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653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docx

城规考试资料整理p

1.城市什么时候产生: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2.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3.城市化的概念:

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

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城市化水平的衡量:

城镇人口/总人口

5.城市规划思想:

宋代“街巷制”唐代“里坊制”周礼反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时代。

特点,地位:

①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②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建设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共存的概念

③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6.现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规划学的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①霍德华:

1898年《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田园城市”。

通过田园控制城市无限扩张。

②卫星城镇理论:

昂温提出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镇,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蕙依顿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外建立卫星城镇,设工业,保持与大城市联系

③柯布西耶:

“空间集中规划理论”。

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向高层发展,增加人

口密度。

④赖特:

“反集中的空间分散”规划理论。

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⑤雅典宪章:

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

7.城市发展趋势:

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8.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内容:

①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②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③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④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⑤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⑥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⑦拟定城市建设和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⑧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项单项建设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⑨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9.城市规划的工作特点:

①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②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③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④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

⑤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10.城市规划层面积主要内容:

两个层面:

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控制引导

城市发展战略:

主要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

(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属于这一层面。

建设控制引导:

是对具体每一地块的未来开发利用作出法律规定,他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

11.内容P174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任务:

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详细规划的任务: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

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

控制性详细规、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规划期限:

20年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5年

12.城市规划审批:

城市规划审批必须坚持严格的分级审批制度:

P179

①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

③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包国务院审批。

其他城市跌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⑥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

审批。

其他真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13.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适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城市用地,包括按照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如农田、林地、山地、水面等。

14城市用地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15.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①城市与自然环境:

②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

16.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解答)

城市用地选择需有用地适用性评定的结果作为依据,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

多方面问题:

①建设现状和使用②重大基础设施③区域关系

④市政设施配套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⑥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

⑦文化遗存⑧社会问题

17.城市用地选择原则:

(解答)

①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拘束规定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②了解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国家法律中对于土地利用的相关条文规定

③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评估,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环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降低城市工程所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做到地尽其用,地尽其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

④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

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

⑤城市用地应当有经济。

社会的意识与视角,成分体现城市空间对于城市经济与产业、社会和谐与发展、区域共生与协作的支撑作用与促进作用

⑥新城选址与各种开发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就成扩建用地选择,要结旧九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

18.城市用地分类:

10大类

R:

居住用地C:

公共设施用地M:

工业用地

W:

仓储用地T:

对外交通用S:

道路广场用地

U: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G:

绿地D:

特殊用地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19.总体规划的作用与特点:

总体规划作为战略性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指:

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谋划。

从本质上说: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所做的安排。

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总体规划工作是以空间部署为核心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过程。

20.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选择、不同)P260

①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

关系密切,两者都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区域的发展

进行综合部署,但在地域范围、规划内容的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

区域

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依据;区域规划应与总体规划相互配合协同进行

②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编制和调整总体

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注重城市近期、中长期宏关

目标和政策的研究与制定,总体规划强调规划期内的空间部署,两者相辅

相成,共同指导城市发展

③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都是针对一定时期、一定行政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或利用进行的规划,但在内容和作用上不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制定的土地用途的规划和部署,其中耕地保护是一项重要任务;总体规划则是从城市功能与结构完善的角度对土地使用作出安排。

因此在规划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土地使用类型的划分等方面存在差异

21.城市性质的概念

城市性质:

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2.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①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和地位

②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③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和特点

23.杭州的城市性质、定位与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

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定位:

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

布局结构:

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

江,网络化组团式格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

六条生态带”开放空间结构模式。

24.城市规模及构成:

城市规模是指:

以城市人口总量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25.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发展、分散发展始终是两种重要力量

①集中试布局的城市:

网格状(洛杉矶、华盛顿)环形放射状(北京、巴黎)

②分散式布局的城市:

组团状带状/线状(深圳、兰州)星状/指状(哥本哈根)

环状(新加坡、浙江台州、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卫星状(伦敦、上海)

多中心与组群城市(底特律、洛杉矶、日本的京阪神地区)

26.总布局原则:

(解答)

①立足区域、讲求整体:

ⅰ增强区域整体发展观念:

ⅱ把握影响城市与区域整体性发展的因素

ⅲ促进城乡融合,建立合理的城乡空间体系

②节约紧凑、强化结构:

ⅰ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ⅱ明确重点,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矛盾

ⅲ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③近远结合、弹性生长:

ⅰ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

ⅱ旧区与新区发展的兼顾

ⅲ注重发展弹性

④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ⅰ以生态与环境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前提

ⅱ保护环境,营造和谐城市空间

27.城市布局内容:

①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

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尽量少占耕地农田

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满足重大建设项目的要求

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和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②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

城市居住与生活系统的布局城市工业生产用地的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布局(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组成和城市公共设施系统的组织与布局)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城市道路系统架构对外交通设施等与城市布局的关系交通

联运和交通枢纽地区的综合开发)

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的布局(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布局方式)

③城市整体结构的控制:

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整合城市中心体系与城市形态的关系

城市分区与组合关系各类保护地区与城市布局的关系

空间资源配置的时序关系

28.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P287-290(判断、理由)

多角度、多场景的方案比较:

方案比较围绕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包括城市重要功能分区的选择,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城市结构组织方式的差异等

方案比较的内容:

①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②工程条件的可行性

③城市布局的合理性④经济上可行性及社会成本的比较

30.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在规划文本中应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1.总体规划涉及范围:

总体规划设计多个层次的规划范围:

包括市域、市区、规划区、中心城区和建成区。

其中市域、市区是从行政管辖范围划分的,而规划区、中心城区、建成区是从规划建设层面划分的

32.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

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和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从总体规划内容上可以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①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

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战略问题前瞻性研究)

②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③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

33.住区的概念:

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从城乡区域范围来看,可划分为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

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

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其他影响(住区层数)

34.住区规模:

人口规模为5万人,用地规模为50公顷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住区规模的划分:

城市住区分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3个基本层次,具相应居住人口规模

①居住区:

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

②居住小区:

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

③居住组团:

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

35.我国社区建设的规模参考:

我国大城市社区建设规划对居住社区的人口规模也有相应的规定,如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了指导意见(2005年),其中指出出对应的居住社区人口规模为5万人,一些特大城市大型居住社区的居住人口规模可达8万人左右,其中配置相应的就业岗位

36.住区规划的任务:

是科学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满足特定居住对象的需要。

除了布置住宅外,还应当规划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停车场地、绿地和活动场地、市政工程设施等。

较大规模的住区内宜考虑设置适当规模和类型的就业岗位,例如无污染、无干扰的工作场所

37.住区用地组成:

分为四类

①住宅用地(R01)②公建用地(R02)③道路用地(R03)④公共绿地(R04)

39.住区规划结构基本形式:

---简答题p487

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图1)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区的规模主要根据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的安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以及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考虑。

具体地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图2)

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

居住区—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的规模,一般应设有居委会办公室、卫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商店、托儿所、儿童或成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公共来绿地、停车场库等,这些项目和内容基本为本居委会居民服务。

其他的一些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则根据不同的特点按照服务半径在住区范围内统一考了吧,均衡灵活布置。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图3)

其规划结构方式为: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

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住宅组团组成。

39.住宅的规划布置:

--填空、选择题

住宅群体的组合:

(住宅群体的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行列式布置(按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

周边式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

混合式布置(以上两种布置方式的结合,以行列式为主)

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照顾日照、通风前提下,自由灵活布置)

40.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①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1—2千人,该组合方式功能明确,组团用地范围明确,组团间用绿地、道路、公共建筑等分割。

有利于分期建设)

②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住区主要道路的沿线和带形地段;规模不太大的街坊或保留房屋较多的旧城)

③整体式组合方式(将住宅或公共建筑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一体布置)

41.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千户指标”“民用综合建筑综合指标”等。

我国沿用以“千人指标”为主

“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4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和要求:

------简答题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一般以居住人口规模大小分级布置。

①第一级(居住区级):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和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接到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机构。

②第二级(居住小区级):

内容主要包括才占、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又拖、中小学等。

③第三级(居住组团级):

内容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需的,通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为二级,也可不分。

要求:

①便于居民使用。

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

居住区级800-100m居住小区级400-500m居住组团级150-200m

②应设立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居民上下班的走向

③独立的工矿和科研基地的住区或乡村住区,则应在考虑公共服务设施为附近地区和农村实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住区内部的安静

④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

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43.居住区文化类服务设施的布置:

p518

①沿街线状布置②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③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

44.居住区商业服务类设施布置:

设在住宅或其他建设的底层、独立设施

45.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①人车分行②人车混行③人车共存

45.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①平均层数:

是指各种住宅层数的平均值。

一般按各种住宅层数建筑面积与基地面积之比进行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地总面积(层)

②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住宅建筑净密度主要取决于房屋布置对气候、防水、防震、地形条件和院落使用等要求。

因此住宅建筑净密度与房屋艰巨、建筑层数、层高、房屋排列方式等有关,在同样条件下,一般住宅层数越高,住宅建筑精密度越低。

③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④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用地面积(㎡/hm²)

⑤人口净密度:

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m²)

⑥人口毛密度:

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m²)

⑦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即总建筑面积(毛)密度

⑧住宅用地指标:

住宅用地指标决定于4个因素:

Ⅰ住宅居住面积定额(㎡/人)Ⅱ住宅居住面积密度(㎡/人)

Ⅲ住宅建筑密度(%)Ⅳ平均层数。

平均每人住宅用地=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层数*住宅建筑密度*平在系数(㎡/人)

或=每人居住面积定额*住宅用地面积/住宅总面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