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B.电脑病毒C.鹅卵石D.珊瑚虫
2.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大树底下好乘凉
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D.雨露滋润禾苗壮
3.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草地B.一群羊C.韩江河里的河水D.森林里所有的树木
4.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准备以鼠妇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下列是同学在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时的发言,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鼠妇应大小相同
B.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分、温度等条件应一致
C.每组用一只鼠妇进行一次实验,就可获得可靠的结果
D.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将实验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
5.在设计实验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A.高温和低温B.有光和无光C.干燥和潮湿D.温度和水分
6.探究光照强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宜采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资料分析法
7.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不动;移动玻片,污点仍不动。
请你判断污点在( )
A.目镜B.玻片C.物镜D.反光镜
8.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太亮刺眼,他可以使用调节光线变弱。
( )
A.目镜B.通光孔C.物镜D.遮光器
9.红豆杉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它与大熊猫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质、细胞核、液泡D.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
10.玻片标本上写有“p”字样,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
A.pB.qC.bD.d
11.2018年1月25日.《细胞》杂志刊登我国科学家利用含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体细胞结构培育出了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该细胞结构是()
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壁
12.组织的形成是细胞通过哪一项生理活动实现的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分化D.细胞分离
13.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显微镜序号
A
B
C
D
目镜
5×
10×
16×
10×
物镜
10×
4×
10×
40×
A.AB.BC.CD.D
14.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A.
B.
C.
D.
15.俗话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麻雀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动物体
C.器官→组织→细胞→动物体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16.下图所示的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B.③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C.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②叶肉细胞
D.⑤气孔的开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17.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却相对稳定,调节这种碳—氧平衡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动物的呼吸作用
C.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D.植物的呼吸作用
18.一株生命活动正常的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B.只在晚上C.只在光下D.任何时间
19.小美的奶奶特别爱吃凉拌杨树叶。
五一放假期间,小美到自家种树的地里采摘了一塑料袋的杨树叶。
回到家准备清洗的时候,发现袋内很热。
这主要是因为()
A.杨树叶蒸腾作用释放了热量
B.杨树叶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
C.杨树叶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D.杨树叶中释放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硫
20.澳洲的杏仁桉可高达156米,相当于50层楼高。
根吸收的水分能够顺利到达树冠顶端,其动力来自()
A.根的吸收作用B.茎的输导作用C.叶的呼吸作用D.叶的蒸腾作用
21.春天播种后,种子是否能萌发,一定的环境条件很关键,下列各项中不是种子萌发必须的环境条件的是()
A.适宜的温度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适宜的光照
22.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
A.有机物B.蛋白质C.无机盐D.水分
23.人们通常选择在傍晚或阴天移栽幼苗,原因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
24.下面列举的农业生产措施中,与光合作用无关的是
A.间作套种B.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C.延长光照时间D.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
25.“树不怕空心而怕剥皮”。
如果将树皮剥去,树就会死亡。
这主要是因为( )
A.破坏了导管,不能运输水B.破坏了筛管,不能运输有机物
C.破坏了胞间连丝,不能传导D.破坏了木质部,不能产生新细胞
26.下面是叶芽和枝条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1是幼叶,将来发育成A叶
B.2是芽轴,将来发育成B茎
C.3是芽原基,将来发育成C芽
D.4是顶芽,将来发育成B茎
27.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一朵桃花的主要结构是()
A.子房和花托B.花瓣和花柄
C.雄蕊和雌蕊D.花药和蕚片
28.一棵苹果树要结出好吃的苹果一般要经过的阶段为
A.开花→受精→传粉→结果B.受精→开花→传粉→结果
C.传粉→受精→开花→结果D.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29.哪一种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被称为温室气体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化氢D.氨气
30.我国已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标志”,部分标志如图所示。
现有废旧金属、易拉罐应投入哪种标志的垃圾收集箱
A.
B.
C.
D.
二、综合题
31.读图理解:
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装片是显微观察的重要手段。
如下图1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实验步骤,图2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3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4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物像。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用编号表示)。
步骤③中,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________;如果步骤①中操作不规范,则容易在视野中发现_______。
(2)图2显微镜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_______(只填编号)。
如果目镜是“10×”和物镜是“40×”,此时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_______倍。
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为了避免压碎玻片标本,操作者的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
(3)如图3中________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填字母),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如图3中的[]______。
([]填数字)。
(4)如图4依次呈现了同学们在不同阶段观察到的物像。
若要将物像从A调整到B,应将装片向___方移动;从B调整到C,则须转动图2显微镜上的结构[⑥]_______。
32.综合应用:
麦收季节,是农村忙碌的时候,“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备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请你利用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为农民伯伯解答下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播种时通常选用籽粒饱满的小麦种子,因为小麦种子的_______内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保证小麦种子正常萌发所需。
(2)小麦播种后,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小麦种子中的[⑤]______,在长出第一片绿叶之前,种子内的有机物的变化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
(3)春天更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小麦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该部位适于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原因是长有大量的____,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
(4)灌浆期是小麦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期,对小麦丰产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段时间,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多,应配合灌水,小麦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________(生理过程)。
(5)小麦传粉后,来自花粉的精子与[⑦]______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它将发育成种子中的_______。
(6)农民伯伯的辛勤的劳作终于迎来了大丰收,严格来说,一粒小麦属于一个果实,它是花结构的[]_______发育来的。
农民将收获的小麦晾晒,可以入库存放较长时间,原因是贮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可以降低______(生理过程)的强度。
三、资料分析题
33.资料分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蔗以颜色分,有青皮、紫皮二大类,俗称红甘蔗、白甘蔗或青甘蔗、黑甘蔗。
甘蔗味道清甜,兼有清热利尿、益血补肝功效等独特优点而深受人们喜爱。
甘蔗适合栽种于降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
种植甘蔗时,选择大田生长较好,没有病虫危害(尤其是绵蚜虫)的新植蔗梢作种。
(1)甘蔗适合栽种于降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这说明非生物因素中的____、___和阳光对甘蔗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甘蔗味道清甜,构成甘蔗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甘甜可口的甘蔗汁主要存在于_____结构中。
(3)吃甘蔗要先把甘蔗“皮”削去,削去的“皮”属于____组织,它与人体的____组织具有相似的功能;吃蔗肉时会吃到许多纤维状的结构,它们主要属于_____组织。
(4)如果甘蔗田里杂草多,会荫蔽甘蔗,抑制幼苗的生长,甘蔗和杂草是____关系;地下的虫害喜欢咬食蔗芽、蔗根,害虫和甘蔗是_____关系。
(5)甘蔗以颜色分,有青皮、紫皮二大类,俗称红甘蔗、白甘蔗或青甘蔗、黑甘蔗。
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属于_____多样性。
四、实验探究题
34.实验探究:
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暗处1天后,分别置于两透光的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2﹣3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玻盖,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分别进行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分别漂洗,滴加碘液。
(1)步骤①中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A、B瓶构成一组___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
(3)步骤③中燃着的蜡烛伸入A瓶,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氧气,这是植物进行____作用产生的,此生理过程的反应式是________;燃着的蜡烛伸入B瓶,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这种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____________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中常用于脱色的试剂是___________,它能溶解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摘自瓶的叶片会变蓝色,这不仅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还说明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
参考答案
1.D
【分析】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A、B、C机器人、电脑病毒和鹅卵石均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D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C
【分析】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许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详解】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白蚁)洞穴而崩溃,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指在大树底下哪怕阳光很猛也还是会觉得比较凉快的,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当叶片的面积变小了,水分的蒸发也就变少了,这使得仙人掌在烈日炎炎里把水分的损失降到了最小,才能在沙漠中坚持生存下去。
因此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符合题意。
D.雨露滋润禾苗壮,是指禾苗有了雨露的滋润会长的更加茁壮,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区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A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A.一片草地,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故A符合题意。
B.一群羊,只有消费者,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
C.韩江河里的河水,只有非生物部分,缺少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不属于生态系统,故C不符合题意。
D.森林里所有的树木,只有生产者,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4.C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
A.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实验装置给鼠妇提供除光照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因此实验开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鼠妇应大小相同,A正确。
B.实验组和对照组除光照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如水温、水质及饵料等条件应一致,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B正确。
C.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用一只鼠妇进行一次实验,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不能令人信服,C错误。
D.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5.D
【解析】
试题分析: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温度和水分的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水分。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6.A
【详解】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等,探究实验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探究光照强度对蚯蚓分布的影响,宜采用实验法。
7.C
【分析】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
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
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题干中,移动目镜和玻片时,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一定在物镜,故选C。
【点睛】
掌握视野中污点出现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8.D
【分析】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
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大光圈和凹面镜会使视野变亮。
【详解】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起放大物像的作用;通光孔是让光线充分通过进入镜筒;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
因此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太亮刺眼,他可以使用遮光器上的小光圈调节光线变弱,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注意多操作。
9.B
【分析】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但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区别,如动物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膜,没有细胞壁。
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含叶绿体,也不形成中央液泡。
红豆杉是植物,大熊猫是动物,红豆杉与大熊猫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
【详解】
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动物细胞没有,A错误。
B.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B正确。
C.液泡是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动物细胞没有,C错误。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动物细胞没有,D错误。
【点睛】
熟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10.D
【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
【详解】
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p”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
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d”,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11.B
【分析】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详解】
A.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故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所以2018年1月25日.《细胞》杂志刊登我国科学家利用含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体细胞结构培育出了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该细胞结构是细胞核,故B符合题意。
C.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故C不符合题意。
D.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2.C
【分析】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详解】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长过程中形态、结构、功能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经过细胞的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组成的细胞群叫组织,所以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组织,C选项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3.B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5×10=5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4=4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6×10=64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0×40=40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B(40倍),所以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B项。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14.C
【解析】
A是细胞,B是组织,C是根,属于营养器官,D植株属于生物体。
故C符合题意。
15.D
【分析】
动物体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麻雀属于动物。
故选D。
【点睛】
掌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关键。
16.B
【分析】
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
【详解】
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故A正确。
B.⑤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③叶脉是输送营养物质的通道,故B错误。
C.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②叶肉细胞中,因为叶肉细胞有大量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故C正确。
D.⑤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大小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关键是熟记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气孔的特点及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场所。
17.A
【分析】
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都会消耗大气中的氧气,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但是氧气不会减少,因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详解】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A正确。
B.动物体利用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B错误。
C.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实质上是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C错误。
D.植物的呼吸作用也会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D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18.D
【分析】
呼吸作用是在活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小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详解】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即: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所以呼吸作用在任何时间都进行。
故选D。
【点睛】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19.C
【分析】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
活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刚采摘的杨树叶呼吸作用旺盛,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会发现袋内很热。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明确呼吸作用的概念是解答的关键。
20.D
【分析】
绿色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分析解答。
【详解】
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A不符合题意。
茎的输导作用是和它的结构紧密联系的。
茎的维管组织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就担任着这种输导作用。
茎的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输导水分和无机盐,茎的韧皮部的筛管自上而下输导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把储存的有机物里面的能量释放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
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中考的热点,要好好理解和掌握。
21.D
【分析】
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