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2923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仄歪(zè)箱箧(qiè)凹凼(dàng)往上蹿(cuàn)

B.鼹鼠(yàn)差使(chāi)擦拭(sì)额枋(fāng)

C.狼藉(jí)尴尬(gà)藻井(zǎo)销声匿迹(nì)

D.蹒跚(shān)阴翳(yì)匀称(chèng)镏金(li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归咎翩然脊锥惟妙惟肖

B.吟咏唏嘘鞠躬物竟天择

C.蔷薇殷红明艳巧妙绝沦

D.驻足焦灼渴慕重峦叠嶂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由于夏季气温特别高,各大商场的空调销售量川流不息。

B.年轻人是一头不受拘束的野兔,会跳过老年人所设立的理智的藩篱。

C.抬眼望去,只看见重重叠叠的远山次第向天边延伸过去。

D.在等车时突逢大雨,萍水相逢的他递过来一把伞,虽然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令人难忘。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举办2016年“20国集团杭州峰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

B.从房子里飘出一股自小就熟悉的清香的乌龙茶。

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D.在今年抗洪救灾中,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的是()

A.“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东晋诗人。

B.《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的一篇短文,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C.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记叙了儿时去看五猖会的经过。

盛大的庙会、兴奋的心情,因而令他终生难忘。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观潮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⑵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⑶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⑷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6.下列加点词注音或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乘骑弄旗标枪舞刀(jì)仅如银线(仅仅)

B.而僦赁看幕(jiù)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C.艨艟数百(chōng)势极雄豪(势力)

D.一舸无迹(kē)天下之伟观也(景象)

7.下列划线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浙江之潮之:

的。

B.方其远出海门方:

方向。

C.以此夸能以:

凭。

D.舞刀于水面于:

在。

8.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⑴段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写大潮,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潮水。

B.“吞天沃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江潮想要给焰焰红日洗澡,想将浩浩苍天吞下。

C.本文四个段落可分别概括为:

海潮之雄;演军之威;弄潮之勇;观潮之盛。

D.第⑶段中弄潮儿持彩旗弄潮就是为了作装饰,与“文身”相映生色,悦人眼目。

9.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②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三、句子默写

10.古诗文默写。

①百川东到海,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②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③木落雁南度,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④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⑥予独爱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四、诗歌鉴赏

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列小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下面选项中,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1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祖父和他的牛》,完成下面小题。

⑴祖父爱牛,是因为他从小就与牛打交道。

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

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

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再说,小山村青山绿水,满地满坡绿油油的青草,于是乎,一边放牛一边与小伙伴捉迷藏,无疑成了他童年最为惬意最是难忘的一种“玩耍”。

放牛时间久了,祖父与牛便有了感情。

⑵我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长大,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

每当农忙季节,牛便成了田里的主角。

通常情况下,一些赶牛人总是高分贝地吆喝着,用长长的竹鞭抽着,希望牛快耕田、多耕田。

疲惫的牛尽管猩红着眼睛,间或以走走停停相抵抗,可怎敌得过赶牛人接二连三的呵斥与鞭策?

而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细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悬而不抽。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⑶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

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

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

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

“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

”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猛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

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

原来,他拍死了一只硕大的牛虻。

他神情严肃地说:

“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⑷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给耕牛洗澡。

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蚊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

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

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向阳处找寻青草。

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

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

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

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

“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

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⑸冰雪消融、草长莺飞的春天,祖父总是赶紧将牛从牛棚中牵出,走向青草萋萋的田间山坡,让长期关在牛棚的牛渐渐适应户外的环境,活络活络筋骨,补充点新鲜的营养,以备即将到来的春耕备耕之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天是人们最嗜睡的季节,可祖父不敢也不屑贪睡,他的脑子里好像备着闹钟,一到早晨五点光景就倏地起床放他的牛去了。

自然,方圆几里地内,哪儿有牛爱吃的草,哪儿的草长得茂盛,都被他一一记在心里。

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

⑹祖父90多岁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

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

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

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不敢懈怠。

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

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它“善终”。

⑺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13.文章第⑵段中“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请替“我”回答这个问题。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那是因为:

14.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猛地冲向耕牛……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⑷段划线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祖父对牛的关爱异于常人。

B.第⑸段中“大凡”一词表明,只要是祖父打理过的牛都一定会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

C.尽管现在人们不用牛耕地了,牛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但祖父依然爱牛,这说明祖父爱牛爱得单纯,没有功利心。

D.祖父一生都在放牛,他把牛当作亲人一样照顾,说明他是一个淳朴、勤劳、有爱心的人。

16.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阅读《越来越酸的海洋》,完成下列小题。

⑴在4月22日第4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前,《科学》发表的一篇文章,把人们关注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视角从大气带到了海洋。

这篇文章宣称,由来自不同大学的21位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小组,经过检测和评估地质记录后,得出结论:

目前的海洋酸化速度是3亿年来的最高值。

⑵海洋酸化是指海洋因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

人类活动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以每小时100万吨以上的速率被海洋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释放出氢离子,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

海水应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

但到2012年,海水表层pH值降低了0.1。

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因此,除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被称为与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

⑶一份来自夏威夷附近海域20年的数据显示,工业革命以来,海水表层pH值从1960年的8.15下降到8.05,这表示,海水中氢离子浓度增加了30%。

⑷不仅如此,海洋酸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海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及其所导致的海洋酸化速率比两万年前的末次冰期快了近100倍,而末次冰期被认为是最近一次的二氧化碳急剧上升期。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预测,如按照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水平进行,本世纪末,海水pH值将下降至7.8左右。

⑸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

钙化速率的下降,不仅影响到了浮游性钙化生物,如颗石藻等向底层海洋的碳输送,还会影响到钙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珊瑚藻以及造礁珊瑚种类在加倍的二氧化碳条件下,其钙化速率平均下降30%。

⑹多项研究表明,海洋酸化还可能通过食物链,造成原本不同种间的配子受精成功并形成杂交种,造成种质混乱,影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某些浮游动物在喂食酸化海水中生长的浮游植物后,繁殖率显著下降。

⑺有研究者在模拟实验中发现,严重酸化的海水中,小丑鱼幼鱼将失去听力、视力、嗅觉,无法发现敌害,也丧失了相应的逃逸和生存能力。

对甲壳类、贝类、鱼类及棘皮动物等海水养殖生物的研究表明,海洋酸化会显著地影响到幼体发育,降低成体的钙化率和呼吸活动,改变机体能量代谢方式,干扰感知和运动行为,抑制免疫防御系统的活性,引起生物体代谢异常、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已经有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是一种生理胁迫,会使得藤壶的成活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样会导致海胆的尺寸和重量均明显变小。

⑻由于人类从未经历过这种变化,并且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对酸化引起的海水化学变化敏感性不同,以至于无法确定海洋酸化的生物学效应,也就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⑼(补充材料:

有资料显示,汽车和暖气只占5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余46%来自于人们的日常消耗。

事实上,人类日常的一切活动和消耗的食物都会制造有害的二氧化碳。

下面就是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一辆大排量汽车每年在城市中行程达到2万公里,它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吨。

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向大气层释放的二氧化碳为2.5公斤;人体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1公斤的二氧化碳;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卤素灯泡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10.8公斤;使用煤油作为燃料的暖气一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4吨,使用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吨,电暖气则只有600公斤;冰箱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6.3公斤;生产鸡肉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是生产牛肉过程的4倍;进口水果用飞机运输1吨芒果或梨,飞行里程为1万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3.2吨。

17.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造成的巨大威胁体现在哪些方面?

18.第⑸段“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加倍以后,大多数钙化生物的钙化速率均大幅下降。

”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

为什么?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⑵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揭示了海洋酸化的原因。

B.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洋酸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的事实,接着介绍了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最后介绍了人类为应对海洋酸化所采取的措施。

C.第⑺段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造成的严重影响。

D.尽管人类从未经历过海洋酸化的这种变化,但大量数据已经证实了这种变化会导致多数海洋生物的灭绝。

20.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⑼段补充材料的内容,并写出你的读后感(不超过50字)。

六、语言表达

21.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

一个“吃”字,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

比如:

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

请根据下边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

①吃:

__________受人欢迎,受重视)②吃:

__________(产生嫉妒情绪)

③吃:

_________(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④吃:

__________(特别爱吃、能吃的人)

22.仿照下列句式,从备选课文人物中选择一个,进行仿写。

备选人物:

杨绛《老王》中的老王;余秋雨《信客》中的信客;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

①有一位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在芦花荡里,他让日本鬼子感到胆寒。

(孙犁《芦花荡》)

②有一位慈爱的父亲,在月台上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他让儿子感动不已。

(朱自清《背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23.阳光学校正在开展“节能减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材料收集组已收集了下列两则材料,请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

我们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二:

请看漫画。

①请简要描述材料二中漫画的内容。

②为了使广大中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请写一则标语呼吁同学们都行动起来。

八、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中的每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在。

给亲人一个拥抱,为沮丧的朋友送去一份鼓励,给风雨中的清洁工递上一把雨伞,为社区老人义务服务……善待他人,真心付出,你会发现,你也收获了很多很多。

请以“爱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紧扣材料,自选角度,确定选材和立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讲故事,编童话,也可以阐述某种感想和看法,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往上蹿(cuàn)——(cuān);

B.鼹鼠(yàn)——(yǎn),擦拭(sì)——(shì);

D.匀称(chèng)——(chèn);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脊锥——脊椎;

B.物竟天择——物竞天择;

C.巧妙绝沦——巧妙绝伦;

故选D。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川流不息:

(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句中用来形容各大商场的空调销售量,不正确;

B.藩篱:

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句中用来形容老年人所设立的理智障碍,正确;

C.次第:

依次,按照顺序或以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句中用来形容重重叠叠的远山向天边延伸过去,正确;

D.微不足道: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句中用来形容“他递过来一把伞”的小事,正确;

故选A。

4.C

【解析】

【详解】

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缺少主语,将“从”去掉;

D.搭配不当,“涌现”与“事迹”不能搭配,将“事迹”改为“英雄”;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D.《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而这种欢快心情却因被父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故选D。

6.B

7.B

8.C

9.①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②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的空地也不容有。

【解析】

【分析】

6.

考查常见词语的注音或释义。

A.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C.势极雄豪(气势);

D.一舸无迹(gě);

故选B。

7.

考查常见虚词的含义。

B.方其远出海门。

方:

当……时;

故选B。

8.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A.“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潮水”有误,应为:

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水;

B.“‘吞天沃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有误,应为:

“吞天沃日”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D.“第⑶段中弄潮儿持彩旗弄潮就是为了作装饰”有误,应为:

第⑶段中弄潮儿持彩旗弄潮不是为了作装饰,而是为了“夸能”;

故选C。

9.

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讲究字字落实。

翻译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到特殊句式要注意调整语序,省略句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再有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清楚。

本题需注意:

①既而,一会儿;尽,穷尽;之,助词,的。

②僦、赁:

都是租用的意思;虽:

即使;席地:

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

许。

参考翻译: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

“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10.何时复西归树树皆秋色北风江上寒月下飞天镜猿鸟乱鸣沉鳞竞跃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

【分析】

【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中应注意“猿”“鳞”“竞”“莲”“淤”这几个字的写法。

11.D

12.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解析】

11.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D.“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理解有误。

《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诗歌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故选D。

12.

本题考查描写对诗句画面的描写及理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诗人的形象。

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

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故这句话展现的画面是:

自离家以来,诗人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

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他的“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

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之情。

 

13.祖父把牛照顾得无微不至,牛也能知恩图报,听从祖父的使唤。

14.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父拍打牛虻时迅猛的动作,表现出祖父对牛无微不至的关爱。

15.B

16.为什么说“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

文中祖父真心实意地关爱牛,处处替牛着想,可见祖父是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那他对待人也应该同样具有仁爱之心。

为什么说“对待物的态度也是对待自己的态度”?

因为牛也能感受到祖父的爱心,能尽心听从驱使,来回报祖父。

由此可见,我们只要是真心地对他人好,他人也会对我们好的。

【解析】

【分析】

1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从第

(2)段“而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细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悬而不抽”和第⑶段开头“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这句话引出的(3)—(6)叙写祖父对牛的精心照顾,能够看出“牛”“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的原因:

祖父把牛照顾得无微不至,牛也能知恩图报,愿意听从祖父的使唤。

14.

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一把放下”意思是一下子就放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