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蓝化效应”是指城市水体面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下表示意我国一些城市市区水域面积的数据(单位:
km2)。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清洁的水体在城市环境保护中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A.形成对流净化空气B.净化各种生产污水
C.方便居民生活用水D.释放热量调节气温
2.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水体的“蓝化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A.城市发展缺少规划B.城市市区用地紧张
C.城市内涝灾害严重D.城市环境质量低下
3.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北京市水体“蓝化效应”最差的季节出现在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1.B2.B3.A
【解析】
1.城市水域中的水体由于蒸发形成对流,有利于空气流动,从而净化空气。
冬季城市市区内水体水温高,释放热量,调节温度;夏季水温低,吸收热量,减弱“城市热岛”效应,D选项说法不全面。
其他两项不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城市市区内土地紧张,土地价格贵,规划者不愿意将城市内大量土地用作水域,所以选B。
3.北京地处华北地区,春季干旱,降水量少,城市市区内的河、湖水域面积小,其水体的“蓝化效应”也就最差。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的埃尔埃希多地区曾是土壤贫瘠、人烟稀少的荒芜之地(如图所示)。
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
当地农民大力发展温室农业,使埃尔埃希多由荒凉之地变成欧洲的“菜篮子”,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显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该地改良后的土壤结构相符合的是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5.每年夏季七八月份,当地农民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撤膜后才开始种植蔬菜。
这种做法的目的最可能是
A.提高土壤肥力B.对土壤进行消毒
C.提高土壤含水量D.提高土壤含氧量
6.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在埃尔埃希多不可行的是
A.海水淡化B.发展节水农业
C.修建积雨池收集雨水D.利用高山冰川融水
【答案】4.A5.B6.D
【解析】
4.由材料可知,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上层土壤为沙性土壤,有利于水分的下渗,中层土壤为作物根系所在土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应为有机肥,下层为底层,为了防止水肥下渗,应为黏土层,故选A。
5.该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气温高,用塑料薄膜覆盖土壤,然后灌水,使得膜内温度很高,有利于杀死细菌,起到对土壤进行消毒的作用,不能提高土壤肥力、含水量和含氧量,故选B。
【点睛】
(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数量---人口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增加;质量---水质污染
(2)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①开源措施:
建立蓄水工程,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
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③农业节水:
推广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农作物;
④工业节水:
合理布局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至无水工艺;
⑤城市节水:
分质供水,推广节水型器具;
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
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A.林外风速较小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气温较高D.林内郁闭度大
8.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
A.慢,风速较小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快,太阳辐射较强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9.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A.春季融雪量增加B.融雪速度降低
C.融雪时长缩短D.河流汛期提前
【答案】7.D8.C9.B
【解析】
7.与林外空地相比,林区森林郁闭度大,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故D正确。
材料“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说明林内与林外空地气温、降水和风速相差不大,故排除A、B、C答案。
8.读图可知,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融雪速度快;风速大,融雪速度快,故C正确。
9.图片显示,春季融雪量增加比落叶松人工林融雪速度降低,因此融雪时间长,河流汛期滞后,利于水的下渗,所以生态效益高,故B正确,C、D错误。
云冷杉常绿原始林郁闭度高,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因此积雪薄,春季融雪量减少,故A错误。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m)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m)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
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下图示意“石海”景观与秦岭太白山北坡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石海”出现的位置在
A.落叶阔叶林之下
B.落叶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
C.针阔混交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
D.高山灌丛草甸之上
11.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气温的日变化B.气温的季节变化
C.降水的日变化D.降水的季节变化
【答案】10.D11.A
【解析】
10.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这一知识以及相关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结合题干材料,“石海”主要出现在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之间,对照由图可知,其位置应该在高山灌丛草甸之上,故答案选D。
11.读图分析可知,该处“石海”的岩石比较破碎,形成主要是由于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水的冻融作用频繁,岩石风化作用强烈,导致崩解破碎。
出题目的选项外,石海的形成还与地质,地形等因素相关,对应答案选A。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年通货量上亿吨,上游有一条长171千米、宽55米的莱茵河—多瑙河运河与莱茵河相通,下游有一条长64千米的多瑙河—黑海运河经康斯坦察港与黑海相通,运河两端建有船闸和发电设施,有灌溉和排水作用。
材料二:
多瑙河的水系分布图及流域概况统计表
(1)多瑙河运输繁忙,是世界上航运较发达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多瑙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2)分析多瑙河在下游可直通黑海的情况下却要开凿多瑙河—黑海运河的原因。
(3)铁门水利枢纽是多瑙河上集发电、航运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评价其对多瑙河航运发展的影响。
【答案】
(1)河流流程长,通航里程长;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能力大;干流流经盆地和平原,水流和缓,通航条件好;流经国家多,与欧洲其他河流有运河相通,经济腹地广;与流域内的其他运输方式相互交织,可实现水陆联运、河海联运。
(2)多瑙河河口段纬度较高,又正好处于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不仅结冰期较长,且结冰融冰时期会出现凌汛,通航季节较短;河口水流分散使河流分汊,水量变小,通航能力有限;河口野生芦苇广布,沼泽湿地多,航行阻碍物多;河口地区人口少,经济活动少,建港条件差。
可以缩短多瑙河和黑海之间的航程,节省了通航时间和成本;避开原来淤积严重的河段,提高通航能力;多瑙河-黑海运河还有灌溉和排水作用,可减轻多瑙河下游旱涝灾害;兴建电力设施,可增加能源供应。
(3)对航运的有利影响:
调节了河流水位,使河流水量变化平稳,提高了通航的效益;抬高了上游河段的水位,降低了上下游的水位差,可增大上游的通航能力。
对航运的不利影响:
水库大坝的修建使得上下游间的通航必须通过船闸来实现,从而延长了通航的时间,影响了上下游间通航的连续性。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特征与流域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1)多瑙河航运发达的原因,可从通航里程、流域面积、流经国家数量、流域内的地形与经济状况、交通运输网络构建等方面来思考。
(2)开凿多瑙河—黑海运河的原因,可从河口所处纬度及水文特征、河道泥沙淤积、河口经济状况、芦苇分布等因素对水运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分析。
(3)评价可从对上游水位和河流水量调节的有利影响以及大坝对运输连续性、运输时间的不利影响方面来分析。
【点睛】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季葡萄收获后,若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易腐烂、发酸、变色。
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出的葡萄干糖分保留多、不发酸、色泽碧绿、状如珍珠,其“无核绿葡萄干”享誉世界。
材料二 初酿出来的葡萄酒口味生涩,需贮藏(要求温度维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一段时间待其自然老熟后,才会芬芳浓郁、口味醇厚。
渤海湾沿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地,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2。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葡萄集中产地分布图。
(1)试分析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多用于制葡萄干而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
(2)吐鲁番地区的果农每年都会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一段时间,之后再把葡萄植株从土里取出来放到葡萄架上,请指出这么做的时间并分析原因。
(3)地中海沿岸葡萄产区的果农常在葡萄园的地表铺放鹅卵石,而吐鲁番地区的果农却是在葡萄园地面铺盖秸秆,试分析这两种做法作用的异同。
【答案】
(1)制葡萄干多的原因:
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葡萄干便于保存和运输。
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
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贮藏至自然老熟。
(2)时间:
冬季。
原因:
冬季气温低,多大风和暴雪,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可减少大风和暴雪天气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地下土壤湿度较大,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成活,次年从土中取出,可快速恢复葡萄植株的生长
(3)同:
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都可抑制杂草生长。
不同:
铺放鹅卵石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促进葡萄糖分的积累。
铺盖秸秆可减弱夜晚和冬季低温对葡萄植株的不利影响,起到保温作用;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分析吐鲁番地区所产葡萄多用于制葡萄干而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应从生产条件、技术、市场等方面来分析。
读材料可知,若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易腐烂、发酸、变色,而吐鲁番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易于晾制葡萄干;且葡萄干便于保存和运输。
而初酿出来的葡萄酒口味生涩,贮藏条件要求温度维持在12-15℃,相对湿度70%左右,新疆较少用于酿酒的原因是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将葡萄酒贮藏至自然老熟;且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当地葡萄酒的市场需求有限;酿酒技术不先进,葡萄酒产业基础薄弱。
(2)吐鲁番地区葡萄干品质好的原因可从葡萄品质好、加工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三个方面来回答。
吐鲁番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中积累的糖分多;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害虫越冬,夏季紫外线强,葡萄病虫害少,种出的葡萄品质好;深居内陆,各类污染少;在四壁有洞孔的荫房内晾制,避免了强光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不发酸,糖分保留多,色泽好。
(3)吐鲁番地区冬季气温低,多大风和暴雪,把葡萄植株埋入土中可减少大风和暴雪天气对葡萄植株的伤害;地下土壤湿度较大,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葡萄植株成活,次年从土中取出,可快速恢复葡萄植株的生长。
(4)两地夏季都高温少雨,铺放鹅卵石和铺盖秸秆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都可抑制杂草生长。
不同的是铺放鹅卵石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促进葡萄糖分的积累;铺盖秸秆可减弱夜晚和冬季低温对葡萄植株的不利影响,起到保温作用;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14.[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
有一位东北的游客说:
“你知道吗?
冬季去西藏更合适!
冬季去西藏更能够看到美景!
”他的依据是:
拉萨的冬季(11月初到2月底)睛天占到了90%,也就是说,一个月最多也就三天是阴雨雪天气,剩下的都以蓝天、白云为主。
整个冬季,白天,气温最高可达20℃,最低为10℃;夜晚,气温最高为10℃,最低温度为-10℃。
而且湿度不大,没有南方的阴冷。
下图示意西藏旅游资源、交通和城市分布。
说出冬季去西藏能够看到的美景,并阐述其理由。
【答案】能够看到的美景:
珠穆朗玛峰、南迦巴瓦峰雄伟的山体和晶莹洁白的山峰;纳木错、羊卓雍错等高原湖泊幽静湛蓝的湖水或冰封的景象。
理由:
冬季西藏进入降水稀少的季节,晴朗天气多,大气能见度高,游客视线开阔遥远;在阳光的照射下,雪山冰峰更加晶莹洁白;冬季气候寒冷,湖泊冰封的景观愈发美丽。
【解析】冬季去西藏能够看到的美景及其理由,要结合西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角度分析。
冬季西藏降水较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视野开阔,而由于海拔高,雪山冰峰晶莹洁白,同时湖泊封冻,更加美丽。
15.【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甘肃河西走廊农户在干旱荒漠地区,大规模发展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图8)为主的设施农业。
从1993年到2014年,用于种植瓜果、蔬菜的阳光设施棚数量增长了800多倍。
分析在河西走廊大规模建设阳光设施棚的环境效益。
【答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从而保证生态用水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减少对土地的滥垦;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土壤蒸发量,减轻土壤盐碱化减轻土地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天气。
【解析】建设阳光设施棚,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从而保证生态用水的需要。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减少对土地的滥垦。
利于减少风力对土壤的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利于减少土壤蒸发量,减轻土壤盐碱化。
利于减轻土地沙漠化,减少沙尘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