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1108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docx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

拓展的折衷范式与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拓展的“OLI折衷范式”对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部的活动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进一步提出了:

要运用以内部化特定优势为核心的折衷理论,综合分析该收购的合理性和对未来发展进行指导。

同时归纳了:

拓展的折衷范式对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拓展的“OLI折衷范式”联想并购内部化动态性

  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扩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规模不断扩大:

1988—1996年跨国并购年均仅有亿美元,而从1997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年更是高达亿美元。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国内的一些大型知名企业所从事的跨国并购活动,这不仅是因为其并购的金额巨大;更是因为它们通过并购国外企业,来取得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取得更快的发展,而这无疑代表着未来中国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发展趋势。

2004年底,联想集团更是创造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记录:

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全球范围内的台式机、笔记本业务部门,包括下属的研发机构;永久取得了全球着名的THINK系列品牌;收购完成之后,其PC年出货量将达到1190万台,从而将一举跃居“世界500强”之列。

由于传统的跨国投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尤其是跨国并购活动,缺乏很强的解释力,因此,本文运用邓宁近年提出的拓展的“OLI折衷范式”,试图对此次联想并购事件从理论上做出解释,并由此希望能为中国企业未来从事跨国投资提供有益的借鉴。

  拓展的“OLI折衷范式”理论简介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里丁大学的邓宁教授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

该理论在归纳和吸收以往各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学派中合理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三个相互联系的、对FDI活动起决定影响的变量,即“企业拥有特定变量”、“区位特定变量”、“内部化特定变量”,同时指出公司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变量,才可能从事FDI活动。

该理论由此成为当时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体系中概括性和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理论,然而,它在面对其后20多年里不断变化的跨国经营环境——工业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过渡、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程度加强以及各国投资政策的日益自由化等,对于新涌现出的一系列特定投资活动和现象——跨国并购及战略联盟的兴起、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大量相互投资、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等的解释力开始下降。

为此,邓宁等学者不断对原“OLI折衷范式”进行补充和修正,进一步吸收和融合新的FDI相关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解释和反映新环境下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尤其是邓宁于200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对“OLI”这三大决定因素加入了动态化的分析,并将与资产增加型及联盟行为相关的跨国投资活动纳入到理论框架中,这便是拓展的“OLI折衷范式”。

  拓展理论对收购活动的解释

  拥有特定优势是指公司所拥有的优于其它国家企业的各类有形以及无形资产上的优势,且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商标、管理技能、R&D能力、资金筹措能力等,因具有更高的流动性、获利性和不易模仿性而相比有形资产更为重要。

传统理论中的拥有优势,是一种静态的比较优势,是指在特定时间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为其带来收益的资源和能力;而在拓展的理论中,动态的拥有优势倍受重视,它指的是在考虑时间维度的前提下,公司保持及扩大获利资产的能力,更加强调拥有优势的可持续性和更新性,这对于面临超越国界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的MNCs来说,无疑更为关键。

联想是中国最知名的公司之一,然而,联想公司的这些优势在面对其他跨国公司如DELL等的挑战和竞争时,正被不断的削弱,这从联想在中国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事实中可见一斑。

因此,联想不仅要保持原有的优势,而且期望通过此次收购获得新的优势:

通过获得IBM的研发机构,提高和充实了自己的研发能力;获得五年使用IBM品牌的权力以及永久拥有台式电脑Thinkcentre品牌和笔记本电脑Thinkpad品牌;获得大批高素质的,从事开发、设计、营销、服务、管理等业务的专业人才;联想公司管理者们还将培养和增强跨国经营的经验和能力。

通过收购所获得上述资源和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联想的竞争力,也使联想得以真正在世界市场上与对手展开竞争。

然而,另一方面,收购也将带来一系列削弱公司特定优势的风险和成本:

公司能否在未来培养和创造出新的优势,如原本联想研发实力较为薄弱,是否能通过此次收购使研发能力大大充实,以达到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的程度,尚难以预测;原有优势能否保持和巩固,例如自有的Lenovo品牌和新购入的Think品牌之间的资源配置问题,如果过于倾向于投入后者,则原自有品牌未来有覆灭的危险。

  区位特定优势是指公司通过结合东道国资源要素来利用自身的拥有优势相比单纯利用本国要素投入所具有的优势。

尽管跨国投资的目的,随着投资企业的战略目标、所处的行业以及东道国资源禀赋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资源寻求、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及战略资产寻求。

从上述目的来看,近年来跨国投资日益呈现出下列趋势:

为寻求资源而从事的对外直接投资逐渐下降;考虑东道国市场规模和增长等因素的市场寻求仍是主要的投资目的;效率寻求型投资,从传统的利用东道国的自然要素禀赋的不同优势,转变到当今更加注重通过开拓专业化经济和规模经济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最后,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作为高科技公司的联想,其实施收购主要是出于后三种目的:

通过收购,获得了原IBM全球PC市场5%的份额,使业务范围从原来主要为亚洲地区扩展到世界各地,如由此进入了需求巨大的美国市场以及南美等经济增长迅速的新兴国家市场,有利于其核心业务全球化战略的实施;收购后,更要进行价值链的合理配置,与各区位的资源要素充分结合,以取得最大化效益;战略资产的取得是公司保持和发展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联想的多国经营便为其提供了积累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战略资产,用于提升现有能力的大好机会。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各国的经济增长、市场状况、风险程度、科技实力和投资政策等区位条件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公司通过FDI在各国配置的价值链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因此便要求联想公司FDI的全球价值链体系应具有动态适应性、时机占先性和整体协调性,由此降低风险、扩大收益。

  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公司将所具有的拥有特定优势在内部使用而带来的优势。

通过内部化可以克服外部市场尤其是知识、技术等中间市场的不完全性,降低交易成本,由此获得内部化收益;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有要支付成本,即内部化成本。

但只要内部化收益超过内部化成本,公司将实行内部化特定优势。

然而,传统的理论在分析内部化问题时,往往只注重公司的交易功能,而忽视它的其它功能:

如学习记忆、适应环境、寻求新的能力;同时,传统理论也没从动态角度,研究公司通过这一增值活动期望获得长期利润最大化而非短期利润最大化,拓展的理论对上述不足都进行了弥补。

联想收购IBM全球PC部门后,将取得一系列传统的内部化收益:

降低了市场开拓、渠道构筑、人员培训、初始R&D费用等成本;生产规模扩大将带来规模效应,从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在采购和制造供应链方面,将享受到协同好处。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将获得如下收益:

通过市场和产品线的整合,将更好地满足现有顾客的需要,而且今后更可以凭借已整合好的平台进入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长期收益;将外部取得的如R&D能力、品牌、人才、管理等关键要素与内部要素整合在一起,通过协作、共享、分配等手段,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育新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收购又带来了下列内部化成本:

市场产品的整合成本、R&D和营销等费用的上升、组织机构膨胀而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等。

 从单个变量的角度,我们发现:

此次并购活动将引起联想各大优势长期和短期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收益和成本。

然而,OLI折衷范式的三大变量是相互联系,共同决定着国际直接投资活动,因此还应进行综合解释。

  拓展理论对收购活动的综合解释

  我们接下来将综合扩展的“OLI折衷范式”理论中的三大变量,研究此次联想收购活动的合理性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更将以其中的内部化优势变量为该拓展理论的核心,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大原因:

第一、内部化决定着实施对外投资活动的具体方式,而收购本身属于内部化范畴;第二、内部化优势理论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被扩展,进而对收购活动进行综合分析。

  收购将给公司带来收益R0以及成本C0,都为收购前估计的目标值,其中收益R0不仅包括内部化收益I,而且还包括因拥有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获得和提高所带来的收益O和L,即R0为O、I、L三个变量的函数R0;而C0不仅包括内部化成本I’,包括收购后因区位和拥有优势削弱造成的损失O’和L’,还包括收购方对目标企业评估的底价亿美元,即C0为上述四个变量的函数C0。

由于拓展的“OLI折衷范式”中的三大变量具有长期性,因此收益和成本的取得和付出同样具有长期性,须对其各期值进行折现。

将未来各期的目标收益额R0t折现汇总得到即期现值PR0,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

t为并购后的年份,t=0表示并购当年,i表示各期考虑风险的投资收益率,n表示企业并购后的预计寿命。

类似的:

目标成本的即期现值PC0,公式表示为:

  

  通过并购希望给公司带来正的净收益,即PR0-PC00,然而这样还不能认为收购成功,因为除了收购以外公司还可采取其它替代方式以实现其战略目标,即存在着收购的机会成本M。

因此,只有当PR0-PC0≥M0时,实施收购才有意义。

  另一方面,三大变量又具有动态性,这样,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战略的调整,实际的收益R1、成本C1与目标值R0、C0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实际和目标收益值之间也将存在差异:

如果PR1-PC1≥PR0-PC0,说明目标实现,收购成功;反之,要分析未达到目标的原因:

如果是当初目标制定过高,与现实条件不符,则要对原目标进行修正;但如果是公司自身因素造成的,则应努力进行调整,促使收益的实现和提高,并尽可能降低成本,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然而无论如何,一项成功的收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从并购后的某个时刻t1开始,实际净收益的即期现值总是大于机会成本的即期现值,即PR1-PC1≥M,见图1。

如果不能满足该条件的话,收购便是失败的;而且如果未来这种状况仍无法改善的话,公司应及早做出包括逆并购在内的战略调整。

  

  拓展的折衷范式对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战略的启示:

  该理论为中国企业,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开展跨国并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我国的跨国公司,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人才、管理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即不存在拥有特定优势。

而动态演进后OIL理论表明,即便如此,可以通过跨国并购方式取得外国公司,从而取得那些原本缺乏的优势;而且在并购以后,通过组织内部的相互学习交流和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率,并将创造出新的核心能力。

  并购的效益应立足于长远。

我国的跨国公司,为取得新的资源和能力而实施并购,从短期来看可能亏损或获利低于正常利润;但长期来看,将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快速乃至跨越性发展。

因而,对于一项并购效益的评价,不能仅考虑短期,还要考虑长期效应;只有综合长短期分析,才有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借助内部化优势为核心的拓展理论,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可以为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决策提供依据,并对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并购实施的条件是:

在某个时刻之后,目标净收益的即期现值应超过并购的机会成本;并购完成之后,还要通过实际净收益、目标净收益以及机会成本的比较,及时有效地开展战略调整,以保证企业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伟,古广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J].国际贸易问题,2005 崔新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张小蒂,王焕祥.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罗爱华.诠释并购动机——跨国并购投资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国际贸易,2004 王志明,乔桂明.国际经济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6.朱惠茹,闻国健.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可行性分析及战略性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