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48739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docx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清洁效果验证方案

 

起草人:

日期:

年月日

审核人:

日期:

年月日

批准人:

日期:

年月日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内容

4.验证组织

5.验证实施步骤

6.验证的主要依据

7.验证合格标准

8.再验证周期

9.附录

9.1验证方案会审记录

9.2漏项和偏差处理记录

9.3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

 

1.概述

我公司新建厂房洁净区分为十万级、万级和万级下局部百级。

已经制定了“洁净区清洁操作规程”和“洁净室清场操作规程”,在新厂房投产之前,需对洁净区清洁效果进行验证,防止对产品生产造成污染以及交叉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本方案随空调净化系统确认,拟对连续三次清场后,对洁净区进行清洁效果验证。

2.验证目的

对洁净区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洁后,确认其清洁效果能够达到预定要求,符合产品生产工艺卫生要求,从而验证清洁程序的合理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3.验证内容

本方案拟对连续三个清场周期清洁后的洁净区进行清洁效果验证,通过对目检的判定结果以及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沉降菌、尘埃粒子数检测结果,与可接受的限量标准进行比较,若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则可证实清洁规程的有效性及稳定性;反之,则证实该清洁规程无效,需修改或重新编写清洁规程。

4.验证组织

4.1验证小组

部门

职务

职责

质量部

质量部

负责人

负责成立验证小组,明确各验证成员职责;

负责验证方案、验证记录和验证报告的审核工作。

质量部

QA工程师

负责起草验证方案;负责再验证的协调;

负责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负责起草再验证报告。

负责根据验证结果,修改洁净区清洁规程。

质量部

QC检验员

负责现场取样用具的准备;负责现场取样;负责样品的检验;负责检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生产部

部门经理

确保验证按进度进行。

负责组织验证工作的实施,

生产部

车间班组长

负责消毒液的配制和发放。

负责起草验证方案;负责再验证的协调。

生产部

操作人员

负责洁净区的清洁。

生产部

设备管理员

负责纯化水的供给。

5.验证实施步骤

5.1验证条件

5.1.1厂房的设计达到《规范》要求、空调净化系统经过性能验证,净化空调系统工作正常。

5.1.2在岗人员均有健康档案,均经过岗位SOP、洁净区清洁规程等培训。

5.1.3各区域洁净区均建立了相应的清洁操作规程.

5.1.4验证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等均建立相应的操作规程、清洁规程和维修、保养规程.

5.1.5验证所涉及的检验方法均建立了相应的检验操作规程.

5.2清洁过程:

5.2.1清洁操作:

“按洁净区清洁操作规程”、“清场操作规程”对洁净区进行清洁至目检合格。

5.2.2清洁剂:

纯化水、洗洁精

5.2.3消毒剂:

0.2%新洁而灭溶液、75%酒精溶液

5.3检测对象:

表面残留微生物、沉降菌、尘埃粒子

5.4取样点的确定:

生产车间:

十万级每个工序各选取1个房间;

菌检室:

万级菌检室的阳性室、微生物限度室、无菌室各选取1个房间;

5.3取样及样品处理

5.3.1目检法:

目视检查洁净区地面、墙面、操作台等各种表面清洁合格后方可进行取样检查。

5.3.2尘埃粒子数测定

5.3.2.1取样部位:

按照洁净车间尘埃粒子取样点布置图进行取样。

5.3.2.2取样器具:

尘埃粒子计数器

5.3.2.3取样步骤:

在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正常运行30分钟后开始取样,洁净室应没有生产人员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按照尘埃粒子计数器标准操作规程测量≥0.5µm、≥5µm粒子浓度。

按照最少采样点数在房间内均匀分布,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5.3.3沉降菌测定

5.3.3.1取样部位:

各洁净房间

5.3.3.2取样器具:

Φ90mm玻璃平皿

5.3.3.3取样步骤:

在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至少正常运行30分钟,房间的温湿度及相对压力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沉降菌测定。

用Φ90mm玻璃培养皿和营养琼脂在采样点放置,打开平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漏30分钟后,将平皿盖盖上,然后在30—35℃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计数。

采样点的位置同尘埃粒子测试点。

5.3.3.4取样结束时,及时贴上标签,标明取样日期、样品编号、样品名称送检。

5.3.4表面残留菌测定

5.3.4.1取样部位:

地面、墙面、操作台、设备表面

5.3.4.2取样器具:

不锈钢镊子、棉球。

5.3.4.3取样步骤:

洁净区清洁后,经检验员目检合格后方可取样。

检验员用已灭菌的镊子夹住棉球,并用灭菌生理盐水润湿棉球后,在清洁后的取样点部位擦拭25cm2的面积,然后将棉球投入装有10.0ml灭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

5.3.4.4取样结束时,及时贴上标签,标明取样日期、样品编号、样品名称送检。

5.3.4.5将装有样品的小试管充分震荡,确保混合均匀。

5.3.4.6分别取1毫升样品,注入三块装有营养琼脂的平皿中。

用普通琼脂培养基作倾注培养,置35℃温箱培养24h,观察结果。

6.验证的主要依据:

6.1残留限量标准的计算及确定依据:

《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P151(验证设计),P201(微生物污染控制标准),P521~P523)。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P259)

6.2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

7.验证合格标准

7.1目检:

室内各表面应无可见残留物,并无残留气味。

7.2尘埃粒子:

尘埃粒子数应符合相应级别要求。

(见下表)

洁净级别

尘埃粒子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0.5µm

≥5µm

100级

3500

0

10000级

35000

2000

100000级

3500000

20000

7.3微生物限度:

表面微生物残留及沉降菌应符合要求。

(见下表)

洁净级别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沉降菌/皿

表面微生物残留细菌数

非地面

地面

100级

1

不得检出

10000级

3

≤8CFU/25cm2

100000级

10

≤25CFU/25cm2

8.再验证周期:

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再验证周期。

9.附录:

9.1验证方案会审记录

9.2漏项和偏差处理记录

9.3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

 

 

验证方案修改申请及批准书

验证方案名称

验证方案编号

修改内容

修改原因及依据

修改后方案

 

起草人      部门经理      

              年   月   日

验证委员会审批

 

            验证委员会:

           年   月   日

验证方案会审记录

会审日期:

 年 月 日

姓名

部门

职务

会审意见

修改内容

——

质量副总

同意□  不同意□

——

生产副总

同意□  不同意□

质量部

部门经理

同意□  不同意□

质量部

检验员

同意□  不同意□

质检部

部门主管

同意□  不同意□

生产二部

部门经理

同意□  不同意□

设备部

部门经理

同意□  不同意□

漏项和偏差处理记录

验证方案名称

验证方案编号

漏项和偏差内容

漏项和偏差原因

漏项和偏差修改后内容

验证委员会审批

文本仅供参考,感谢下载!

文本仅供参考,感谢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