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336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1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docx

污水管道顶管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

编号:

致:

(项目监理机构)

我方已完成的编制和审批,请予以审查。

附件:

□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项目部(印章)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审查意见:

□同意□不同意□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审查意见:

□同意□不同意□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

 

项目监理机构(印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

年月日

审批意见(仅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

□同意□不同意□按以下主要内容修改

 

建设单位(印章)

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

注:

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留一份。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

 

第1章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1.1《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1.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1.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1.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2009)

1.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1.1.9《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

1.1.1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2011)

1.1.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1.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1.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1.14《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

1.1.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GB51004-2015)

1.1.16《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

1.1.1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1.1.18《顶管施工技术及验收规范》(2006年12月)

1.1.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05-2005)

1.1.2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1.2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22《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

1.1.2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1.24《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1]22号)

1.1.2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住建部建质[2009]87号)

1.1.26《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

1.1.27《成都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管理办法》(成建委[2009]494号)

1.2编制说明

1.2.1根据工程施工图设计,并结合我公司的施工实力、技术、资源和机具的配置能力,以及施工的丰富经验等因素,编制本工程施工方案。

在编制本方案前,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重点,全面、科学地安排工作。

1.2.2人员方面:

调集具有顶管工程施工经验、组织能力强的管理人员参加;

1.2.3机械设备方面: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施工机械、测量仪器、检验仪器、试验设备;对关键工程或关键工序进行充分合理的组织,解决好各工序、各工点间的施工干扰,以及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使整个工程施工得以协调一致、优质高效地推进,确保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控制,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第2章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某工程】WS53-1~WS57污水管道。

污水位于道路右侧11m,侧非机动车道下方。

本顶管工程采用Ws53-1~Ws57、WS60~Ws61污水管道开挖深度超过6米,为避免大开挖,采用顶管施工。

顶坑:

Ws53、Ws55、Ws57;接收坑:

Ws53-1、Ws54、Ws56。

顶管结束后再工作坑内修建检查井。

如下图:

 

2.2周围环境情况

顶坑井和接收井位于【某工程】K2+472处右侧,与规划的万安南66路交叉路口中,施工范围无既有管线影响,也无地下障碍。

施工临时道路均使用新建【某工程】路基,交通不受村道和施工便道影响。

顶管井采用钢筋混凝土7m喷射C30圆形井,接收井采用5m喷射C30圆形井,坡度为0.1%。

施工电源拟采用接入临时高压配电箱满足。

2.3主要工作内容

2.3.1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及防护、边坡沉降观测、基坑排水。

2.3.2顶管井与接收井钢筋与工字钢制作安装、锁口圈梁模板安装、喷射砼浇筑、顶管施工、坑内检查井施工等。

2.4主要工程数量

顶管施工主要工程数量

序号

分项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接收井土石方开挖

765

2

顶坑进土石方开挖

1396

3

内径φ1000的钢筋砼预制管

m

338

顶管专用

4

顶坑井

3

井深约10m

5

接收井

3

井深约10m

6

临时彩钢围挡H2.5m

m

318

7

注浆(触变泥浆)

8

工作井回填砂砾石

2135

2.5自然条件

2.5.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是连接沈阳路、武汉路、梓州大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域路网的一个重要补充。

2.5.2地形与地貌

地貌为起伏不平的低矮丘陵与低缓开阔的平原组成。

2.5.3气象

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少冰雪。

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根据成都气象台观测资料,成都地区的气象指标如下:

多年平均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5.9℃;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为195.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28.3小时;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1日)。

2.5.4工程地质条件

地范围4km开外分布有一条新华夏系苏码头断裂带,总体走向北30°~40°东,倾向南东,倾角在21~26°之间,断距210~230米,显示为压性特征。

本拟建区域位于断裂东南向下盘位置,距断裂轴部约4km开外。

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应属稳定区。

场地属稳定场地。

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产状N10°E/11°SE,岩节理裂隙不发育,呈闭合状。

开挖时岩体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不存在顺层滑动的可能。

2.5.5地层岩性

区域内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e),分布于既有道路范围;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分布于槽谷区,主要为弱膨胀性硬塑状粘性土,局部地势低洼地段分布厚度<3m的软塑状粘土;丘坡段地表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弱膨胀性可塑状粘土。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泥岩。

现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e)

<1-1>素填土:

黄褐色至棕红色,松散-稍密状,稍湿,主要成份为粘性土及少量泥岩风化碎片组成,粘性土含量大于80%,未完成自重固结,采取率80%,属于Ⅱ级普通土。

2)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与坡残积层(Q4dl+el)

<2-1>粘性土:

黄褐色,浅褐黄色至棕红色,硬塑状,局部可塑状,土质不均匀,其中浅褐黄色以粘性土为主,细腻,切面光滑,据试验结果为低液限土,自由膨胀率41.6~53%;Ip>17,为粘土层,具弱膨胀土,主要分布于地表,厚约1~6m,属Ⅱ级普通土。

<2-2>淤泥质土:

粘性土,黑褐色,软塑~流塑状,主要成分以粘土为主夹少量有机质及砂土,土质不均匀,分布于路基范围水塘中,厚度<3m,属Ⅰ级松土。

3)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

<4-1-1>全风化泥岩:

棕红色,全风化,原岩结构构造完全风化破坏,岩芯已风化呈土状,手属捏易碎,Ⅱ属级普通土。

厚约1~7m,

<4-1-2>强风化泥岩:

棕红色,强风化,原岩结构构造风化强烈,岩芯已风化呈1-7cm碎块状夹少量土状,锤击声哑、易碎,属Ⅳ级软石。

厚约2~5m,

<4-3>中风化泥岩:

棕红色,中风化,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较完整,呈8-40cm柱状,岩质硬,锤击不易碎,RQD=70%,产状为N48°E/23°SE,属Ⅳ级软石。

埋深3~11m。

2.5.6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根据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现场钻探取芯鉴别,该场地勘察区内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取值建议如下:

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岩土名称

及编号

状态

天然密度

g/cm3

承载力

基本容许值

[fa0]

(kPa)

桩侧土

摩阻力

标准值

Qik

(kPa)

天然

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

压缩系数

av

(Mpa-1)

压缩模量

Esv

(Mpa)

直接快剪

路堑开挖边坡

坡度值

土体与

锚固体

极限摩

阻力标

准值

Qsk

(kpa)

凝聚力Ck(KPa)

内摩擦

角标准值ψk(°)

素填土

<1-1>

松散

2.06

100

30

0.4

4.2

18

10

/

10

/

粘性土

<2-1>

硬塑

1.95

160

60

0.30

6.0

45

22

1:

2

40

0.30

淤泥质土

<2-2>

流塑

1.9

20

/

/

/

/

/

/

全风化泥岩<4-1-1>

土状

风化

1.9

160

60

0.2

6.0

22

17

1:

1.5

50

0.35

强风化泥岩<4-1-2>

碎块状

2.18

260

160

45

30

1:

1

110

0.50

中风化泥岩<4-3>

完整

2.39

500

/

4.8

150

35

1:

0.75

220

0.60

2.5.7水文地质条件

路段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项目区地表水系与府河息息相关,府河是在都江堰市崇义镇分流而来,属岷江水系。

2)地下水水位及年变化幅度

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

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人工填土及粘性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量不均。

以地表径流形式排泄。

水位随旱雨季涨落,变化幅度很大。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泥岩层中,主要为浅层风化带裂隙水和层间裂隙水,前者受地形地貌条件及风化发育程度影响,后者主要受断层、构造控制。

一般富水性差,局部构造带富水性好。

地下水位埋深1.6~10.5m。

3)地基土渗透性

根据《天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本项目为岩石地基,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泥岩,约占总面积的50%,土层的平均渗透系数约为5.8×10-6m/s。

4)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及土腐蚀性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