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697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有关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3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

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

电子白板的最大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

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新理念,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结果。

教学不能为了快速获得结果,而大大缩短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无论是探索新知的过程还是练习的设计都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同桌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本节课我还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让学生“读——理解”、“疑——提问”、“做——解决问题”、“说——表达交流”,并在其中获得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认识平均分与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这一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科书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画一画、摆一摆、圈一圈”等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

因此,教学时我会充分利用主情境图中提供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逐步形式对“倍”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算式的意义,99%的学生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并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98%的学生会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倍”虽然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倍”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年级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爱玩、好动,接受新鲜事物快,又敢于挑战自己和他人。

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求异思维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经历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竖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学习准备:

  教师:

课件、15个圆形磁扣。

  学生:

作业纸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

  老师拍2下,请你拍出3个2下,要让老师一下就能听出你拍的是3个2下。

  (拍完后师提问:

你拍了几下?

  生:

拍了6下。

  老师拍3下,请你拍4个3下。

  师:

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表现,迎来了许多快乐的.动物,(板书:

快乐的动物)它们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的到来。

(生鼓掌,课件显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

】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课标》关注的主要理念之一,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拍手游戏”的情境入手,通过拍出“几个几”,既复习了旧知,巩固了知识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枯燥乏味的思想,变为玩中学的理念,为后面环节的学习做良好铺垫。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

同学们快往这看,请按照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

鸭子、松鼠、孔雀、猴子、小鸟、和小鸡。

  师:

观察的真仔细,请认真的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只?

并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书第70页“数一数,填一填。

”相应的方格中吧。

(课件出示“数一数,填一填。

”相应的内容。

  学生开始统计动物的只数,老师巡视指导填写,指名汇报交流。

  师:

写完的孩子请用优雅、帅气的坐姿告诉老师。

谁来说一说答案?

  生:

小鸭子有6只,小鸟有12只,猴子有3只,孔雀有1只,松鼠有2只,小鸡有8只。

  学生汇报时,其他同学加以确认后教师板书动物的只数。

  【设计意图:

】通过“数一数、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体会“倍”的意义。

  

(1)画一画。

  师:

同学们数得非常认真!

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向同学们发起了挑战,敢于接受挑战的孩子请坐直。

请看挑战内容。

  (课件显示:

如果3只猴子,用3个圆圈来表示,6只鸭子,用6个圆圈来表示,请试着画一画并且一眼就能让我们发现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的关系。

  师:

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动手画一画吧,比比看谁画的又快又明了。

  学生在本上画,教师巡视并指导,同时找一名画的快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师:

画完的同学请用坐姿向老师示意。

请看我们班这位小老师画的,你认为他画的怎么样?

  猴子:

○○○

  鸭子:

○○○○○○

  生:

很清晰,整齐。

  师:

如果你也是这样画的请自己鼓鼓掌。

谁能说一说鸭子的只数和猴子的只数之间关系?

  生:

鸭子的只数比猴子的只数多3只。

  生:

猴子的只数比鸭子的只数少3只。

  师:

你们可真是火眼金睛呀,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除了有比多比少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关系。

  

(2)圈一圈。

  师:

同学们,看,猴子有3只,我们把它圈在一起(边说边在黑板上圈),看作1份,也就是几个几?

  生:

1个3;

  师:

鸭子有6只,6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呢?

请用你灵巧的小手试着圈一圈吧!

  一生黑板圈一圈,其他生练习本上完成。

  师指黑板图问:

你圈出了几份?

  生:

我圈出了2份。

  师:

他正好圈出了2份,说明鸭子的只数里有二份猴子的只数那样多。

也就是说6里面有2个3。

(板书:

6里面有2个3。

)这时我们就说:

6是3的2倍。

  师:

6代表什么?

3代表什么?

  生:

6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

  师边听汇报边板书。

鸭子的只数猴子的只数

  师:

既然6是3的2倍,6又代表的是鸭子的只数,3代表的是小鸭子的只数,所以我们说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板书生齐读:

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

我们刚才3个一份,3个一份圈,实际上就是看6里面有几个3对不对?

  生:

对。

  师:

那我们怎么列式呢?

  生:

6÷3=2

  师:

2是指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算式中的得数后面不写“倍”字。

  师:

你们知道除法算式里的6、3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谁想当个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生:

6表示鸭子的只数,3表示猴子的只数,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生:

6表示6只鸭子,3表示3只猴子,2表示鸭子数是小猴的2倍。

  师:

说得真清晰。

同学们,鸭子的只数与猴子的只数之间这种神秘的关系,现在你们知道了吗?

  师:

对,它们的只数之间还有倍数关系,即:

鸭子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这一环节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从而在玩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3、加深对“倍”的认识。

  师;松鼠和小鸡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能干,它们想挑战同学们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掌握得怎么样?

有信心吗?

  生;有。

  师:

好样的!

请看挑战内容,一起读一读。

(课件显示:

小鸡数是松鼠的倍。

请“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

  师:

同学们请用你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吧。

完成后同桌两人1组,互相说一说做法。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交流。

  师:

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生1:

我用2个圆片表示小松鼠的只数,用8个圆片表示小鸡的只数。

我先把松鼠的两个圆片圈起来,然后再2个2个地把小鸡的8个圆片圈起来。

我发现8里有4个2,所以我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

和他办法相同的同学请举手。

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

我先画了2个星星表示小松鼠的只数,又画了8个小星星表示小鸡的只数。

我把8个小星星每2个分成一组,我发现能分成4组,我知道了小鸡的只数是松鼠的4倍。

8÷2=4。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倍”,看,鸭子数是猴子的几倍?

小鸡数是松鼠的几倍?

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生:

除法算式。

  师:

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小动物们可不太相信,它们出了两道有关倍数的题想考考同学们,请看内容:

(课件显示:

“画一画,圈一圈,填一填”的内容。

  师:

一起读一读要求和问题。

同学们有信心做对吗?

打开书第70页最下面动手开始吧!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

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生:

松鼠有2只,我画2个三角形,把它们圈在一起,看成1份,也就是1个2,鸭子有6只,我画6个三角形,2个一圈,圈了3份,6里面有3个2,

  6÷3=2,鸭子数是猴子的2倍。

  师:

老师真佩服你的语言组织能力!

掌声送给他!

如果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请你这样坐(老师示范坐直的姿势)。

  师:

谁来说一说下一题的做法?

  生:

孔雀有1只,画1颗五星来表示,把它圈起来,看成1份,猴子有3只,画3颗五星来表示,1个1个的圈,圈了3份,3里面有3个1,,3÷1=3,猴子数是孔雀的3倍。

  师:

说得非常清楚,看来你已经和倍交成了朋友,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请为自己鼓鼓掌!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力求实现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

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解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寻找倍数关系,拓宽思维。

  师:

在这些小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的数量之间也存在着倍数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一说。

  生1: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子的4倍,12÷3=4。

  师:

你还能说出除法算式来,真了不起!

  生2:

小鸭子的只数是孔雀的8倍,8÷1=8。

  师:

看到同学们敢于发言,善于提问的学习态度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这样,同桌2人一组,一个做老师提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另一个做学生来回答,如果有困难请举手问老师,说完后请坐直,比比看哪一组的速度快!

开始吧!

  【设计意图:

】本环节完全“放手”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作,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考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1题。

  师:

同学们出色的表现,又迎来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谁来了?

  (课件出示书第71页练一练的第1题。

  师: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第一幅图中有8只老鼠,4只小猫,求老鼠是小猫的几倍?

  生:

第二幅图中有4只蜻蜓,2只蝴蝶,求蜻蜓数是蝴蝶的几倍?

  师:

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71页,看第1题,开动脑筋,试着填一填。

  学生做完后指名汇报交流。

  师:

谁来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找2名学生交流,根据情况教师进行适当表扬。

  2、看星星,找倍数。

  

(1)总结各小组得星情况。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和倍交成了知心朋友。

小动物们可开心了,他们为我们送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快来看看吧。

  (课件显示以下内容:

1、师生一起总结各小组的得星情况。

2、同桌两人一组互相提出一道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对方口头列式解答。

3、完成后请坐直!

比比看,哪个小组的速度快!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

根据各组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数关系的问题吗?

  (3)全班交流。

  师: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找2组同学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适当表扬。

  【设计意图:

】本环节力求通过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通过练习体验,加深对“倍”的理解。

尤其是“看星星,找倍数”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回顾。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掌握了一些有关倍数方面的问题,你能说说吗?

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你想夸夸谁?

  找3名学生全班交流。

  师: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是不少啊,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

】在学生谈体会,谈收获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作业布置。

  师:

课下,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倍数的问题,用你灵巧的小手在A4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吧。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

(师出示图形)

  预设:

生:

三角形。

  师追问: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

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

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

(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认识角

  

(一)找角

  师:

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这是一所美丽的校园,你能从图片的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

(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

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

(3个角)

  2、请你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告诉给你的同桌听!

  (交流学习)

  3、汇报:

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察角

  1、刚刚图片上的角老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请你观察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桌交流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

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习:

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学生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

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察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

(1):

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逐渐怎么样?

所以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学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时出现问题:

有的同学角的两边有长有短。

  这时我们怎么知道谁的角大呢?

  学生讨论:

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我们可以比一比,发现角两边的长短不影响比较。

  师追问:

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师小结:

  出示填空问题: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五)画角

  我们了解的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出来?

  1、师示范画角。

  师:

从一个点起,先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

  2、课件展示。

  3、学生总结老师是怎样画的。

  4、学生尝试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巩固练习:

在生活中找角。

  孩子们画的真漂亮!

角还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是教室里,你能试着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表面有角呢?

  其实角的世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等着你去研究、探索,如果你感兴趣,下课以后再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