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033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复习整理后.doc

信息分析与预测

第一章绪论

1.1信息的定义

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是: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内容。

1.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定义

1.2.1信息分析与预测定义的来源

我国信息分析与预测来源于---“情报研究”

情报研究通常指文献情报的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即对反映一定时期某一课题领域进展情况的文献情报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以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的专题情报或系统化的浓缩情报,满足用户或读者的专门需要,或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信息”一词日益被人们接受,使用的范围日益广泛,情报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与传统的情报研究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仍然用“情报研究”概括之,则不仅很难反映新形势下这门学科的本来面目,而且很容易成为学科继续向前发展的障碍。

另外,从国际大视野来看,为了便于进行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合作的角度出发,“情报研究”一词逐渐被“信息分析与预测”取代了。

尽管也有人提出用“情报分析”或“情报分析研究”来代替“情报研究”,但从总体上看,“信息分析与预测”使用的更为普及和广泛。

1.2.2信息分析和信息预测的定义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对大量的(通常是零散、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与价值评价的基础上,透过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容本质,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

信息预测:

信息预测就是“鉴往知来”,即以事物过去已知信息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参照当前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各种情况,运用情报学的、现代管理的、数学的和统计的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事物的未知和未来状态进行科学的预计和推测。

1.2.3信息分析与信息预测的关系

(1)信息分析是信息预测的基础;

(2)信息预测是信息分析的拓展和延伸;(3)信息分析和预测是交叉往复的过程

1.2.4定义的几点理解

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从构成这一定义的几个要素来进行:

①从成因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是由于存在社会需求。

②从来源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以占有大量的已知信息为基础。

③从性质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一种信息深加工活动。

④从方法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广泛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多领域的科学的方法。

⑤从过程来看,信息分析与预测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相对程序化的环节。

因此,信息分析与预测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深度加工,是一种深层次或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是一项具有研究性质的智能活动。

1.2.5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主要环节

1课题选择2信息搜集3信息整理和分析、预测4信息产品制作和利用

1.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

从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整个工作流程来看,信息分析具有整理、评价、预测和反馈四项基本功能。

整理功能:

体现在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评价功能:

体现在对信息价值进行评定,以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之目的;

预测功能:

体现在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反馈功能:

体现在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行审议、修改和补充。

1.4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1)为科学决策服务:

在科学决策中发挥参谋和智囊的作用

(2)为R&D服务:

在R&D中担负助手的作用

(3)为市场开拓服务:

在市场开拓中起到保障和导向的作用

1.5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

(1)研究课题的针对性;

(2)研究方法的科学性;(3)研究领域的广泛性;(4)研究工作的近似性;(5)研究内容的系统性;(6)研究成果的智能性

研究课题的针对性:

一研究课题来源和研究本身具有目的性,即研究人员要根据社会需要和特定的委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目标;二是最终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例如,在产品的内容、制作方式和传递渠道上适合特定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实际的情况需要。

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科学技术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军事领域;人物领域;其它领域

研究内容的系统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通过对信息要素的加工整理,可以使分散的、片面的、无序的、零星的知识系统、有序和完整。

这种系统性是从纵、横两方面来实现的。

从纵的方面来看,要将有关课题的来龙去脉、发展经过、当前水平、存在问题、未来趋势等,按时间顺序进行研究,以掌握课题发展的全貌。

从横的方面来看,要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课题有关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1)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具体研究工作中,使用包括数学方法、逻辑方法、情报学、管理学等多种定性、定量研究方法。

(2)数据的客观性和结论的准确性。

信息分析是以大量文献资料为对象的,它们客观地记录了各种数据和事实。

根据这些客观事实和数据,信息分析人员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辨别真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研究工作的近似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是在事件发生之前对其未来状态的预计和推测,或者是对已发生事件的未知状态的估计和推断。

这些估计和推断,尽管有科学的依据、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作基础,但毕竟是简约化后对事物发展变化实际情况的一种近似反映。

研究成果的智能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要求信息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智能和知识水平、敏锐的观察力与准确的判断力,在工作中能运用智力劳动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

信息分析与预测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深度加工或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是一项具有研究性质的智能活动,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1.6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信息分析与预测首先产生于科技领域,是科技、经济和信息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到19世纪,常被称为近代科学技术时期。

总体上科学信息的传播交流基本上都是自发进行的,科学信息工作还只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微不足道的组成部分。

从19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一时期被称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期。

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开始出现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科学技术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即所谓“大”科学时代。

独立的科技信息工作机构开始登场。

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

信息分析开始从科技领域向其他领域渗透。

为了满足社会各阶层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除科技信息外,技术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社会信息、政治军事信息等都开始成为信息分析的对象。

在这些全方位的信息分析领域,研究者不断形成和完善各种新的分析方法,深化信息分析内涵,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使得信息分析成果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这样一来,作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分析与预测才真正诞生了。

国外信息分析与预测概况:

(了解课本P18)

信息分析与预测活动在国外比较普遍,从事这一活动的多为一些专业化的机构和团体,包括政府机构、工商部门、信息服务单位、科学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其中尤以专业化的信息预测机构居多,如美国的兰德(Rand)公司和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

国外还存在着与“信息分析与预测”相关的其他概念:

“信息浓缩(InformationConsolidation)”是联合国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的一种信息加工活动,以便他们更好地利用世界各国的文献。

这类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对相关文献进行评价和压缩,以便向用户提供实用、可靠和简洁的信息。

“工商情报(BusinessIntelligence)”是欧美国家工商企业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情报研究活动,它的基本做法是将与企业发展有关的方针政策、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技术动向、市场行情等信息经过分析、消化、评价和解释转化为在本企业内传播的情报,为企业的营销和决策服务。

“数据分析(DataAnalysis)”是指为他人从事来自图书馆、计算机文档或其他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由此提供的信息产品比一般文摘或计算机输出具有更好的加工深度。

在美国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包括分析专家、信息顾问、研究助理和各类专业分析师。

“数据处理(DataProcessing)”主要是指对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搜集,经过初步鉴别,去除无用信息,将原始信息有序化或对他们做量化处理。

这种信息分析技术简单,没有更多的推论,可称为描述性信息分析,但在市场信息分析中,它却是最常见的方法。

如市场调查公司为企业进行调研,最后提交的信息分析结果多数是此类描述性分析结果。

1.6.1我国信息分析与预测概况

我国的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也首先从科技领域发端,是与国家科技信息工作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

它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Ø1956-1966年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1956年,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科技情报机构----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标志着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已经正式成立。

Ø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

Ø1976-1992年的恢复和重新发展时期

1.6.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趋势(P21)

(1)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

(2)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3)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4)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1)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

*信息分析与预测软件系统,如:

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

*数据库技术:

在信息分析与预测过程中,所采集的信息量有量大、面广的特点,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管理技术的核心,另外,与数据库技术密切相关的面向复杂的信息分析与预测以及高层次决策支持的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也日渐成熟。

*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拥有信息和服务两方面的优势,资源既包括基本信息服务资源,如E-mail、FTP、BBS、Blog等,也包括搜索引擎Google,百度等。

数据挖掘的典型结果——交叉销售:

借助CRM(客户关系管理),发现有顾客的多种需求,并通过满足其需求而销售多种相关服务或产品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

典型案例:

美国沃尔玛啤酒和尿布一起销售。

交叉销售的功能:

1、通过增加客户的转移成本,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2、降低边际销售成本,提高利润率。

(2)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信息分析成果的商品化引发了一系列产业连带效应,促使信息分析活动在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管理体制等方面迅速与市场接轨,整体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3)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

一方面内容领域的综合化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系统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行业服务的特点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爱德华·德·波诺的创新思维:

六顶思考帽——平行思维法

平行思维是一个管理我们思维本身的一种方法。

它将我们的思维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分解,分别进行考虑,而不是同时考虑很多因素。

(4)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出现,使得信息分析领域不断扩大,为各国之间信息分析研究的横向联合、协作奠定了基础。

信息分析交流合作的国际化体现在信息分析服务范围的国际化和研究交流的国际化两个方面。

第二章课题的选择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课题选择,就是要明确信息分析与预测目标和方向。

选题的原则:

1、政策性原则;2、必要性原则;3、可能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

2.1课题来源

从课题提出者的角度来划分,信息分析课题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

1、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2、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3、信息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4、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

特点:

l有宏观的,带有战略性和先导性,

l有微观的,像涉及某种产品的更新换代,某项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

l涉及宏观的课题具有费时长、难度大和成本高的特点

l涉及微观的课题,具有时间紧迫的特点,多为一次性的临时任务,没有连续性。

l此外,有时也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当地的具体条件,各级领导部门向下属情报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