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223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docx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

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一:

剥去比你强悍的人的社会属性外衣

  1、原理:

把一个披上具有让你在心理上处于弱势的价值符号的社会属性外衣的人看成一个和你一样的动物,他在你面前就没有任何心理优势,因为导致你在心理上处于弱势的,只是那一层社会属性外衣。

  无论有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从现在开始,我希望你这样想:

  A、上司(或任何其它让你敬畏的人)的所有让你在心理上处于弱势的东西,都是社会结构中的“角色”所赋予他的,并不是他本身,所以,他希望保持和你进行角色交往,希望你叫他某长某总,借此保持对你的心理威慑,但你要解构他这一手法,恰恰不要把他看成某个角色,而就是看成一个人。

当你和他见面时,你需要在心里面告诫自己:

这个角色是虚的,我不是在和一个角色打交道;

  B、再反复告诫自己:

我只是在和一个人,一个和我一样的动物打交道;

  C、告诫自己的同时,要面对他盯住他暴露的肉体部位,暗示自己他是“人”、“动物”,不要盯住他的衣服,更不要去想他的官职或身份,以防止“他是某总”之类的想法侵扰你。

  D、在不和他见面时,自己反复地把他看成一个没有社会属性的人,以便自己和他见面

  时有心理准备;

  E、至少训练十次。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二:

阻击他人的语言和行为进入你的心理结构

  原理:

  A、我们的心理强大与否,与情绪、情感息息相关。

恐惧可以让你在心理上成为弱者,但愤怒却可以让你变得强大。

  B、情绪、情感是由外界刺激,特别是他人的携带某种价值符号或信息的语言和行为引起的。

由于你屈服于社会的价值排序(没有办法,从社会化的那一天开始,这种命运你就无法逃避),他人携带价值符号或信息的语言和行为,就此与你的情绪、情感对应,就像一按开关,灯就亮一样--当然,你的心理是他人的电灯。

  C、这样,他人的语言和行为,就会非常容易地绕过你的大脑,作用于你的心理,也就是说,绕过你的智力结构,进入你的心理结构。

此时,你就是他人的一个客体,没有防御能力,处于弱势。

  D、为了在心理上变得强大,你就需要打破这一点,不让他人的语言和行为进入你的心理结构。

简单来说就是要挣脱社会的价值排序。

只要你对他人的语言和行为不作价值判断,它就无法进入你的心理结构,而只停留在你的智力结果里面。

而恰恰是这样,你不再是他人的客体,相反可以成为解读他人语言与行为的主体。

在他面前,因这种主客体关系的转为转变,你是有心理优势的。

  步骤:

  A、想像一个人(比如你的上司)在你面前狠狠地骂你。

这个时候,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这不是叫怕你冲动地回骂或揍他,而是说,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愤怒、恐惧或耻辱感之类。

在心里面一定要告诫自己。

在这方面,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你这是要切断他的语言、行为与社会的价值观念的联系,褪去他的语言、行为的价值属性,消解掉它们所携带的价值信息;

  B、同时,你冷静地盯住他因为骂你而呈现为某种表情(观察到他的表情的扭曲更好)的脸,直视他的眼睛。

告诫自己,一定不要怕。

只要你的眼睛没有多大的挑衅性,没多大问

  题的;

  C、同时(注意,这些反应都要求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尽力不要去想像他的语言和行为对于你产生的后果(比如被扣奖金)。

一定不要去感觉和想像,而是思考他的表情,思考他的话。

比如:

这个人说这些话,属于一个有点权力的人针对下属的一种表演,它们传递的信息就是让这个人证明他的权威,而他那些配合的表情也表明了这一点。

感觉和思考是不能并存的,当你在思考时,你的感觉就不复存在。

这个时候,你的思考把你变成了一个主体,你的那个被他的语言和行为作用的“我”已经不见了。

是你在把他当一个客体进行分析、解剖;

  D、至少训练十次。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三:

狙击他人的语言行为进入你的心理结构

  原理:

在阻击他人的语言和行为进入你的心理结构(见方法二)时,在一开始你实际上仍是处于守势,如果你的训练有效果,他人伤害不了你,但你仍有可能无法快速地作出反应,随时准备破译和消解掉他的语言、行为所携带的对你有威胁的信息。

  这是因为,一个对你具有利益或心理上的威胁的人(比如上司)站在你面前,你们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你相对于他比较透明(因为你是他语言、行为的承受者),而他在你面前更多处于黑暗之中(因为他要说什么,要对你做出什么你不一定知道,而这些都可能威胁到你)。

在明处的人在心理上永远比在黑暗中的人更处于没有防御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人类有一种窥视僻好,而且能带来快感,而被窥视的人则感到羞辱愤怒的原因。

  因此,你还必须狙击他,在心理上彻底占据优势。

你无法改变你的透明状态,就按方法二切断他的语言行为与你的心理结构的联系。

但这只是防守,你还必须赶在他的语言、行为发出之前狙击他,把他从黑暗里拖出,置于你智力结构的审视之下。

在他说话之前,你应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背景敏锐而快速地判断他要说什么,要干什么。

这个时候,他实际上成了你审视的对象,在认知层面上你成了主动者,在心理上,你也就从一个猎物变成了一个猎手。

  步骤:

个人建议心理较弱的人先训练方法二,心理变强后再训练方法三;如果你心理不是太弱,建议方法二和方法三同时训练。

  A、想像一个对你有心理上或利益上的威胁的人,回忆或捕捉有助于说明他是个什么人以及他对你可能会做什么的信息。

或者,假如你因某件事而要和你的上司打交道,而这可能对你不利,那么,快速地想一下将可能发生的这件事的背景,并把你以往对上司是个什么人的判断也一并加以考虑;

  B、和他面对时,参考方法二和方法一;

  C、根据这些信息,快速地预测他会说什么,做什么。

记住,即使预测错了也无所谓,在心里面告诉自己不要有任何沮丧。

重要的是你占据了一个心理优势,并且这样的心理优势有助于增强你的应变能力。

预测准不准,主要是知识问题。

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这以后我会讲到;

  有可能你会问:

如果我预测错了我岂不被动,这样不是更弱势,并且会带来一些后果。

可以告诉你的是:

不会。

只要你能克制沮丧(所以我要你先训练前面两种方法),这不是问题,你也有足够的时间作出反应。

至于你的反应太慢,是知识和经验问题。

  D、至于训练十次。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四:

消除掉他人强大的幻像

  原理:

你一定看过戏吧?

无论它如何煽情,你仍然在看过了以后明白,这只是戏而已。

也就是说,你骨子里有这样的一个认知背景在提醒你:

那都是表演,是装出来的。

如果你有幸走到后台,会发现一切都不再神秘。

它已被还原:

无非就是为了捕捉观众,传达某种东西,把各种因素组合一下呈现出来而已。

而这种组合所呈现出来的东西,在你和它有一段距离时,由于它对你心理的作用,你就会觉得它还真像回事。

  假如你对此没有体会,那么,你肯定看过新闻联播。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主持人的语调、神态等实际上都是装出来的?

对于你来说,体会到这一点很有意义,因为当你知道它们都是表演,它们表现出来的那些东西(威严、高贵、强大、正义,如此等等)实际上已被祛魅。

  你会领悟到,强大或高贵之类东西并不是你面前的实体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借助于一定的表情、姿式、服饰等,使它们对应于一定的社会角色,契合背后的社会价值排序等“烘托”出来的。

也就是说,它们不是自然物,而是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个人性地还是社会性地装出来的。

  而既然你知道这一切是装出来的,它们对于你所拥有的力量就会消失。

当你在心里面可以说“你就装吧!

”,你实际上已有心理优势。

人类的心理是这样的:

对于真实的东西,可能会有心理弱势,但对于“假”的东西(不一定是认知层面的假),则有心理优势,因为“真实”对应于无法否认其存在的实体,这意味着力量,而“假”的东西,则可能是一种虚幻,隐含着没有力量的设定。

  人本质上是一种善于表演的社会动物。

不仅戏台上是在表演(本义上的),巫师作法、体育运动、求爱、待人接物的规矩等等,都是表演。

因为是社会动物,我们所看到的首先并不是“人”,而是社会“角色”、“人格”,我们就是在与这些表演性十足的东西打交道。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在英语中,“人格”有“面具”的意思。

  步骤:

  A、看新闻联播,仔细观察播音员的表情、眼神、语气,从中寻找“表演”的痕迹,不是强行认定,而是自然地感觉他在表演。

当他露出一丝非常不自然的微笑时,一定要捕捉到;

  B、同时,在电视上或有机会的情况看一些官方大人物的讲话,注意捕捉他表演的痕迹;

  C、思考一下,如果你到别人家,或别人到你家,在你们并没有放得开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说一些套语、做一些被视为尊重或友好的行为来表现你们的“关系”;

  D、至少训练两次。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五:

学会用理性应对外部世界。

  原理:

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合理化”(或“理智化”),就是当一个人做了一件他后悔或让他痛苦的事情时,为了消除自己的痛苦,他便找理由安慰自己说这么做是对的,就是把这么做“合理化”。

  这个“合理化”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一个人为了消除痛苦,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

的确,这样干痛苦可以慢慢地变得不再袭扰你,但你的内心已被你的心理反应所否认。

久而久之,你会成为自己的陌生人。

  这就带来一个可怕的后果,你在心理上很软弱。

第一是本来就没有痛气正视自己,第二就是你消除痛苦(其实并没有消除,只是被掩盖或转移了)的方法恰恰强化了你的软弱。

因为合理化、理智化依赖的并不是真正的理性。

它不真正是你大脑思考的,而是被你的心理所操纵。

  因此,这种对痛苦的消失,只是饮鸠止渴。

  你也许永远也改变不了让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运作,但是,从今天开始,你的确需要对心理防御机制作出反思。

你的确可以让自己获得理性的能力,而不任由你的心理操纵。

  知道苏格拉底临死时的故事吗?

在死亡面前,他是多么从容。

这位被称为最勇敢、最聪明的希腊人,他的从容乃是他的理性看待死亡的结果。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性思考能力的强大力量。

这种力量完全可以战胜死亡。

在人类的理性面前,任何外部事物都无法对人构成威胁。

  当我说到苏格拉底的时候,也许你已经明白,我会说到“认识你自己”。

是的,这是你必须做的。

但在这个方法里,暂时还不要求你达到那个高度。

  你需要做的是:

对一个让你痛苦的事情,或你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反思、观察(如果有时间和心情,在一些高兴的事情上,也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高兴),追问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步骤:

  A、当你感觉到做一件事不那么自然,想一下,这是不是在找理由?

如果,为什么?

追问自己:

不找理由的后果是什么?

  B、想一下一个灵性大师奥修所说的例子:

你要闹钟吵醒你,是不是在找理由?

还有哪些事情你是想把责任从自己身上推出去?

  C、看柏拉图的《克里同篇》;

  D、至少想五次;;

  E、至少看两遍《克里同篇》

  心理强大的训练方法六:

在认知中带入情绪、情感,改变心理结构。

  原理:

我们很多人为什么会得神经症?

为什么那么心理弱小?

为什么感觉到痛苦,自己也知道问题在哪儿,但就是不能摆脱?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当初引起我们的神经症,引起我们的心理弱小,引起我们的痛苦的情绪遭到了压抑,就此形成了认知与情感的分裂,我们或者已经忘记了那种情境,或者根本就无法让头脑战胜我们的心理结构,因为它们已经无法协调。

  精神分析认为,童年极大地影响了一个人,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心理创伤。

因此,在治疗一个神经症患者时,自由联想实在是一个好方法。

一个人只要回忆起他当初被压抑的情景,并且发泄出了本应是当初发泄的情绪,他的心结也就打开了,“病”也就治好了。

  没有一个精神分析大师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

很多人迷惑不解。

其实很简单,大师们或许认为没有必要说出来:

就是把你带回了当初的情境,只要你的心理与当初的认知一致,你多年的内心冲突就消失了。

而内心冲突的消失就是症状的消失。

  我当然不是把你看成是神经症患者,但我们可以从这里得到启示,就是,如果我们对于曾让我们具有恐惧或自卑等心理的事物有了一种认知,只要我们发泄出与这种认知相对应的情绪,我们对它将不再恐惧或自卑。

  说一下我的经历吧,当初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我对精神分析还一无所知,对哲学也未有任何涉猎。

但是,我真的应该感谢那次经历。

当时不知道我突然变得心理不那么弱小是怎么一回事,但现在,当然已经清楚了。

  当时,由于另两个人的原因,我有幸也一起被人“请”去吃饭。

那是一家装修得非常豪华的酒店。

原谅我当时根本没有什么“星级”的概念。

  你可以想像一下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什么情景,也可以想像一个从未到过城市的农民进城时是什么情景。

请别见笑,我长那么大,还从未到过那么豪华的、几乎可以说只有高等华人在那里出没的地方。

  不用我告诉你了,那个房子所透露出来的气势把我震慑住了。

在吃饭的时候,甚至面对非常职业性的服务员,我都显得笨拙难堪。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判断,我是个没过见什么世面的人,而且出身的阶层,在中国社会的阶层金字塔中是很低的。

  仅仅是一栋建筑里的结构、颜色、形形色色的装置、摆设等,能有多大的威慑力?

当时我从未去想这些,也从未去想,它们事实都是人造出来的,自身并没有任何生命力,而且基本上出自于在阶层等级上很低的工人之手。

我非常“自然”(后来我才明白,根本不是“自然”,而是“社会性地”)地把它们看成高档、气派、威武,并屈服于它们。

同时,我对社会价值排序加以屈服的心理反应马上被启动:

这样的酒店是高等华人出没的地方,我这样的人来此,好像不具“合法性”。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我似乎没有再想起这件事。

当然,你应该猜想到,这件事并不是不存在了,它已经在我的心里存在。

我被激起的心理上的弱小并没有改变,它在其它一些问题上经常给我带来麻烦。

  两年后,某一天坐公交车从郊区到市里。

看着窗外的农地,及时不时出现的远处一栋栋高楼,我突然想到:

那些看起来气派的房子,其材料不最终都是来自于那些泥土吗?

  这个一闪念其实根本谈不上任何“发现”可言,它只是我对最基本的常识的回归而已。

可惜,在多年的社会生活中(以后我会专门讲到我们怎么摆脱社会对我们的洗脑和心理操纵)我已经遗忘了这样的常识,以致当有了这样的感觉时,对于我来说已无异于一次头脑风暴。

  灵感闪现,就绝不能丢开,而必须继续深挖,因为这是愚蠢和智慧、黑暗和光明的分界点。

  我继续思索。

当想到城市只是在一片野地里弄出的庞大的钢筋水泥丛,相对于广袤的乡村它实际上很虚弱时,我差点笑了:

那不过是人类对地球的鼓捣,但人们却都习惯了装模作样。

换言之,人类对地球的鼓捣就像一个小孩玩积木游戏---真的只是游戏而已,高低贵贱的游戏规则冻不是自然的,而是社会制定的。

  两年前在酒店里被震慑的那一幕,非常自然地浮现在我眼前。

我开始笑出声来了。

是的,太滑稽了。

  而当我又继续想到人类把现代社会的“文明”夸得不得了,并贬斥原始人,但原始草棚和钢筋水泥其实只是捏弄得不一样时,我的笑声已招来了车上几个人的轻蔑。

我承认,这是有点“神经病”的大笑,特别是在公共场合里(所以我建议你在按这个方法训练时,最好或如果没有必要不要在公共场合里,如果你的心理素质还很差的话)

  但我要在这里告诉你,我从未如此拥有巨大的心理优势。

一方面以往被酒店或其它事物所震慑的自卑弱小心理一扫而空,另一方面,这几个人在我眼中居然不存在--他们的轻蔑根本就无法触及到我的心理结构,纯粹就像是一些乌云一样,在我心里漂了一下马上就自行消散!

  真的,太神奇了。

我自己都认为我是不是有点不正常了。

  原因(原理)是什么呢?

其实非常简单:

  1、我们的头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客体还是主体。

如果我们对外界没有多少认知,反应迟钝,我们在心理上是体会不到多少优势的,因为这个时候头脑都自身难保,它陷入混沌之中,无法把我们化为主体,把认知的“力”指向外部世界(所以思考能力是多么重要!

);

  2、但我们当然没有这么糟糕。

我们的头脑可以具有超越性,即与外部世界拉开距离,

  从高处、远处看它们。

拉开距离,既不被它威胁吞没,同时又能确立对它的认知优势。

这是人类的理性能力。

哲学家在这方面是高手,他们能够把这种理性能力运用得炉火纯青。

  3、但为什么我们经常有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还是做不了,而只能忍受痛苦呢,就像上面很多朋友讲述中的一样?

原因在于,头脑具有超越性,可是,你不知道该如何做,以让你的心理也具有超越性。

仅仅是头脑的认知只是第一步,不转化为心理痛苦还是存在的--毕竟痛的是心,而不是脑。

  4、那么如何做以让头脑的改变带来心理的改变?

我上面的描述当然并不是很清楚。

下面我简单描述一下这种心理机制:

  A、当我认知到城市和乡村仅仅是人类鼓捣地球的不同结果,我被酒店震慑来源于社会的游戏规则时,我仅仅具有认知优势,而毫无心理优势,也就是说,我的心理结构还被定于那个让我心理上自卑、弱小的当时的特定情境以及背后的社会心理背景,我仍被它们“结构”住;

  B、当我笑时,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感觉到了给我以心理震慑的这一切的荒谬和虚弱。

这个时候,认知已经开始渗透到我的心理结构的表层,我的情绪已经被带动并和认知一起协调;

  C、当我大笑,以致别人把我看成神经病,而我居然无视他们的存在,这时候发生了什么?

我的认知,经过情绪已经变成我的心理反应了,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头脑,而且是心理,整个身体在对外界作出反应。

我的头脑和认知不再处于相互分离当中,而是相互协调。

头脑的优势这个时候转变成了心理的优势,经过情绪的带入,我的心理从那个给我以自卑弱小的心理情境、心理背景里挣脱了出来。

它改变了,而它的改变,意味着我某种意义上的改变!

  不一定每个人只要一次情绪带入就能成功,也不一定一个人在哪一件事上只带入一次情绪就能成功,但无论如何,在认知中带入情绪,就是让情绪把你的心理从那个给你自卑弱小的情境、背景里拉出来!

  下面开始讲在认知中把情绪、情感带入心理结构的步骤。

记住,这个和方法二中的阻击他人的语言和行为进入你的心理结构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不位于一个层面,也不适用于同一种情境(所以才有方法之别)。

前者是你在与人互动防御时做的,而后者则是你一个人时,或在与你没有多大利害关系的人面前时做的。

  调动哪些情绪呢?

当然是有力量的情绪。

但最有力量的情绪是愤怒。

不过我不主张你调

  动它,因为愤怒这一情绪短时间内能量很集中,消逝也很快,而且,它常常掩饰背后的无力与虚弱,除非是非常特殊的情况,我们才能调用它来让我们在心理上强大。

  我建议你调动的是轻蔑。

你已经知道了,轻蔑的力量来源于认知。

  A、第一步,就是认知,想像一下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哪些人或事让你自卑,让你心理弱小。

就比如这样的一个场景吧,某个人的穿着打扮把你震慑住了(就像我也曾被豪华的酒店震慑住一样)。

在你一个人的时候,仔细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而且思考一下你为什么感到自卑。

  知道自己为什么自卑了吗?

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出身、职业、收入、外貌等哪一方面或所有方面让你认为与别人相比很差?

好了,继续思考,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是你认为的吗?

这是你真正独立思考出来的结果吗?

不,你还必须继续思考,这只是社会的游戏规则迫使你这样思考,而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屈服于这样的游戏规则而已。

现在,你是否意识到,你感到自卑是由你所屈服的这个游戏规则设定的,而只要有游戏规则,有些人天生就输了,即使想赢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

  注意到没有,当你感到自卑时,你运用(当然别人也运用)了对比原理,对你们外貌、气质、肤色、衣着、地位、收入等等等等进行了对比,以此评判一个人的“价值”。

但这有任何理性的支持么?

人作为为人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本身就逻辑地设定了人的价值是无法对比的,即使能对比,也只是在对社会的贡献上对比每个人的社会效用。

而你居然用这种没有任何理性支持的社会游戏规则来惩罚自己,不觉荒唐么?

  B、现在,当你想到这里的时候,是否感到一些荒谬?

是否感到自己很可笑?

好了,这个时候,要的就是你这种感觉。

  这个时候,再联想一些与此有关的荒唐的事,发现自己在那么多年的生活当中,有的时候或很多时候居然很可笑。

很好。

现在,你是否感到荒谬感、可笑感更强烈?

  很好!

笑出来!

大声笑!

狂笑也行!

笑出眼泪!

  C、同时,转到让你自卑的情境中,在笑中“面对”让你自卑的人,面对让你自卑的社会游戏规则。

你已经知道这一切都是那个让你曾经屈服的游戏规则设定的,那么,你就要洞悉和感觉到这一点:

他的那些让你自卑的外貌、肤色、衣着、身份、地位等等等等都是一种道具,一种表演并用来进行荒唐的“价值比较”的道具。

在笑中,要蔑视它!

  D、你现在感觉到那些让你自卑的东西实际上多么像纸老虎了吗?

还没有?

那就继续按方法做,想得深一点,笑得狂一点。

感觉到了?

很好,你现在要做的事还没有结束。

你还需要在等心静下来的时候,思考一下宇宙人生的问题,比如:

“人是什么”这个命题。

思考得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E、至少训练两次。

  心理强大训练方法七:

静观

  一、原理

  所谓静观就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摆脱情绪的雾障而变得异常警觉”。

这不是指用眼睛看,也不仅仅是用头脑思考,而是用全身来“看”它,觉知它。

一种情绪的产生在你的身体里,其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引起全身的变化。

  静观是佛教徒及在喜马拉雅山的宗教隐修者常用的修炼技术,以致这几乎就是一个常识,灵性大师们、高僧们也非常推崇它。

它也是我们用来训练心理强大的武器,其原理在哲学上极为深刻。

  我在面前已经讲到,感觉和思考不能共存,当你在感觉的时候,你的思考即已中止,而当你思考某种东西,你就不再感觉到它。

  与此类似,当你静观一种东西,你就会觉知到它;而当你觉知到它,你对它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

  情绪是一种笼罩你的乌云。

很多情绪都是携带得有观念的,比如有一个人骂了你,你很愤怒,这时候你的情绪就携带得有观念。

情绪之所以能控制你,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笼罩你的乌云,还在于它携带着来自于社会的观念。

  乌云为什么能够笼罩你?

听起来很茅盾:

是因为你没有在它里面。

但被乌云包围和在乌云里面就心理学来讲,完全是两个概念。

你被乌云包围,意味着你是被动地被它所笼罩,你只是感觉到乌云,却没有觉知它。

而你在经里面,则是对它的一种觉知,见而可以洞穿它。

所以当你在乌云里面的时候,你发现它实际上是虚的。

里面是空。

  为什么它是空的?

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建立了心理的防御。

你有了看穿它的能力。

  情绪恰恰就是依赖于你的不觉知才发生作用的。

这个时候,你全身都丧失了防御,任由外界刺激激起你的心理能量。

在外界刺激下,情绪在你的心理结构生长,并冲撞着你的整个身体。

  我们的欲望、追求、志向等都是一种心理能量,它们一定要投注到某一点。

同样,情绪也是一种心理能量。

所以,只要你的心理能量不被它激起,它就会消失,因为它是依赖于心理能量的被激起才产生作用的。

  还记得我上面讲的当你在思考时,你就感觉不到某种东西吗?

它有两个原理:

一是意识本身在同一时间不可能既感觉又思考;二是当你思考时,你的感觉的心理能量转化到了思考上,因此感觉消失。

  所以,当你觉知到一种观念,一种情绪的时候,它就洞穿了它们的空。

它们不再吓人,而是自行消散。

  这是因为,你的觉知把用来生发、增强情绪的心理能量夺了过来。

  二、步骤

  1、前奏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隐喻”,指没有哲学智慧的世人都是“洞穴人”,把幻像当成真实。

  笛卡尔更绝,他甚至想:

我所看到的这一切,是不是在做梦呢?

或者有一个魔鬼在操纵我?

  除非你害怕思考,否则你必须承认,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做梦,而且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