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5796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docx

人类与社会电大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试题

2006-2011学年度“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人类与社会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是在(D)

A.东亚、中美洲和中国

B.西亚、南美洲和中国

C中美洲、中国和印度

D.西亚、中美洲和中国

2.在人类社会的家庭发展历史上,对偶家庭是(C)

A.第一种家庭形式B.第二种家庭形式

C.第三种家庭形式D.第四种家庭形式

3.中国的现代化起始于(A)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立宪运动

4.在《人的研究》中最早提出文化类型概念的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林顿是(D)

A.英国人B.德国人

C.法国人D.美国人

5.资源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是(C)

A.廉价性和实用性B.再生性和广泛性

C.社会效应性和稀缺性D.可获得性和可交换性

6.奴隶制国家最早产生于(C)

A.古巴比伦B.古中国C.古埃及D.古印度

7.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最终崩溃,它的标志是(A)

A.东欧巨变与苏联解体B.美国实力的衰落

C.华沙条约组织解散

D.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出现

8.民俗学的英文名为Folklore,这一名词是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在1846年创造的,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对这个词原意的正确理解应该是(D)

A.民间学B.残存文化

C.神话学D.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

9.所谓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这类气体称之为温室气体,包括(A)

A.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臭氧等

B.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氧气等

C.二氧化碳、甲烷、氮气、臭氧等

D.二氧化碳、氨气、氯氟烃、氢气等

10.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是(C)

A.东亚、中美洲、中国B.西亚、印度和中国C.西亚、中美洲和中国D.西亚、南美洲和中国

11.文化类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林顿的(D)

A.《文化变迁论》B.《西方的没落》

C.《历史研究》D.《人的研究》

12.资本主义历史上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1825年的(C)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

13.世界联合国日是每年的(B)A.10月30日B.10月24日C.6月26日D.4月25日

14.地球上出现第一次生命大爆发是在距今(C)A.3亿年前B.5亿年前C.6亿年前D.8亿年前

15.古典宗教产生的根本原因是(B)

A.阶级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社会分工的扩大D.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16.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D)

A.1999年B.2000年C.2002年D.2001年

17.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的著名理论是(A)。

A.“宇宙大爆炸”理论B.哈勃定理C.星云假说D.“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

18.资源具有的两个重要特征是(C)。

A.廉价性实用性B.再生性广泛性

C.社会效应性稀缺性D.可获得性可交换性

19.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世纪时佛教兴起于(C)。

A.尼泊尔B.中国

C.印度D.斯里兰卡

20.1903年12月17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自由飞行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是(A)。

A.美国人B.法国人C.德国人D.英国人

21.中国最早的城市出现于(D )。

 A.公元前4000年  B.公元前3500到3000年

  C.公元前3000年   D.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间

22.一般来说,乡村社会的习俗风情,总是产生于特定的(  A )。

   A.农业文明   R地理环境

   C.气候条件   D语言环境

23.最早提出著名的太阳系“星云假说”的学者是( D )。

A.牛顿   B.达尔文C.哥白尼   D.康德

24.人类社会婚姻家庭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因是( D)。

A.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B.人的生活条件的变化

C.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 D.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

25.英国在其工业化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是( D)。

A.森林资源 B.气候资源C.人力资源  D.矿产资源

26.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B)。

 A.1996年   B.1995年C.1947年D.1944年

27、人科的古猿之一( A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跨入了人类社会的门槛,因而他被认为是“人类的前驱”,即“人类的直系祖先”。

A、腊玛古猿      B、南方古猿C、直立人D、智人

28、人类历史上所出现的最原始的宗教是(  A  )。

A、崇拜自然 B、崇拜偶像C、崇拜神灵  D、崇拜祖先

29、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典型的外源失、防御失的现代化,它的起点是(  A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立宪运动                D、辛亥革命

30、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开始于(  A  )。

A、波兰和匈牙利   B、民主德国和波兰

C、民主德国和苏联   D、匈牙利和民主德国

31、世界三大宗教是( D   )。

A、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B、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

C、神道教、佛教、伊斯兰教D、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32、文化类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民族心理学家拉尔夫•林顿的(  D   )。

A、《文化变迁论》         B、《西方的没落》 

C、《历史研究》           D、《人的研究》

33、阶级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D    )。

A、生产关系的变化        B、生产力的发展

C、道德关系的变化        D、私有制的产生

34、国家的本质是(  B   )。

A、公共事务管理         B、阶级统治  

C、调和阶级关系         D、保护国民的安全

35.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欧剧变开始于( A  )

A.波兰和匈牙利   B.民主德国和波兰

C.民主德国和苏联   D.匈牙利和民主德国

36.下列因素中不能成为文化类型划分依据的一项是( A )

A.气候   B.自然环境

C.语言   D.社会结构形态

37.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自主性的根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是(A)

A.独立的产权B.积极参与竞争

C.自主经营D.成为市场主体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资源的含义和特点。

答: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它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

2.什么是“阶层”?

答:

阶层通常指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谋生方式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

团。

阶层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不同阶级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

3.何谓市场经济?

简要说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来对资源进行社会配置、通过价值规律来调节经济运行的

一种经济运作形式。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①市场主体的自主性;②市场关系的平等性;③市场活动的竞争性;④市场发展的开放性;⑤市场体系的完善性;⑥市场运作的有序性。

4.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不得以威胁或武力侵犯他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别国内政;和平共处。

5.什么是“哈勃定律”?

答:

“哈勃定律”是开展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由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于1929年创立。

哈勃经过大量的实际观测发现,遥远的星体正在远离我们而去,整个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并且还发现,对于我们地球观测点来说,逾遥远的星体远离我们而退行的速度逾快,也即是星体背离地球逃离的速度与其距地球的远近成正比,离地球越远的星体,退行速度越快。

6.如何理解知识经济的内涵?

答: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该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的出现,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7.简述城市的含义。

答:

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为前提,以集聚经济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8.为什么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答:

文化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它促成了文化的分化,打破了旧的文化体系,诞生出新的文化体系;它导致了文化的整合,使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在矛盾冲突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合,以至于逐步趋于一体化。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冲突是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9.简要回答人口爆炸主要给社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巨大压力?

答:

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人口过量增长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

口爆炸引起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

人口过量增长阻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以上四点各3分)

10.什么是民族?

答: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生活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认知的稳定人群。

11.简述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的意义。

答:

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这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和动荡的根源。

12.如何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答:

一般说来,正义的战争有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非正义战争通常起反动作用。

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首先必须确定战争行为主体的政治目的。

总的说来,一切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抵御外来侵略、促进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战争;反之,一切镇压革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阻碍社会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13.“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核心思想是: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环境持续能力基础上;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当代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鼓励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经济活动;在发展指标上,不单纯用GNP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指标,而是用社会、经济、环境、生活等多项指标来衡量发展。

14.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答: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直接城市化与职能城市化。

(4)平衡城市化与过度城市化。

15.简述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

交通运输事业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极大发展。

(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性进步。

(3)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16.如何理解法律的含义?

答:

法律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保证行为关系规范化的准则,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应当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

17.什么是种族?

答:

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群,也称人种。

属于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属性。

一个种族的形成是早期人类在长期对各个不同地理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在体质形态等方面具有一些共同遗传特征。

18.简述核心家庭的含义与特征。

答:

核心家庭是家庭结构关系的一种,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核心家庭包括几种形式,共同特征是:

人数少、规模小、结构简单,只有一对配偶、一个权力和活动中心。

19.简述城市化的实质及发生动力。

答: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促使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造成了城市的大量发展。

由此可见,城市化在实质上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础。

20.‘‘雅尔塔体制”对于世界政治有何意义?

答:

雅尔塔体制是战后大国之间达成的对世界政治秩序重新安排的协议和谅解,这一体制虽然奠定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的基础,客观上减弱了美苏之间激烈对抗的程度,使战后的世界政治秩序获得了相对稳定,但是,这一体制又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它严重地侵犯了广大中小国家的主权,损害了中小国家的利益,成为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紧张和动荡的根源。

21.简述阶层的含义。

   答:

阶层通常指同一阶级中因财产状况、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谋生方式不同而区分的社会集团。

阶层是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

不同阶级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

 22.简述现代交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

交通运输事业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极大发展。

   

(1)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交通运输领域中的每一项进步必然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现代交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世界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变革性进步。

   

   (3)现代交通的进步加快了人I:

1流动,促进了各地区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23.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源于何处?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

人类最早的三个农业中心在西亚、中美洲和中国。

  西亚是大麦和小麦的原产地;中美洲最早培植玉米、南瓜等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

24.邪教有哪些反动本质特征?

  答:

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其具体特征主要有四点:

一是教主崇拜。

二是实行精神控制。

三是秘密结社。

四是危害社会。

25.什么是血缘家庭?

   答:

血缘家庭是在同辈分内部发生两性关系的婚姻集团,又称作等辈婚或兄妹婚,是群婚制的最初阶段。

它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生活单位。

作为一种婚姻制度,血缘家庭排除了不同辈分的直系血亲之间的性关系。

血缘家庭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人类第一种家庭形式。

26.什么是“地理大发现”?

它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

“地理大发现”发生于l5世纪末。

指当时西欧一部分封建国家为了摆脱和缓和危机,转移视线,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海外探索活动,取得了包括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对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等重大成果。

27.原始社会末期产生阶级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答:

(1)搿余产品的出现。

剩余产品为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财富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促使阶级的形成。

   

(2)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

这就引起财产占有关系的不平等,进而产生剥削,使阶级的产生有可能变为现实。

   (3)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

这使商品生产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加速了财产的积累和集中,从而推动了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8.什么是图腾崇拜?

   答:

图腾崇拜是流行于全世界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是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和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结合起来的产物。

图腾的形象大多来源于动植物,一般与本部族或氏族有特殊联系,含有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的内容,往往被当作氏族或部落的标记和名称。

29、文化冲突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不同的民族文化或区域问户之间的冲突;

(2)不同时代的新旧文化之间的冲突;(3)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之间的文化冲突。

30、简述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1)各地城市化水平差距拉大。

(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三、论述题

1.如何认识邪教的反动本质?

它有什么具体特征?

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答:

邪教具有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反动本质。

其具体特征有四点:

一是教主崇拜。

教主代替传统宗教中的神而成为教徒崇拜的对象,教主具有超凡的能力

和绝对的权威,教徒对教主要绝对服从,甚至为教主殉身。

二是实行精神控制。

邪教组织编造种种歪理邪说来欺骗信徒皈依,对教徒实行强制性的

洗脑和精神控制,从而使信奉者脱离社会正常生活,甚至与社会对立,仇视社会。

三是秘密结社。

邪教一般都建立了以教主为核心的严密的组织,通过隐秘的方法进行活

动。

四是危害社会。

为了实现政治图谋,邪教教主往往鼓动信徒用极端的手段与社会对抗,甚

至不惜以牺牲信徒的生命为代价,制造反社会、反人类的事件。

2.家庭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举例进行具体论述。

(1)满足性生活的需要和性生活的社会控制功能。

(2)生育子女繁衍后代。

(3)为家庭成员提供经济的支持。

(4)为家庭成员提供感情的保证。

(5)消费的功能。

(6)社会稳定的功能。

举例恰当

3.结合实例论述宗教具有哪些本质特征。

答:

恩格斯指出: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由此可见,宗教的本质是人们的幻觉通过超人间力量反映出来的一种形式。

宗教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扭曲的反映。

在人与自然力量的关系上,它把自然力量人格化;在人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上,它把社会力量神秘化;在人与人的本质关系上,它把人的本质异化,它是以一种非理性化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心甘情愿地按照神的意志和命令行事的社会组织。

第二,它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反映了人们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异化。

它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依靠信仰的非理性的情感力量建立的唯心主义体系。

第三,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

在承认现实社会制度合理性的前提下,它为人们设想了一个虚幻的天国世界,关注的是来世的幸福,要人们把幸福寄托在虚构的天堂,用虚幻的自我安慰来充当“人民的鸦片”。

4.如何理解婚姻的本质?

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答: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制度,是在人类男女两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夫妻关系及姻亲关系是它的产物。

婚姻是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婚姻的自然属性主要表现在男女两性基于性爱的需要而达到性的结合,从而满足男女两性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以及通过婚姻这种形式繁衍后代的需要。

婚姻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男女两性通过婚姻关系实现结合,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实现人性的完美和统一。

婚姻的本质主要通过其社会属性表现出来。

性虽然是婚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但并不等于婚姻的全部,除此之外,婚姻还包括由法律和习惯所固定下来的夫妻关系、姻亲关系等,包括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的统一。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婚姻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社会性。

5.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巨大的产业革命,同时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答:

(1)在经济生活中,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力水平方面的巨大飞跃;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人口骤增;(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原有社会结构产生分化,新的社会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得以形成。

(4)工业革命使得经济危机频繁发生;(5)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产生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三大发现。

6.仅由夫妻两人组成,而自愿不生养小孩的“丁克夫妇家庭’’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请联系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答:

“丁克夫妇”家庭是当代逐渐流行的社会现象,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表明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成员实现了实际的平等,个体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得到社会尊重;第二,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命过程的质量和内涵,注重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第三,人们在爱情婚姻家庭问题上的思想、情操和行为El渐高尚,爱情成为婚姻的本质内容,婚姻质量得到提高;第四,传统的婚姻所具有的传宗接代的功能在逐步弱化;第五,家庭结构规模越来越小,家庭的组成越来越简单。

7.具体论述城市化的发生动力。

   答: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

工业革命造成城市的大量发展。

被机器替换下来的农业工人为寻求就业而流向城市。

另一方面市场的扩大又促使制造业更为集中。

可见城市化在实质上是工业化所产生的劳动力分工在空间上的反应。

   

(2)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社会的生产流通容量加大,市场交换的频率加快,要求企业想方设法提高经济效益,千方百计地为用户服务,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于是出现一批专业性的非生产性服务产业,而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使第三产业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并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的主要就业部门。

于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吸纳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并为工业企业在区域内分散布局提供了可能。

   (3)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基础。

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

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8.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认识社会阶层分化的社会作用。

⑴社会阶层的分化是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过程。

用契约取代身份的实质是人的解放,是用法治取代人治,用自由流动取代身份约束,用后天的奋斗取代对先赋资格的崇拜。

⑵社会阶层的分化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进步,它对社会成员的有机构成发挥了有益的改善和调整作用。

⑶社会阶层的分化造就了一个“公民社会”,即指与国家相区别的,处在国家直接控制之外的那一部分社会、社会力量及相应的经济制度、规章等非国家结构领域。

⑷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有助于社会等级体系的形状从传统农业社会的“金字塔型”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橄榄型”转变。

 9.具体论述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的目标和内容。

   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争取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同时,必须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相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的持续利用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持续维护和改善相协调等原则。

(4分.)

内容:

(1)保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①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

这是保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略,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2分)②积极提高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教育素质。

(2分)

   

(2)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纲领

   我国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为确保21世纪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切实执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再生能力和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三大政策。

其中,提高资源利用率、走节约资源型发展道路应是战略首选。

(2分)

   (3)保证环境的行动纲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出现许多环境问题。

必须坚持“环境保护是我国第二项基本国策”的思想,寻求中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策略贯穿到底,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2分)

四、分析题

1.2008年2月,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政府向澳土著居民正式道歉;2008年6月,加拿大

总理哈珀正式向土著人后代道歉。

2008年11月,有着非洲血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