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75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docx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第一版总结

 

高中生物盲点知识总结

 

主编:

巩丽芹王丽娜(前期)

王亚妮姬广萍(必修1)

许亮刘娟娟(必修2)

李阿娜王晓蕾(必修3)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高尔基体的作用

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2、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

外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这些细胞器有关;而胞内蛋白只考虑其合成场所核糖体,不考虑其加工过程(即认为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无关)。

如果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只答核糖体。

3、质壁分离程度与吸水能力的关系

在细胞保持生命活性的前提下,质壁分离程度越大,细胞的吸水能力越强。

4、渗透与扩散、自由扩散的联系和区别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扩散是一种物质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物理运动,不管是否通过半透膜。

自由扩散指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

三者的的关系可表示为:

 

A、B、C依次为扩散、自由扩散、渗透。

B、C的交集指水等溶剂进出细胞。

5、协助扩散的例子

协助扩散的例子有: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离子通道等。

注:

葡糖糖、氨基酸、离子等如果题干中不知道浓度关系,也不知是否消耗ATP,一般认为是主动运输。

6、酶的特性相关实验试剂的选用

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过氧化氢(H2O2)作底物,原因是高温可使H2O2分解。

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要用碘液检验实验结果,原因是碘能与NaOH反应。

7、ATP的结构简式

ATP的结构中“A”代表腺嘌呤与核糖结合而成的腺苷,ATP去掉两个磷酸后与RNA的组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相同。

8、产生ATP的场所

植物叶肉细胞ATP的产生场所有“三处”即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但叶绿体中产生的ATP专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耗能过程。

动物细胞产生ATP的产生场所有“两处”即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9、细胞产生CO2的部位

动物细胞CO2只来自有氧呼吸,只产自线粒体;

绝大多数植物细胞及酵母菌等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O2既来自有氧呼吸又来自无氧呼吸,即CO2可产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10、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更主要的是,缺水可能导致气孔关闭,限制CO2进入叶片,从而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11、光合作用曲线上补偿点与饱和点移动问题

一般情况补偿点与饱和点变化相反,若因素变化对光合作用不利,则补偿点左移、饱和点右移;若因素变化对光合作用有利,则补偿点右移,饱和点左移。

12、区分真实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表示真实光合作用速率的表述:

①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量;②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制造的氧气量;③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制造、合成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的表述:

①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②容器中减少的二氧化碳量;③植物叶片释放的氧气量;④容器中增加的氧气量;⑤植物叶片积累、增加的有机物(或葡萄糖)的量。

13、确认植物能否生长的依据

确认植物能否生长主要参照净光合量而不是总光合量,净光合量大于零,植物才能生长,净光合量越大,植物生长越快。

14、分裂间期的S期及其应用

抑制分裂间期的S期(DNA复制期)可抑制细胞分裂。

该原理可应用于抑制癌细胞增殖。

另外诱变育种也是作用于S期,可提高突变频率。

15、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比较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全能性的结果是形成“完整个体”。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有全能性是因为:

细胞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16、盐酸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水解是用8%的盐酸,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DNA与蛋白质分离。

“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是用解离液(15%的盐酸与95%的酒精混合液1:

1),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17、酒精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

50%酒精,在“油脂鉴定中洗去多余染色”实验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95%酒精,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中,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在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做解离液;鉴定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用于脱色;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2次。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1、Aa产生的配子比例

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产生的含A精子与含a精子的比例为1∶1;

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产生的含A卵细胞与含a卵细胞的比例为1∶1;

但含A精子与含a卵细胞的比例不是1∶1。

一般而言,精子数远远大于卵细胞数。

2、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

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对于一种生物,遗传物质只能是一种,例如豌豆,遗传物质是DNA,不能说主要是DNA.

3、极体与极核的不同

极核是指植物胚珠内的成熟胚囊中央的两个核,受精后最终发育为胚乳。

极体是动物体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卵细胞形成的,最终退化消失。

4、减数分裂有关知识(二倍体XY型为例)

①高中阶段生殖细胞指其狭义定义,即指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等)。

而广义的生殖细胞指原始生殖细胞至成熟生殖细胞的所有细胞。

因而,有题目认为原始生殖细胞不算生殖细胞,而是体细胞。

②雄性减数分裂完成时产生的是精细胞,其经过复杂的变形才成为精子。

③减Ⅱ过程中细胞染色体数为N或2N,而减Ⅱ中期染色体数为N。

④减Ⅰ过程中的均等分裂一定是产生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减Ⅱ过程中的均等分裂有两种可能:

产生两个精细胞或者产生两个极体。

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只要是不均等分裂一定是雌性动物,若出现均等分裂,可能是雄性动物,也可能是雌性动物(第一极体)。

⑤二倍体生物同源染色体不仅存在于减Ⅰ过程中,在有丝分裂中始终存在。

⑥受精卵中DNA不是来自父母各半,而是来自母方较多(多提供了质DNA);核DNA是父母各半。

受精卵中染色体则是来自父母各半。

⑦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有B,b基因,可能是由于交叉互换,也可能由于基因突变,不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变异。

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包括发生在减Ⅰ前期的交叉互换,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受精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5、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区别

自交≠自由交配。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自由交配指各种基因型的个体随机交配。

理想条件下,杂合体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的概率不断增大,杂合子的概率不断减小。

符合遗传平衡的种群随机交配,后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保持不变。

6、伴性遗传中纯合子判定

AAXBY、AAXbY、aaXBY、aaXbY也叫纯合子(Y上无B、b的等位基因)。

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

格里菲思的实验仅能证明转化因子的存在,而不能确定转化因子的物质成分;艾弗里的实验才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8、关于转录的产物

转录产物不仅是mRNA,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其产物是RNA,包括mRNA、tRNA、rRNA三种。

9、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判定

判断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关键是发育的起点,而非细胞中染色体组数。

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

10、伴性遗传中基因频率计算

XBY、XbY个体中因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所以其体内基因数等于个体数,如

11、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区别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就可以叫做进化。

进化不等于物种形成,只有进化到一定程度,即产生生殖隔离时,新物种便形成了。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1、血液、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血液=血浆+血细胞

血浆=血清+血浆蛋白

2、组织水肿的原因:

(1)组织液的来源和去向:

来源:

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壁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生成

去向:

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被重吸收形成,少量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地生成,又不断地被重吸收回血液,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血量和组织液量维持相对稳定。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

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

营养不良

肾小球肾炎

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代谢产物积累增加

过敏反应

毛细淋巴管受阻→淋巴生成受阻

3、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的区别: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里,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题干中常见的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有:

一是细胞内的物质:

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膜上的载体蛋白等)、胞内酶(如DNA聚合酶、呼吸酶等);二是与外界相通的结构或器官中的物质如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

4、0.1mol/L的NaCl溶液与0.1mol/L的蔗糖溶液渗透压的关系比较:

前者大于后者,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而不是溶质的浓度。

5、腋窝温度与体温: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

6、内环境稳态: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3)这一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消化液、尿液、汗液、泪液等液体属于体液吗?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而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消化液、尿液、汗液、泪液等这些液体的储存场所消化道、膀胱、汗腺、泪道等都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所以这些液体不是体液。

8、关于突触:

(1)突触间隙里充满液体,从内环境成分看属于组织液;

(2)突出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取决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的种类(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3)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9、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兴奋的传导方向:

双向传导、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局部电流的方向:

膜内:

由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膜外:

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10、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判断:

(1.)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小于号开口方向为传导方向;

(3.)小(前角)进大(后角)出。

11、离子进出神经元细胞膜的跨膜运输方式: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K+外流为协助扩散,K+内流为主动运输;

神经细胞外Na+浓度明显高于膜内,Na+内流为协助扩散,Na+外流为主动运输。

12、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

激素有调节作用,不参与生化反应;酶有催化作用,参与生化反应;

神经递质同激素(发挥作用后被分解)。

13、关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若下丘脑被破坏,则垂体活动减弱,甲状腺活动减弱

若垂体被破坏,则下丘脑活动增强,甲状腺活动减弱

若甲状腺被破坏,则垂体活动增强,下丘脑活动增强

14、关于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球和肾小管。

15、特异性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特异性免疫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的识别不具有特异性。

16、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

根的背地性和顶端优势现象,茎的背地性、向光性不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7、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区别:

生长素化学本质:

吲哚乙酸,由幼嫩部位(不是器官)产生;

生长激素化学本质:

蛋白质,由垂体(器官)产生。

18、光与生长素的关系:

从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可知,无论是在黑暗环境还是在有光环境,完整的胚芽鞘均能正常生长,这说明光并不影响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它只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

19、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比较

无子番茄的形成是由于生长素促进了子房的发育,遗传物质并未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而无子西瓜的形成是由于秋水仙素引起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是可遗传的变异。

20、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的原理:

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是通过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而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1、生态系统的结构所包含的内容: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内容: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

22、生态系统的功能所包含的内容: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不循环的。

23、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例如:

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捉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捕猎,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信息传递。

24、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捕食链)中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体现出来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没有体现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分解者。

(2)食物网中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生物的关系可能是:

捕食、竞争。

(3)食物网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2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不仅包括绿色植物,还包括光合细菌,各种化能合成细菌;

植物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秃鹫等属于分解者;

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

26、关于能量流动过程图解:

(1)流经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流经某一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人为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输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两条去向:

①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体有机物中三条去向:

①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分解者分解释放;

③流入下一营养级

四条去向:

①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分解者分解释放;

③流入下一营养级

④未被利用

(3)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包括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和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能量最终被分解者利用。

(4)桑基鱼塘这一人工生态系统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不是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不是传递效率)

27、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但不能改变群落演替的趋势(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增强)

28、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和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的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长城镶嵌分布),高山顶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29、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

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速率的计算公式:

(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时间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

λ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种群增长率=λ-1(不变的),

增长速率(即曲线的斜率)是不断增大的;

“S”型曲线中,

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

增长速率:

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率达最大值,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达到K时,增长速率为零。

30、捕捞有益动物最后使数量降为K/2左右原因:

既可有较大的捕捉量,又能维持种群数量快速增长。

31、植物激素、生长素类似物、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关系: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类似物。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成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素类似物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生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主要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32、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判断:

鸟类鸣叫、植物开花属于物理信息,花的芳香气味属于化学信息。

3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同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大小呈负相关,但沙漠生态系统、北极苔原、青藏高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