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好大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0311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好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哲学好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哲学好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哲学好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哲学好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好大题.docx

《哲学好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好大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好大题.docx

哲学好大题

1、(温州二模)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依据。

(10分)

 

2、由于人们在生活中对美食的追求,我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片子于2012年在网络、电视上风行。

它通过美食制作过程中的辛苦劳作,由此尊敬和礼赞淳朴坚守的美德,用独特的视角,浓烈的情感,精美的制作,将观众带入华夏子孙对于家乡和祖宗美食的久远回忆,用中华民族血脉相通这根红线,将神州各地各种美食如珍珠般一个一个串联起来。

在纪录片风格上,它借鉴了很多国外优秀纪录片的拍摄方法,颇有国际范。

该片也将实现央视纪录片海外销售市场的历史性突破。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分)

 

3、(6分)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015前,全国经营性文化单位要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用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知识,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4、(嘉兴二模)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的原因。

(12分)

 

5、(2010年北京文综卷)如图11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

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时一种什么联系?

(2分)这种联系时如何建立的?

(4分)

 

6、例:

(2012年市文综竞赛)有人认为:

“好好研究《江南Style》成功经验,中国也能产生全球传唱的神曲。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2分)

 

7、例:

(缙云中学仿真)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要求,谈谈“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实现。

(10分)

 

8、例:

(台州一模)结合材料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10分)

 

9、(台州中学三模)

(2)运用量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要求分析,我们应该怎样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

(10分)

 

10、(六校回头考)材料二  针对我国在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方面的各种问题,专家建议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秩序。

首先是规范高管人员薪酬,重点是问题比较突出的金融、房地产行业企业、国有大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垄断行业企业,探索工资总量决策机制,抑制部分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高、增长过快的趋势。

加强对高收入行业企业的监督检查,加强个人所得税监管。

同时要将政府促进职工工资正常增长责任纳入政绩考核,进一步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力度,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统计制度建设。

(3)请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专家建议的合理性。

(12分)

 

11、(绍兴2011学年市期末考)材料三:

2007年,由于我国经济存在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中央要求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始至2010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1年为抑制通胀形势,并保障经济继续平稳运行.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簸。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要求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在不同领域都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原则。

(2)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调控原则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9分)

 

12、(2013宁波市十校联考)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展开,C校教师在学习《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后,结合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以培育学生“美好人性”为中心,创造性地编写教材,开设了《数学是美丽的——数学思维与人文思想》、《20世纪战争与和平——人性救赎与人性之美》等课程。

学生在学习选修课程的同时纷纷撰写温馨的校园故事,表达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向往。

(1)结合材料,分析C校教师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10分)

 

13、(效实中学仿真)用矛盾问题的精髓分析说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

(10分)

 

14:

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12个“一号文件”,如2007年主要是发展现代农业问题,2008年主要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问题,2009年主要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2010年主要是改善农村民生问题。

这些文件所体现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

从农业税的免征到给予农民补贴,从新农村建设到发展现代农业;从统筹城乡进而到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些强农、支农、惠农政策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央12个“一号文件”的出台及所体现的思想。

 

15(温州一模)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剧中一家人的经历能反映一代温商的创业历程。

(10分)

 

16、(2012浙江高考B)材料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主要特征是对外依存度和投资率高,而消费率尤其是居民的消费率低。

据有关统计,目前,我国的消费率不仅远低于欧美国家,也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外贸市场萎缩。

因此,无论是从应对当前挑战的实际需要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根本目的看,在力求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和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必须把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放到扩大内需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根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要求,分析为什么必须把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放到扩大内需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12分)

 

17、(浙江五校联考二)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A市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目标怎样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2分)

 

18、(2011年浙江B卷)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知识阐明开展唱“红歌”、读“红典”活动的必要性。

(10分)

 

19、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注意:

“改革”的知识

例:

(温州中学三模)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合理性。

(10分)

 

20例:

政府扶贫是输血,改革是造血,是内驱力。

浙江某县A村从2005年开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

经过几年推进,A村共2720亩耕地通过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业专业大户,土地流转后,村民年纯收入由2112元/人增加到6950元/人。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中“改革”的知识,阐述A村积极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改革的必要性。

(10分) 

 

21例:

(衢州二中三模)

(2)结合材料一、二,从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角度,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什么就要坚持“改革不停顿”。

(12分)

 

22:

(富阳中学三模)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

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

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根据材料三,运用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立不同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原因。

(10分)

 

(二)十二个观

1、物质观

例:

结合材料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

文化节庆活动定能促进经济发展。

(12分)

参考答案: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题中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文化节庆活动只有符合地方实际,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发展旅游业、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文化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文化节庆活动只有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才能行之有效,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题中观点具有片面性。

(12分)

2、意识观

3、实践观

4、认识观

5、真理观

6、联系观

例:

(丽水一模)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的合理性。

(10分)

答案: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城镇化建设与扩大内需发展经济、与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3分)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城镇化建设要考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等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要求。

(3分)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3分)

④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是这一方法论的生动体现。

(4分)(答出①至③点中的两点给6分,第④点给4分)

7、发展观

例:

(高三上宁波市期末测试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

(10分)

参考答案:

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鉴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表明了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

(4分)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3分)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的光明前景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

(3分)

8、矛盾观

9、辩证否定观

10、历史观

11、价值观

12、人生观

(三)记住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的课、框、目的标题(预计今年要特别关注)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例:

(宁波市鄞州区适应性考试)(3)结合材料二,运用“运动是有规律”的知识谈谈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认识。

(14分)

参考答案:

①规律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就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违背自然规律所受到的惩罚。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7分)

②人可以在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因此,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过程。

(7分)

例:

(杭州高级中学仿真)(3)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飞跃。

(12分)

参考答案:

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真理随之丰富发展完善。

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的丰富发展就是随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随着实践的推进,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主体是不断变化的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面对当前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使命。

例:

(五校联考三模)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探索世界”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向消费大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12分)

参考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近几年消费率趋减并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差距,因此我们提出要向消费大国经济转型。

(3分)②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者要协调发展,我国消费率偏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向消费大国转型。

(3分)③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点。

我国正确把握当前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向消费大国转型的规划目标。

(3分)④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向消费大国经济转型目标能够指导我们释放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3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例:

(0320文综练习三)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观点的?

(12分)

答案: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莫言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

(3分)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人们寻找人生真谛。

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其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所以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

(3分)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

莫言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

(3分)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是对莫言人生价值的肯定。

(3分)

(评分要求:

在每个答案要点中,学生准确答出原理,可得2分,材料分析得当,得1分。

例:

(东阳三模)结合材料,说明A市的发展之路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中的什么道理。

(12分)

 

例:

(六地六校联考二模)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国务院制定《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中的哪些道理。

(10分)

参考答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国务院《意见》是根据2011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制定的,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3分)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的《意见》,对于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我国的外贸布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促进外贸发展,体现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分)

③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国务院制定的《意见》,通过退税政策、融资政策,以及对进口规模、外贸国内区域布局的调整,促进外贸稳定发展,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体现了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4分)

注意:

快速!

1.分点分段 2.原理(精确)+材料(对应) 3.尽可能的美化字体和排版

例:

(绍兴一模)在一次以“怎样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上,小张同学发言说: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天蓝、山青、水绿”的美好愿景,现在再宣传环保理念已没有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实际行动。

运用“价值与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评析小张同学的观点。

(11分)

参考答案: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我们投身环保实际行动,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愿景具有积极意义,因而是有价值的,从这点上看,小张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4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通过宣传环保理念,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选择正确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对建设美丽中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也很有价值。

所以,小张认为再宣传环保理念已没有价值的观点是错误的。

(7分)

1、参考答案: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设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6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中收入差距等突出问题,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分)

2、①人们在生活中对美食的追求,诞生了《舌尖上的中国》,体现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4分)②用高清设备拍摄制作的记录片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并在网络和电视上风行,体现了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3分)③通过美食制作过程中的辛苦劳作,由此尊敬和礼赞淳朴坚守的美德,体现了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了认识的不断深化。

(3分)

3、真理的条件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分)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2分)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1分)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1分)

4、参考答案: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建国初期,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们形成了“征服自然”等理念;(4分)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还处于萌芽阶段。

(4分)认识具有无限性,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生态文明建设摆上突出地位,成为全社会的价值目标。

(4分)

5、①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

6、参考答案:

①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

研究《江南Style》成功经验,有助于中国产生全球传唱的神曲,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分)

②要想产生全球传唱的神曲,还必须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内部条件中吸收养分;要借助大众传媒这一客观条件加大传播力度,并运用主观条件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要利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有利条件吸引海外民众,并着力处理因文化差异而产生障碍的不利条件。

(6分)

③综上所述,中国能否产生全球传唱的神曲,必须关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3分)

7、参考答案: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这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

“中国梦”由一个个具体的“个人梦”组成,“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伟大的中国梦只有落实到每个个体的梦想上,才能最终实现。

②整体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变化影响部分。

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国家、民族的发展为个人梦想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个人在确立梦想时应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国梦”的大局,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5+5=10分)

8、:

①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

(4分)

②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推进城镇化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3分)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3分)

9、参考答案:

(10分)①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要求我们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

(5分)②呈现道德之美、人性之美要踏踏实实从细节做起,去发现美、创造美;同时也要积极借助于“美丽中国”活动的东风,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使自己真正成为最美的人(5分)。

10、参考答案: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这要求我们在认识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必须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6分)

②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专家的建议是从我国企业工资收入分配问题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事物的矛盾不同,决定了解决的方法不同。

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专家建议要规范高管人员薪酬;针对行业之间的差距问题,专家的建议要加强对高收入行业企业的监督检查,并探索工资总量决策机制;针对政府对工资收入管理的不完善,专家建议加强税收监管、完善相关制度。

 (6分)

11参考答案: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3分) 

②中央根据形势及时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是具体分析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矛盾作出的解决矛盾的正确决策;(3分)③中央针对不同领域提出不同财政和货币政策要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和有控有扶原则这是具体分析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的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3分) 

12、参考答案:

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

C校教师通过学习《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3分)

②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C校教师在分析校情、学情和自身情况后开设了一系列的课程。

(3分)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校教师在开设课程时以培育学生“美好人性”为中心。

(4分)

13、参考答案:

①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分)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分)③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分)

14参考答案: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承认矛盾而不回避和掩盖矛盾。

12个“一号文件”都能正视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②矛盾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个“一号文件”正确把握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2个“一号文件”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都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发展,给中国农民留下了一连串温暖的记忆。

15参考答案: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一代温商的创业经历集中到一家人身上,通过这典型的一家能展现一代温商的奋斗历程。

(5分)②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无论怎样特殊的事物总是包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

尽管每个温商的个人经历不同,但他们总包含温州创业者的共性。

(5分)

16答案: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