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
《人教版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第四册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第四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四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课题一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l和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人教版数学第四册教案。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按照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学生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
(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
(2)用竖式计算除法。
(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
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
哪个数是除数?
哪个是商?
并指名学生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
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指名学生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教师;谁会列式计算?
(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先列横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计算后,教师指着竖式提问:
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
(表示分掉的6个梨。
)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
(因为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
(2)教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
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
(指一名学生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
教师:
剩下的一个梨,如果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
(不能。
)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教师;怎样计算呢?
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
“7÷3=”)
(3)竖式的写法。
(指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
被除法是几?
写在什么地方?
除数是几?
写在什么地方?
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
那么商是几?
写在什么地方?
教师进一步提问:
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
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该写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
)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
在竖式里应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着重说明:
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要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
(板书:
“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教师:
经过计算知道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面写2。
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齐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学生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
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
8是怎样算出来的?
横线下面得几?
怎样算出来的?
表示什么?
横式应该怎样写?
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横式“38÷5=”后,指名学生口述怎样写竖式,教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教师:
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
(不行,因为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可以再分到1,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
)商8行不行?
(也不行,因为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
)实际教学时,只要发现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情况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可以了。
最后,引导学生写出完整的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让学生找一找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导学生看图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课题二: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例3、例4,第6页“做一做”的第1~3题,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7枝铅笔和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得数.)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根?
(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二、新课
1、教学例3。
出示例3:
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
(先分分看.)
教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题(引导学生读题)每个人拿出7根小棒代表7枝铅笔,按照题意平均分给3个同学,也就是要平均分成3份,自己分分看,每份有几根?
教师巡视,只看学生分,暂不表态.学生分过以后,教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做示范.
教师:
我这里有7枝铅笔,请你把它们平均分给这3个同学(把7枝铅笔交给4个学生中的1人,让他分给其他3人)注意分的时候应该怎样分,分的结果是什么?
(每人分2枝,还剩1枝.)
教师:
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谁会列算式?
(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7÷3二”)怎样用竖式计算?
横式等号后面应该怎样写?
(特别要使学生弄清如何写单位名称.)
教师可以这样启发:
根据我们刚才分铅笔的结果,想一想除得的商是2,表示什么?
(每人分得2枝.)那么2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枝)”.)余数1表示什么?
(还剩1枝.)那么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1(枝)”.)
教师:
这道题做到这里做完了没有?
(没有,还要写答话.)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解答这道应用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除法。
)它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有余数。
)对!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课间活动.
3.教学例4.
出示例4:
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教师:
我们再来看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读题〕我这里有几个信封,表示口袋.现在请一位同学用43根小棒代表43个乒乓球,每个口袋里装5个,实际装一装,看能装几袋.(指名学生按照题意装小棒.)每袋装5个,应该怎样装?
(学生拿5根小棒装1袋,再拿5根装l袋;装过8袋后,还剩3根.)还够不够装1袋呢?
为什么?
(因为要求每袋装5个,剩下的不够再装1袋了.)那么装的结果是什么?
(装了8袋还剩下3个。
)
教师:
谁能说一说这道应用题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
学生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后,教师着重看学生写的单位名称对不对。
让学生打开书,把例4中没有解答完的地方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l.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
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结果的单位是什么。
2.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根据这个图,谁会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回答。
)再让学生根据列出的两个除法算式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个算式是说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算式是说把9个苹果按照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
3.练习二的第1、2题。
四、本课小结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每一道应用题之前,都要认真审题,弄清每一道题属于哪一种分法。
在计算以后,要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最后写出答案。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混合运算课题一:
混合运算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例l、第10页例2、例3和练习三的第l~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复习题中各题的运算顺序,并直接口算出得数.
2.教师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
刚才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数.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从现在开始,我们学习两步式题的脱式运算.
接着教师出示例l,说明脱式的书写格式.
教师:
两步计算的式题,脱式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的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35”,还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要照抄写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行写“=”,在“=”的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的习题.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合乎规范,对书写不规范的要帮助改正。
然后共同订正。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
教师:
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运算?
(有加、减和乘法运算;它们都有乘法运算,)
教师:
在没有话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左边的式题,可指名说出先做什么运算,再做什么运算.同时教师用红粉笔在乘法下而画一条根线,表示要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应该注意的事项.
然后,做右边的式题。
教师:
这个算式与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都有乘法运算:
左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前,右边的是乘法运算在后。
)
教师:
在这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虽然乘法在后面,也要先算乘法。
教师边说边在乘法下面画一条红线,表示先做乘法运算,接着教师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边写边说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要先把没进行运算的部分“50—”照抄下来,再把6×3的积18写在“—”的后面。
第二步再把“50—18”的差“32”写在第三行。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9页例1下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3.做例2下面“做一做”中的练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共同订正。
课间活动。
4.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
教师:
这两个算式各含有哪些运算?
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有加、减和除法运算;它们都有除法运算。
)
教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教师:
左边的算式要先算什么?
(先算除法。
)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红粉笔在除法下面画一横线,强调虽然除法在后面,也要先算除法,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在书上写出脱式运算的过程。
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最后,集体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纠正错误。
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10页例3上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5.做例3下面“做一做”的习题,提醒学生在做题前先想一想运算顺序,再一步一步地进行运算。
教师注意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
教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先什么和书写格式应注意的问题。
2.做练习三的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改正,然后共同讨论。
3.做练习三第3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书写格式,发现问题及时辅导,最后集体订正。
课题二:
混合运算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例4,练习三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括号在运算式题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式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给应用题填条件、补充问题的练习,为后面教学两步应用题做准备。
教学重点
掌握有括号、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运算。
教具准备
复习两步计算式题的小黑板(将练习三的7、8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下面的复习题:
7×4+257×4—2552—4×7
63÷9+563÷9—58—48÷8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最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
教师: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这两个算式里都有括号.)
教师:
两步式题里有括号,计算时应先算什么?
(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
对.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左边的式题,教师可边指名说脱式运算的过程边板书.强调先算括号里面的和书写格式应注意的事项.
右边的式题,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针对出现的问题,注意订正.然后让学生齐读教科书第10页例4上面的法则,并指名复述。
2.做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的习题.
(1)第1题,让学生自己做。
做之前,先提示学生想一想有括号的式题先算什么.教师巡视,注意运算顺序、书写格式和每一步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辅导。
(2)第2题,让学生自己做,做之前,先让学生想一想运算顺序再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在订正时有针对性地解决。
教师: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含有减法和乘法运算,都是减法运算在前、乘法运算在后,题里的数据也相同,)它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
教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运算的结果相同吗?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尽量让在做题过程中出错的同学发言,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
通过刚才两道式题的比较,我们发现,这两道题里的数据和运算符号都相同,只是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从而导致了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不同。
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4~8题.
1.第4题,先让学生想一想先算什么,然后再做.做完之后,自己检查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对不对.订正时,让两个学生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重要性的认识.
2.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4.第7题,先让学生自己做.做之前,教师要说明题意,并鼓励学生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教师巡视,看一看学生填出了几种不同的问题,有没有不正确的填法.订正时,要让填错的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填的,为什么不对,错在什么地方.
5.第8题,与第7题有些不同,可填的条件有很多,只要符合题意就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题一: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加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会分步列式解答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
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题、填条件的练习。
操场上有20个同学跳绳,15个同学踢球.___?
(先提出问题,再解答出来。
)
___,送给同学6张画片,还剩下多少张画片?
(先填上条件后,再解答出来.)
2.让学生自己解答教科书第14页上面的复习题,然后订正.(教师引出新课,板书: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
同上面的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名回答.(都是卖出20个,求还剩多少个.)
教师:
例1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复习题里告诉我们商店里有24个皮球,而例1告诉我们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
)
教师出示皮球图
教师:
在复习题里,根据所给的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个皮球?
在例1里,用题里所给的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个皮球?
为什么不能?
教师:
要求还剩多少个,要先求什么?
(要先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这里教师要着重说明:
在例1里,用题里所给的条件,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个皮球,因为题里没有直接告诉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只告诉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
所以我们要先算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然后才能算出还剩多少个皮球.因此,分两步能算出还剩多少个皮球。
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教师:
用什么方法解答第一步要求的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写出算式,
教师:
现在知道商店一共有24个皮球,第二步该求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
(2)还剩多少个?
教师:
要求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该怎样算?
指名回答后,教师写出算式,再写出答案。
教师:
这道题我们是分几步计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像这样的应用题我们叫它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做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读题后,指名说一说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解答.订正时,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四的第1~4题。
1.第1题,让学生自己做,做之前,提醒学生读题时,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再分步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辅导。
教师:
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道题的第一步用减法,第二步用加法,与例1不同。
)
2.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自己做。
教师巡视,最后讲行有针对讲的订正。
3.第3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重点检查第2小题的第一步学生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师:
这两个小题的已知条件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它们的问题有什么区别?
教师:
那么它们的解法有什么不同?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分成两步解答,要在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关系的基础上,弄清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确定每一步的算法。
4.第4题,让学生自己做,做之前,先提醒学生想一想运算顺序再做,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课题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会分步列式解答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将例2皮球图制成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第14页例1,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应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先求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再求还剩多少个皮球.)
让学生列式计算完之后,引出新课.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
例2只是把上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改成了“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其余的条件和问题没变.
教师:
那么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教师出示皮球示意图。
教师边板书:
“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边让学生说出第一步要解答的问题及算法,教师列式计算。
教师:
第二步要求的是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
“还剩多少个?
”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边说,教师边写算式,并让学生回答。
教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例2和上一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通过比较,使学生弄清这两道题的联系和区别.
2.做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读题,读到第一问,让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教师巡视,订正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按照教师的问话说明分析思路.
做完以后,让学生接着把题目读完.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读一遍第二问.
读题后,让学生自己做,做时先想一想第二问与第一问有什么不同,再分步列式解答.
教师:
谁能说一说第二问和第一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四的第5~9题.
1.第5题,让学生齐读一遍,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分步列式解答,教师巡视,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订正。
订正时要注意引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和解题的思路.
2.第6题,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重点看一看第二步学生用的是什么算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解题思路,说一说第6题的第二步与第5题的第二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3.第7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辅导.订正时,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第8题,也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话说一说解题思路.
教师:
这两小题的条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它们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都要先求出教师一共出了多少道题,再求还有几道题没算.但是因为所给的已知条件不同,第一步解答方法也不同.
5.第9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订正时,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话说一说解题思路.
课题三:
连减两步应用题(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会用第一种解法(分步做两次减法)分步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准备
复习用口算卡片,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将例3的线段图画在小黑板上,一张有30个格子的长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
15+6=25—8=30+7=6+24=
27一9=14十6=20一7=19一9=
2.教师出示复习题,让学生读题,然后自己做.教师巡视(可以让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算,接着引出新课。
二、新课
l.教学例3.
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把一步应用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变成了两步应用题.现在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面增加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教师出示例3,让学生读题.
教师:
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有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出示线段图)
教师:
在复习题里,根据所给的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张?
在例1里,用题里所给的条件,能不能一步算出还剩多少张?
为什么不能?
教师:
要求还剩多少张?
要先求什么?
(要先求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想出先求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想用前两个条件(联系复习题)可以先求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步要求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明(如例3下面的图):
“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
教师板书: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教师:
第一步怎样列式?
让学生说出算式,并说明在图上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教师:
现在知道做完纸花还有19张,第二步该求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
(2)还剩多少张?
教师:
要求做小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