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44534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docx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认真贯彻

前言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实现保护耕地的目标,依据《土地管理法》及国家有关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政策,编制了《睢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规划以2000年为基期年,规划近期为2001-2005年,远期为2006-2010年,2010年为规划目标年。

该项规划的编制以《睢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

该规划作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对于科学、规范、有效地指导全县土地整理开发活动,合理安排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保障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编制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实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农未利用土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整理全面有序开展;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并逐步提高废弃土地复垦率,确保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建设占用和灾害损毁的耕地;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2000年土地变更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县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潜力进行综合分析,对全县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县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突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落实到图,并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编制本《规划》的原则是:

以提高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出发点,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建设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内涵挖潜,突出土地整理和复垦,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坚持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本规划所称的土地整理主要是指在全县范围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以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

调整用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平整土地;道路、沟渠等综合整理;村庄闲散地整理等。

土地复垦是指对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的复垦利用。

这里主要指工矿废弃地和砖瓦窑的复垦。

土地开发是对未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

未利用土地后备资源主要是指宜农滩涂及沙地、荒草地、盐碱地等。

第一章概况

一、自然条件

睢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惠济河中游,东经114。

50,--115。

12,,北纬34。

34,--34。

12,。

南北长40.80公里,东西宽32.90公里,区域形状大体呈一平行四边形,总面积920.71平方公里。

本县北邻民权县,南接太康县,西至杞县,东到宁陵县,东南一角又与柘城县毗连。

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贯穿全境的省级公路3条,县级公路8条,公路通车里程500公里。

睢县属豫东平原黄泛区冲积扇的一部分,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略低,地面坡降约1/5000,故地形开阔平坦。

地面海拔高程一般在51--60米,相对高差9米。

睢县全境属涡惠河水系,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丰富。

睢县地处东亚中纬度地带,四季气候特点为春季温暖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较长,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年平均气温14度,年平均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66.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86.4毫米,水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降水年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旱涝灾害频繁,加之冰雹、干热风等,还有各种作物虫害,都在制约着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睢县土壤均为潮土,分为三个亚类、五个土属、十二个土种。

其中黄潮土亚类中的两合土、淤土面积最大,分别占土壤面积的63.63%和25.57%,砂土占9.25%,其余为盐化潮土与碱化潮土,盐化潮土占土壤总面积的1.26%,碱化潮土占土壤总面积的0.29%。

二、社会经济状况

睢县共辖城隍、潮庄等24个乡镇,全县共有522个行政村,1171个自然村。

2000年总人口为755913人,其中农村人口706244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21人。

睢县属平原地形,平原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棉花、花生、油菜等产量在全省各地县中名列前茅。

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4.37亿公斤。

农业总产值23.11亿元(当年现行价),农民人均总收入2132.2元。

睢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市场经济的搞活,全县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本县主要工业产品有酿酒、酶制剂、箱板纸、饲料、植物油、面粉及面制食品、皮革制品、花生制品等。

2000年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20.97亿元(当年现行价),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利税总额6001万元,比上年增长45.1%。

三、土地利用状况

1、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00年全县土地总面积92071.2公顷,各类型土地面积及结构状况如下:

⑴农用地

2000年,全县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面积72178.2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39%。

①耕地66616.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2.35%,其中:

灌溉水田5.79公顷,水浇地63098.68公顷,旱地3203.77公顷,菜地308.58公顷。

②园地370.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0%,其中果园350.95公顷。

③林地2044.5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2%,其中有林地1925.34公顷。

④牧草地均为人工草地,仅分布在帝丘一乡,面积为2.39公顷。

⑤其他农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等用地)3144.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1%,其中坑塘水面

137.45公顷,农田水利用地1267.54公顷,田坎0.19公顷。

⑵建设用地

2000年,全县建设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6356.8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17.77%。

①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15443.29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

16.77%,其中,城镇972.22公顷,农村居民点13696.97公顷,独立工矿718.71公顷,特殊用地55.39公顷。

②交通用地426.26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0.46%,426.26公顷全是公路用地。

③水利设施用地487.3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0.53%,487.32公顷全是水工建筑用地。

⑶未利用地

2000年,全县未利用地(河流、湖泊、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及其它)面积3536.0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84%,其中河流水面940.19公顷、湖泊188.37公顷、滩涂1339.60公顷、荒草地42.74公顷、盐碱地5.63公顷、沙地

129.35公顷,裸土地0.01公顷,其它未利用土地890.18公顷。

2、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⑴土地利用类型较多,但以耕地为主。

按照全国土地旧分类划分的8个一级类型在本县都有分布,全县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2.35%,大大超过全省46.7%的平均水平。

本县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反映了本县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和耕地类型的主导地位,从而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农业主导地位,这与本县的地貌、土质、气候、水文、地理位置及人口密度条件是相适应的。

⑵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域分布具有相对同一性和差异性。

相对同一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结构上,即除帝丘乡有牧草地外,其它23个乡镇一级土地利用类型都是7个,并且都以耕地为主要地类。

相对差异性主要反映在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比例不同,如位于县境北部的榆厢、蓼堤、涧岗、董店和帝丘五个乡镇,其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占全县同类型用地的比例都比较大,其它乡镇相对较小。

⑶土地利用面积较大,可供复垦、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较少。

据统计,全县未利用地面积为(按全国土地新分类)3536.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4%,大大低于全省10%的平均水平,尽管全县总的土地利用率较高,但在利用程度及深度开发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全县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类型中,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较高,土地利用结构尚不尽合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待整理复垦开发土地资源数量与分布

一、待整理土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本次规划之"土地整理"是指对村庄、农田和其他零星土地采取综合治理和调整措施,以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改善生态环境的活动,睢县土地整理的重点是闲散地、打谷场、辅助生产设施用地及其他零星未利用土地,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提高经济效益。

待整理土地资源主要包括除规划建设占用以外的耕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两个方面,其中待整理耕地数量除其自身外,还应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打谷场、沟渠、生产道路等配套设施用地及未成片分布的未利用地、小面积的废弃砖瓦窑及工矿废弃地面积计算在内。

截止2000年底,全县待整理土地资源面积为83901.62公顷,耕地66150.16公顷(全县耕地总面积66616.82公顷,规划期转为建设用地的耕地面积为466.66公顷),沟渠面积为1267.54公顷,农村道路面积1738.87公顷,打谷场319.8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026.65公顷,工矿废弃地21.40公顷,农村居民点13377.18公顷。

待整理土地资源分布在县辖所有24个乡镇,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睢县待整理资源现状表单位:

公顷

单位名称

合计

耕地

打谷场

未利用地

工矿废弃地

沟渠

农村道路

农村居民点用地

城关镇

401.02

361.2

1.25

1.62

4.23

14.68

长岗镇

3730.66

2971.19

潮庄镇

3651.67

3000.47

平岗镇

3907.75

3049.45

周堂镇

3742.61

3011.19

蓼堤镇

5417.98

4418

西陵镇

3225.15

2673.13

尚屯镇

4838.97

3950.17

后台乡

2820.23

2210.52

范洼乡

2711.01

河集乡

4705.83

孙寨乡

4842.16

白楼乡

3194.78

河堤乡

3774.23

白庙乡

3451.64

胡堂乡

2766.16

尤吉屯

4305.56

帝丘乡

2916.1

董店乡

4328.2

涧岗乡

4808.89

榆厢乡

2920.97

匡城乡

3006.5

城隍乡

2462.52

阮楼乡

1971.01

合计

83901.62

 

二、待复垦土地资源数量与分布

本规划之"土地复垦"是指对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治理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睢县待复垦土地资源主要是砖瓦窑和工矿废弃用地。

结合睢县实际及工矿废弃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单片面积≥1.0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列入复垦区,单片面积<1.0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列入整理区。

调查结果表明,睢县零星分布的单片面积<1.0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较少,总面积为21.40公顷,归为土地整理范围;单片面积≥1.0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总面积为155.37公顷,归于土地复垦范围。

全县工矿废弃地的数量与分布情况具体见表2。

表2睢县砖瓦窑及工矿废弃地现状表单位:

公顷

三、待开发土地资源数量与分布

本规划之"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采取工

程和生物措施,使其投入经营和利用的活动。

睢县待开发土地包括沙地、盐碱地、滩涂、荒草地和其它未利用土地,考虑到国家适度开发的政策、资金技术问题及开发难易程度,在规划期内对该类土地适度开发。

土地开发是对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2000年全县未利用地总面积为3536.07公顷,扣除已作为耕地整理对象和暂不宜开发利用的未利用地,余下1197.80公顷未利用地(均为滩涂、盐碱地、沙地)可作为本次规划待开发的对象,主要分布在河集乡、白庙乡、榆厢乡等16个乡镇。

待开发未利用地主要为滩涂地,其它未利用地包括沙地、盐碱地等,虽然滩涂地地势低洼、质粗、瘠薄,但只要采取治水、培肥、改土统筹兼顾,水、土、路、林、电、田综合规划,从技术开发入手,

以发展优势农产品为主,采取典型引路,资金物资科技综合投入,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走维持生态平衡低消耗高效益,农林牧全面发展的道路,就能把这种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睢县待开发土地资源分布情况见表3。

表3睢县待开发土地资源现状表

单位:

公顷

 

第三章土地开发整理潜力

根据睢县土地详查结果,历年来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情况以及全县土壤普查等资料显示,通过对全县土地和土壤现状和结构认真分析,虽然睢县土地利用率较高,未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已经不多,但已利用土地中仍有一定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土地整理潜力

土地整理即是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整理潜力即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和农村居民点进行综合整治,可增加的有效耕地及其他用地面积。

结合睢县实际,土地整理主要指耕地区域中的农村道路、打谷场、沟渠、田坎、零星未利用地、零星建设用地的整理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

1、耕地整理潜力。

现有农田普遍存在着田块分割细碎、田块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等粗放利用的状况,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现有农田深入挖潜,合理规划布局,道路沟渠平整,归并零散地块,低产田可通过田水路林综合配套治理,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高产田生产水平。

耕地整理潜力级别分为三级,以行政村为整理区单位,新增耕地系数≥4.0%的为Ⅰ级,2.0-4.0%为Ⅱ级,≤2.0%的为Ⅲ级。

以此分级标准衡量,耕地整理一级区总面积为2501.05公顷,占全县待整理区总面积的3.55%,通过整理可增加耕地169.89公顷,增加耕地系数为6.79%,分布在帝丘乡;耕地整理二级区总面积15913.02公顷,占全县待整理区总面积的

22.56%,通过整理可增加耕地364.19公顷,耕地增加系数平均为2.29%,分布在蓼堤镇、后台乡等五乡镇;耕地整理三级区总面积52110.36公顷,占全县待整理区总面积的73.89%,通过整理可增加耕地571.27公顷,新增耕地系数平均为1.10%,分布在长岗、潮庄等18个乡镇。

通过耕地整理,合计可新增耕地潜力面积为1105.35公顷。

(详见附表1)

2、村庄整理潜力

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为13377.18公顷。

按农村人口计算,人均居民点面积189.49平方米,是国家标准高限(人均150平方米)的1.26倍。

目前村庄居民点布局分散,而且村内存在一定的闲散地、废弃宅院,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睢县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以新建住房作为生活富裕标志的广大农村掀起争相建房的热潮,加之大部分乡镇规划滞后、管理混乱,农村居民点占地浪费严重。

农村居民点还农潜力与农村人口和人均用地标准紧密相关,农村人口是动态变化的,因此,不同时期农村居民点还农潜力也不同。

本规划着重分析规划远期(2010年)农村居民点补充耕地潜力。

通过整理,预计可增加农用地面积2051.52公顷,其中耕地390公顷。

但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虽较大,其运作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较高,且政策性较强,在目前经济尚不富裕的情况下,实施村庄整理的难度较大。

因此,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整理规模不可过大,根据睢县实际,本规划期内安排了5个新增耕地潜力稍大的居民点进行整理。

(详见附表2)

二、土地复垦潜力

土地复垦就是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即指可增加的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

针对睢县实际,土地复垦的对象主要是砖瓦窑占地、挖沙取土、工程建设等挖损地以及经营不善停产的乡村企业工厂废弃地等。

通过以乡镇为单位,根据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对废弃地进行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及适宜性等因素条件的综合调查分析,土地复垦主要涉及白庙、董店、胡堂等砖瓦窑、村办企业工厂较多的16个乡镇。

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有关规定,将零星的砖瓦窑和工矿废弃地列入整理区,将连片的砖瓦和工矿废弃地列入复垦区,结合睢县实际及工矿废弃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单片面积≥1.0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列入复垦区,单片面积<1.0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列入整理区。

调查结果表明,睢县零星分布的单片面积<1.0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较少,总面积为21.40公顷,归为土地整理范围;单片面积≥1.00公顷的工矿废弃地总面积为155.37公顷,归于土地复垦范围,全县通过复垦可增加耕地101.42公顷(具体见附表3)。

三、土地开发潜力

土地开发就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营的活动。

土地开发潜力即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条件下,未利用地适宜开发利用为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的面积。

睢县待开发的后备资源主要是宜农滩涂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据2000年睢县土地利用现状中各类未利用地基础数据显示,并通过以乡镇为单位实地勘测,全县共有宜农未利用土地1197.80公顷,主要分布在榆厢、河集、白庙等16个乡镇,开发后可增加耕地833.31公顷,增加耕地系数达69.57%。

(具体见附表4)

四、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因素分析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睢县宏观经济形势与自然社会条件的综合分析,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开发整理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又受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有利条件

⑴国家重视、形势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出"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要求,明确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和基本方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对转变土地开发整理的观念和方式,走内涵挖潜、集约利用的道路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求,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土地开发整理法规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依法征收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专项资金,将为全面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家、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在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将为整体推动全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指导作用。

睢县土地开发复垦中心的建立和土地整理队伍的逐步壮大,为全面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⑵政策保障,认识一致

新《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开发整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土地法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的思想认识,这为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同时,随着睢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吃饭"和"建设"对耕地的压力将是长期的。

在这一形势下,土地利用必须坚持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下大力气抓好土地的开发整理,这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⑶群众支持

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生活保障。

睢县人均耕地数量少,群众自发保护和开发耕地意识强,农民对耕地整理、村庄规划改造、开发未利用土地、复垦工矿废弃地增加耕地和其它农用地一直比较支持,特别是随着"十六大"提出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政策的贯彻实施,必将极大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会掀起新一轮的开发整理热潮。

⑷经验丰富

睢县历届政府都比较重视土地的开发整理工作。

特别是全县建立土地管理机构以来,县乡土地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土地复垦规定》的要求,在加强用地计划管理、注重"节流"的同时,根据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原则,狠抓了耕地整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工作。

多年的土地开发整理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⑸自然条件较优越

睢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境内地势基本平坦,光照充足,热量丰沛,雨热同季,土壤质地疏松,适宜小麦、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及葡萄、西瓜、果,桃,梨等经济作物的栽培。

2、不利因素

⑴补充耕地的任务繁重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进程、提高生活质量,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补充耕地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⑵补充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难度加大

全县易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逐步减少,生态环境建设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成本提高,补充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的难度逐步加大,耕地生产提高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同时,土地粗放利用的观念在短期内还难以转变,引导土地开发整理向内涵挖潜、集约利用转变还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

⑶技术力量薄弱,协调难度大

土地开发整理既涉及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又涉及权属的调整和地块的重划,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具体工作协调难度较大,在实际执行中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办事机构,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

⑷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土地整理至今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给实际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

第四章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

一、规划目标

㈠规划目标的内涵及制定规划的总体要求

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划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

制定规划目标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实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目的。

㈡总体目标

全县土地开发整理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工程、生物等技术措施,使全县宜农未利用土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由点到面有序开展;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并逐步提高废弃土地复垦率,确保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建设占用和灾害的耕地面积;保证全县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明显提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㈢具体目标

2001-2010年全县土地整理补充耕地430.36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89.89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237.02公顷。

合计补充耕地757.27公顷。

近期(2001-2005)目标: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共增加耕地302.91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172.14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35.96公顷,土地开发增加耕地94.81公顷。

远期(2006-2010)目标:

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共增加耕地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