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65990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6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docx

贵金属催化剂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7月

 

正文目录

贵金属催化剂是化工新材料发展的基础4

铂钯铑等是最常用的贵金属催化剂4

2021年全球催化剂规模预计达220亿美元以上5

多因素驱动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展6

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其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6

国产贵金属催化剂正逐步实现进口替代7

贵金属催化剂回收利用开启新的生产渠道7

贵金属催化剂下游应用持续增长9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升级带动贵金属催化剂需求上升9

燃料电池领域是贵金属催化剂的潜在市场11

庞大的精细化工市场对贵金属催化剂的需求强劲13

国际巨头垄断,国内贵金属催化剂企业处于成长中14

主要公司分析15

西安凯立15

凯大催化18

陕西瑞科23

风险提示26

 

图表目录

图表1:

贵金属催化剂的类型5

图表2:

多项政策助推催化剂产业的发展6

图表3:

2016年,全球铂矿产量为172吨8

图表4:

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2017年一季度达到3亿辆9

图表5:

国V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比仅10.5%10

图表6:

不同排放标准汽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11

图表7:

燃料电池的主要类型12

图表8:

燃料电池堆的成本构成13

图表9:

我国的精细化工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14

图表10: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2亿元16

图表11:

201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55%16

图表12:

贵金属催化剂销售占公司营收的76.3%17

图表13:

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相对稳定17

图表14:

2016年公司收入大增,达到1.73亿元20

图表15:

201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449万元20

图表16:

2016年汽车尾气净化用催化剂占比大幅提高21

图表17:

2016年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下降至8.02%21

图表18: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24

图表19:

201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0.6%24

图表20:

公司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贵金属催化剂销售25

图表21:

2016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达到21.69%25

贵金属催化剂是化工新材料发展的基础

铂钯铑等是最常用的贵金属催化剂

贵金属催化剂是化工新材料发展的基础。

催化技术是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技术之一,是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

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85%以上的反应都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的,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0%~30%直接来自于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催化剂作为新材料已经被纳入国家发展的重点和支持领域,其中贵金属催化剂凭借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以及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综合优良特性,在石油化工、医药、农药、食品、环保、能源、电子等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催化剂材料之一,许多化工新材料如液晶、OLED、高性能树脂材料、芳纶等高端纤维材料、新型氟材料等的生产都离不开贵金属催化剂。

贵金属催化剂按照反应类型可分为均相催化用和非均相催化用两大类。

几乎所有的贵金属都可用作催化剂,但常用的是铂(Pt)、钯(Pd)、钌(Ru)、铑(Rh)等,尤其是铂(Pt)、铑(Rh)应用最广。

按照催化反应类型,贵金属催化剂可分为均相催化用和非均相催化用两大类。

均相催化用催化剂通常为可溶性化合物(盐或络合物),如氯化钯、氯化铑、醋酸钯、羰基铑、三苯膦羰基铑等。

非均相催化用催化剂为不溶性固体物,其主要形态为金属丝网态和多孔无机载体负载金属态,在全部催化反应过程中,多相催化反应占80~90%。

图表1:

贵金属催化剂的类型

2021年全球催化剂规模预计达220亿美元以上

催化剂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在全球经济倡导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背景下,催化剂的用途越来越广,特别是在环保、新能源、医药、石化等新兴领域。

在环保领域,贵金属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有机物催化燃烧、CO、NO氧化等;在石油和化学工业中的氢化还原、氧化脱氢、催化重整、氢化裂解等反应中,贵金属均是优良的催化剂;在新能源方面,贵金属催化剂是新型燃料电池开发中最关键的部分;在电子等领域贵金属催化剂被用于气体净化、提纯。

贵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根据Ceresana的报告,预计2021年全球催化剂市场价值达到220亿美元以上。

根据贵研铂业年报中的数据,2015年,全球贵金属催化剂及化合物材料的市场规模为165.2亿美元,占贵金属新材料总市场规模的45.8%,其对贵金属的需求量是4574吨;中国的贵金属催化剂及化合物材料的市场规模为36.7亿美元,其对贵金属的需求量是909.2吨。

未来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贵金属催化剂在下游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将更进一步凸显。

市场研究机构Ceresana公司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到2021年催化剂的总市场价值将增加到220亿美元以上,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较高。

多因素驱动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展

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其发展得到国家大力支持

催化还原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绿色技术,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催化技术一般不产生废水和废渣,因此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合成技术。

在发达国家70%以上的还原反应是通过催化加氢还原等实现的,而我国只有30%左右。

目前,我国大多数有机产品的还原生产还是停留在铁粉、锌粉、硫化碱等低端还原工艺上,这些工艺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对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国家从2011年就提出限制和淘汰上述污染比较大的生产工艺,但收效一般。

在环保政策日益趋严的大背景下,催化还原技术作为一种环保绿色技术,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国家政策大力推动催化剂产业发展。

催化材料作为我国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在2017年最新颁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中,稀土三元催化材料、工业生物催化材料、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净化用催化材料等是要重点突破的领域。

同时,在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等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中也多次提及贵金属催化材料。

由此可见,贵金属催化剂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很重要。

图表2:

多项政策助推催化剂产业的发展

国产贵金属催化剂正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国内贵金属催化剂供应还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国外贵金属催化剂的生产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国际知名的贵金属催化剂制造商的产品种类繁多且性能优良,其应用范围也涉及了各种领域,几乎垄断了全球的贵金属催化剂市场。

我国的贵金属催化剂产业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国内贵金属催化剂基本靠进口,随着我国研发水平的的提高、工业化应用的推广,国内贵金属催化剂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国外产品形成了部分进口替代,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国际贵金属催化剂巨头仍占据国内大部分的高端市场。

成本、地域服务等优势,使贵金属催化剂逐步替代进口。

由于国际巨头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其产品价格一般都十分昂贵。

而我国在投资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方面较国外具有比较优势,国产贵金属催化产品价格(除去贵金属原材料价格部分)比国外同类型产品要低20%-30%。

随着行业内优秀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改进生产工艺,国产催化剂的品质及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突出的成本优势必将逐步对国外产品形成进口替代。

另外,与国际巨头相比,国内公司对下游市场更加了解,在地域、产业链、服务上具有竞争优势。

因此,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和地域服务,国产贵金属催化剂产品正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贵金属催化剂回收利用开启新的生产渠道

我国的贵金属资源极度匮乏。

贵金属在全球属于稀缺资源,尤其是铂族金属资源稀缺、分布不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查明的铂族金属储量6.6万吨,其中南非储量以6.3万吨高居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历年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的铂矿产量接近200吨,因此,若无新的铂矿发现,其稀缺性将进一步提高。

而我国在铂族金属资源上属于极度匮乏的国家,根据中国矿业网的数据,我国铂族金属的总保有储量仅310吨,主要依赖进口。

图表3:

2016年,全球铂矿产量为172吨

贵金属催化剂的二次回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由于贵金属的稀缺性,发达国家均把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关键环节加以布局和支持。

据统计,世界上70%的铑、40%的铂和50%的钯都应用于催化剂的制备,因此含贵金属的催化剂的回收尤为重要。

金属催化剂使用报废后仍含有大量贵金属成分,其贵金属富集程度比世界上最富的矿体还要高得多,因此报废的贵金属催化剂是重要的二次回收利用资源。

全球每年产生的废工业催化剂约50~70万吨,从废工业催化剂中回收贵金属,不仅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更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催化剂带来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贵金属催化剂消费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贵金属,但由于技术的原因,国内的贵金属催化剂回收循环体系不完善,因此大量废弃的贵金属催化剂残液要运回到国外回收、成本高昂。

近些年,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进步,像贵研铂业等企业均已建立起成熟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回收系统,从而增加了国内贵金属的来源,创造了新的贵金属催化剂生产渠道。

贵金属催化剂下游应用持续增长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升级带动贵金属催化剂需求上升

汽车尾气净化、燃料电池、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发展将成为未来贵金属催化剂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贵金属催化剂的下游行业主要是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环保化学等行业,作为下游行业重要的支撑性材料,下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为贵金属催化剂行业高增长奠定基础,特别是汽车尾气净化、燃料电池、精细化工等领域的发展将成为未来贵金属催化剂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是汽车消费大国,尾气排放是空气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环保压力趋严,大气治理强度逐步增强。

机动车污染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治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世界各国制定了严厉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采用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极大的减轻了城市的大气污染。

根据公安部数据,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一季度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亿辆,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由此产生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净化市场需求巨大。

图表4:

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提高,2017年一季度达到3亿辆

排放标准升级带动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的需求上升。

近二十年来,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经历了数次升级,从国Ⅰ提升至国Ⅴ,每一次升级都对不同污染物减量排放提出更高的要求,每次升级单车污染能减少30%~50%。

国V标准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推行,相对国Ⅳ标准,汽油车提高了对氮氧化物排放的要求,柴油车多方面的指标均有大幅度提升。

根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显示,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

其中,按排放标准分类,国Ⅱ及以前标准的汽车保有量占比仅12.8%,但产生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NOx、PM的排放量占比分别达到60.7%、60.6%、43.6%、

67.1%,由此可见,高排放标准的汽车占比亟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国V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比仅10.5%,因此汽车排放标准的升级将对尾气净化系统产生大量的需求。

图表5:

国V及以上标准的汽车占比仅10.5%

图表6:

不同排放标准汽车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担率

铂钯铑三种贵金属构成的催化剂是目前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选择。

汽车尾气净化系统主要由壳层、载体、高比表面涂层、活性组分和助剂构成,其中催化剂是影响汽车尾气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等有害气体,所有的贵金属对CO的氧化都具有很高的活性,但对HC的氧化反应只有Pt、Pd具有高活性,而Rh则是控制NO的主要成分,因此,贵金属Pt、Rh、Pd是目前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的最常用的活性组分,尾气三效催化剂是当前比较成熟的催化体系。

所以在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中,随着排放标准的升级,贵金属催化剂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燃料电池领域是贵金属催化剂的潜在市场

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

燃料电池是一种不经过燃烧过程直接以电化学反应方式将燃烧如氢气、天然气等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高效发电装置。

不同于传统内燃机,燃料电池的化学能不是通过燃烧,而是通过电化学反应释放,具有高效率、零排放的优势,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从而为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预计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98万辆。

基于燃料电池汽车的诸多优势,许多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并给予了大量支持。

此外,全球各大汽车产业巨头也纷纷布局燃料电池产业,2015年丰田燃料电池汽车Mirai正式推出,目前已经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市场销售;2016年本田氢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FuelCell”上市,计划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向个人销售;2016年大众奥迪在底特律车展上也发布了燃料电池SUV;2017年奔驰计划发布GLC级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达到650km;宝马也计划在2020年量产Ⅰ系列氢燃料电池汽车。

据日本调查公司富士经济预测,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198万辆,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现阶段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主要技术。

燃料电池按电解质可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燃料电池(PA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五种。

从目前的商业应用来看,MCFC、PEMFC与SOFC燃料电池是最主要的技术路线,其中MCFC和SOFC主要有应用于固定式燃料电池电站、家用热电联产,PEMFC主要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

图表7:

燃料电池的主要类型

燃料电池是铂金属催化剂重要的潜在消费市场。

燃料电池堆是整个燃料电池产业链的核心,主要由双极板、催化剂、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等构成,其中催化剂和双极板的成本占比最高,分别为36%和23%。

通用汽车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车用铂量在30克左右,按照铂价200元/g计算,则每辆车铂耗费达到6000元左右,由此可见,燃料电池是铂金属催化剂重要的潜在消费市场。

图表8:

燃料电池堆的成本构成

到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将达到百万辆,将会带来大量的铂金属催化剂需求。

随着各国政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扶持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未来几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年10月26日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的数据,到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将达到百万辆,预计将会带来大量的铂金属催化剂需求。

庞大的精细化工市场对贵金属催化剂的需求强劲

精细化工是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化工行业,又被称为专用化学品,是基础化学品进一步深加工的产物。

精细化工产品覆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方各面,从电子材料、涂料、医药、造纸、油墨、食品添加剂等,到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建筑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

近年来,全球各个国家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精细化工产品作为传统化工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全球范围内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保持高于传统化工行业的速度快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我国正在努力从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转变,致力于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

发展精细化工是实现化学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一步,几乎每个产业都需要用到精细化工产品。

目前,欧美等化工行业强国精细化工率达到了60%~70%,中国精细化工率才约45%,整个精细化工行业处于成长期,未来前景广阔。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4年我国精细化工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56亿元,”十三五“期间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而精细化工生产的大量环节都需要贵金属催化剂的参与,因此其发展必将直接推动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成长。

图表9:

我国的精细化工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

国际巨头垄断,国内贵金属催化剂企业处于成长中

国际巨头几乎垄断了全球贵金属催化剂市场。

贵金属催化剂主要由国外生产,其生产企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形成了大量专利和知识产权,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几乎垄断了全球贵金属催化剂市场。

在贵金属催化剂方面,全球著名的企业主要有:

精细化工领域的JohnsonMatthey和Degussa,尾气净化领域的Engelhard和JohnsonMatthey,石油化工领域的格雷斯公司、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恩格尔哈特公司(Engelhard)、美国标准催化剂、美国UOP、巴斯夫等。

国内贵金属催化剂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我国贵金属催化剂生产企业起步较晚,2000年之前,国内贵金属催化剂基本依靠进口,相比国际大型企业,国内企业的常规产品比较多,有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相对较少,产品、产能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

但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国内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国内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发展处于成长期,技术处于追赶国际催化剂龙头企业的过程中,产品在性能上不断与国际同行缩小差距,也涌现出了一些在特定应用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企业,如A股上市公司贵研铂业(600459.SH)、新三板公司西安凯立(834893.OC)、凯大催化(830974.OC)、陕西瑞科(430428.OC)等。

主要公司分析

西安凯立(834893.OC):

国内技术领先的贵金属催化剂供应商

公司简介

公司是国内技术领先的贵金属催化剂供应商。

公司主要从事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化合物、贵金属回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加工,并提供新型环保催化剂、催化材料和催化技术的研发和服务,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著名贵金属催化剂供应商。

公司产品定位高端,客户资源优质。

公司研究、开发上百种催化剂,以及一百多种催化合成/反应工艺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军工、医药、农药、颜料、染料、食品、液晶、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其中医药、农药和液晶领域是公司重点发展的领域。

公司产品定位高端,客户资源优质,包括海正药业、九州药业、联化科技等。

2013~2016年,公司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总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

近几年随着国内贵金属市场及公司产品的不断发展,公司的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2013~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3亿元、3.15亿元、3.40亿元和3.4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947万元、1978万元、2338万元和3076万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6.47%。

图表10:

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2亿元

图表11:

201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55%

公司综合毛利率相对稳定,2016年为18.79%。

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贵金属催化剂产品销售、加工等,加工业务的规模不断提高。

2016年,贵金属催化剂销售收入为2.61亿元,占总营收入的76.3%;加工业务的收入贡献绝对值逐年提高,2016年达到4132万元,同比增长69.5%,其毛利率水平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6年达到64.63%。

图表12:

贵金属催化剂销售占公司营收的76.3%

图表13:

公司产品综合毛利率相对稳定

公司的竞争优势

技术研发力量雄厚。

公司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控股子公司,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研发金属催化剂,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也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省市技术攻关项目。

公司现有博士6人、硕士37人、本科29人,本科以上人员占比达54.96%,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制方面均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及多个高校紧密合作,形成了产学研基地,同时公司还和几家下游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研究开发新材料等,不断强化了公司的技术力量和技术研发。

公司是精细化工领域用贵金属催化剂研发生产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累计获授权专利29项,有权授权专利25项,在国内贵金属催化剂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生产能力优势。

生产能力是贵金属催化剂产品性能的保障,也是交货效率的保障。

公司作为本土企业,在交货效率上有很大优势。

一般国外企业交货时间在3个月左右,而公司的交货时间一般在一周左右,甚至可以更短,大幅提高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在现有生产基础上还预留了厂房空间,随时可以增加设备,将单位生产能力扩大3~5倍,强大的生产能力有力的保证了产品的快速交付和性能稳定。

贵金属循环再利用优势。

随着国家将废催化剂纳入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这也必将影响所有从事贵金属催化剂生产的企业。

公司已经于2016年通过了陕西省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审核并取得了相应的资质,从而确保了公司贵金属催化剂循环再利用的实力和合法地位,后续公司将深入布局贵金属回收系统,从而实现贵金属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未来的成长性

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更好的满足下游客户需求。

尽管目前公司已经研发出上百种催化剂,但由于其下游市场广泛,客户需求多样,因此公司未来将继续开发新品种,重点布局:

强力霉素生产用Pd/C催化剂、含卤素硝基化合物选择性还原用催化剂、新药生产用M/C类催化剂、已应用催化剂的改进、新型催化剂、均相和手性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催化剂等。

连续催化技术和催化剂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2016年,公司的连续催化技术进展良好,第一次实现了固定床催化剂在两大宗产品的顺利装填,单品实现销售13吨。

后续公司将继续加大固定床连续化生产在精细化工、染料、农药等大化工市场的应用推广,使其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有机新材料的研发是公司延伸产业链的方向。

公司依托自己的催化反应技术,积极研究开发市场所需的化工新材料,重点针对国内无法生产而靠进口的高端新药原料与中间体等,以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改进现有工艺,从而为公司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增加新的发展方向。

风险提示:

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技术泄露风险;产品研发失败风险;新技术替代风险等。

凯大催化(830974.OC):

均相催化剂行业的领导者

公司简介

公司是国内均相催化剂行业的领导者。

公司主要从事贵金属催化剂的制造和加工,是专业的贵金属催化剂生产厂商,为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汽车环保等客户提供金属催化剂的生产、定制和循环利用,形成了以贵金属为链条的绿色循环体系。

公司在贵金属催化剂领域,特别是均相催化剂方面是国内该细分领域内生产技术、循环利用技术最为领先的厂商之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规模化生产铑派克催化剂的企业。

公司产品种类丰富,客户包括威孚高科、华鲁恒升、中石油等。

公司产品涵盖铑、钯、铂、钌等系列贵金属化合物及贵金属催化剂,核心产品有铑派克(三苯基膦乙酰丙酮羰基铑)、辛酸铑、碘化铑、硝酸铑(铂、钯)溶液、钯/氧化铝催化剂等,在丁辛醇生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生产、汽车尾气净化器等细分领域具有较大的竞争实力,客户包括威孚高科、华鲁恒升、中石油等知名大企业。

汽车尾气净化器用催化剂销售大增,带动2016年营业收入增长174.43%。

2013~2016年,公司营收规模连续增长,分别为5653万元、6139万元、6314万元和1.73亿元,其中2016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174.43%,主要是因为环保行业的汽车尾气净化器用催化剂销售大幅增长,比2015年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