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512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

《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 苏教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docx

届苏教版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进化的内因和动力分别为(    )

①遗传变异 ②自然选择 ③适者生存 ④生存斗争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遗传的变异都是有特定方向的                         B. 有利变异更容易被保存下来

C. 微小变异可以累积成显著变异                            

D.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3.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股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结果

D. 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 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间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 

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D. 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5.下列叙述不符合拉马克观点的是(  )

A. 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因为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

B.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不断伸长所致

C. 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

D. 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杂交育种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原理                      

B. 地理隔离定会造成生殖隔离

C. 搬运目的基因的运载工具是细菌质粒或噬菌体    

D. 眼泪不属于内环境

7.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B. 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8.下列对于遗传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基因的多样性           B. 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的性状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

C. 现今检验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只有PCR           

D. 某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大越不利于该物种的进化

9.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无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 75%                                    

B. 50%                                    

C. 42%                                    

D. 21%

10.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 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 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 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 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11.下列不属于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的是(  )

A. 突变与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                          

C. 隔离                          

D. 过度繁殖

12.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及变异发生定向改变

③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④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A. ②③                                     B. ①②                                     C. ④③                                     D. ①④

13.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14.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 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变异决定,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 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

D. 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15.阿拉斯加的北极熊和俄罗斯的棕熊具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成两个物种的过程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之一是(  )

A. 地理隔离                           B. 无性生殖                           C. 有丝分裂                           D. 人工选择

16.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型频率TT为40%,Tt为4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A. 50%和50%                      B. 50%和60%                      C. 60%和75%                      D. 60%和80%

17.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

A. DNA→DNA                 B. DNA→RNA                 C. mRNA→蛋白质                 D. 氨基酸→蛋白质

18.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用现代化进行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 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B. 南美不同雀种→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

C. 南美同一种雀种→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物种地雀

D. 南美同一种雀种→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

19.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种群而影响基因频率

B. 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方向是一致的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 隔离是物种的形成必要条件,有的物种形成不需要地理隔离

二、填空题(共5题;共17分)

20.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 .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________ ;________ 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__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

(3)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

22.ABO血型系统由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型IAIA、IAi为A型血,IBIB和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ii为O型血.通过调查一个由4000人组成的某群体,A型血1800人,B型血520人,AB型血240人,O型血1440人,IA、IB的频率依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3.如图示地球上的哺乳动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不同的种类在形态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图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回答:

(1)该现象体现了生物的进化规律为:

生物朝着________的方向发展.

(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E的形成________ 

(3)物种C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5年后,该种群中基因型AA占46%,aa占20%,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 ,解释原因________ 

24.隔离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三、综合题(共3题;共23分)

25.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________.

(2)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________,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3)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________.若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随机交配一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其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原因是________.

26.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_______ .

(2)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_______ 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是由于________ 造成的.

(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_______ .

(5)如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________ 三个环节.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________ 发生了改变.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

27.分析以下图解,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表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分析可知,其中的两个推论分别是:

推论1:

________。

推论3:

________。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定向的________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达尔文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且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这一学说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局限于________水平等。

(3)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乙中曲线所示。

气候变化,该海岛开始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请绘制出最可能的翅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曲线:

________

对这一现象的出现作出解释:

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其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B正确;

C、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C正确;

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D正确.

故答案为:

A.

【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①过度繁殖:

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②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包括食物和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③遗传和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个体既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出现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④适者生存:

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被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股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的观点,是错误的观点,因为这种变异不能遗传,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是:

长颈鹿的个体中有脖子长的、短的,当长颈鹿过度繁殖以后,脖子短的得不到食物,被淘汰,A错误;B、北极熊是白色的原因是黑色的北京熊被淘汰,而白色的北极熊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结果,那些保护色不好的野兔会被淘汰,目光不敏锐的老鹰也会被淘汰,C正确;

D、害虫的抗药性本来就存在,不是有毒农药的作用,D错误.

故选:

C.

【分析】本题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4.【答案】D

【解析】【分析】图中X表示变异、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隔离,这三者是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是两个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性状,淘汰不利性状,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图为载体,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5.【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错误;B、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B错误;

C、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C正确;

D、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会越来越长是用进废退的观点,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D错误.

故答案为:

C.

【分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B、地理隔离可能会造成生殖隔离,B错误;

C、搬运目的基因的运载工具可以是细菌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C正确;

D、眼泪是分泌到人体以外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

B.

【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

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

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

常用的运载体:

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2、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举例

高杆抗病与矮杆抗病小麦杂交产生矮杆抗病品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的育成

三倍体无籽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但不一定是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的,也可以人工培育形成,如四倍体西瓜,A错误;

B、长期地理隔离导致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起到的作用不同,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B正确;

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

B.

【分析】1、新物种可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人工培育等过程形成.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8.【答案】B

【解析】【解答】A、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基因的多样性,不是指同一个物种,A错误;

B、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为同一个物种,故其性状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造成的,B正确;

C、检验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可用DNA分子杂交等方法,C错误;

D、某物种的遗传多样性越大,变异类型越多,越有利于该物种的进化,D错误.

故选:

B.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种群1中AA=64%,Aa=32%,aa=4%;种群2中AA=36%,Aa=48%,aa=16%;则二者合并后,AA=50%,Aa=40%,aa=10%;所以A=70%,a=30%;随机交配后,子代中Aa=2×70%×30%=42%。

所以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v的基因频率降低了(20%﹣10%)÷20%=50%,A正确;

B、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V的基因频率增加了(90%﹣80%)÷80%=12.5%,B错误;

C、由于种群数量增加一倍,杂合子的数目不变,因此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C正确;

D、由于种群数量增加一倍,残翅果蝇数目不变,因此残翅蝇比例降低了50%,D正确.

故选:

B.

【分析】分析题意知,在引入长翅果蝇之前,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说明遵循遗传平衡定律,vv=4%,则v的基因频率是20%,V的基因频率是1﹣20%=80%;引入的纯合长翅(VV)果蝇是20000只,则该种群数量是40000只,v的基因频率是10%,V的基因频率为90%.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故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故选:

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

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①正确;②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但不能是变异发生定向改变,②错误;③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③错误;④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

D.

【分析】本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回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要点,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

AA=18%,Aa=78%,aa=4%,则A的基因频率是:

A=18%+78%×

=57%,a的基因频率是:

a=4%+78%×

=43%.

故选:

C.

【分析】本题是对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在一个种群中,已知不同基因型的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正确;

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C错误;

D、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错误.

故选:

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5.【答案】A

【解析】【解答】解:

阿拉斯加的北极熊和俄罗斯的棕熊具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理隔离而阻断基因交流,进而出现生殖隔离,形成两个物种.故答案为:

A.

【分析】①物种:

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