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775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docx

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延安市市长梁宏贤

2012年3月7日来源:

延安市政府办公室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有效克服金融危机等诸多困难,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1113.35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人均突破8000美元;财政总收入40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7亿元,分别增长1.7倍和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88元和6565元,分别增长1.5倍、1.7倍。

6个县区先后跨入陕西十强县。

油、煤产量稳步增长,原油总产1623.1万吨,其中地产原油926万吨,加工原油996.9万吨,原煤产量2917.9万吨。

工业增加值占到生产总值的70.9%。

粮食连年丰收,产量稳定在70万吨左右。

苹果面积达到310万亩,产量243.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34%和27%。

红枣、核桃、畜牧、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6.2%。

我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枣园、杨家岭等13处革命旧址全面整修,黄帝陵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来延游客达到20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亿元,分别增长2.6倍和3.3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亿元,增长1.4倍。

  

(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8.9亿元,是前五年的4倍。

石油炼化、煤焦化、天然气液化和一批农业、物流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火车新站、包西铁路复线、青兰高速延安段建成投用,新机场试验段完工,延志吴、延安至延水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实现县县通二级路、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

南沟门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安全饮水。

建成750千伏智能变电站和一批33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项目。

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户户通电和通信全覆盖。

建成303个新农村重点村。

  (三)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山两河”治理成效显著,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建成枣园广场、延河水景工程和一批城市道路、桥梁、隧道等市政项目,水、电、气、热等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县城建设力度加大,承载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吴起、志丹建成国家文明县城和卫生县城。

农村人口加快向城镇转移,城镇化率达到49.5%。

  (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千里绿色长廊等林业重点工程,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完成造林34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4%,提高8.8个百分点。

县城全部实现气化,11个县城垃圾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完成政府机构、粮食流通体制、集体林权制度、文化体制等改革任务。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8户企业完成改制。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5家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24家小额贷款公司。

招商引进项目581个,到位资金469亿元,是前五年的5.6倍。

中煤集团、上海绿地、河北中达、民生百货等知名企业入驻我市。

所有县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零突破。

民营企业发展到5001户,个体经营户达到6.6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1%,提高6个百分点。

  (六)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升。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7.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万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13个县区全部列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县,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和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

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47.5万平方米,解决了2.4万户群众住房困难。

高龄老人、残疾人、孤儿和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生活补贴等政策全面落实。

坚持每年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

建成35个县乡敬老院,八一敬老院迁建项目开工。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31.5万人实现脱贫。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率先在全省实现免费义务教育,9个县区实现“双高普九”,我市被授予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市,宝塔、延川建成省级教育强县。

实施了中小学“蛋奶工程”,19.1万学生受益。

组建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新校区。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子长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面实行农村计生家庭奖励、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政策,宝塔、子长等6个县区建成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县。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推出《梦回延安保卫战》、《延安保育院》、《延安颂》等一批演出剧目和“延安过大年”、“陕北民歌大舞台”等文化品牌。

连续七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信访工作全面加强,“平安延安”创建深入开展,完成“五五”普法任务。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食品药品监管成效显著,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科技、体育、统计、方志、档案、气象、烟草、盐务、工商、质监、税务、监察、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外事侨务、国家安全、人民防空、国防动员、驻延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2011年,我们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立足当前保增长,着眼长远谋发展,突出重点抓调整,主要做了六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实施了一批能源加工转化、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文化旅游园区和酒店、餐饮设施项目。

积极赴省进京争取支持,与部分省直厅局及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央企和上海、深圳等地企业开展洽谈合作,与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

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8.5%和26.9%。

二是加快城镇体系建设。

明确了“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和“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启动上山建城、山体居民搬迁、老城改造、沟道治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景观建设等六大工程。

深入开展环境卫生、广告牌匾、违法建设等十个方面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调整了市区规划、土地、环卫管理职责,城市环境和形象明显改观,提升了游客满意度。

大力推进12个县城、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

三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新建各类保障房3.22万套,新增租赁补贴2100户。

建成幼儿园56所,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惠及2.65万名幼儿。

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药价下降30%。

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大病救助最高标准由5000元提高到3万元。

四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签订合同项目152个,到位资金203亿元,131个项目开工建设,合同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进出口总额3683.6万美元,增长64%。

五是科学编制各类规划。

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五年工作方案,编制了城市新区、南北两大化工园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做美延安、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十大革命旧址景区等十多项建设规划,启动了建党100周年延安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六是努力突破瓶颈制约。

出台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积极推进九大融资平台组建,城投债券发行获得国家批准。

长安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制定了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办法,捆绑各类资金15亿元用于重点镇建设。

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下放了部分项目审批权。

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2.46万亩,收储土地6421亩,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

黄河引水工程开工建设。

沟道土地整治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受到中省充分肯定。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十分宝贵。

经过五年的奋斗,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大局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这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团结拼搏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省驻延单位、驻延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延安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延安仍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发展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单一,转型发展滞后,经济增长后劲不足。

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承载带动能力较弱。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县区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五是行政效能、机关作风和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下大力气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即将出台《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

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和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给予大力支持,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

市第四次党代会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干劲和热情,延安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今后五年全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发展延安,以统筹城乡总揽工作全局,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优化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发展为主线,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富民强市;引水兴工,产业转型;中疏外扩,上山建城;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四大战略,实现“一个突破、两个提升、三个翻番”目标,努力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

  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突破。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方向,确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努力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格局。

构建以能源化工、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装备制造、轻工业、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过亿元、过十亿元、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承载和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构建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充分流动、合理配置的公共服务体系,交通运输网络更加完善,水资源制约有效缓解,基本实现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管理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

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市县乡村社会治安综合防控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

市区和12个县城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力争延河、洛河等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

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市和一批生态村镇、社区。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翻一番。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左右,达到2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2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4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达到15000元。

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发展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跨入西部强市行列。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城镇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只要我们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延安实际紧密结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准确把握形势,勇于应对挑战,抢抓发展机遇,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赶超进位,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首要任务,三产并举、能化并举、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并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一手抓石油、煤炭、天然气扩能上产,一手抓能源加工转化、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只要我们瞄准目标不偏离,抓住调整不放松,通过三年调整、两年提速,就一定能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第三,坚持发展经济与保障改善民生并重,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只要我们处处以人为本,事事以民为先,就一定能够在加快发展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第四,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束缚。

只要我们敢破善立、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增活力、促发展,就一定能够冲破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五,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凝神聚力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迈开大步往前赶。

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万众一心,群策群力,看准的事情抓住不放,就一定能够每年办成几件大事,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集群化发展,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稳定发展能源工业,大力发展油煤气盐化工,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加强油煤气产能基地建设,原油总产达到2000万吨,煤炭产量达到55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

加快南北两大化工园区、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重大能源化工、轻工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力争非油工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0%。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建设“33155”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名优特农产品加工营销基地和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洛川苹果品牌,打造延安红枣、小米、羊肉品牌,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强以民族圣地、革命圣地、黄土风情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二)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

把加快城镇体系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服务功能。

实施做美延安规划,恢复老城风貌,完成十大革命旧址景区改造。

全面推进上山建城、山体居民搬迁等六大工程建设,建成城市新区一期工程。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建设宜居城市。

按照城市标准加快县城建设,县城常住人口达到60万人,争取安塞、甘泉撤县设区。

集中力量抓好33个重点镇和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产业园区化、居住小区化、设施城镇化,成为集聚承载进城进镇农民、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联接带。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坚持以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累计达到8200亿元。

在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交通、水利、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和新机场等项目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与周边地区二级路连接,形成市到县2小时经济圈。

建成一批水源工程和输变电工程,有效缓解水资源制约,提高电力保障能力。

继续推进通讯、宽带、有线电视等信息网络向农村延伸。

加大沟道土地整治力度,五年新增高标准农田50万亩。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慈善等事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大力推进以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和洛河峡谷为重点的扶贫攻坚,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

坚持教育优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

支持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建设和办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入挖掘保护文化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黄土风情文化。

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化品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大病统筹基金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认真落实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充实农村教育、卫生、农技等人才力量。

统筹发展科技、体育、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

  (五)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一县一策,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益,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引进一批见效快、带动力强的项目,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加强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积极寻求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

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增强基层自我发展能力。

加大对财政困难县转移支付力度,鼓励支持县域合作和对口支援,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快重点区域绿化,持续开展延河、洛河流域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成果。

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重点抓好大气、工业和水污染治理,基本实现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油气田采出水零排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妥善处理。

加快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区和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

加强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监管,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七)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

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充分发挥各类融资平台作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破解融资难题。

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加强力量,改进工作,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引进境外合作项目,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巩固和发展友好地市协作关系。

大力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民营企业。

  (八)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健全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

注重发挥信访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工作机制,推行信访代理听证制度,规范信访秩序,畅通诉求渠道。

完善行政复议机制,依法及时处理行政复议申请和投诉。

搞好“六五”普法教育,深入推进“平安延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夯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加大双拥共建力度,支持驻延部队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献爱心的良好社会风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各位代表,肩负新任务,迎接新挑战,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展望新蓝图,实现新目标,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

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延安一定会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2012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经济结构调整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全市经济工作的思路是:

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以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以产业园区和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扩大投资为突破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主要目标是:

生产总值达到125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8.8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60亿元,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8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50元,增长18%。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

  

(一)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开展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掀起项目建设高潮,努力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今年实施市级重点项目222个,计划投资792亿元。

在抓好73个产业项目的同时,继续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建成东过境公路、20个乡镇气化等项目,加快延志吴高速、延安至延水关高速、新机场和南沟门水库、黄河引水工程建设,开工黄龙至韩城、甘泉至志丹公路等项目,争取开工黄延高速第二通道。

建立重大项目推进考核制度,继续加大“三问”力度,逐项目落实包抓责任,明确建设进度和时限要求,加快推进和实施。

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和征地拆迁、环境保障属地负责制,下决心解决项目审批慢、推进难、成本高等问题。

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沟道土地整治奖励政策,加强土地收储,清理闲置土地,保障项目建设。

扎实做好项目策划包装等前期工作,落实项目融资计划,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二)全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

一是继续加大对延长集团、长庆油田、陕煤集团等企业支持力度,搞好服务保障,落实生产计划,确保延长集团在延安境内原油产量增加30万吨,长庆油田增加40万吨,原油加工量达到1150万吨。

加快富县、宜川等县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开工贯屯300万吨煤矿,加快建设党家河150万吨煤矿,建成禾草沟300万吨、60万吨和30万吨3个煤矿,原煤产量达到3300万吨。

扩大天然气勘探开发规模,产量达到8.5亿立方米。

二是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做好水、电、路、地等保障,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发展。

建成黄陵2条煤焦化生产线、煤矸石电厂、延长和安塞天然气液化、双翼石化煤焦油深加工等项目,加快富县能源综合利用、延川明珠集团精细化工、子长煤气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

开工建设延长盐气化工、洛川轻烃裂解、黄陵高温煤焦油深加工、吴起天然气液化等一批能源化工项目。

三是大力发展轻工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深圳轻工产业园建设,建成投产部分项目。

支持延安卷烟厂调整生产结构,扩大高端产品生产。

开工建设安塞50万吨钢管、黄陵100万吨粉煤灰水泥、黄龙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志丹LED照明灯具二期生产线等项目。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在续建好1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同时,再启动建设20个。

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聚集。

稳步扩大苹果、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

新增苹果面积10万亩,产量达到260万吨;新建日光温室6000亩、大棚1.4万亩,蔬菜产量突破100万吨;新增核桃、红枣面积5万亩。

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继续加强洛川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启动其他县区百万头生猪基地建设。

二是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强与海升集团、本香集团、广升农业、华圣集团等企业合作,再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支持县区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建成30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坚持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加快推进生产技术、防灾防疫、信息、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完成基层农技体系改革,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