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5111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docx

下基层出才气提人气

下基层接地气出力气长才气

河北省临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段继先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2-1002版:

组织工作版)

  “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临漳县建立了组工干部“包乡联村下基层”机制。

我联系的是香菜营乡回漳村。

在与村“两委”干部一起谋划发展路子,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的实践中,我感到这项活动成效是显著的,思想受到很大触动,对下基层活动有了更深的体会。

  接地气,升华爱民之情。

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多下基层接地气,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在开展的“包乡联村”下基层活动中,我带头做到了“三问三送”,当好“四员”,即: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温暖,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基层矛盾调解员、上情下达联络员、重点工作督导员。

通过走到群众中去,从基层群众中了解民情,汲取智慧,听取意见,改进工作,身心接地气,拉近了同群众的关系。

我在调研中了解到,回漳村的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种地不增收。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联系市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后,决定引进“冀麦2号”新品种,并鼓励村妇代会主任马桂芹小面积试种,当年取得成功,每亩较以往增产100余公斤。

2011年,该村及周边几个村推广种植2000余亩,仅此一项群众增收30余万元。

  出力气,多办利民之事。

要想赢得群众的认可,光讲漂亮话不顶用,必须实心实意下大力气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在回漳村调研中了解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起来后作用发挥不大,群众有意见。

我回到机关后,与几个副部长和党建办的同志进行了反思,认识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不仅要建,更要用,而且要让广大群众用。

随即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意见》,促使各村级活动场所经常性使用,做到决策议事在场所、教育培训在场所、党员活动在场所、服务群众在场所。

回漳村投资36万元建成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民文化广场于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设立了党员服务站、警务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

村民邢学庆高兴地说:

“村里建这个场所可有用了,大家有事都到场所办办,没事都愿到场所转转。

”我相信,这是群众的心声。

  长才气,善谋为民之策。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施政之本。

在服务群众中,不仅得到锻炼,改进作风,也提高了自己,增长了才气。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最基层的执政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传播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党组织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形象,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

2009年初,我在调研基础上,向县委提出实施农村党建“1234”工程,就是像抓工程、抓项目一样,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项工作抓对了,抓住了党建工作的牛鼻子。

广西浦北组织部长约谈一线党组织书记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10-1502版:

组织工作版)

  本报浦北讯(通讯员浦组)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广西浦北县采取集体约谈与个别约谈相结合的方式,拓宽组织部门与领导干部沟通联系渠道。

今年以来,组织部长分别与全县重大项目一线、征地拆迁一线、信访维稳一线、基层工作一线56名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谈话。

通过谈思想、谈责任、谈思路、谈作风,组织部长全面掌握领导干部情况、主动倾听领导干部意见、疏导领导干部思想情绪、加强提醒帮助领导干部,累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43个,切实履行组织部门“干部之家”职责。

组织意愿+群众意愿+个人意愿

——绵阳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

特约记者仲组轩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8-2402版:

组织工作版)

  去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以县乡党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度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积极探索“组织意愿+群众意愿+个人意愿”三方对接的有效办法,使组织意愿得到广泛认可、群众意愿得到真实体现、个人意愿得到尽量尊重,走出了一条选人方法公正、选人过程公开、选人的人公道、选出来的人公认的新路子,既坚定了干部对党的信仰,也增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

据2011年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该市选人用人公信度从2010年全省21个市州第17位跃升到第4位。

动因——源自现实的选择

  绵阳市是四川第二大城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市。

近年来,全市广大干部在各级党委领导下,苦干实干、超常付出,有力推动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

但随着灾后重建和振兴发展的深入推进,干部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广大干部承受着身心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担当多、付出多,迫切希望开设更多向组织上表达个人意愿的“直通车”。

二是广大群众承受着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双重痛苦”,热切期待加快重建美好新家园,对各级干部的德才素质、能力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干部队伍基数大、换届中调整的任务和压力大,如何实现换届党委满意、群众拥护、干部服气的目标,是对选人用人工作的严峻考验。

为解决这些问题,绵阳市委按照省委提出的“把崇尚实干的鲜明用人导向体现出来、把优秀干部选拔出来、把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起来”的要求,探索建立了组织意愿、群众意愿、个人意愿统筹兼顾、有效对接的选人用人新模式。

实践——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创新创造

  如何统筹组织意愿、群众意愿、个人意愿?

绵阳市委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改革方针,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方向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坚持围绕灾后重建和振兴发展选人,明确提出“六重用四不让”。

市委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具体化为“六重用四不让”:

重用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攻坚的干部,重用顾大局、有魄力、能力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干部,重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重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困难时候挺得起来的干部,重用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埋头苦干、注重长远的干部,重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干净用权、亲民爱民的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长期在艰苦岗位奉献的人吃亏。

采取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印发文件手册、网络电视报刊公开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把用人标准交给干部群众,把干部个人意愿、群众意愿统一到党的干部政策和用人方针上来。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选人,采取组织谈话和个人申报两种方式开门征集干部意愿。

一是书记、部长谈话听意愿。

换届前,市县委书记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方式,听取下一级党政正职和抗震救灾先进模范人物的意见。

深入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市县委组织部长、副部长都与下一级党政班子成员谈心谈话,听取对进退留转的意见。

这次换届,全市共开展谈心谈话3200余人次。

二是个人填表报意愿。

换届考察前,考察组向390余名县级干部、2483名乡科级干部发放《任职意愿申报表》。

每名干部填报2个任职意愿,并填写选择理由和近年来主要实绩。

干部还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向组织反映个人意愿,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全部公开了部长、考察组长的移动电话号码。

三是综合分析汇意愿。

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干部的个人意愿逐一登记,综合分析干部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特别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现实表现,根据事业发展和班子需要,按照“可以满足、基本满足、不能满足和不符合干部政策”4种情形进行汇总,供党委研究换届人事安排方案时参考。

  第三,坚持扩大民主选人,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的广泛性有效性。

把尊重群众意愿贯穿换届人选推荐提名、考察、酝酿、决定和选举的全过程。

一是采取多种方式推荐。

在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基础上,对县乡党政正职,分别召开市县党委全委扩大会议进行推荐。

对新提拔人选考察对象,实行“两推一述”:

首先召开领导干部和部分“两代表一委员”会议进行“海推”;对没有人选得票过半的职位,按得票多少确定人选开展竞职陈述,进行二次会议推荐。

一些县还探索了基层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等多种办法。

二是注重听取基层群众意见。

确定考察对象前,召开由基层干部群众、服务对象和“两代表一委员”参加的会议进行民意调查,群众“不满意”票超过1/3的,不列为考察对象。

三是创造群众真实意愿表达的条件。

选拔职位、资格条件和干部实绩向参加推荐、参与考察谈话的干部群众公开,换届政策、程序方法、纪律要求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并开通专用电话和信箱,专人值守听取群众意见。

全市先后召开动员会、培训会710多场次,印发换届政策宣传卡4.5万份,并编印了《干部工作60问》口袋书。

  第四,坚持竞争择优选人,在差额比较中选优干部配强班子。

换届前对9个县(市、区)、277个乡镇党委领导班子逐一进行调查摸底,对照中央和省委换届政策要求,明确了需要配备的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数量。

对紧缺的结构性人选,采取全市统筹公开选拔的办法,集中选配县级干部11名、乡科级干部136名,其中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中定向公开选拔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26名。

积极探索差额比选办法,根据换届政策和班子实际,确定每个县新提拔进班子人选为3名。

对这些人选均采取非定向预推、分轮淘汰方式进行差额比选。

第一轮非定向预推,按1∶3的比例提出9人,由县委常委会研究从中选7人;第二轮二次会议推荐从7人中选5人,再次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后,按干部管理权限确定4人作为考察对象,进行差额考察。

  第五,坚持“三个优先”选人,实现三方意愿有效对接。

市委明确提出换届人选产生坚持事业需要优先、群众公认优先、人岗相适优先,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干部个人意愿。

一是事业需要选人。

从绵阳实际出发,优先选拔能够推动灾后重建、振兴发展、“两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城乡统筹的优秀干部。

二是群众意愿鉴人。

干部选拔任用先过“群众公认关”,对群众公认、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提拔重用,对群众拥护、本地发展急需的干部留任重用,对群众意见较大、难以全面履职的干部调整交流。

三是职位需求定向。

根据班子空缺职位、拟交流调整腾出职位情况,结合当地发展需要和班子结构需求,提出职位人选需求方向。

四是意愿对接荐岗。

组织部门综合分析职位需求、干部特长和个人意愿,提出适岗初步人选。

对个人意愿与组织意愿一致且群众公认的干部大胆使用,对个人意愿与组织意愿相近且群众基础好的干部尽量满足意愿使用,对个人意愿与组织意愿差距较大的引导其服从组织安排。

五是集体研究把关。

在广泛听取分管领导、纪检机关和原班子成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充分酝酿,形成人事安排方案,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以无记名票决方式确定正式提名人选。

成效——选人用人公信度大幅跃升

  “三方意愿对接”,实现了组织意愿、群众意愿和个人意愿的有机统一,是干部工作从指导思想到工作理念、从干部政策到程序方法、从选人过程到选人结果的全程创新实践,取得了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树好导向提高公信、匡正风气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第一,组织意愿得到广泛认可,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通过公开标准、政策宣传和选用实践,绘就了党委“选什么样人”的“集体像”,彰显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一是以德为先的导向。

这次换届,有843名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先进典型被提拔使用、平调重用或解决上一级职级待遇。

“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北川县委组织部原部长王理效被提拔重用为市委副秘书长、目标督查办公室主任;“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北川县委副书记瞿永安被提拔重用为县长。

二是干事创业的导向。

地震时任江油市长的宋开慧在抗震救灾和加快振兴发展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被提拔为市委书记;北川县副县长、清华大学博士贺旺,在北川新县城建设中表现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市城乡规划局局长。

全市共有80余名在灾后重建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三是基层一线的导向。

全市82名新进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中,75人具有乡镇党政正职工作经历;242名长期在艰苦边远县、乡镇工作的县科级干部交流到市、县级机关任职。

  第二,干部意愿得到尽量尊重,激发了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这次换届中,全市共有1410名乡科级干部意愿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275名县处级干部表达了明确意愿,其中得到满足的208人,占75.6%;基本满足的28人,占10.2%;因不符合政策或群众认可度不高未能满足的39人,占14.2%。

一是满足干事上的意愿。

充分满足“不求职位升迁、但求踏实干事”干部的意愿,全市共有800余名县乡干部“放弃晋升、选择坚守”。

在地震中失去20余位亲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北川县民政局长王洪发,主动放弃县级领导职务提拔机会,选择在原岗位上继续服务,市委尊重其意愿,并明确了其副县级待遇。

二是满足情感上的意愿。

对有父母年老、子女年幼、震后家庭重组、夫妻两地分居等困难的6名县级干部,尊重本人意愿留任或交流任职。

希望在本地照顾年迈母亲、愿意放弃到市直机关工作的江油市副市长韩晓清说:

“过去强调‘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是提前征求意见、考虑干部困难,让人切实感受到了组织上的人文关怀。

”三是满足待遇上的意愿。

制定出台县(市、区)换届“职级、职位动态互调”政策,对仍可继续提名的8名县级领导干部提高待遇后调整出领导岗位。

这次换届主动退出领导岗位的北川县政协原副主席罗华明说:

“看到这么多抗震救灾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没有提拔机会,自己很想退下来。

向组织上表达这一意愿后,不仅得到同意,而且还给解决了正县级待遇。

”不少同志表示,市委采取的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对干部的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极大地激发了干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积极性。

  第三,群众意愿得到真实体现,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换届工作满意度。

市委紧紧围绕落实群众“四权”,创新尊重和体现群众意愿的有效办法。

一是民意调查落实参与权。

在换届前和选举结束后进行的2次民意调查中,充分听取群众对原班子运行情况和新班子建设的意见建议。

全市共有1.5万余人参与民意调查。

二是信息透明落实知情权。

突出“群众想要了解的”和“希望群众了解的”2个重点,实行换届政策、选拔标准、程序方法、选人结果公开,扩大了推荐提名、考察、酝酿、决定任用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公开。

三是差额推荐落实选择权。

换届中全市共有2.4万余人参加民主推荐,县级班子有近200人进入差额选拔程序,最终提拔了82人。

四是公示人选落实监督权。

考察时统一发布考察预告,正式提名人选确定后进行媒体公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对群众反映坚持有举必查、查必有果。

许多同志说:

“一个干部用不用,群众心里有杆秤。

这次换届群众参与不仅面广了,而且真正起作用了”。

据去年四川省开展的换届工作满意度专项测评,对绵阳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工作,认为“很好”的分别达98.4%、99.8%、98.4%。

思考——统筹三方意愿的建议

  组织意愿、群众意愿、个人意愿,是党管干部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细化、量化、质化。

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有效对接,对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对落实“两满意”的价值取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统筹三方意愿,关键要把握住四个核心要素。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特别是要管好方向、管好标准、管好程序、管好结果,这是“三方意愿对接”的根本原则;二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用以引导、检验个人意愿、群众意愿,提出和形成组织意愿,这是“三方意愿对接”的根本前提;三是坚持围绕科学发展选人、选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人,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主战场考察、识别和使用干部,检验选人用人结果,这是“三方意愿对接”的实践基础;四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改革方针,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让干部意愿通过参加竞争来展现,让群众意愿通过有效选择来聚焦,让组织意愿通过比较择优来实现,这是“三方意愿对接”的根本方法。

  第二,组织意愿不是领导个人意愿,要充分发挥党委集体把关作用。

选人用人是党委(党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内容。

领导干部包括“一把手”参与用人决策,要在增强党性觉悟和识人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酝酿讨论、充分尊重群众意见。

一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明确提名主体,规范提名程序,强化提名责任,把民主提名、公开提名、责任提名具体化、规范化。

二是完善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制度。

明确规定不书面署名推荐的,组织部门可不予受理。

三是完善“五人小组”酝酿制度。

考察后、党委决定前的“五人小组”酝酿,容易“走程序”,可提前到确定考察对象之前,同时实行差额酝酿制度。

四是进一步规范市县委书记用人行为,坚持离任检查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逐步扩大参加测评人员范围,重视结果运用。

  第三,干部意愿是干部工作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

领导职位是干部为党尽责、为民奉献的平台,因此对领导干部个人正当的意愿,应当充分听取、尽量尊重。

同时,要教育引导干部正确对待个人意愿,自觉接受组织挑选和群众评判。

可考虑建立3个机制:

一是干部意愿表达机制,可推广绵阳市的做法,作为干部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

二是干部意愿评判机制,建立干部意愿与德才素质、经历经验、能力实绩、岗位要求、群众口碑综合“比对评估”制度。

三是干部意愿运用机制,把干部意愿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对个人意愿未能实现的做好思想工作。

  第四,群众意愿是扩大干部工作民主的必然要求,要拓展渠道、科学运用。

扩大民主、尊重群众意愿是干部工作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政治参与诉求的现实需要。

一是要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完善民主提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适当扩大群众参与的渠道和范围,进一步完善“公推”的方法和程序。

对县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要更多地直接听取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

二是继续严厉整治拉票行为,严厉打击用原则换人情、换选票的行为,把个别地方因拉票扭曲的民意矫正过来,确保选人

脚步要轻脚印要深

江西上饶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井勇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7-3002版:

组织工作版)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再一次到自己挂点的德兴市绕二镇横港村,走村串户访民情。

  这次夜访,我没有告诉下面同志具体时间。

整个走访调研,始终是我和部里的3个人。

  我一贯认为,领导干部下乡调研,脚步一定要轻,不要惊动当地干部,不要干扰群众生活,这样才能掌握一手资料,了解民生实情。

如果每次下基层,都是由下面的同志画路线、定地点、作安排,这样不利于领导干部体察真情,也不利于发现问题。

活动场所是基层组织的“大本营”

  在走访几位老乡后,我和几名村干部一起来到村部座谈,讨论一下我部在这个村三年定点帮扶的工作规划。

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村部建设。

  村党支部书记邱家安趁机向我诉起苦来:

“我们这个村部是上世纪80年的建筑,多年失修,成了危房。

这几年,组织部为没有活动场所的村建了不少办公用房。

我村因为好歹还有这么一个办公的地方,所以几次都没有轮上,希望这次组织部能帮我们解决一下。

  我想,作为一个组织部长下基层,脚步虽要轻,但脚印要深,要在坚持原则的范围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实在在为基层党支部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才真正不枉此行。

  在了解了整个项目资金情况后,我现场办公,从全市村部维修资金中拿出5万元,协调德兴市财政拿出10万元,为村里新建一个村部,打造一个集干部办公、党员活动、群众娱乐为一体的“大本营”。

党支部要为群众致富“架桥铺路”

  深夜11点半,我来到住宿的蔡火根家。

他兴致勃勃地领我看了他家圈养的20多头母猪、100多头小猪崽。

我问他:

“现在生猪出栏价又跌了,能挣到钱吗?

”他担忧地说:

“生猪出栏周期长,成本高,后面的市场怎么走,我心里也没有底。

”我听后很是不安。

  躺在木板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

如何让农民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上经得住风浪,村党支部不能无所作为。

想了很久,觉得还是得由村党支部出面,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

  心急夜长。

好不容易盼到天亮,我早早起床,和老蔡一起来到村支部书记邱家安家,建议由村党支部牵头,把村里几个养殖户联合起来,帮助他们登记成立一个养猪合作社,发展更多的农民入社,由党员带头,开展一场“党旗引领合作社,携手共创致富路”的活动。

一听我的主意,邱书记拍手称好,承诺尽快落实好这件事。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这次夜访横港村,时间不长,收获很多。

组织部长下基层,不仅脚步要轻、脚印要深,而且脚行要勤,多接地气,多聚人气,多增才气,切实在下基层中推动组织工作上台阶。

着力解决“怎么下下到哪干些啥”问题

福建:

“一竿子”插到底推动下基层全覆盖

本报通讯员闽组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08-0807版:

要闻版)

  福建省以开展“一迎双争”活动为动力,结合“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部署,深入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切实解决好“怎么下、下到哪、干些啥”的问题,推动组织部长和组工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

驻村入户随机调研

与基层干部群众零距离

  下基层活动中,福建省注重方式方法,着力解决好“怎么下”的问题。

坚持明确“硬指标”,规定每月第一周为“无会周”,确保领导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密切联系群众、多下基层上;省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要有1个月时间、市县两级组织部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要有2个月时间到基层或下级单位调研。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信治带头深入福州等地调研,了解党员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进一步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的落实。

截至目前,省市县组织部门领导下基层6300多人次,每人至少在基层蹲点5天以上。

  坚持“一竿子”插到底,采取驻村入户、随机调研等办法,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

在下基层中,每次都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调研座谈,真正了解掌握群众的想法和意见。

宁德市开展“组工干部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开展专题调研200多场次,走访党员群众1.3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6000多条。

  坚持轻车简从下基层,严格遵守“不准接受宴请,不准接受土特产,不准搞层层陪同,不准在座谈会摆放鲜花、水果、香烟等物品,不准随意否定原有工作,不准干扰、干涉当地组织人事工作”“六个不准”要求,住农户家中费用自理、按时结算。

全省组工干部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扑下身子真正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扶贫帮困全面覆盖

在基层一线延伸服务链

  为解决好“下到哪”的问题,福建省坚持立足实际,多层次、多类别、多方式下基层,“点线面”相结合,推动下基层活动全面覆盖。

在联系点的选择上突出代表性,把困难大、问题多、发展慢、基础薄弱、工作推不开、艰苦偏远的地方,作为领导干部重点联系对象。

同时突出重点联系与全面兼顾,一方面,确定寿宁县和坑底乡、大安乡作为部机关基层联系点,每个月由1名部领导带队,重点开展“调查研究、谈心谈话、扶贫帮困”等活动;另一方面,每位部领导联系1个县、每位处长联系1个乡镇(街道)、每个党支部结对1个重点村(社区)党组织,每个处以上干部帮扶1-2名困难党员。

各级组织部门确定一批联系点,将服务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厂矿企业、农户家里。

  厦门市委组织部开展“组工干部全员联系高层次人才活动”,及时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政策待遇落实、子女就学以及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各类难题。

漳州市组工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与1500多名困难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帮生产、帮生活、帮就业、帮就学、帮就医。

莆田市实行部领导包镇到村、科室包村到户、组工干部包户到人的三级联包制度。

石狮市委组织部开展“三联三帮”活动,部领导联系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各股室分别联系1-2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工干部联系1-2名困难党员和1名贫困生,定期串门跑“亲”,帮助解决难题。

  同时,把开展下基层活动与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组织工作各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