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829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docx

19必修二高三地理二轮广东版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

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阶段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三率

极高-极高-极低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时期

采猎文明时期

农业文明后期——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后期

现代社会

分布

热带雨林深处的个别土著居民

东非的个别国家

20世纪50年代前的发达国家,现在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中国

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中国家

(1)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一些国家人口总数多,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

(2)原因:

“二战”后政治上独立、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面临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4)对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发达国家

(1)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2)原因: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结果。

(3)面临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4)对策:

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

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因素:

是主要因素,大多人口迁移属于此原因。

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的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的地区。

发达的交通和便利的通信促进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影响

社会(增减就业机会)、经济(获得减少劳动力或人才)、生态(缓解或增加环境压力)三方面。

人口数量与环境

一、环境承载力

1.概念:

环境承载力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最大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往往从人口容量得到反映。

2.影响因素

(1)与之呈正相关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

(2)与之呈负相关的因素:

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二、人口合理容量

1.前提:

①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②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③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2.实质: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其大小小于人口容量及环境承载力。

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

位置

组成

特点

商业区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各种商业街或大商场

交通便捷、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住宅区

分布面积最广

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设施

受社会因素影响,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高级住宅区一般接近文化区,布局在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低级宅区相对接近工业区)

工业区

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由若干同类工厂组成

靠近公路等交通便捷地带,工业选择要考虑环境因素

2.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经济因素(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位置的选择)

(1)地理位置——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水平,结合功能区的付租能力不同,进而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示

功能区

商业区(A)

住宅区(B)

工业区(C)

距市中心距离

中等

地租

最高

中等

最低

成因

距离对商业区影响大,地租变化大

距离对住宅区影响较小,地租变化较小

距离对工业距影响最小,地程变化最小

(2)交通通达度——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反之越低。

城市服务功能

1.城市的服务范围:

包括城市本身、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2.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功能越弱,服务范围越小。

城市化

1.当前世界城市化特点

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达70%以上,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B.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城市规模膨胀,城市数量剧增,但差异明显。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大量土地被占用,大量耕地面积减少。

(2)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绿地减少,社会秩序混乱。

(3)水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4)合理的城市化也可以改善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地域文化

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对城市和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

影响建筑景观和建筑格局。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熟记、运用)

1.自然条件:

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徒弟(土、地)喝汽(气)水”。

2.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

3.技术条件:

如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良种、机械、化肥。

注:

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

(1)特征: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

(2)分布: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平原(主要)和丘陵地区(很少)。

(3)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形较平坦。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生产特点:

农户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经验丰富,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2.混合农业

(1)概念:

主要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

澳大利亚、北美洲、南非等地;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属于林-渔-种相结合)。

(3)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的优点:

是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地时间安排;灵活的农业生产规模安排。

注意经济、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论述共同的优点。

3.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

是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布: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中国西北和东北地区。

(3)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经营方式:

家庭农场;我国是国营农场。

最大生产国:

美国(中部平原)。

4.大牧场放牧业

(1)条件:

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

(2)分布:

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3)特点:

面向市场,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5.热带企业化种植园

(1)概念:

主要由发达国家资本控制经营的一种资金技术密集型农业,分布在热带地区,以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2)分布:

橡胶种植园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巴西,咖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及非洲,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

(3)特点: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农业。

6.乳畜业

(1)生产条件:

有适合牧草生长的湿润气候或饲料丰富;邻近消费市场。

(2)分布:

北美洲五大湖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我国大城市周围。

(3)特点:

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二、工业类型及特点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导向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应接近原料产地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导向型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应接近消费市场

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动力导向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应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三、工业地域形成过程: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集聚

(1)原因:

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2)不利影响:

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交通堵塞、原料燃料紧张等问题。

2.工业扩散——多出现在工业化后期

(1)扩散原因:

工业过分集聚带来的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原料燃料等问题。

(2)扩散条件:

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等。

四、工业地域

1.传统工业区(以辽中南工业基地为例)

(1)发展条件:

矿产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水源充足。

(2)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工业等。

2.新型工业区(以印度班加罗尔为例)

(1)发展条件:

①技术力量雄厚;②现代化交通便捷;③环境优美(技术密集型工业三个条件,注意按顺序)。

(2)工业部门:

电子工业、计算机软件工业等。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1.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

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一、交通发展对城市聚落形态的影响

1.近代:

火车、电车的发展,城市沿主要交通干道扩展,形成星状。

2.现代:

①汽车时期,城市沿主要公路延伸,形成多角星状。

②高速公路时期,城市空间由平面向立体化发展,出现城市群。

二、商业网点概述

1.布局原则:

交通便利的地方,商业比较容易得到发展,即交通优先原则。

2.布局与交通条件的关系

(1)商业中心往往与交通枢纽结合在一起。

(2)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

三、交通发展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商业中心的布局:

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易发展成为商业中心。

(原因:

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2.交通条件的变化:

影响商业网点的兴衰:

如扬州,随京杭运河开通而形成且发展起来的,后来又随着运河淤塞京沪铁路以及海上运输的发展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1)种类:

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2)原因:

①由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过度,目前人类面临的是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能源)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减少)。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过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污染加重(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主要环境问题

(1)主要原因: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2)地域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1)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

(2)内涵: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和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

(2)持续性原则:

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共同性原则:

全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4)阶段性原则:

①发展中国家:

初级阶段,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②发达国家:

高级阶段,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

3.走可持续的必要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4.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措施

(1)面临人口问题:

人口众多,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

人口战略:

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面临资源问题:

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资源战略: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3)面临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①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的新的实践模式——循环经济。

②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

③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

④公众参与、绿色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