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山农业生产.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94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桔山农业生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桔山农业生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桔山农业生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桔山农业生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桔山农业生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桔山农业生产.docx

《桔山农业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桔山农业生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桔山农业生产.docx

桔山农业生产

桔山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成效

当今中国,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如何建设一个与现代化国家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型农村?

如何将农村发展从一种输血式的新农村建设转变为造血式的新农村建设?

这是许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乡村建设的大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黔西南桔山人民依据“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原则,通过制度“下乡”、科技“入镇”、规划“治镇”、组织“强镇”、产业“兴镇”先行先试,探索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一、制度“下乡”

(一)结合桔山发展实际,制定适宜可行的政策措施。

1、“有人管事”

桔山镇尽管为兴义市的四大粮仓之一,但由于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包地”和“烂包地”,许多石块呈包裹状在地面杂乱分布堆积,地表凸凹不平。

由于土层厚度仅有十公分,土层下面又有石块广泛分布,土地渗水程度很差,致使农作物抵御旱涝的能力减弱,农业种植受到了相当大的制约,以至于天旱天涝都容易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和绝收。

而要改善农业的发展现状,必须要有大量资金的注入。

也就是说,在桔山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依然离不开政府的“输血”。

因为解决财力缺乏困惑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有人管事”。

王敬祥,原州委副书记、州政协主席,黔西南公认的实干家退休后,依然想为老百姓做一点有益的事。

于是,他向州委提出申请,希望能在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在他的主动请缨下,州委研究决定把兴义市桔山街道办所属的花月、永兴、普子、丰都等11个村92个村民组,作为黔西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王老书记担任园区建设的总顾问。

王老书记在跑资金,找路子,做工作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资源获取优势:

一是王老书记多年来从事农村经济工作,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二是由于其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加上身体还很硬朗,可以做一些群众工作;三是其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在跑资金,找路子方面较为便捷。

示范园区的成功兴建离不开这些因素,换句话说,没有这些方面的优势,示范园区就很难建起来,单就资金一项就足以使其卡壳。

2、“有钱办事”。

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招商引资”相结合的园区新农村建设机制,建立“领导挂帅、单位挂点、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挂帮机制,全社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

3、“有章理事”。

按照相关项目的管理规定,结合行业、园区实际情况,对规划实施中的资金、资产、工程、项目人员等拟定管理制度,确保本规划实施按照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管理,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现拟定如下基本制度与办法:

《示范园区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示范园区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示范园区产业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促进示范园区科技事业发展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促进示范园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促进示范园区村庄整治与建设管理办法》、《示范园区规划实施的人员管理制度》等。

吸引多种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和市场进入园区发展,为园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完善政策,建立园区良性投入机制,为园区发展创造条件

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投人。

积极吸引企业参加园区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园区的投入主体和创新主体。

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积极探索利用资本市场为农业产业化筹措资金的途径。

引进优胜劣汰机制,吸纳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的规模;实现从种植环境、生产过程、深加工、市场流通、服务业等各个环节的监控。

引入市场准入制度,立足“绿色、生态”,对进入市场的各类产品实行全方位的监测监控,凡是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允许出场或进入市场;创建园区名牌,打造名牌,利用名牌效应开拓市场。

(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施村庄事务规范化管理。

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农村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切实推进村民自治。

加强园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建立村委会与村党支部协调机制,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程序,同时要建立健全园区村民自治组织,加强村委会组织建设及村委会组成人员的教育和培养,改革和完善、创新和发展园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以及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园区村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他们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健全园区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保障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

建章立制,依法办事是推进村民自治的保障。

为了对园区生产、生活设施、公益设施、村务及计划生育等方面实行村民自治管理,必须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依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结合园区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来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科技“入镇”

(一)以科学教育为基础,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园区拥有远程教育室8个,农民技术学校9所,是农民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乡土人才,努力提高园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大力发展了园区职业教育,促进了农业、科技、教育相结合。

在大力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教育,紧密联系农村实际,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快速培养出农村发展急需的适用人才。

截至2005年底,获绿色证书有397人,80%以上的劳动力都参加过农机、种植、养殖、果树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科技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2.4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高园区文化水平

进一步加强科技、科普设施建设,建立科普宣传栏和农民科技书屋,引导村民坚持学习文化,学习科技知识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营造学科学、学文化、学技能、学法制的良好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利用培训基地、农业远程教育和农业广播电视和农业等业务技术部门开展培训工作等多种渠道,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对农民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争取每年园区劳动力参加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率达95%以上,正规培训人数不低于6000人,到2010年,力争园区每个劳动力能够掌握2~3门适用技术,有30%的劳动力能够获得“绿色证书”,10%获得农民技术员资格。

3.4扩大园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

以阳光工程为载体,扩大园区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和范围,有效促进园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开展“订单式”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等不同内容的培训。

力争每年对高、初中毕业生(未继续升学的)及新增劳动力的培训率不低于98%,参加劳动力培训的转移率不低于95%,可采取就地转移、园区内企业接纳和向外输送等多渠道转移。

同时,每年对园区现有劳动力转移的培训率应不低于10%,到2010年,整个园区劳动力转移争取达到60%以上。

构成“农户+基地+协会+科技服务+企业+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基地,鼓励新技术运用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园区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园区产业发展的竟争力。

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

园区应成为全州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的中心基地,成为全州展示先进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平台,在园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根据园区产业发展需要开展高效优质无公害种植和养殖、设施农业项目、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的试验示范及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推动园区信息化和现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水平。

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解决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加快园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对园区农民开展大量的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园区广大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非农行业的技术水平、经营能力和思想观念,使他们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一部分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的能手而另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或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为园区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前题。

农民素质的提高为他们从事多种职业,持续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技术培训为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增加对现代科技

设施和其它农业科技的投入,重视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

4.2.3建设内容:

土建工程、仪器、检测设备、电脑、多媒体设备,农业机械等,承担培训农户的任务。

占地面积700平方米。

检测中心:

土壤肥料分析室、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室,建筑面积60平方米;

农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

农业机械作业与维修保养,设施农业安装与维修保养,沼气池、农机小型农田基础设施的维护等,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含农机库房200平方米)。

农民技术培训中心:

电脑信息室、多媒体教室及普通教室,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4.2.4目标:

为园区农业产业化管理提供全程科技服务;为全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型的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样板。

 

(二)以农业科技为指导,提升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示范园区内农业生产仍然沿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与观念,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

同时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等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园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形成了很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园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园区建立农业产业化科技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户提供无公害生产、农机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等技术服务指导园区农户田间农业生产向着无公害标准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园区现代农业水平。

服务中心与农业现代信息中心联网(含建设),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

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因此,在示范园区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及时有效地指导项目区、兴义市乃至全州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加快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速度,做出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

加强园区农业科技重点发展和重点科技试验示范。

开展重点科技试验示范项目19项,包括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温室育苗、农业机械化、信息与农业工程技术服务。

为园区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成为全州先进农业科技运用的展示平台。

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园区以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协作和产业发展等多种形式,示范、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

以点带面,科学规划,不断强化园区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引导和带动能力,真正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以科技为手段,大力发展园区现代农业科技事业。

在园区形成具有较高现代农业科技水平的科技事业发展体系,提升园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效促进园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表

编号

名称实施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备注

1

现代农业信息服务

中心建设项目

建立园区局域网及农产品信息网

2

农业产业化科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检测中心、农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农民技术培训中心

三、规划“治镇”

(一)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园区引流排水工程建设已修建各种水渠52条,已面光的沟渠38.5千米,基本达到水连网的要求。

园区内工业已基本实现村与村、组与组之间通公路,已铺柏油路32.3千米,水泥硬化路面7千米。

已硬化进户路3000户。

规划到2010年加宽和油化进村、进组路29千米;硬化进户路105千米。

在进村进组路两旁种植行道树。

建成后园区主要道路形成环路,构成完善的村庄道路系统。

农田基础设施:

园区现有基本农田面积38850亩,经过原规划的对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后,园区已完成田土整治5200亩,修52条沟渠,总长38.5公里,修机耕道34条,总长24.6公里。

现已基本达到田园化、水利化、机械化的要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水田面积的63%,为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园区现有耕作机械587台,机耕面积达到80%以上,稻麦联合收割机8台,每年机收面积达到5000亩,抽水机4268台,温室大棚67个,大、小汽车606辆。

交通:

园区内兴(义)天(生桥)公路和兴义机场大道横穿全境。

目前各村进村进组路已基本贯通,上次规划的进村进组路60.8公里,已完成49.5公里,已铺油路32.3公里,水泥硬化7公里,目前尚有10余公里未加宽硬化。

园区公路网已基本连通,现有两条公交车线路贯穿园区,大部分村寨已通公交车。

方便了村民出行,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速度。

供电及通讯:

园区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组组通电。

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家用电器数量增多,需提高园区的供电能力。

园区共有电话1653部,手机4149部,电视5907台,冰箱427台,洗衣机1795台,移动及联通机站5个,小灵通机站2个,11个村卫星电视接入率达90%以上。

2.3.4给排水:

园区现无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网和渠道,各种污水则利用道路自然坡度及自然沟渠排水,晴天时蚊蝇肆虐,雨季时污水横溢,不仅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村容环境卫生,还严重影响了园区农业无公害种植的发展。

目前除新建和普子已解决自来水问题外,其余9个村还有5000余户村民主要靠自己抽地下水,尚未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以基础设施为先导,改善园区生活生产基础条件。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包括道路、饮水设施、渠系建设及农田改造、生态保护为主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使农户在住房、饮水、交通等基本生活水平上有很大提高,为园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表

编号

名称实施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1

中低产田土改造

6500

2600

2000

2000

13100亩

2

农田水利建设

项目

沟渠16千米(21条)

小落洞水库防渗处理

16千米

(21条)

3

机耕道建设

14千米(17条)

14千米(17条)

(二)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重点产业与特色产业。

重点产业区域划分原则:

科技示范园区11个行政村产业显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根据各村的自然资源优势、生产特长、产业发展水平及特色,将产业发展区域划分为重点发展区和一般发展区。

产业重点发展区是指农业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行政村,通过本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扶持其做大做强,形成优势产业区,让农户实现务农致富。

产业一般发展区是指农业产业刚起步或准备起步,有一定资源优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或一般的行政村,通过本规划实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户从单一种粮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三菜一稻”或“二菜一稻”的生产模式,增加农户收入,并逐步发展为优势产业区。

重点产业建设内容:

早熟和晚熟无公害蔬菜种植业,优质水稻种植业与加工,优质饲料玉米种植及玉米制种,小米辣种植业与加工,特色水果种植业,优质瘦肉型生猪养殖业,奶牛养殖业与乳品加工,肉牛养殖业,家禽养殖业,农副产品批发与流通业,农业科技观光和乡村旅游业,竹编织加工业,兴义大头菜加工。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重点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总产值2.86亿元,特别是把早晚熟无公害蔬菜列为重点特色优势种植产业加大发展。

到2010年,种植业上实现早熟和晚熟无公害蔬菜生产5400万公斤,产值6380万元;优质稻350万公斤,产值840万元;优质饲料玉米生产和制种产量2255万公斤,产值1004万元;特色水果产量3700万公斤,产值5560万元;小米辣产量300万公斤,产值750万元;种植业产值达1.45亿元,反季节早晚熟无公害蔬菜比例占到种植业总产值1.45亿的44%,达到本规划中发展的目标。

通过培植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园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01亿元,农产品批发与流通实现交易额1.25亿元,农业旅游观光业从几百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产业链延伸形成“基地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的产业链,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实现利润2034万元,政府增税2578万元。

园区农户总纯收入达1.94亿元,比2005年增加8400万元,其中7800万元是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来实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加2709元,年递增率达9%,到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209元的目标。

重点产业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表

编号

名称实施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1

早熟和晚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6000

5000

5000

5000

21000亩

2

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建设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0亩

3

优质饲料玉米生产和制种基地建设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0亩

4

特色水果基地建设

6000

1000

2000

1000

10000亩

5

小米辣种植基地建设

500

1000

1500

3000亩

6

优质外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5000

5000

5000

10000

15000

40000头

7

奶牛养殖基地建设

1000

500

500

500

500

3000头

8

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15000头

9

家禽养殖基地

10

20

20

20

30

100万羽

10

农副产品批发与流通

实施

实施

11

园区农业示范旅游

观光建设

实施

实施

实施

实施

实施

12

竹编织加工基地

250

100

100

100

50

600万元

(年产值)

13

兴义大头菜加工基地

实施

实施

实施

注:

2006年以后的数据是每年增加的生产量。

3.1早熟和晚熟无公害蔬菜产业产品

早熟和晚熟无公害蔬菜是园区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优势产业,充分利用了兴义地区春、秋、冬季气温偏高的特点种植无公害蔬菜。

填补了正季无公害蔬菜上市前后的无公害蔬菜淡季供应缺口,菜价格高,需求大,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已逐渐成为园区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

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的早春脱毒洋芋、早糯玉米、晚黄瓜、晚蕃茄、晚豆等无公害蔬菜品种市场供不应求,主要有贵阳、重庆、成都等大中城市的外地客商开车到园区购买。

特别是早春脱毒洋芋已发展到3000亩,品质好,口感好,2005年每公斤售价达1.2-1.4元,园区逐渐成为颇有名气的贵州早春脱毒洋芋生产基地。

早糯玉米也主要是外地客商进园区收购,销售一直很不错,园区生产的晚熟无公害蔬菜近年来也逐渐有所名气,因种植面积较小,品种分散,规模小,数量少,极大地影响了客商的收购量,制约了晚菜的规模发展。

市场定位:

兴义市以外的大中城市。

3.2优质水稻产业

园区历来是传统的水稻优势种植区,有水田面积18432亩,亩产量约700公斤。

但种植品种杂、优质品种少,水稻种植效益低,每亩产值仅为700多元。

近几年园区部分农户种植的优质稻“满口香”在兴义市场上很畅销。

兴义市是贵州省发展较快的西部城市,城市规模逐年扩大,对优质稻米的市场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因此,充分运用园区水稻种植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产业,形成优质稻米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把水稻种植业做出特色和做出品牌,是园区粮食生产优势转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

市场定位:

以兴义市为主,逐渐辐射全州县城及周边其它省市县城。

3.3优质饲料玉米种植及制种产业

园区现有旱地22108.4亩,是兴义市玉米高产栽培和玉米育种的传统种植区域,也是生猪和奶牛养殖的产业基地。

玉米饲料的需求量大,发展高产优质饲料玉米种植产业,可为养殖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种植业基础。

黔西南州玉米育种科研水平在贵州省名列前茅,玉米制种产业发达,玉米新品种销售到全省各地及周边省区,市场发展良好。

园区历年来是兴义市和黔西南州农业科技部门育种、制种和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是玉米育种科研示范中心之一,保持和巩固园区玉米制种基地优势,对黔西南州玉米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植。

市场定位:

玉米主要作为园区养殖业的饲料,生产的种子由制种企业根据自己的销售网,销售到全州及省内外。

3.4优质大红柑及草莓水果产业

传统的“兴义大红袍”是贵州省著名的黔西南水果,市场一直供不应求,每公斤售价均在1.6元—2.5元。

园区一直是“大红袍”的主要种植基地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品种退化,果树老化,水果的品质和产量大幅下降,优质大红柑生产的优势正在丧失。

为了换回这一市场前景良好的地方特色水果品牌,将它列入园区发展水果生产的产业重点,通过科学种植,更新和扩建果园,培植成为园区特色水果优势产业和品牌。

园区现有新种及更新的大红柑果园5000亩,基地已初具规模。

草莓生产是近几年在园区兴起种植的时令水果,产品主要在兴义市本地销售,市场良好。

草莓作为新鲜浆果,就地生产就近销售,丰富了兴义市及周边城镇市场的时令水果品种,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现有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250万公斤,远不能满足兴义市及周边地方市场的要求。

市场定位;,大红柑销往贵阳及周边省市大中城市,草莓主要销售在兴义及周边县城。

3.5小米辣种植业

小米辣是黔西南州及兴义市近几年发展较好的无公害蔬菜品种,正在形成特色无公害蔬菜产业。

特别是兴义市两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兴义市黄盛记是小米辣泡椒产品生产厂,年加工小米辣近1000万公斤。

两江公司2007—2008扩大500万公斤泡菜加工生产能力,其中小米辣是主要品种。

公司2007年计划发展小米辣种植基地18000亩,并逐年扩大。

园区普子村旱地多,种植的小米辣品质好,2006年已种植200多亩,每亩产值2500元,收益高,种植农户都得到了实惠。

普子村是园区行政村中土地面积最大、最贫困和边远落后的布依族村,发展小米辣种植已成为该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村里农户增收的必然选择。

市场定位:

主要由兴义市两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加工成泡菜销往全国各地。

3.6兴义大头菜加工

是兴义市传统加工特色无公害蔬菜,在兴义市周边县和地区有固定的传统客户,但多年来由农户采用家庭作坊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质量不一,通过项目扶持,统一生产标准,形成特色品牌。

市场定位:

兴义市及周边地区。

3.7优质外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养殖业

园区是兴义市传统的商品生猪生产基地,正常年份生猪出栏3、5万头以上,市场销售半径大,相当数量生猪运到兴义地区以外销售,多年来由于没有科学的养殖与管理,生产的品种多为土杂肥猪,已很不适应市场对优质瘦肉型猪的需求,必须对于园区生猪生产进行调整升级,建立一套生产优质外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生产技术体系,将园区建成全州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优质瘦肉型猪产业生产和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全州高效优质生猪产业的发展。

市场定位:

兴义市、贵阳、两广地区。

3.9农产品市场流通与物流产业

园区现有耕地38850亩,生产无公害蔬菜、水果、水稻、玉米等农产品0.8—1亿公斤,其中水稻、玉米、小麦、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最大,有一定的产业规模,特别是早熟和晚熟无公害蔬菜正在成长为园区的主要种植产业,优势突出,市场前景良好,是农民增收的好路子。

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园区农产品的交易、销售和流通方式成为突出问题,交易方式十分滞后,主要靠农户自行销售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