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0111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诗歌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李商隐诗歌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李商隐诗歌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李商隐诗歌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李商隐诗歌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商隐诗歌选.docx

《李商隐诗歌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诗歌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商隐诗歌选.docx

李商隐诗歌选

李商隐诗歌选

李商隐诗歌选

登乐游原

诗人:

李商隐朝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古诗赏析

【注释】

向晚:

傍晚。

古原:

指乐游原,汉宣帝修建的游览地,在陕西长安城南。

【译文】

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赏析】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千百年来,此两种观念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嫦娥

诗人:

李商隐朝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古诗赏析

【注释】

深:

暗。

长河:

银河。

碧海青天:

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夜夜心:

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译文】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赏析】

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本诗的特色。

全诗精致伤感,蕴含深厚。

安定城楼

诗人:

李商隐朝代: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宛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古诗赏析

【注释】

此诗冯《谱》、张《笺》俱编入文宗开成三年(838)。

商隐于开成三年应博学宏词科不中,乃回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府治在关内道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参《旧唐书·地理志》)。

王茂元于大和九年(835)节度泾原,至开成四年犹在泾原。

因唐之泾原在隋代为安定郡,故此诗依旧习称安定城楼。

迢递:

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

谢朓《随王鼓吹曲》: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汀洲:

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

此句写登楼所见。

贾生:

指西汉人贾谊。

《史记·贾生传》:

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又《汉书·贾谊传》载:

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

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

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王粲:

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

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永忆两句:

《史记·货殖列传》:

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

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不知二句:

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庄子·秋水》: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赏析】

李商隐的七律中,这首诗写得较有气魄,表现了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他虽仕途受阻,并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

诗中多用典故,这是他作诗的特色,但此诗流畅明快。

《蔡宽夫诗话》载:

王荆公晚年这次喜义山诗,以为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

每诵其……‘永忆……扁舟’……之类,虽老杜无以过也。

《李义山诗集辑评》引朱彝尊曰:

通首皆失意语,而结句尤显然。

……第六句尤奇,后人岂但不能作,且不能解。

纪昀曰:

刺同侣猜忌之作。

《昭昧詹言》:

此诗脉理清,句格似杜。

玩末句,似幕中有忌间之者。

然用事秽杂,与前不相称。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

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

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

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

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

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

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

颔联以古人自况。

贾谊为汉文帝献《治安策》,条陈时势,中有痛哭长太息之语;王粲远道避乱荆州,投依刘表,作《登楼赋》;两人都有怀才不遇之痛。

诗人化用杜甫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的成句,写得更具体更动感情。

上句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

下句则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隐忧。

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

永忆是坚持地向往着的意思。

这一联所表现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赏,以为虽老杜无以过也。

但是,诗人这种要功名不要禄位的衷情,在朋党倾轧的环境下却屡遭歪曲,于是诗人愤愤不平地唱出了尾联。

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鵷雏抢夺而鵷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

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

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

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

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构思缜密。

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

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曲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

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马嵬二首(其一)

诗人:

李商隐朝代: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二首(其一)古诗赏析

【注释】

马嵬:

《长安志》:

兴平县,马嵬故城在县西北二十三里。

即今陕西兴平马嵬坡。

是杨贵妃死处。

陈鸿《长恨歌传》:

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

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

六军徘徊,持戟不进。

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晁错以谢天下。

国忠奉氂缨盘水,死于道周。

左右意未快。

上问之。

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

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

仓皇展,竟就死于尺组之下。

九州:

原注:

邹衍云:

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古称中国有九州,此以九州之外所称九州指海外仙山。

他生未卜:

《长恨歌传》:

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虎旅:

张衡《西京赋》陈虎旅于飞廉,《文选》李善注:

《周礼》:

虎贲,下大夫;旅贲,中士也。

此指唐玄宗赴蜀的卫军。

宵柝:

指夜间报更的刁斗声。

鸡人:

古时宫中报晓之人。

《周礼·春官·鸡人》: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

大祭祀,夜呼旦以嚣百官。

此日句:

指天宝

十五年六月十四日随行卫军之哗变。

六军,《周礼·夏官·司马》:

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此指玄宗卫军。

七夕笑牵牛:

白居易《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牵牛,牛郎星。

俗传七夕牛郎织女渡天河相会。

四纪:

四十八年。

一纪十二年。

《旧唐书·玄宗纪》:

明皇御蜀都府衙,宣诏曰:

‘聿来四纪,人亦小康。

莫愁:

古美女,为卢家妇。

南朝乐府《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此借喻平民之家。

【译文】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

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

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

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

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

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

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

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无题

诗人:

李商隐朝代: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古诗赏析

【注释】

东风句:

指分别时为暮春时节。

丝:

与思谐音,喻相思。

泪:

烛油。

云鬓:

指女子浓密的头发。

应觉:

也是设想之词。

月光寒:

指夜渐深。

蓬山:

蓬莱山,指仙境。

青鸟:

传说中西王母座前传递消息的神鸟。

【译文】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赏析】

诗人描写了忠贞不渝,至死不变的爱情,并以春蚕、蜡炬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

全诗缠绵悱测,刻骨铭心,构思精巧,比喻贴切,优美精辟,撼人心弦。

夜雨寄北

诗人:

李商隐朝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古诗赏析

【注释】

君:

指的妻子。

巴山:

指四川的山。

秋池:

秋天的池塘。

何当:

哪一天?

却话:

回溯。

【译文】

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赏析】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诗文解释】

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词语解释】

陶令:

指陶渊明。

【诗文赏析】

瑟瑟秋风吹谢了百花,此时孤芳自赏的只有秋菊。

正因其孤傲高洁,所以才深得陶渊明等名公雅士的喜爱。

诗人用平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了菊花的可人姿态。

代赠

诗人:

李商隐朝代: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代赠古诗赏析

【注释】

芭蕉不展:

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同向春风:

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诗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丁香结:

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赏析】

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

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诗中的女子,深居高楼,黄昏时分,她因百无聊赖而思念起情人来了。

对其思念越浓,就越渴望和他想见,恨不得他立刻出现在楼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楼头前,想去眺望远处,看看他来了没有。

可是又蓦然想到他必定来不了,他怎么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

就算知道又如何能这么快就来到跟前呢?

她只得止步,折回楼内,欲望还休,欲见而无法相见,这种复杂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难安,满楼徘徊。

此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完全表现出来了。

贾生

诗人:

李商隐朝代: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古诗赏析

【注释】

宣室:

汉未央宫前正室;

逐臣:

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

才气。

【译文】

文帝访求贤才,诏见放逐之臣,贾生才气高,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的事。

【赏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诗人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题材,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李商隐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

诗人感叹了贾生,讽刺了汉文帝不为国家大计求贤,只为问神求仙。

这首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词锋犀利,涵义深刻丰富。

霜月

诗人:

李商隐朝代: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古诗赏析

【注释】

征雁:

指飞行着的雁。

大雁在阴历八月往南飞,飞到衡山时,已是第二年春天,又头飞向北方。

它总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不断迁移,故在文人笔下,称为征雁。

蝉:

俗名知了,活动在夏秋之交。

所以听到空中飞雁鸣叫就听不到蝉鸣了。

水接天:

水天一色。

不是实写水,是用水的明净形容月、霜和夜空的明朗。

青女:

主霜雪的女神。

素娥:

就是月中嫦娥。

俱:

一样。

俱耐冷,一样经得住冷。

斗:

比赛的意思。

婵娟:

美好的容颜。

【赏析】

此诗作年无考。

冯《注》以为艳情诗。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

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

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

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

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

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

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

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

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

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

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

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我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

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

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

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

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

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

当然,我们不能说,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

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

王夫之说得好:

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

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

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

(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

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

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

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

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

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

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

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

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

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诗人:

李商隐朝代: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古诗赏析

【注释】

亭:

园亭,泛指园林中的建筑物。

崔雍、崔兖(yn):

兄弟俩,是的表兄弟。

崔雍后作和州刺史,崔兖后作漳州刺史。

竹坞(w):

指栽有竹子的靠近水边的停船地方。

水槛(jin):

指临水的厅堂。

槛是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

这句说,竹坞里明净无尘,厅堂面临湖水,风景清幽。

迢递(tio

d):

遥远的样子。

隔重(chng)城:

隔着不止一个城(如隔着内城和外城)。

这句说,我和友人居处相距较远,只有遥遥相思。

霜飞晚:

时令已入深秋,但阴雨连绵,没有晴朗日子,所以下霜就往后推迟了。

最后两句意思是:

连日阴雨,池中的残荷还在,留着让我听那雨打枯叶的声音。

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名句。

是欣赏这种雨声,还是表现一种别的什么感情,没有说明,这也是一种含蓄的写法,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

【赏析】

寄宿在一位姓骆的人家的园林里,为怀念两位友人而写了这首诗。

篇幅虽短小,但深秋景色,却历历如画。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

诗人:

李商隐朝代: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午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北青萝

诗人:

李商隐朝代: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古诗赏析

【注释】

崦:

日没之处。

初夜:

初更。

宁:

何必。

【译文】

夕阳西下落入淹滋,去茅屋访问一位独处的僧人。

落叶纷纷,不知人去了哪里,寒云密集,小路幽静层层曲折。

独自敲响入夜的钟声,悠闲地倚着藤杖。

大千世界都在微尘中,我岂能还有喜爱与憎恶?

【赏析】

诗人在暮色中去寻访一位山中孤僧,他描写了萧疏的秋景和孤僧清幽恬静的生活情调,以及他自己由此悟到了禅理,感到大千世界都是微尘,可谓万念皆空,无须爱憎。

全诗写景形象细致,清新感人,意味深远。

诗人:

李商隐朝代: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古诗赏析

【注释】

以:

因。

高:

栖于高处。

恨费声:

因恨而连声嘶鸣。

疏欲断:

指蝉声稀疏,将欲停止。

薄宦:

官职卑微。

芜:

荒草。

君:

指蝉。

清:

清贫,清高。

【译文】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

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

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

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

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赏析】

栖于高树之蝉吸风引露,饥而难饱,日夜哀鸣,然而碧树无情,仍然清翠依旧;诗人身为小宦,四处漂泊,想来故园一定已经荒芜了,乡思难熬,可是蝉却无情,依然鸣叫不停。

蝉声的断疏与树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