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5729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docx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王举村地处金鹏公路边,交通方便,是广西闻名的“计生示范村”和“新农村示范点”。

我校已开展近十年的课程改革,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

掌握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了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

老师们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活动,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评价者、研究者,实现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大批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到城里打工,他们到城里来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环卫、餐饮等职业,他们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家庭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主力军。

他们的孩子却留在村里,孩子的学习是进城务工人员心中永远的牵挂。

党中央提出的从国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教育的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思路,使这些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原来只有城里孩子才能享受到的现代优质教育。

可是他们之中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差。

在学校让老师头疼,在家里让家长心烦。

这部分智力发育正常,但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

通过调查学困生约占各班学生总数的5%到25%。

他们不但学习困难也伴随学习动力弱,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不良行为发生。

他们在学校及家里的表现让老师头疼,家长心烦。

由于学习成绩差,又无良好的表现,容易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反感、家长的指责,甚至有的家长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任其自生自灭。

按现代教育理论及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具备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他们是学校里特殊的弱势群体,最需要也更应得到老师的关爱与指导、同学的激励与帮助。

他们的转变不但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全面公平,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校数学教研组确立了“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界定及其行为表现

综合实际,本课题所指的数学学困生是指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心理因素、生活经验,以及原有的知识基础等在与教师、同学的合作学习的过程需要比常态的学生还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方法,还需形成良好学习心理品质的学生。

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缺乏自信心,过度自尊而又自卑。

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差,更缺乏主动积极的学习热情,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有的沉默无语而离群独居,不与也不善于与他人交流。

有的不能自主管理自己,行事粗鲁,通过打架、骂人来哗众取宠,用这些违纪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

(四)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与学习本身相关因素的影响

(1)学习者缺乏必要的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方法与生活隔离,导致教师创设的情景(境)不能唤起以往生活经验,或生活经验不深刻。

因此,未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也就未能感悟自身的主体地位,学习不主动,其思维未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被动,对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无所发现。

其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2)学习方法不科学。

它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导致很差的学习效果。

他们即使学习努力,但由于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而去生搬硬套。

学习吃力而效果不佳导致学习兴趣低,最终会厌学。

(3)知识结构条块分割。

由于知识建构零散而不成系统,导致思维的统合能力弱。

未能形成的知识网或立体结构,直接影响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4)没有具备必要的智力基础。

缺乏必要的感受能力导致知觉浮浅,又使记忆不深刻,因此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5)知识链断裂。

由于部分学生常常随父母工种的变迁而变动学校就读,或因生病与其它原因缺课,后来又未能及时学习或掌握不够深刻,知识的线性结构中断,导致相应知识的后续学习发生障碍,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学习动机水平低。

学生由于学习动机水平低,导致从事有关活动与满足需要的动力不足,不能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

因此,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学习兴趣不强。

他们认识、探索数学知识、问题的兴趣不强,不会全身心投入于学习活动中,经常会分心走神。

(3)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消极。

由于对学习活动消极的学习情感表现出厌学、弃学、逃学,学困生缺乏积极参与认识活动的动力。

(4)学习意志薄弱。

不能自觉地确立目标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难以实现预定目的。

在学习上的表现为畏难、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5)不良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养成的,不良习惯也是如此。

不良的学习习惯未得予纠正,导致对数学学习缺少兴趣,也不能有效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能提高学习成绩。

由此引起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意志消沉。

3、学困生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长由于学历、生活经历及紧张的打工生活,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不够或放任自流,导致学生不倾心于学习。

(2)家庭结构的不良因素如单亲、离异家庭或者留守儿童等导致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

(3)家庭成员对学生的管教方式失当或成员间的管理方式的冲突,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4)教师、家长间对学生学习及管理上的分歧引起家长的不当管教,由此作用于学生,导致其不认真学习。

(5)学困生因家庭的贫困或父母从事艰苦的工作,在与其他同学及其家庭的比较中产生自卑感,造成人格缺陷,导致其对学习缺乏热情。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形成转化学困生教育教学策略,解决怎样转化学困生的策略的问题。

2、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实施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实施转化学困生策略的方法的问题。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本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解决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如学困生的界定、成因、提高策略等。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碰撞的舞台,师生合作交流使双方共同发展,相互成就。

课堂是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没有人被无情打击。

新课程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建设为中心,以学定教。

课程目标的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有机统一。

教师的角色应为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引导者、促进者,师生交流的主持人、沟通者。

教育最终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应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基础心理学理论: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智力与能力之外,对认识活动起着制约作用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性格等心理因素。

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获取和学习能力提高。

而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将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是有能动、促进的作用,能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获得成功。

学困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是其学困形成的决定因素。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以本校一年级

(1)班、二年级

(1)班、五年级

(2)班、六年级

(2)班为个案研究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教育观察法、案例研究法、行为研究法、实验法、统计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开展课题实验动员

在确立课题和实验准备阶段做好动员工作,在本校数学教研组全员参加课题研究,认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认识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改革、科研促教的重要性,使老师们都主动参加课题研究活动。

2、开展调查活动掌握学生现状

开展问卷调查、谈心、家访、学习讨论等形式,切实了解当前学困生的比例及其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摸清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形成学困的成因。

3、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形成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全面发展出发,规范、科学、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新型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隐私,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设和谐发展的氛围。

形成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特别是要认识学困生的产生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让他们在受尊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转变,得到充分的发展。

4、进行教育研究工作

依据我校教育现状,开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

以调查、实验、总结的形式开展工作,在上述三个方面有所突破,改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乐于学习,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5、进行教学改革

借《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改革之机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课堂结构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去观察、感知、操作、实验、运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八、数学学困生的提高策略

1、打好学习基础

为达成学习基础,抓好以下几方面:

(1)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境)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2)做好个别指导,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进行系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4)注重知识的网络建构,实现知识的迁移,使之举一反三。

2、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的培养。

3、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1)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实施分层教学和辅导;

(2)进行心理辅导。

4、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1)特殊家庭的个别交流;

(2)定期开家长会,通报学习情况;(3)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

5、完善学困生转化的工作:

(1)建立学困生档案;

(2)调整评价机制,实施发展性评价;(3)建立奖励办法。

九、课题组规划了三个实验阶段:

1、选题背景,调查研究阶段(2009.11――2010.3)

2010年2月,我校新调来一位副教导,他带着在原校没完成的课题,本校选了“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课题,该课题已于2010年1月10日立项,课题编号为“(2009)年度shuxue02121。

课题组成立后,我们课题组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

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

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方案、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确保课题实验研究正常开展。

其次课题组定期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组定期举行阶段小结。

第三,我们从调查学情入手。

确定4个实验班的10名学困生(学习失趣),长期跟踪调查他们的学习行为、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个人兴趣。

调查结果表明:

“学困”原因是受家庭影响的2人(父母在外打工靠寄读或是单亲家庭);爱社会影响的1人(进网吧打游戏或打工也能挣钱思想影响);受智力因素影响的3人(生理障碍);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4人(想玩、不想学,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

然后我们针对这10名学生的特点施以恰当的学法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扶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成功的信心。

我们相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时出现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只要诊断准“病情”,施以爱心,创设情境,更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失去的兴趣找回来,他们一定会进步。

通过第一阶段的调查研究,为我们的第二阶段实验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

2、分析调查、深化研究阶段(2010.4-2010.12)

第二阶段主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与个案分析。

(1)调查学生喜爱的学科,从学科的内容、性质上找途径。

我们对全校196名实验学生统计得出:

喜欢语文学科占85%、数学83%、科学90%、体育100%、音乐100%、美术100%、劳动88%,心教95%、活动课100%。

这组数据说明了:

那些趣味性强、娱乐性大、活动性强的学科学生喜欢上;那些知识性强、思维密度大的学科,学生兴趣不太高。

这就给我们课题组带来了探究的课题,如,如何让数学这门知识性强、思维密度大的学科,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艺术化(融合音乐、美术、艺术)、趣味化,才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

(2)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

通过类比,我们发现:

那些活泼、宽厚、教法灵活、尊重学生、善于创新、责任心强的教师受学生欢迎;那些教法呆板、性情偏激、训斥学生、没有创新、表情麻木的教师不受学生欢迎。

在实验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精神,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自主快乐和谐地学习生活,更要要求教师的行为更加规范、文明,素质更高,爱心更宽更广。

(3)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从调查结果看:

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实验观察、讨论研究、调查探讨等;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背诵记忆和练习,而对用以体验、切实感受等感悟类型的学法重视不够。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倡导推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时间、空间和自由。

(4)调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交流,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除去家庭背景和个体生理影响,我们发现学生在以下情境中,学得最好、最快、最轻松。

①学习兴趣浓厚时;②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③教学内容用多种方式呈现时;④遇到疑难问题又急于求解时;⑤自己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重要意义时;⑥能主动、自由参与学习活动时;⑦能充分得到别人赞赏、信任时;⑧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时;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时;⑩遇到自己喜爱的学科或老师时。

这次调查分析研究为第二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让学习兴趣走进课堂,构建“趣味学习“(趣在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保证。

课题组在调查分析的同时,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变化、学科特点,分组调研,定期交流,集中研讨,出外取经,自成一体。

构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的心理调查与技术操作平台。

3、整合,归纳结题阶段(2011.1-2011.6)

经过一、二阶段研究小结,课题组把相关数据、典型材料、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收集归拢、重组整合、组织专班、分类推理,开研讨交流会,对总结材料的论点、论据进行充分的推敲考证,确保结题。

十、研究取得的成绩:

通过这一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们了解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能感受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学数学的热情,能自觉、主动的学数学。

现在我们就“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谈谈我们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一〉、通过观察、询问、调查、我们觉得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

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考试屡考屡败,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学困生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遇到探索性问题时,经常不知所措,分析综合的能力较差。

   4.依赖心理强。

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

 

(二)外部原因

   1.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班。

   2.教材的原因。

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

3.社会和家庭的原因。

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

4.突发事件的影响。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突发事件,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可能遭受重创,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若不及时从思想上解决,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二〉、通过研究了解数学学困生的类型、特点,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让学困生爱学数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就能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的愉快,引导学生走上爱学的道路,以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数学学困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心帮助数学学困生。

3、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用爱心缩短距离。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它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到的是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

爱,使他们健康发育成长。

入学后,他们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人物,这种现实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把爱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

这时,如果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就会缩短,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依恋感,就会相应地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事。

因而教师应用爱心拉近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因为他是数学差生而贬低、排斥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这类数学学困生是有用的。

要辩证的看待所谓的“学困生”,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同其他的同学一样都能沐浴师爱得阳光。

在教育中我力求对学困生奉献一片爱心、给他们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欣赏,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爱学数学。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数学老师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5、在教育教学上时时想到学困生,具体做法是:

  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

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

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

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

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6.发掘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

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原因何在,都需要老师多对之进行表扬和鼓励,使之能够明白学习的乐趣所在。

学困生并不是不能学习好,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一种信念,一种好好学习的信念。

要突显其学习能力较强的长处,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许中,克服做作业比较拖沓、懒散这个毛病。

 

7、正确评价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不能因学生某方面的不足,就歧视学生,甚至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

“用用多把尺子”评价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教师的爱。

“爱能够融化一切坚冰!

〈三〉、教师体会深,收益匪浅。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察言观色的本领,对学困生的心里矛盾点能灵敏而准确的把握住,并结合其心理变化能及时给予心理帮助或干预,排除心理障碍,从而让研究对象喜欢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然后强化勤奋点,激化乐学点是成功转化学困生的外因。

学困生在教育过程中易出现反复现象,如何避免呢?

我们实验中感到强化勤奋点、激化乐学点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做法。

我们的方法多样,比如教师多表扬。

转化对象只要有点滴闪光处,教师都会带着欣赏的目光给予真诚的祝贺,同时不忘说一句“老师在期待着你更大的进步。

”再如向家长发喜报。

转化对象有了进步,我们会及时打电话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让研究对象再爸爸妈妈的奖励中不断前进。

有时我们会展出转化对象的进步作业,增强其信心;有时,我们也会让学困生在体育、音乐、小制作等他们擅长的领域创造机会让他们一展身手,培养他们成功向上的心态……这也是我们实验中的做法与体会。

〈四〉、为教学工作提出新的方向。

假象类学困生都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自身学习方式与习惯、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家庭及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造成的。

在转化过程中,我们首先重视心理教育,通过察言观色,查出学困点,针对其心理矛盾点做说理思想教育,触到其痛处,让他感觉到老师真的是想帮助他,从而逐渐消除其戒备心理,拉近实验者与实验对象的心理距离;同时不断发现研究对象的点滴进步,教师不吝惜表扬或一个“优”字,渐渐树立其信心,“给点儿阳光,他就会灿烂”,这就是实验中教师成就感的体现之处。

其次,强化勤奋点,激化乐学点。

假象类学困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懒惰。

我们在实验中感悟到:

要想比较成功的转化学困生,教师必须要时时强化他们的勤奋点,激发他们的乐学点。

只有这样,转化才会较有成效;教师稍一松弛,大部分实验对象就会出现反复现象,如果反复次数过多,学困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结合我校学困生实际,抓住他们的心理矛盾点哺以阳光雨露;强化他们的勤奋点,教以持之以恒;激化他们的乐学点,感受成功的喜悦。

这既是我们前一阶段研究工作中的感悟,也是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可借鉴、推广的做法,对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很有意义。

〈五〉、加深教师理论功底,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塑造榜样。

《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课题研究,让我们在工作中增加了研究针对性。

随着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源,加深了实验教师的理论功底,遇到不同的研究对象,教师们会对症下药而不会束手无策了。

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反思,总结有效做法,交流中实现优秀做法资源的共享,在教师中形成宣传与辐射。

每期我们都组织实验教师经验交流,整理成功的案例与论文:

其中有2篇案例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获二、三等奖;有8篇论文获广西区级奖项,还有11篇论文成果正在上送区参评;有1篇课例或桂平市一等奖。

另外,谢拥军评为桂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陈海英评为桂平市优秀班主任:

杨文英、谢向阳评为桂平市优秀教师。

十一、存在的问题和实践启示

虽然研究学困生取得一定成绩,但研究的对策仅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去研究比较单薄。

学困生的出现并不单是教学内部造成的,。

因为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影响的因素较复杂,既有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基础,智力与能力结构;非智力因素水平,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内因,也有教育和环境的外因。

学困生的出现是由学校、社会、家庭综合教育失误造成的,农村家长不太重视教育,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

转化学困生不能只是老师孤军奋战,要老师、家长共同努力。

十二、结束语

通过理论和课题组的深入研究,搞好“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的专题工作,使学困生由“厌学”到“学有所获”到“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向学困生撒下更多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