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975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下列物体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A.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B.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C.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D.蜡烛外焰的温度

3.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C.D.

4.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打枝头

D.冰的形成

5.日常生活中常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值的是(  )

A.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60dm

B.某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0s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6.水是大自然的精灵,瞬息万变中向我们展示了它神秘的特性.如图所示的四个场景中,因为水的凝固而形成的是(  )

A.草叶上的露珠B.屋檐下的冰凌

C.树叶上的白霜D.旷野上的白雾

7.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

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8.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D.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

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冰化成水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D.雪的形成

10.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了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12.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象,由图象可知固体乙是______选填“晶体”“非晶体”,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

14.如图所示高原边防哨所的战士用压力锅煮面条,这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选填“高”或“低”),水的沸点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的缘故。

15.夏天,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由此可知沥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医院抢救中暑病人时,会在病人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降温,依据是酒精蒸发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实验装置,甲、乙是两只温度计.当海波正在熔化时,甲温度计的示数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加热过程中,海波尚未完全熔化时,甲的示数将______;当海波全部熔化后,甲的示数将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7.南平市正在进行大规模路面改造,在铺设路面时,将沥青块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与碎石黏合,同时在很远处就能够闻到刺鼻的气味,这是因为沥青分子______。

18.在有些古代宫殿中,有许多空心铜柱子支持着宫殿的屋顶,在夏天走进宫殿会感到冷气侵人。

原因是空心的铜柱中装进了许多冰块,由于冰块______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且水的______较大,温度不易升高。

所以宫殿里很凉爽。

19.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0.汽车大多用汽油作燃料,汽油是______能源.自2017年起,北京的车用汽油按季节分品种供应,原因是温度相同时,不同品种汽油的蒸气压不一样,所谓蒸气压是汽油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气体所产生的压强.蒸气压过高,对环境污染大,反之汽车不易启动.因此,夏季应选用蒸气压相对______(选填“较高”或“较低”)的汽油.

21.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以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于世,曾任临川内史的东晋诗人谢灵运游庐山有诗云:

“昼夜蔽日月,冬夏黄霜雪”,霜的形成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

该过程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22.夏天,小华买了一支冰棍,准备慢慢吃,此时的冰棍是______态,在吃的时候在嘴里变成了______态,如果有一点滴到地上,一会儿就不见了,这时它又变成了______态.

23.根据下表回答:

在很冷的北方测气温时,宜选用______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不能用______温度计;-230℃的氧是______态,1530℃的铁是______态.

物质

煤油

酒精

水银

熔点(℃)

-30

-117

-39

-218

1525

沸点(℃)

150

78

357

-183

2750

24.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表示,实验室常用______来测量。

如图,甲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5.为救治病人,急需将一种药品送到偏远的山村,这种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常用保温瓶不能满足需要。

同学们经过讨论,为保障药品在0℃以下存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冷藏盒。

(1)其中药品应放置于______(A/B)处,另一处空间放置低温物质。

(2)关于保温盒填充材料,你选择______(铝合金/发泡塑料/砂石)。

(3)关于放置在保温瓶内的低温物质的选择,小明认为只要放普通冰块即可,小华却认为应该放置由盐水凝固而成的冰块(简称“盐冰”)。

你支持______的选择,依据是:

①这两种冰,______的熔点更低;②______(题目中的某段文字)。

(4)进一步分析其原理:

低温物质在运输途中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而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冷藏效果。

26.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发射成功。

①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______。

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航天工程师在底座旁建造了一个大水池,火焰向下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②“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的方法______使它们液化的。

③10月19日12时52分,“神舟十一号”飞船顺利进入运行轨道。

在飞船的绕地运行中,当其与太阳、地球处于同一直线并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面上的人观察太阳会发现太阳表面有一黑点,这是由于______形成的。

④“神舟十一号”飞船的宇航员在返回舱中工作时候,此时宇航员______(能/不能)直接对话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27.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_____热(选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____态,在G点是______态(均选填“固”或“液”).

(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g的冰和萘,用_____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物质

熔化时间/min

9

4

28.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1

93

95

97

99

99

99

99

99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2)(2分)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2分)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2分)由图表可知: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5)(1分)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而形成的.

(6)(1分)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    ②减小实验误差.

29.一天,小熊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如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___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2)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会观察到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3)小熊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选填“变大”成“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_____(选填“吸热”成“放热”)造成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

A、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故A错误。

B、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故C错误。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故D错误。

故选:

B。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

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