危机所受的损失。

经济危机对各个部门、行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即使在非危机时期,其经营风险也有差别。

因此,采取多部门经营的方法进行多样化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营风险,以损失小的部门或盈利多的部门,去弥补损失大的或盈利少的部门。

三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部门、行业结构有了巨大变化,新工艺、新产品、新部门不断涌现,这些新的领域,其经营利润高。

另外,反托拉斯法并不禁止跨部门的合并,也是西方公司多样化经营发展的一个原因。

2.公司经营的国际化

西方公司经营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可以从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方面来考察。

从商品输出来看,许多大公司都是主要的出口商,所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

以日本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汽车和电视机,在国内的销售数量只占其年生产能力的1/2,产品生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非常大。

从资本输出来看,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

跨国公司形成的物质基础是资本输出。

20世纪末,伴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成为普遍的现象,跨国公司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工具而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过剩资本”的不断增加,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垄断企业迫切要求到国外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和销售市场,同时,由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化通信设备的出现,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使得少数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战后得以迅速发展。

3.跨国公司的合作化

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开始进行“强强合作”,在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占领市场等方面进行联合,如瑞士的雀巢公司和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首期启动资本1亿美元,共同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专门生产以咖啡和茶叶为原料的各种产品,使用雀巢的牌子,利用可口可乐遍布世界17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进行营销。

又如美国的IBM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电脑记忆晶片;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与日本的三菱公司共同投资开发高技术产品等等。

大型跨国公司之所以形成这种联合化、合作化的趋势,其原因有三,即占领国外市场;降低经营风险;保持垄断地位。

二、现代企业制度含义和特征

(一)现代企业制度内涵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建立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由若干具体制度组成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1.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企业制度的现代形态

2.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主要就是19世纪末期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代发达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司制度。

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企业法人制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

5.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

农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在企业制度、组织形式等方面,与一般企业并没有很大差别。

现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共性知识介绍如下。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和传统的企业制度相比,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产权清晰

产权,即所有者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力。

产权清晰,是指公司制企业的出资者和企业法人之间、以及企业的出资者之间、企业法人财产与借贷所形成的企业资产之间的产权内容及其归属清晰。

公司制企业依法(公司法)对出资者注入企业的资本金及其增值形成的财产,拥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力,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职责明确

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享有法律所赋予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可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对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同时,出资者按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3.政企分开

政府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前者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服务性的行政组织;后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