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0041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9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陕西渭南市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陕西省渭南市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长:

9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个小题1.5分,共计60分。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

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1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据此回答2~3题。

 

图1

2.关于图1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B.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D.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3.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回答4-6题: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和地势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高原山地

高原

气候

季风气候

大陆性气候

高寒气候

水文特征

外流河

内流河

多冰川

植被和土壤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冻土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海拔高度

4.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C.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热带气旋的形成

5.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⑤气温年较差大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B.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⑥

6.青藏高寒区相对于东部季风区光照充足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B.地势C.内陆D.昼夜长短

2014年下半年,由某卫视推出的栏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在每周五热播,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图2中四点是该节目部分拍摄地点。

完成7~8题。

图2图3

7.冬季,图3中甲地的气温明显高于乙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8.以下是在这四个拍摄地点适合开展的活动,与图3对应正确的是()

A.甲—②乙—④丙—①丁—③C.甲—③乙—②丙—④丁—①

C.甲—②乙—③丙—①丁—④D.甲—②乙—④丙—③丁—①

图4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9~10题。

9.“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矿与冶炼B.耕作与灌溉C.采集与狩猎D.建坝与筑路

10.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寻求人地协调

B.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

D.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11.下列关于工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叙述

不正确的是()图4

A.发达国家工业发达,技术先进,工业生产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B.工业生产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使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

C.工业生产可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物的生存

D.工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关系

读图5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图3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

13.②③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共同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从根本上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读图6“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世界汽车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促使其转移的有利条件()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15.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这使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

A.我国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B.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

C.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D.科技迅速发展,潜在市场广大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

读图7,回答16-17题。

图7

16.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

地表侵蚀,

地表起伏大,

植被条件差

B.

地表起伏大,

地表侵蚀,

植被条件差

C.

植被条件差,

地表起伏大,

地表侵蚀

D.

地表起伏大,

植被条件差,

地表侵蚀

17.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是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图8为“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8~19题。

图8

18.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来水减少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C.库区水污染加剧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19.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D.水库下泄流量减少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

读图9回答20~21题。

图9

20.为解决当地的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①种草护坡B.②打坝建库C.③平整土地 D.④修筑梯田

21.“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A.地下径流B.地表径流C.地表水下渗D.蒸发

22.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

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A.①⑤B.③⑥C.①②④D.④⑥

自武威以西……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

结合图10,回答23~24题。

 

图10

23.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

①深居大陆腹地②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森林广布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4.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最常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过度放牧D.盲目开垦

25.关于田纳西河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C.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少D.煤炭丰富,铅锌矿产贫乏

26.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27.关于田纳西河水利工程应遵循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电B.发展航运C.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D.治理水患

读图11“我国某工业基地略图”,回答28-29题。

28.该工业基地为我国的()

A.辽中南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9.该工业基地发展主导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图11

A.土地资源丰富B.农副产品丰富

C.水能资源丰富D.煤铁资源丰富

图12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

读“鲁尔区产值结构图12”(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据此完成30~31题。

30.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B.第二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了近30%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31.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32~33题。

3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B.政策C.交通D.劳动力

33.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B.科技发达C.产业升级D.劳动力廉价

“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据此回答34~35题。

34.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5.江苏作为全国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最近提出了由“江苏制造”转为“江苏创造”的经济发展战略,其转变的原因并不是(  )

A.制造加工获得的利润最低

B.制造业的发展要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污染

C.科技创新可带来更大效益,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D.江苏省劳动力断层,出现“民工荒”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图13完成36~37题。

36.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图13

A.矿产资源不足  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   D.洪水灾害频发

37.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市场前景广阔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行署2008年11月2日报道,截至11月2日上午8时,经地方政府、当地驻军紧急救援,西藏山南历史罕见暴雪灾害中被困的3000余名群众已有2500多人被转移,另外500多名受困群众已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据此完成38~39题。

38.雪灾监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

A.GISB.GPSC.RSD.电子地图

39.上述灾情统计和汇总分析评估主要是依靠(  )

A.RSB.GISC.GPSD.数字地球

40.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B.合理分配车辆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41.(10分)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按照可再生性划分,属于能源。

(2分)

(2)进一步开发西部天然气,对西部地区的主要意义是。

(4分)

(3)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4分)

42.(10分)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M河是    ,乙图中的N河是 。

 (4分)

(2)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     (2分),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4分) 

4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北网2011年3月6日讯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将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材料二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

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三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6分)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4分)

44.(10分)阅读材料,完成

(1)~

(2)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有利影响。

(6分)

(2)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4分)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答案

1、选择题

1-5.ADACB6-10.BCABC11-15.ABCBD

16-20.ABBCD21-25.BCABB26-30.CCADD

31-35.DBCBD36-40.BACBD

2、非选择题

41.

(1)非可再生(2分)

(2)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3)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4分)

42.

(1)田纳西河 长江(4分)

(2)长江三峡(2分) 气候:

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地势: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水系:

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4分)

43.

(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曾尾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任意3点即可得6分)

(2)有利方面:

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方面: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较短,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沼泽广布,排水困难。

(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44.

(1)使调入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满足生产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