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学习朗读。
2体味情感。
3赏析课文。
4拓展知识。
5背读课文
二课型与课时朗读课,赏析课,课时一节
三教学方法运用穿插手法,扩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
穿插之一:
背景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橙,《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活动一:
深情地朗读
朗读指导:
1听朗读录音,感受诗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请同学们各自学读。
3齐读(把握三个方面的要领:
感情基调——忧郁;语速——缓慢一点;节奏——停顿恰当)
穿插之二:
诗朗诵——《煤的对话》(此诗作于1937年奏,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
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活动二:
细腻地感受
1找出意境,感受语言,体会情感。
过渡:
作者开头把自己比成什么?
(鸟)一只怎样的鸟?
(喉咙嘶哑的鸟)鸟在这里为什么而歌唱?
(土地、河流、风、黎明)
师板书:
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
永远汹涌的悲愤的河流——象征着悲愤的人民
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着激怒的人民
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第二节诗的品读:
你从中感受到了(感受到的内容:
可以是情感、精神等等)
2教师小结:
写作特点:
A写实和象征交织:
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B强烈的抒情色彩:
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拓展知识(诗意比较)
1《煤的对话》是一首含义深刻的咏物诗,这首诗写了发生在人与煤之间的对话,诗所咏的实质不是煤,而是人;诗赞扬的是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精神。
2《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末,是诗人亲身体验了北方广大农村灾难现实后的作品。
请结合文句分析: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什么样的精神?
(诗作集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
3《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句诗不仅成为艾青生活中的座右铭,也成了热爱生活的人的座右铭,请从人生态度方面写写你受到的启发。
(笑对人生的磨难,穿越人生的种种险阻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
活动五背读课文
教学反思:
《乡愁》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3、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4、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
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
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福建永春。
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研习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全班齐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
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
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
2、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
“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乡愁》
2、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自读要求
1.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一些形象化语言所表达的抽象的意思。
3.在朗读与背诵中体会感悟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形象所表示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读程序
第一步,诵读。
可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课文。
时间可安排8分钟,至少要读4遍。
第一遍快速默读,要求读得流畅;第二遍出声朗读,要求读出节奏;第三遍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能读出感情;第四遍齐读或默读,要求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第二步,理解。
采取研讨和点拨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时间可安排20分钟左右,在进一步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研讨、点拨,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理解诗人歌唱的内容。
2.理解诗中所使用的比喻。
3.理解诗中形象化的语言所表达的抽象的意义。
4.理解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5.理解该诗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品味。
1.品评诗中的语言,体会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2.做课后题和自读思考练习。
第四步,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解说:
这4个步骤,不仅适用于学诗,也可以说是学习一篇课文的基本程序。
设计这个自读程序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体现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突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该诗较短,内容也比较浅显,所以积累部分只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对于内容丰富、文采飞扬的课文,学生还应该积累词汇、句式(名言警句)以及表现方法等。
)
自读点拨
1.有关背景。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8年,作者到延安,亲眼目睹了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创作思想较前期(主要表现对生活的不满)有了很大的改变,写出了大量热情歌颂延安和抗日根据地的作品。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就写于这一时期(1942年2月)。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抗日军民,特别是延安的青少年们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一边学习,显示出蓬勃的生机。
诗人从中感受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豪迈的激情创作了这首诗。
2.理解标题。
诗的标题是《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我”是作者何其芳,也指和作者持有相同观点的人。
这里的“少男少女”原本指40年代延安地区的少男少女,但对于诗的理解不可拘泥。
从典型意义方面来说,也可以指新中国的少男少女,代表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的少男少女。
作者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作者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
3.作者歌唱的事物与少男少女们有什么共同点?
诗歌的第1句就紧扣标题,接着排比四句,歌唱早晨、希望、属于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里面暗含比喻,即把少男少女们比喻成这4种事物。
其间的相似点就是:
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希望。
何其芳说:
“我感到早晨、希望、未来,正在生长的东西,少男少女,这些都是有着共同特点的,都是吸引我们去热爱的。
”(《关于写诗和读诗》)
4.第2节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或者问它们的本体是什么?
从语言的角度看,这节诗只有一句话,所以要弄清这个问题,一定要结合全句来理解。
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一棵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作者受到过“快乐或者好的思想”的感染和鼓舞。
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传播开来,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少女,使他们意志坚强,奋发向上,永葆青春的活力。
由此可见,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5.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
这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有什么关系?
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所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
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生活,必将影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老当益壮。
这一节的内容是上一节诗意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诗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心
6.关于中心。
该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也包括成年人),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解说:
以上6个问题,除标题、背景和中心外,每小节各点拔1个问题,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其中3、4、5题是理解课文的难点,也是重点。
理解了上述内容,也就基本上从整体上把握了这首诗。
另外还值得点拨的是含有丰富想像力的句子,由于书后练习涉及到这个问题,而且在理解其他问题时也略有点拔,学生可结合书后习题自行钻研。
)
自读思考
1.读完本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
试写出几个,并说说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
2.写诗常常需要想像,从诗中找出一句能体现诗人丰富想像力的句子,并说出诗句的意思。
3.关于这首诗的结构层次还有另外两种划分方法,谈谈你的理解,说说哪种更好?
第二种划分方法是:
第1节的后4行和第2节合并。
(《中国诗歌鉴赏大辞典》江苏文艺出版杜1988年版)第三种划分方法是:
共分4节,第1节的后4行单独成为一节。
(《夜歌和白天的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4.完成课后练习三。
参考答案
1.这个思考题比较开放,意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只要学生能说出事物与少男少女的相似点就值得肯定。
例如:
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绚烂的春天(生机勃勃)、初生牛犊(英勇无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等。
2.例如:
“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诗人以祈使的语气,想像自己的歌声插翅飞翔,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意思是说,希望自己的歌声能感动少男少女们,引起广大青少年的共鸣。
3.这道思考题非常开放,意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不论赞同哪一种,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笔者赞同第三种划分方法,从内容和每节的行数来说,都比较好。
4.课文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积极、自信。
《欢乐》一诗,由于作者没有找寻到“欢乐”,其感情基调是悲伤、忧郁、彷徨。
作为年轻人,应该更喜欢课文这首诗。
纸船
课标要求
1、了解作者主要情况及其主要作品。
2、揣摩修饰性词语的作用。
3、熟读诗作,体会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
4、理解作品中的童心童趣。
5、体会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
学法点悟
1、通过揣摩修饰性词语,发挥想象,理解作者文笔的隽永。
2、通过比较和拓展阅读,了解泰戈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影响。
3、试着仿写,进一步了解诗歌这一文学样式。
整体感知
这首诗叙述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渴望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
写希望纸船把我园中长的秀利花带到岸上,希望能有游伴把天上的小朵白云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
还写了子夜的星光下,我梦见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缓缓的浮泛前去。
通过奇特、美妙的想象,表现了至纯至美的童心。
疑难解析
质疑:
泰戈尔是怎样的一位诗人?
解惑:
泰戈尔,印度的多产作家。
他从8岁开始习诗,在漫长的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50多部诗集,计1000多首诗,2000多首歌词。
1913年,泰戈尔因《吉檀迦利》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纸船》是泰戈尔《新月集》中一篇别致的诗篇。
语言揣摩
说说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
“每天”即天天如此,这样坚持不懈,可见孩子内心强烈的渴望,他多么想让别人知道他呀
2、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
“用大黑字”,用语极为质朴,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稚气,仿佛让我们看见孩子写字时专注的神情,体察到那盛满了希冀的小小心灵。
3、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知道我是谁。
”
“知道我是谁”,道出了孩子的心理,原来这么执着地放纸船,就为了这个呀!
4、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到,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的人,就可以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
多么美好的愿望!
水晶一般的童心。
5、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满鼓着风”,既写出了云的形态,又写出了云的动态。
最妙的是把云朵想象成“白帆”,新奇,独特。
6、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同我的船比赛”,特别符合孩子的心理。
7、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把脸“埋在手臂里”,大概就是为了作一个美妙的梦吧?
孩子的睡姿如在眼前。
8、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梦中有梦,在孩子的眼里,睡仙的篮子是可以装载无数的美梦的。
研究课题:
读泰戈尔的其他诗,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感受他奇特的想象力。
相关链接: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②,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③,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4,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仿写诗歌(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2、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教学重点:
借助诗歌精炼的语言来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创造悠远意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
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学会仿写诗歌。
二、内容新授
1、营造诗的氛围,感受诗的魅力。
欣赏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之所以选这一首,一者熟悉,二者这首诗的意象之优美、情感之浓郁、节奏旋律之美妙,可谓诗中上品。
通过朗诵,一种氛围自然形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诗歌上。
2、品味诗歌、领悟方法,学会仿写。
品味诗歌,然后根据平时大家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到音乐性的效果.
总结写诗应该注意些什么?
(多媒体显示)
一、要有浓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情感美音乐美
二、要有鲜明的形象,做到情景交融意像美意境美
三、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像,构思美想像美
3、仿写诗句:
春天
春天啊,我赞美你-我赞美你红红的花,我赞美你绿绿的草,
-------------------------------,-------------------------------------。
井底的蛙,你自鸣得意时,
池塘的水,---------------------------------------。
。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师生一起点评。
)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类诗。
“春天是个贼,窃走了我的心”
“你是我早上的包子,中午的馒头,晚上的咖啡”
“我象爱读金庸小说那样爱你,象爱电脑游戏
那样爱你--”
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
“勿忘我”清晨和黑夜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哪——又有甚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美丽的洁白的云
3、学以致用,大胆写作
阅读下边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大屏幕显示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
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
枕着它爱意绵绵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交流,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诉真情”,真、善、美是人们永远歌颂的主题,借你一双敏锐的慧眼,送你一对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滴水、一棵草、一片树叶、一缕阳光、一根白发……,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尽情挥洒诗兴吧!
作文:
以《乡愁》一诗为范例,创作小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