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490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docx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1

 

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情况的分析检查报告

中共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

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六指导检查组指导下,省发改委党组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活动主题,结合本委实际,以“提高执行能力,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标准,严格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较好完成了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任务。

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王金山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我委调研指导,参加委党组专题民主生活会,充分肯定了我委学习实践活动成效和近年来发展改革工作,要求我们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抢抓扩大内需机遇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以实际成果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为我委学习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学习调研阶段,委党组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

通过个人自学、集中交流、专题辅导、上党课等方式,带领全委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规定的书目。

二是深入调研。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由党组成员牵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29篇调研报告,其中8篇被编入省政府办公厅《专题调研成果汇编》,《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安徽经济及应对之策》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上为参阅材料印发。

三是注重实践。

一边学习,一边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做好中央新增投资争取和项目实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听取意见。

先后两次面向各市政府、市县区发改委、省直有关单位和企业,及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共征集意见建议230条;召开了机关处室和委属单位负责人座谈会,梳理出十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在分析检查阶段,委党组先后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组扩大会,进一步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委机关全体党员群众和委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意见、17个市和30个扩权试点县发改委主任意见、群众代表意见,请省人大财经委、省政协经济委及16个省直单位和企业进行书面评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分析检查报告。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发改委党组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把推动科学发展与加快安徽崛起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抢抓发展机遇,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迈出了扎实步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抓好规划编制和政策研究,进一步理清科学发展思路。

党的十六大后,及时起草了《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提出了建设八大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的构想,后经省委省政府提炼形成了“861”行动计划,成为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牵头起草了省委“十一五”规划建议,编制了全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及省会经济圈、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3个区域规划和14个重点专项规划,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先后就投融资、自主创新、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区建设等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这些规划先后经省人大、省政府印发执行,政策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对引导全省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发挥了积极作用。

2、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结合我省实际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抢抓发展机遇,着力推动汽车、钢铁、水泥、能源、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加快结构升级步伐,着力加强“三农”、节能减排、社会发展等薄弱环节,全省经济自主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克服了历次宏观调控中“上得慢、下得快”的现象。

去年10月份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后,我们迅速行动,把争取中央新增投资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各市各部门抓紧上报项目,并抽调人员驻京争取。

经过努力,共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5.3亿元,占国家分配各省市资金5%以上的份额。

合肥新桥机场、宁宜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获批并开工建设,九华山机场、熔安船用柴油机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3、推进“861”行动计划,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04年以来“861”行动计划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090个,竣工投产项目757个,累计完成投资7570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5%。

在“861”行动计划带动下,全省投资规模由2003年的1478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6790亿元,五年上了5个千亿元台阶,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奇瑞汽车扩能及发动机、江汽重卡及轿车、马钢500万吨薄板带、海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合宁和合武铁路、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两淮亿吨煤电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我省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层次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因素。

我们坚持将工业强省战略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汽车、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煤化工等产业,加快冶金、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了数百个高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31.7%提高到38.6%。

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运用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了一大批现代物流、专业化市场等服务业项目建设。

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浪费。

牵头编制了《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即将获得国家批复。

加快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初步实现了淮河和巢湖流域每个县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马钢等10家单位进入国家级试点,启动了省级111个试点。

积极推进生态安徽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全省单位能耗持续降低,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连续两年实现双下降。

5、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我省是农业大省,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

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牵头编制了《安徽省粮食增产规划》。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启动了大型排涝泵站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多公里,解决了600多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6、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开放不足是制约安徽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以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为突破口,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起草了《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请示》,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国家发改委支持。

指导市县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并注意把好准入关,将产业转移与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节能减排等结合起来。

近几年全省引进省外资金年均增长50%以上,2008年超过3000亿元。

开发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经积极争取,在开发区清理整顿中共保留89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居全国第4位。

加强开发区规范管理,推动管理体制创新,开发区呈现加快发展的好势头,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7、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加强对改革工作面上指导的同时,重点推进了两项改革试点工作。

落实总书记“应该在自主创新上有更大作为”指示,牵头起草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六大创新工程、推进六项改革的总体思路,成为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先后批准马鞍山、芜湖、铜陵、淮北四市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一体化步伐,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8、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省区域条件差异大,发展不平衡较为突出。

我们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步伐,支持欠发达地区强化发展基础,努力形成区域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格局。

支持合肥及马芜铜等市增强综合实力,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大扶持力度,五年来共安排3亿多元支持皖北地区发展;初步形成了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格局。

加大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先后三次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在宁国等30个县市开展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完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工作,县域经济增幅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文件出台后,积极做好“两个比照”政策的争取落实工作,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淮南五个市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中部老工业基地名单,与河南省并列第一;定远等30个县进入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范围,人口比例居中部第2位。

9、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我们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抓好由我委直接组织实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两项重点民生工程。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快建设中等职教为重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实施高等教育“双百工程”。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四川松潘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10、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紧抓不放。

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

实行办文办事限时制,推进办公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干部队伍监督,从抓教育、抓制度、抓监督入手。

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的优良风气。

2007年被评为省文明单位,效能建设考核进入省直机关前十名。

通过几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特别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在认识上有了新的提高和深化,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刻领会到科学发展观对发展改革工作的深远意义,形成了共识。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武装。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能够从根本上把握加快安徽崛起的方向,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发展改革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履行好规划编制、政策研究、投资推进、综合改革等职责,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全省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着眼于安徽科学发展的新实践、新发展,在深化对科学发展规律认识中解放思想,在确定安徽崛起目标、路径、动力中解放思想,在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中解放思想,着力解决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思想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摒弃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坚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安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目前我们正站在“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培育市场要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艰巨任务,特别是当前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的形势下,更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执行能力。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重要的方法论。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全委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执行能力,包括科学发展的谋划能力、政策的研究能力、项目的推进能力、工作的统筹能力等,努力使科学发展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省发改委党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态度是坚定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

但是,与推动安徽奋力崛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基层和企业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1、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还不强。

近几年,我们虽然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文件,但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对科学发展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工作中对如何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握不够全面,有时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

发展不足是安徽面临的最大矛盾、最突出问题,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在制定计划、安排项目、落实资金等过程中,往往将如何“求快”作为出发点,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把“好”与“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工作中没有能够妥善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对增长速度和总量关注较多,对发展质量和效益关注不够。

2、从全局高度谋划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我省发展也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谋划工作,这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在工作重心上,解决当前发展的问题投入的精力多,对事关长远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研究不够。

二是在工作安排上,解决具体问题、具体事务花了很多时间,在抓大事、谋全局方面投入精力不足。

三是在工作统筹上,关注发展工作比较多,关注改革工作不够。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有些改革涉及多个部门,推进难度很大,我们对制约科学发展的一些体制性矛盾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解决的办法也不多。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优、后劲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

发改委作为投资主管部门,抓项目、抓投资是主要职责。

近几年,我们坚持以“861”行动计划为抓手,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当前扩大内需的新形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投资结构不优。

能源、原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以上,而先进制造业、新技术产业投资和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较慢。

二是缺少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在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无论是在建、还是储备的,投资规模上百亿的项目为数不多。

三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2008年前11个月,全省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160亿元,低于同期完成投资额2520亿元;在建项目剩余投资额4249亿元,不足一年的投资工作量。

四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难以适应提升“861”行动计划、扩大内需的需要。

4、推进全省统筹协调发展的举措和办法还不多。

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我们在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力度较大,而对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农村改革等关注不够,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有机结合,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不够。

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我们侧重于做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皖北城市群等区域规划,而对如何落实,还缺少有效的推进手段。

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偏重经济发展,对建立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研究的不够。

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能妥善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在统筹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方面,全球化的思路和视野还不开阔、对世界经济运行走势研究不够、对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趋势缺少系统跟踪研究,等等。

5、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加强机关建设是履行好职责的保障,在这方面还有一些不足。

在学习方面,党组中心组结合安徽经济和发展改革工作实际,讨论交流不够。

对全委的学习,虽有学习计划,但有时未能很好坚持,检查督促不够。

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党组成员忙于业务工作,在严格工作要求的同时,与同志谈心沟通不够。

对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的制度化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提高效能方面,制度建设和办公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省发改委党组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进行剖析,认真查找原因,特别是主观上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理论学习的程度决定认识深度和工作水平。

在理论学习方面,主要依靠自学,集中学习研讨不多,理论学习存在不系统、不深入的问题。

党组成员学习受业务工作的影响比较多,存在学习时间不够,急用现学、现用现学等现象,影响到对一些理论问题的把握和整体思考,在学懂、学深、学透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与中央、省委和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干部整体理论素养还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解放思想不够充分。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我们工作的创新程度。

安徽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深层次原因在于思想观念的差距。

王金山书记曾一针见血指出:

“解放思想要把自己摆进去。

批评别人是行家,自我批评变哑巴;嘴上讲要解放思想,实际做却墨守成规;见事早行动慢,被形势推着才挪步,凡此种种,必须正视,坚决纠正。

”这种现象在我委也一定程度存在,主要表现为:

在谋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视野还不够宽;在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方面,办法还不够多;在用足用活中央政策方面,力度还不够大;在深化改革方面,主动性还不够强。

3、工作方法不够完善。

工作方法决定着我们的工作成效。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方法论,“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是指导发展改革工作最根本的方法。

对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工作方法上还有许多不足。

一是系统性的思考不够,工作有时就事论事。

二是综合协调方面还比较薄弱,整合各方面资源的力度不够大。

三是工作有时不能一抓到底,争项目积极,对项目组织实施重视不够。

四是在调查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细致,对基层创造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总结不够,特别是一些点上的经验,总结推广不及时。

五是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方法还不够完善,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时预见性不强。

4、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扎实的基础工作是提升工作水平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对发改委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履行好推进科学发展的职能,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不足。

一是研究工作还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对重大问题超前研究不深不透,还不能完全做到重大决策谋划在前,谋定而后动。

二是规划的引导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有些重大项目还不能完全做到规划在前、实施在后。

三是项目基础工作薄弱,特别是对基层发改部门在项目谋划、编报、指导上还没有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四是干部队伍建设还不能够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按照注重实践特色的要求,委党组坚持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谋划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改革工作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贯彻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切实把抓项目、抓投资作为发展改革部门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实施“861”行动计划,全力做好中央新增投资争取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努力启动社会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二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

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不断提升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三是全面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总体协调,探索建立部门间统筹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

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尽快在具备条件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积极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尽快建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五是壮大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建设,加快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

进一步完善扩权试点工作,赋予试点县市更大的发展自主权。

有效调动各地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六是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着力改善民生。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高校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水平。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要求和王金山书记来在我委调研时提出的“突出实践特色”重要指示精神,省发改委党组认真研究了整改方向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只有深入学习、全面把握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推进发展改革工作。

一是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

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和个人自学,带动全委同志学习。

二是切实克服工学矛盾。

不论业务工作再忙,也要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是突出实践特色。

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组织学习讨论,用科学发展的理论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

四是加强干部培训。

注意加强宏观经济理论、投资管理、现代科技、金融等方面的培训,力争有更多的同志成为所从事工作的专家。

2、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政策研究能力。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是围绕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由委党组成员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符合我省实际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准确把握发展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三是紧紧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并和我省实际结合起来,研究进一步扩大投资、启动消费、支持企业、增加就业等政策措施。

3、把握战略重点,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谋划能力。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拓展发展视野、更新发展理念,认真研究事关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努力使全委的谋划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准确把握安徽发展阶段性特征,围绕自主创新、重点产业发展、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而紧迫的战略课题,集中全委力量进行研究,形成重大政策措施。

二是加强规划实施和保障机制的研究。

围绕“十一五”规划纲要,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等区域规划,以及重点专项规划的实施,积极探索建立规划实施和保障机制,更好地发挥规划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奋力崛起的引领作用。

4、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推进能力。

省发改委作为投资主管部门,将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和推进工作。

一是抓项目谋划。

健全项目储备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省项目谋划办公室的作用,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三农”、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尽快研究提出一批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二是抓新开工项目。

对列入计划的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摸排,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尽早开工。

三是加强抓项目协调调度。

对省政府直接调度的重大项目,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列入竣工计划的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和协调,确保尽快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建立银政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发行企业债券,推动上市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更多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

五是强化项目管理基础工作。

尽快开发全省重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与市、县和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管理有效的管理平台。

5、加强综合协调,进一步提高工作统筹能力。

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发展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

一是正确处理好争取国家支持和主动应对危机的关系。

既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变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既要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