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0112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学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简答.docx

《教育学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简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简答.docx

教育学简答

教育学简答

1.夸美纽斯为教育学科学的贡献?

答: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2)提出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3)特别强调普及义务教育;4)

倡导“泛智教育”,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5)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2.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答:

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是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3)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①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②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③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4)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5)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3.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答:

1)教育即生活;2)教育即学生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

4.为什么说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5.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

教育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6.教育的起源问题主要观点?

答:

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7.古代社会教育的性质、特点?

答:

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支教人员;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3)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4)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7)个别施教或集体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8.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答: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

答:

1)教育能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3)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10.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答: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1)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人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和持久;3)学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导。

11.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激励功能。

1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去年考过)

答: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是按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级各类人才;2)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3.如何理解素质教育?

答:

素质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4.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

答:

1)教师自身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2)学生也从多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3)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与态度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辅助因素;4)社会评价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

15.教学的人物?

答:

1)传授和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2)发展智能与体力;3)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高尚的道德品质。

16.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结合2统一)

答: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17.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

1)激发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6)检查知识。

18.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6答5即可)

答:

1)直观性;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9.如何贯彻(或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

答: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遇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0.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教学相比较?

答:

优势:

1)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有利于发挥班级体的教育作用。

局限性:

1)不利于因材施教;2)不利于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

21.德育的内容?

(答5个即可)

答:

1)爱国主义教育;2)国情教育;3)理想教育;4)集体主义教育;5)劳动教育;6)法制、纪律教育;7)心理健康教育;8)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9)道德教育;10)爱和平、爱人类教育;11)生态道德教育。

22.如何理解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使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23.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应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共同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系统;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4)平等、民主和宽松的氛围。

24.班集体的功能?

答:

1)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2)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5.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6.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

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标准,保证教育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27.《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答:

1)教育教学权;2)学术研究权;3)学生管理权;4)报酬待遇权;5)参与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28.《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答:

1)遵守法规义务;2)教育教学义务;3)思想教育义务;4)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5)保护学生权益义务;6)提高水平义务。

29.取得教师资格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

1)必须是合格的中国公民;2)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3)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4)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30.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1.《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所承担的义务作了哪些规定?

答:

1)学校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2)学校应但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3)学校应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4)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32.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承接的原则;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简述

1.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答:

1)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产生;2)教育与社会生产联系日益增强;3)义务教育开始出现;4)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形成。

2.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或(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于对人才的(培养规格)或(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内容)或(教育手段)或(教学的组织)形式。

3.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答:

1)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2)教育可以传播和普及文化;3)教育可以发展和创新文化。

4.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答: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要求在教育中应注意因材施教。

5.美育的任务?

答:

1)培育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6.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答:

1)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

2)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3)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4)教师劳动具有显效的长期性。

5)教师劳动具有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7.教师的基本角色包括几种?

答:

1)传道者;2)知识的传授者;3)领导者和管理者;4)学生的父母与朋友;5)心理保健者;6)示范者;7)研究者。

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个)0

答: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9.

论述

1.当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的联系

答:

1)当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这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实现教育创新;②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革新;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发展科学研究和推广科学研究成果的功能;3)联系实际回答

※※2.如何全面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

答:

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①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②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③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对搞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尤为重要;3)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化?

答: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2)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课程的开发者;3)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4)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全面的引导者;5)联系实际。

4.如何构建理想师生的关系?

答: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间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

1)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2)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3)教师要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4)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5)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6)“展开”。

5.试述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答: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但知识不等于智力;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是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需注意:

①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②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③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时间的时间和空间;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6.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

1)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

如教学中强调知识的接受,则可采用讲解和讲授的方法,如以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则可采用实际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2)依据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同一学科得知识,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等方面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做到灵活多样;3)依据学生的特点;4)依据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几个性特点;5)依据教学的时间、设备和条件;例如: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些学校已经采用多媒体或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较多。

7.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答:

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8.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答:

1)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构成的,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2)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

3)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4)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有的德育工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5)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9.班主任应该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答:

1)出集体的奋斗目标;2)充分发挥班级体组织机构的功能;3)制定规章制度,提出纪律要求;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0.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答: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班主任的管理方式偏于权威和专断,学生参与管理的程度较低;2)学生缺乏对班级管理的正确认识;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1)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为目的;2)要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能力。

心理学简答题

1、个体心理学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

(2)顺序性。

(3)差异性。

(4)不平衡性。

2、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抽象逻辑性。

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

2)独立性和批判性。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喜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

3)片面性和表面性。

初中生看问题容易偏激极端,尚缺乏全面、客观、辨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我中心性。

他们总是喜欢夸大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身体细微的变化。

3、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

青春期是心理断乳期,交往重心逐渐向平行的同伴交往转移。

(1)与父母的交往频率下降。

(2)父母对交往过程的控制性减弱。

对父母的观点和看法不再盲目接受,具有了选择性。

(3)与父母冲突的情感含量增加。

4、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

(1)认知方式的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加工和组织信息的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个人风格。

(2)不同群体的差异。

包括性别、年龄、种族的差异。

(3)发展水平的差异。

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其分布大体呈正态分布,即中等能力者居多,能力低下和极为优秀者很少。

(4)表现早晚的差异

5、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气质与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起源不同。

气质带有很大的先天性。

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它代表着个体的社会性特点。

2)可塑性不同。

气质相对较难改变,可塑性比较小。

性格是的可塑性相对比较大。

3)性质不同。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有好与坏性质上的差别。

它们的联系都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1)气质影响个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2)气质使性格带有独特的色彩。

3)气质制约性格形成的速度。

6、气质差异的生理机制

1)体液说。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3)抑制型和非抑制型

7、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培养自我接受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情绪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指导科学合理地用脑

5)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8、学生学习具有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为主。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形成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

4)学生掌握新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使新旧知识发生意义联系。

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强调理解每门学科的基本的知识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主张在学习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并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3)强调基础知识的早期学习。

4)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

5)提出了教学原则的体系即动机、结构、程序和反馈原则。

10、意义学习的实质

意义学习,就是指通过掌握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认知内容的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11、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要合乎一定的逻辑意义。

新的学习材料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并在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其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

第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

12、接受学习的特点

1)接受学习的内容都是现成的、已有定论的、科学的基础理论材料;

2)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以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

3)学生学习的重要任务是接受符号、概念和命题所反映的事物的意义;

4)接受学习的过程是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新知识整合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行内化、储存下来的过程;

5)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晚,因为接受学习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随着知识基础的建立,才逐渐取代发现学习而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13、成就动机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德和阿特金森1953年合著《成就动机》一书。

2)麦氏认为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勇于作出决策。

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模型。

14、维纳的成就行为归因理论

1)维纳的成就行为归因理论提出了归因的三个维度:

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

2)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的四种主要原因或因素。

由此三项归因维度的结合就把基本的归因因素分成了不同的向度。

3)维纳认为,个人对其行为成败的归因能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

15、学习动机培养的途径

1)采用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生动的方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

2)让学生有所体会,使学生深感学习是一种需要,这主要通过各种教学进行。

3)采用对比、经验交流及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某些不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予以否定,使学生产生新旧动机之间的冲突,从而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

16、促进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

1)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原理,突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2)提高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3)创设相似的学习情境与应用情境。

4)利用心理定势的积极影响作用。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17、比较知识直观类型的优缺点

1)实物直观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实物直观的缺点是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动静难以控制。

2)模像直观扩大直观的范围,突出本质要素。

使抽象难懂的事物成为具体的可认识的事物。

但模象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3)言语直观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生动形象、简便易行。

但有些事物难以用生动形象的言语描述出来,毕竟不如事物直观那样亲切和逼真。

18、简述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和规律)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研究。

2)艾宾浩斯首创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还首创了节省法对记忆加以量化。

3)根据艾宾浩斯的研究结果,绘制成曲线,通常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19、科学复习及有效记忆的策略(怎么科学地进行复习/怎么有效地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4)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20、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系(分开就是各自的特点)

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操作技能具有外显性,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

(2)操作技能的操作对象是具体的客观事物。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

(3)操作技能始终是连贯的,各环节缺一不可,具有展开性。

而心智技能具有简缩性。

他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

(2)心智技能要通过操作技能表现出来。

(3)这两种技能的形成都与个性特征有关。

21、有效练习的原则(如何指导有效练习)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3)科学地组织学生练习。

通常情况下,练习初期,练习的速度不宜太快。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强化作用

22、心智技能的特征

(1)智力活动脱离了物质或物质化活动的支持。

(2)智力活动的进程压缩。

(3)智力活动自动化,几乎成了无意识的活动。

23、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控制性原则(7)激励性原则

2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分为两类:

1)作业因素;2)个人因素;

(2)影响问题解决的作业因素:

1)作业呈现的模式;2)问题的具体性。

(3)个体因素:

1)知识背景;2)动机强度;3)定势;4)功能固着;5)策略。

25、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

1、知觉模式的差异。

专家的知觉模式更为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