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4691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docx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

拉伸模的一小常识

模具*技术管理类2008-08-2313:

09:

40阅读242评论2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一.深压延成形常见的缺陷

1.    壁厚不均:

(成品的边厚和凸缘部分不对称)

①  冲子与凹模的同心度互相偏离,导致间隙不

均匀:

重新调校冲子与凹模

②  冲子与凹模的中心不垂直:

安装导柱及导套

③  毛胚料与凹模的中心互偏离:

改善毛胚料的

定位

④  压边圈加在毛胚料上的力不均:

调校压边圈

的弹弓

⑤  凹模壁高度不一致:

统一凹模壁高度

2.  顶底爆裂:

(成品近凸缘的半径圆弧区和近

壁底附近有爆裂现象)

① 材质太脆硬,晶粒过粗或中途退火不正:

退回

供应商或进行调质处理,改善压延特性

②  冲子与凹模的同心度偏离:

重新调校冲子与

凹模

③  冲子与凹模有倾斜,形成不均匀壁厚:

重新调

校模具或冲床

④  压边圈加在毛胚料上的压力太大:

调整压边

圈的压力

⑤  冲子与凹模的间隙不够:

改善冲子与凹模的

间隙

⑥  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太小:

加大模肩圆弧半径

3.  桶状皱摺:

(成品近壁顶部产生群摺现象)

①  毛胚厚度不够:

计算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隙

毛胚料尺寸

②  毛胚料尺寸过小,其凸缘面积不足,发挥不到

压边效果:

重新设计毛胚料尺寸

③  成品高度小于图纸高度和开口部分有波浪

形状皱摺,成因是冲子与凹模的间隙太大:

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隙(缩小)

④  成品高度过高与图纸高度,成因是冲子与凹

模的间隙偏小:

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隙(加

大)

⑤ 压边力太大和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太小:

改善

加大圆弧半径,调校压边力

⑥  压边力不足和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太大:

修细模肩

的圆弧半径,调校压边力

4.  抓痕:

(成品外壁有线性直纹现象)

①  愿材料表面已有伤痕:

更换材料

②  原材料表面附有尘埃杂物污垢:

更换材料或

使用软布及清洁剂除去表面污垢

③  因润滑剂不洁:

选择清洁或经过滤之润滑剂

④   模具受损,尤以凹模模口圆弧半径范围:

应估

计模具的寿命,要设定某生产数量后,模具应

要重新抛光

5.  状压痕(成品在壁身面上有多个环状形压痕)

①  冲子与凹模不同心:

重新调校冲子与凹模

②  帽子形的半成品不能稳定安放在下模上,造成

倾斜:

可考虑冲子在下,凹模在上,令帽子形

的半成品套在冲子上

③  退火程序不正确使机械性能不均匀:

退回供应

商或进行调质处理,改善压延特性

④  在薄化压延中因壁厚不均匀:

毛胚料和模具的

润滑不平均

⑤  薄化系数太小(程度大):

调节冲子直径(缩

小)

⑥  冲子前端的圆弧半径和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偏

小:

圆弧半径不可小于材料许可的最小圆弧半径

6. 橙皮纹:

(成品外壁有如橙皮状纹的不良现象)

①  原材料的性质偏向韧性:

更换材料

②  原材料的晶粒偏大或表面被腐蚀:

更换材料或

进行调质处理

③  压延深度偏高:

可加道次令压延深度渐次增加

7.  烧边(成品外壁局部有明显的直线状纹)

①  冲子与凹模的间隙不够:

改善冲子与凹模的间

②  凹模模肩圆弧半径太小:

改善加大圆弧半径,

加凸米

8.  耳缘(成品上端有明显的高低不平和厚薄不均现

状)

①  毛胚料安放不对中:

加适当管位

②  冲子与凹模的同心度偏离:

重新调校冲子与凹

③  原材料和模具的润滑剂不平均:

改善润滑方法

如送料系统上令片料通过油毡,以求获得均匀的

润滑剂

④  材料的晶粒方向性,常见于非原型产品:

可预

留材料供最后修正

二.润滑油与模具和片材的影响

深压延加工成形时,材料与工具接触面之摩擦现象是一种复杂问题,润滑的最大目的是减低片材压

料板与凹模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助散去加工热

量,增加模具寿命,而增加压延界限比则是主要目标。

润滑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润滑剂需有一定附著力,即粘度高,易在片材和

工具间形成强的薄膜层,此特别有利于不锈钢片

材在深压延中的表现

②  滑剂主要涂在冲子和材料之间,避免下模与片材

间的摩擦力不足够而产生滑落的失控现象

③  不能对工具和材料有化学(腐蚀)反应

④  容易清理,甚至不用清洗

⑤ 深压延中应用的润滑剂多含有滑石及硫的成分

以强化薄膜层

三.压料力的作用

在压延过程中,压料力是利用压料板上的压边圈施加作用力与成品胚料上,其功能是主要提供压边力来抑制毛胚料进入凹模的流量,以下为压边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①  压边力过大时,毛胚不容易压延进入下模,而令

底部圆弧角处被拉裂

②  压边不足时,其凸缘边区直径因受压缩作用而向

内缩小,这压缩应力足令边区直径产生皱纹,而

这皱纹亦阻止了毛胚进入凹模,而令底部圆弧转

角处被拉裂

③  压料板冲子毛胚材料与下模间在工作时会产

生摩擦力,同样是摩擦力,过大时抑制毛胚的流

动量,若减低压料板力时会产生皱纹,所以摩擦

力的减少也得与压料板相互配合的

④  适当抑皱压边力的范围,跟成形深度,冲子端

半径,凹模角半径,润滑油,表面光洁度,材料,

板厚等条件变化有关

四.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与一般拉深不同,变薄拉深时工件直径变化很小,虽然工件底部厚度与一般拉深相似,但工件侧面壁厚故意变薄,工件高度相应增加。

变薄拉深的方法主要用来制造厚底薄壁,而高度很大的圆筒形零件,或用来制造壁很薄的管胚。

经常采用变薄拉深工艺的工件材料有:

铜白铜黄铜磷青铜德银铝铝合金软钢不锈钢可伐合金等。

(一)变薄拉深特点:

1. 工件材料变形较大,金属晶粒细密,强度增加

2. 变薄拉深工件的表面粗糙度数值低,可达

Ra0.4μm以内

3. 壁厚偏差可在±0.01以内,上下均匀一致

4. 没有起皱问题,不需压料装置

5. 残余应力较大,需低温回火消除,以免储存时自行

开裂

(二)凹模结构

1. 凹模的锥角:

a=7°~10°,a过大,

变形困难。

a1=2a

2. 工作带高度h不宜太大,太大增加

摩擦阻力太小则易磨损:

D   <10    10~20    20~30    30~50    >50

h  0.9  1   1.5~2   2.5~3  3~4

(三)凸模结构

1.    为方便脱模,取凸模的斜度β=1°

2. 凸模工作部分长度L大于工件长度(加工

修边留量)

3. 凸模出气孔直径D=(1/3~1/6)d

五.拉深废品分析

(一)退火与酸洗

拉深过程中材料发生硬化,当材料硬化至不能进行下一道拉深时,需要退火软化(一般采用低温退火),为了去除材料退火产生的氧化皮,需要酸洗净化。

酸洗前先用苏打水去油,酸洗后用冷水冲洗,以温度为60℃~80℃弱碱溶液中和酸性并用热水洗涤。

(二)深废品形式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1. 开裂或脱底

①  材料太薄:

选用合格厚度的材料

②  材料硬度金相组织或质量不符要求:

退火或更

换材料

③  带铁屑等微粒或已受伤:

保持材料表面完好清

④  凹模或压料圈工作表面不清洁:

磨光工作表面

⑤  凹模或凸模圆角太小:

加大圆角

⑥  间隙太小:

放大间隙

⑦   间隙不匀:

调整间隙

⑧   压料力过大:

调整压料力

⑨   拉深系数过小:

增加工序,放大拉深系数

⑩   润滑不足或不合格:

用合适的润滑剂充分润滑?

    上道拉深工序件太短或本道拉深太深,以至上道工

序件的凸缘重被拉入凹模:

合理调整上下道拉深工

序的参数和模具结构

2. 起皱

①  凸缘起皱,主要因压料力太小,增加压料力使皱纹消失;倾侧的卸料板是连续拉深起皱的一个原因,防止连续

拉深起皱的另一个办法是首次拉深的压料板单独分开

② 上口起皱(无凸缘)是因凹模圆角过大,间隙也过大。

最后变形的材料未被压住,形成的少量皱纹因间隙过

大而不能整平:

减小凹模圆角和间隙,也可采用弧形

压料圈,压住凹模圆角处的材料

③  上口或凸缘单面起皱,是压料力单面的结果造成压料

力单面的原因有:

压料圈和凹模不平行坯料毛刺坯

料表面有微粒杂物等:

调整压料圈和凹模的平行度

去除坯料毛刺消除坯料表面杂物

④  锥形件或半球形件等腰部起皱,是因压料力太小拉深

开始时大部分材料处于悬空状态:

加大压料力,采用

压料筋或更改工艺,以液压拉深代替

3. 无凸缘拉深件高度不匀或凸缘拉深件凸缘宽度不匀

①  坯料放置单面:

调整定位

②  模具间隙不匀:

调整间隙

③  凹模圆角不匀:

修正圆角

④  坯料厚度不匀:

更换材料

⑤  压料力单面

4. 拉深件底部附近严重变薄或局部变薄

①  材料质量不好:

更换材料

②  材料太厚:

改用厚度符合规格的材料

③  凸模圆角与侧面未接好:

修磨凸模

④  间隙太小:

⑤  凹模圆角太小:

放大圆角

⑥  拉深系数太小:

合理调整各道工序的拉深系数或增

加工序

⑦  润滑不合格:

用合适的润滑剂充分润滑

5.  拉深件上口材料拥挤

①  材料过厚或间隙过小,工件侧壁拉薄,使过多材料

挤入上口:

改用厚度符合规格的材料或放大间隙

②  再拉深凸模圆角大于工序件底部圆角,使材料沿侧

面上升:

减少凸模圆角

③  工序件太长或再拉深凸模太短,以致坯料侧壁未全

部拉入凹模:

合理调整上下道拉深工序的参数和模

具结构

6. 拉深件表面拉毛

①  凹模工作表面不光滑:

修光工作表面

②  坯料表面不清洁:

清洁坯料

③  模具硬度低,有金属粘附现象:

提高模具硬度或改

变模具材料

④ 润滑剂有杂物混入:

改用干净的润滑剂

7.  拉深件外形不平整

①  原材料不平:

改用平整材料

②  材料弹性回跳:

加整形工序

③  间隙太大:

减小间隙

④  拉深变形程度过大:

调整有关部门工序变形量

⑤  凸模无出气孔:

增加气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