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40515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87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docx

北京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078

专题二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

专题导语:

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在北京中考试卷中涉及的题比较多,但最为典型的是考2-3道选择题和填空题多出现在生活现象解释、生产实际分析题中,共约占4分;总分值为7分左右。

(在化学方程式专题中也会涉及质量守恒定律,这里只做简单介绍,分值不计算在内)

题型的特点是:

选择题通常考分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题,这两道题属于基本概念考查题(简单题)。

填空题通常在生产现象解释和生产实际分析中考查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反应,均属于中档题。

这部分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只要概念理解到位即可。

解题策略:

注重审题,将关键词画圈,特别是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类型的确定,一定和之前学过的方程式作对比,然后再答题。

另外,一定要注意区分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

专题教学策略:

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整体难度不大且题型模式变化不大,只要细心、仔细就能拿满分。

专题复习流程:

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

第二步,指导学生填写必备知识模块,可以是学生填写老师纠错,也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知识,一定要做到先复习再练习。

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出高分。

第三步,基础过关后,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标识,总结易错点、重难点等记录在我的记录空间,以备课后复习。

第四步,选取相关练习题来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限时训练。

特别是简单题,一定要提高正确率。

第五步,回顾总结,可以是没有掌握好的概念、也可以是做错的题目。

例如,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概念要明确;质量守恒定律中到底是谁发生了变化等等。

最后留出课后作业,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留30分钟到40分钟的题目。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物质结构、性质与用途三者的关系。

2.会判断一些典型的易分辩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3.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会区别。

4.初步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够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方法突破:

1.常见题型

a.选择题:

通常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等。

b.填空题:

通常在生产现象解释和生产实际分析中考查物质的变化、性质和反应。

2.解题要点

①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②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解释“质量守恒”要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实质是: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从新组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但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所有的化学变化。

④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

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必备知识

考点1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

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只是微粒间隔可能改变

宏观:

其他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

外观区别

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

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分解

区分依据

联系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考点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

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考点3 化学反应的类型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比较

注意:

碱+酸性氧化物——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

概念

特征

举例

化合反应

由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S+O2SO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AB→A+B

2H2O电解2H2↑+O2↑

置换反应

A+BC→B+AC

HCl+Zn=ZnCl2+H2↑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BC

H2SO4+2NaOH

=Na2SO4+2H2O

考点4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部分详细讲述)

①基本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质量守恒的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宏观

元素的种类

五个不变原子的种类

微观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③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

①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各生成物质量总和③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题型分类:

题型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例1.(2016•西城区一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铁锅生锈C.香水挥发D.矿石粉碎

练习1.(2016•房山区二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矿石粉碎C.水分蒸发D.纸张燃烧

题型2: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例2.(2016•房山区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铜具有导电性B.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

C.碳酸钠是白色固体D.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气体

练习2:

(2016•石景山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B.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

题型3:

反应类型的判定

例3.(2016•平谷区一模)工业冶炼金属铝的原理是2Al2O3=4Al+3O2↑,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练习3.(2015•海淀区二模)工业上利用化学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进行食盐精制.此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B.复分解反应C.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题型4: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例4.(2016•丰台区二模)碳化硅(SiC)俗称金刚砂.在空气中,碳化硅能与熔融的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反应:

SiC+2NaOH+2O2

Na2SiO3+X+H2O.请推断X的化学式(  )

A.CO2B.COC.SiO2D.Na2CO3

练习4.(2016•石景山区一模)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物质种类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原子质量

题型5:

化学方程式

例5.(2016•平谷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P2O5B.2NaOH+H2SO4═Na2SO4+H2O

C.CO2+Ca(OH)2═CaCO3↓+H2OD.2Fe+6HCl═2FeCl3+3H2↑

练习5.(2016•顺义区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2O2=CO2+2H2O

B.Cu+2HCl═CuCl2+H2↑

C.KMnO4

K2MnO4+MnO2+O2↑

D.Fe2O3+6HCl═2FeCl3+3H2O

核心演练:

1.(2016•石景山区二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胆矾研碎B.

品红扩散

C.

蜡烛燃烧D.

干冰升华

2.(2016•东城区一模)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侯氏制碱B.

蚕丝纺织

C.

火药应用D.

粮食酿酒

3.(2016•海淀区一模)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属拉丝B.甲烷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4.(2016•海淀区二模)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凉水煮沸C.海水晒盐D.干冰制冷

5.(2016•西城区二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C.冰雪融化D.香水挥发

6.(2016•顺义区二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食物腐烂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

7.(2016•东城区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酒精燃烧C.食物腐败D.铁钉生锈

8.(2016•顺义区一模)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面团发酵C.酒精挥发D.燃放烟花

9.(2016•丰台区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蜡烛燃烧C.干冰升华D.冰雪融化

10.(2016•门头沟区二模)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玻璃碎了B.

划火柴C.

蜡烛熔化D.

11.(2016•大兴区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B.

燃料燃烧

C.

橙子榨汁D.

风力发电

12.(2016•大兴区一模)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作燃料B.氢氧化钠作干燥剂

C.氧气用于气焊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13.(2016•朝阳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氮气用作保护气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14.(2016•怀柔区二模)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可为登山运动员提供能源,它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遇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下列对于氢化钙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稳定B.它是一种固体燃料

C.需要密封保存D.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5.(2016•石景山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铝可用于制作铝箔

C.液氮用作冷冻剂D.氧气用于炼钢

16.(2016•海淀区一模)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石墨作铅笔芯

C.用稀盐酸除去铁锈D.用铜丝作导线

17.(2016•东城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用于气焊、气割

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温度

18.(2016•丰台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D.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19.(2016•房山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碳酸氢钠用作焙制糕点D.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20.(2016•通州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21.(2016•东城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水作溶剂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D.铜用于制导线

22.(2016•顺义区二模)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B.氢氧化钠易潮解

C.碳酸不稳定D.盐酸能与铁锈反应

23.(2016•西城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作保护气B.白磷用于制作烟幕弹

C.盐酸用于除铁锈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24.(2015•丰台区二模)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钢铁生锈C.酸雨侵蚀D.冰川融化

25.(2015•丰台区模拟)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B.

CO2与水混合

C.

CO2密度研究D.

H水的净化

26.(2015•通州区一模)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酒B.榨西瓜汁C.食物腐败D.煤气中毒

27.(2015•密云县一模)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发生的变化(  )

A.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B.有新物质生成

C.只是分子本身由大变小

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8.(2015•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镁条燃烧C.干冰升华D.冰雪融化

29.(2015•石景山区二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蒸发B.水的过滤C.水的电解D.水的凝固

30.(2015•大兴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1.(2015•石景山区模拟)“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下列有关身边的化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次模拟考试所用纸张具有可燃性,为化学性质

B.绿色碘盐、高锌高钙奶粉中的“碘”“锌”“钙”指的是元素

C.在青藏高原,游客所带密封包装食品袋会变鼓,是因为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内的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2.(2015•石景山区一模)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酒精作燃料

C.稀盐酸除铁锈D.氧气供给呼吸

33.(2015•昌平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D.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34.(2015•海淀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制冷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35.(2015•怀柔区二模)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部分示意图,其中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是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H的物质在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36.(2015•怀柔区二模)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  )

A.风力发电B.水力发电C.火力发电D.太阳能发电

37.(2015•海淀区一模)同学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若关闭K,通入气体X,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K,缓缓通入气体X,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下列对气体X和溶液Y的推测正确的是(  )

X

Y(足量)

A

CO2

NaOH

B

HCl

Ca(OH)2

C

CO2

浓硫酸

D

HCl

NaHCO3

A.AB.BC.CD.D

38.(2015•东城区二模)现有①铜和稀盐酸,②碳酸钠和稀盐酸,③镁和稀硫酸,④浓硫酸和水,⑤浓盐酸和水五组物质.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上述各组物质混合,能观察到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是(  )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39.(2015•丰台区二模)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中的(  )

A.稀硫酸和铁B.水和生石灰C.水和食盐D.盐酸和小苏打

40.(2016•门头沟区一模)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用NaOH、Na2SO3溶液可将90%以上的SO2吸收.涉及的反应有:

①2NaOH+SO2═Na2SO3+H2O

②Na2SO3+SO2+H2O═2NaHSO3

③NaHSO3+NaOH═Na2SO3+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B.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2SO3

C.NaH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

D.反应①说明SO2与CO2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1.(2016•石景山区一模)氨气(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6H2O+2N2.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42.(2016•朝阳区二模)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涉及到的反应为2HgO

2Hg+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43.(2015•海淀区一模)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

SiO2+2C

Si+2CO↑,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44.(2015•昌平区二模)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4)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iCl4

4HCl+Si,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45.(2014•东城区二模)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H4+2O2

CO2+2H2OB.C+2CuO

2Cu+CO2↑

C.Zn+Cu(NO3)2═Zn(NO3)2+CuD.C+H2O

H2+CO

46.(2014•海淀区二模)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2CuO+C

2Cu+C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A.置换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47.(2014•延庆县一模)已知氢氧化铜为蓝色固体,难溶于水,稀硫酸能与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OH)2+H2SO4=CuSO4+2H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B.反应后溶液为蓝色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

2

D.反应前后各元素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48.(2014•海淀区一模)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HCl+NaOH═NaCl+H2O,此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49.(2016•东城区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的是(  )

A.自制简易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B.用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液:

Ca(OH)2+H2SO4═CaSO4+2H2O

C.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的原因:

Fe+CuSO4═FeSO4+Cu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

Fe+2HCl═FeCl2+H2↑

50.(2016•顺义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Fe+2O2═Fe3O4B.2H2O

2H2↑+O2↑

C.2Mg+O2

2MgOD.H2SO4+NaOH═NaSO4+H2O

51.(2015•海淀区一模)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C.镁条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大

D.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

52.(2015•石景山区二模)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和水反应可制取乙炔(C2H2),同时生成X,反应表示为:

CaC2+2H2O═X+C2H2↑,X的化学式是(  )

A.CaCO3B.Ca(HCO3)2C.CaOD.Ca(OH)2

53.(2015•石景山区模拟)取10g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g,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了2g二氧化碳

B.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生成了5.6g氧化钙

D.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g

54.(2015•平谷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P+5O2

P2O5

B.2KMnO4

K2MnO4+MnO2+O2↑

C.2CO+O2=2CO2

D.H2SO4+NaOH=NaSO4+H2O

55.(2015•丰台区模拟)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

H2OB.4P+5O2

2P2O5

C.Cu+2HCl=CuCl2+H2↑D.2Fe+6HCl=2FeCl3+3H2↑

56.(2015•东城区一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P+O2

P2O5

B.4Fe+3O2

2Fe2O3

C.2KMnO4

K2MnO4+MnO2+O2↑

D.2Fe+3H2SO4═Fe2(SO4)3+H2↑

57.(2015•石景山区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4Fe+3O2

2Fe2O3B.2H2O═2H2+O2

C.2H2O2

2H2O+O2↑D.Cu+AgNO3═CuNO3+Ag

58.(2015•朝阳区模拟)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

P2O5B.Fe2O3+3CO═2Fe+3CO2

C.H2O2

H2↑+O2↑D.NaHCO3+HCl═NaCl+H2O+CO2↑

59.(2015•石景山区模拟)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有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

B.生石灰作干燥剂CaO+H2O═Ca(OH)2

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NaHCO3+HCl═NaCl+H2O+CO2↑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2Fe+3CuSO4═Fe2(SO4)3+3Cu

60.(2016•石景山区一模)如图所示,利用过量红磷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61.(2016•海淀区二模)妈妈整理梳妆台上的化妆品.

(1)香水在使用后,一定要拧紧瓶盖,以避免香气挥发殆尽.物质的挥发性属于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防晒霜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TiO2)等,主要靠反射或散射作用阻挡紫外线,属于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正常皮肤表面的pH约为5.0~7.0,润肤乳的pH要与之相近.润肤乳在调制过程中,需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用于调节产品的pH.小萌推测,加入氢氧化钠前产品的pH  7(填“>”、“=”或“<”).

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