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519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docx

届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通用版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作业

考点训练38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和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9·湖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17、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

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

这一“解释”(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性

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答案 A

解析 材料“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近代物理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相对论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故D项错误。

2.(2019·宁夏石嘴山三中月考)有学者认为:

“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

他为生物学带来全新概念,将自然世界看作一个运动中的有序物质体系——人类不需要借助任何超自然力量,就可以解释这个概念。

”这一认识是基于达尔文的研究(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竞争意识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D.用证据解释了物种的进化

答案 D

解析 材料“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的含义主要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而达尔文的研究又是建立在实地考察及丰富证据基础之上的,故D项正确。

A项是指1687年牛顿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排除;达尔文的进化论是自然科学,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进化论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3.(2018·江苏清江期中)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

“……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

”不久,这两朵乌云酿成了两场风暴。

与这两场风暴有关的物理学成就分别是(  )

A.相对论与量子理论

B.经典力学体系与相对论

C.量子论与光电效应

D.自由落体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 A

解析 光的波动理论和相对论有关,而玻尔兹曼理论和量子论有关,所以与这两场风暴有关的物理学成就分别是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而材料不涉及经典力学体系、自由落体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等选项,所以本题只有A项正确。

4.(2018·江苏沭阳期中)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材料中的“科学时代”是指(  )

A.文艺复兴运动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说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这是19世纪末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正确。

文艺复兴是在14~17世纪,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六十年代到19世纪中期,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指的是17、18世纪,故C项错误。

5.(2018·福建永春一中期中)爱因斯坦曾说:

“为了使你们的工作增进人类的幸福,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

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促进人类幸福,而不至于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式中时,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一点。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应关注自身的发展B.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C.科学家应关注社会问题D.科学源于社会实践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关心人本身及其命运,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组织劳动和产品分配这个重大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才能保证我们智慧的产物促进人类幸福”说明爱因斯坦倡导科学家在埋头应用科学之时,应当关注社会问题,故C项正确。

材料是对科学家的倡导,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科学的双刃剑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的来源问题,故D项错误。

6.(2019·陕西洛南月考)他们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表现出对历史的兴趣并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

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有(  )

A.《蒙娜丽莎》B.《自由引导人民》

C.《拾穗者》D.《日出·印象》

答案 B

解析 浪漫主义美术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注重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

《自由引导人民》是属于这一风格的作品,故答案为B项。

《蒙娜丽莎》是人文主义作品,《拾穗者》是现实主义作品,《日出·印象》是印象派作品,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三项。

7.(2018·福建福州一中期中)19世纪3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在它已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此状况导致了(  )

A.浪漫主义文艺的兴起B.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

C.印象主义的蓬勃发展D.现代主义文艺的繁荣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30年代”和“冷酷无情”“现金交易”等信息,可以知道材料主要叙述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这导致了现实主义文艺的兴起,B项正确。

浪漫主义文学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对“理性王国的失望”,A项错误;印象主义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它的特点主要是反映光和色的瞬间印象,C项错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主要兴起于20世纪初,D项错误。

8.(2018·江西高安期中)一位画家为法国鲁昂大教堂绘制了三十余幅画作,其中有《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鲁昂大教堂,傍晚时分》等。

他给妻子的信中写到,面对同一个景物每天都会有一些前一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该画家应属于(  )

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

C.印象派D.浪漫主义

答案 C

解析 材料“面对同一个景物每天都会有一些前一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反映了同一景物因为光与色的变化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印象,这属于印象派的特点,故C项正确。

现代主义美术主要表现主观世界为主,将对象按照主观意图予以变形和抽象化处理,故A项错误;现实主义主张如实地描绘客观事物,而不是突出光与色的变化,故B项错误;浪漫主义美术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9.(2018·福建师大附中期中)浪漫主义文学在19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

到30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

A.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B.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D.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

答案 B

解析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A项“逐渐”表述错误;无论是什么创作风格的文学都是源于生活,都受作者所处时代的影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呈现融合性”,C项错误;D项与材料相悖。

10.(2019·浙江桐乡测试)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19世纪上半叶”“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可知是浪漫主义,故选B项。

古典主义流行于17到18世纪,现代主义是20世纪以后,所以A、D两项错误。

由“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可知不是现实主义,排除C项。

11.(2018·福建永春一中期中)近现代某一文学流派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个人普遍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揭示了物质文明的残酷和冷漠无情,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

下列属于该流派的作品是(  )

A.《悲惨世界》B.《战争与和平》

C.《母亲》D.《等待戈多》

答案 D

解析 《悲惨世界》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想象力丰富,通过心理描写揭露内心世界,给人以巨大鼓舞,故A项错误;《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通过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抨击社会现实具有震撼力,故B项错误;《母亲》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故C项错误;《等待戈多》是荒诞派开山之作,用夸张怪诞的手法,渲染了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后苦闷迷惘的氛围,与材料“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相符,故D项正确。

12.(2018·云南红河检测)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

A.报纸和广播B.电影和电视

C.铁路与飞机D.网络和漫画

答案 B

解析 材料“20世纪初……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反映了图像和声音的迅速传播,这是电影和电视的特点,故B项正确。

报纸无法及时地传播“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故A项错误;铁路与飞机传播图像和声音的速度和范围远不如电影和电视,故C项错误;网络在二十世纪初还未出现,故D项错误。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8·福建福州一中期中)有学者指出,培根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

上述历史现象(  )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并结合所学牛顿力学的影响可以知道上述历史现象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故C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前,15世纪初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A项排除;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起点,故B项排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故D项排除。

14.(2019·湖北黄冈质检)“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许多技术成果在被发明之前,其原理已经在理论上被阐明,如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

19世纪是自然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热力学、电磁学、化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

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的新进展,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材料突出强调了(  )

A.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

B.电的发现是推动新工业的主要途径

C.科学理论一直落后于技术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经济发展。

“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以此推动生产发展,故D项正确。

“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电的发现只是推动新工业的一个途径,此外还有石油化工、热力学等,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C项错误。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5.(2018·全国卷Ⅱ)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

该作品(  )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

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答案 B

解析 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钦差大臣》里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受到当地人的巴结、行贿,充分暴露了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故选B项,排除A项。

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故排除C项。

材料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排除D项。

16.(2018·江苏高考)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

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

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

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  )

A.经典力学的诞生B.进化论的传播

C.电气革命的出现D.量子论的提出

答案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量子论的提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故D项正确。

经典力学就是牛顿力学,故A项错误;进化论是关于物种演化的理论,故B项错误;电气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故C项错误。

17.(2017·江苏高考)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下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

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A.《拾穗者》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 B

解析 从画面看,这幢“跳舞的房子”明显具有反传统的特点,而反传统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典型特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故B项正确。

A项属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C项属于印象画派作品;D项属于浪漫主义绘画作品。

18.(2016·江苏高考)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

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

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

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

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

A.现实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

答案 B

解析 这幅画作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天上的云彩和落日”强调色彩的作用,“充满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该画家对未来的憧憬,对理想主义的追寻,这符合浪漫主义流派的特征,故选B项。

19.(2015·山东高考)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的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现代主义绘画兴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印象派绘画产生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 C

解析 现代主义绘画兴起于20世纪,工业革命后发展的应是浪漫主义绘画,故A项错误;印象画派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故B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激化,现实主义文学兴起,C项正确;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故D项错误。

20.(2015·福建高考)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错误;由“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可知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列夫·托尔斯泰的阶级属性,D项错误。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9·云南昆明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

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

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

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

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

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答案 

(1)相同原因:

受家学影响;本学科领域的已有成果;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注重考察实践。

(2)条件:

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政府重视;文艺复兴的影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奠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特点:

强调实验;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3)意义:

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利于客观正确地认识自然;影响了后世的发展。

解析 第

(1)问,相同原因:

根据“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得出受家学影响;根据“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得出本学科领域的已有成果,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根据“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得出注重考察实践。

(2)问,条件:

根据所学,可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政府重视、文艺复兴的影响、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等角度分析解答。

特点:

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近代科学强调实验,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第(3)问,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解放思想、正确地认识自然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分析总结。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8·江苏沭阳期中)近代欧洲思想的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

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

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

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

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使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为此,文艺领域的一些人把对革命之后现实的不满转向了对内心情感的关注。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举出文学领域中能够突显这一时代特色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启蒙运动在人文主义主张方面的进步。

(3)依据材料三概括封建统治被推翻后的社会状况。

这一社会状况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法国为例分别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间的关系。

答案 

(1)思想主张:

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代表人物及作品:

薄伽丘《十日谈》(或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

(2)观点:

卢梭:

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康德:

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进步:

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3)社会状况:

政治黑暗;社会仍然不平等;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影响:

产生浪漫主义。

举例: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4)社会发展推动文学艺术的进步,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在人们意识形态内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一“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等信息可从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方面回答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即可。

关于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薄伽丘《十日谈》等方面回答即可。

(2)问,根据材料二“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

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等信息即可概括出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结合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可从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方面回答启蒙运动在人文主义主张方面的进步。

第(3)问,根据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使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等信息可从政治黑暗、社会仍然不平等、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等方面回答社会状况即可。

可从产生浪漫主义方面回答社会状况对文学和艺术产生的影响,可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等方面进行举例即可。

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社会发展推动文学艺术的进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等方面思考作答。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4·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