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9381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docx

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指导教案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先秦时期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西周分封制

孔子及其主要贡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3课炎帝与黄帝——“人文始祖”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依据:

内容:

影响:

第8课商鞅变法

1、时间2、内容3、影响

第9课甲骨文司母戊鼎

第10课孔子及其贡献

生活年代:

学派:

贡献(成就)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思想主张: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教育主张:

第11课都江堰

二、合作探究

孔子思想在今天有没有借鉴作用?

三、有效测试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统一大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读下图,该变法发生在何处:

A.①B.②C.③D.④

2、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20世纪前期B.20世纪后期C.21世纪前期D.21世纪后期

3、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

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2单元秦汉时期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汉武帝的大一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1、秦统一时间

2、秦统一意义

第14课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

第15课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思想:

政治:

第16课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1、西域都护

2、丝绸之路开通意义

3、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与丝绸之路示意图区别

第17课造纸术

第18课司马迁《史记》

二、合作探究

秦国与秦朝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有效测试

1、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创立行省制度

3、秦朝“焚书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为了

A.压制知识分子B.推崇儒家经典

C.完善法律体系D.加强思想控制

4、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A.修筑灵渠B.在长安设立太学

C.加强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判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你对儒家、法家、道家有什么看法?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请回答:

(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

材料三清朝孔子被为“文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请回答:

(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孔子?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3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孝文帝改革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20课三国鼎立

第21课魏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原因:

表现:

第2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领导者:

民族:

性质:

内容:

影响:

二、合作探究

1、你由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联想到哪些相同性质的改革?

2、除了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你能说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吗?

三、有效测试

1、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下面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桃花源诗》

B.《多宝塔碑》

C.《神策军碑》

D.《兰亭序》

3、材料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江南:

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汉书》和《宋书》中所记载的汉朝和南朝时江南的经济情况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苏湖熟,天下足!

”。

宋朝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2)“苏湖熟,天下足”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何时完成?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朝和宋朝江南经济开发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

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影响如何?

(3)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科举制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隋统一时间、人物、意义

2、目的、时间、概况、影响

第2课贞观新政内容、意义

三省六部制

 

 

第4课科举制

1、创立、完善时期

2、特点

3、主要科目

4、典故

5、积极影响

第5、6课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汉藏交往(国内民族交往)

鉴真东渡——中日交往(中外交往)

玄奘西行印度——中印交往(中外交往)

第7课

1、雕版印刷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唐初发明了雕版印刷。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的雕版印刷品。

2、火药的发明与炼丹密切相关

孙思邈的《丹经》第一次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火箭、飞天)

宋元时期火药开始广泛用于军事

第8课敦煌莫高窟

二、合作探究

唐朝中外交流启示:

三、有效测试

2、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善于用人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D.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3、科举制是我国隋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新制度,在我围延续了一千多年。

新罗、日本都曾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

科举制是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C.地方官员推荐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D.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4、“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度演变B、所有人才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制考试中最重要科目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5、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8、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西周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唐太宗、元世祖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各一例。

材料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江泽民

(3)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港澳回归祖国是谁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五单元宋元时期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忽必烈改制,经济重心南移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11课岳飞抗金

1、朝代,意义2、金

第12课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2、过程3、标志4、表现5、交子

第14课忽必烈改制

1、内容2、中书省、行省3、西藏4、意义5、回族

第15课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四大发明:

1、西汉早期出现最早的纸,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2、唐初发明雕版印刷术,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是唐初的《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宋代发明指南针;

4、唐初孙思邈《丹经》第一次火药配方记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武器叫火箭或飞火,宋代广泛用于战争。

第16课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西汉司马迁与《史记》

 

二、合作探究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及表现

三、有效测试

1、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

③“苏湖熟,天下足”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A.西汉B.隋朝C.唐朝D.北宋

3、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

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D.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4、阅读《元朝疆域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江浙行省管辖范围与今天省大致相当

B.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南海诸岛及台湾地区均在元朝版图之内

D.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8、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

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材料二历史图片

材料三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图中,大运河从江都至余杭之间河段的名称是什么?

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八股取士,闭关锁国政策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18课八股取士

1、时期2、考试规则3、危害(评价)文字狱

第19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举例说明: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第20课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

1、册封制度2、驻藏大臣3、金瓶掣签制度

第22课李时珍《本草纲目》

第23课

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比较

2、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表现、积极意义、危害

二、合作探究

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王朝

三、有效测试

1、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

C.唐朝行省制D.明朝废宰(丞)相

2、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

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C.唐太宗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贸易

D.乾隆帝隆重招待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

3、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5、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D.康熙帝---抗击沙俄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龙虬镇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七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周金池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1课

1、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直接原因(导火线):

虎门销烟经过及意义:

2、魏源《海国图志》及主张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

4、《南京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影响:

第2课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行省设立)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2、经过3、结果

4、《马关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影响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2、时间3、参战国家4、结果

5、《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影响

二、合作探究

近代屈辱史

三、有效测试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下图能直接反映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信息的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下列史实能够彰显这种优良传统的是

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②义和团运动③五四运动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备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紊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

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八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6课洋务运动

1、时间2、代表人物(阶级)3、性质

4、主张5、目的6、口号7、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8、评价(进步性、局限性)

第7课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背景2、公车上书意义3、戊戌变法时间

4、开始的标志5、代表人物(阶级)及其性质6、主要内容

7、戊戌变法影响8、结果9、为什么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

第8课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地点2、中国同盟会纲领

3、辛亥革命及其性质4、中华民国成立及其意义

5、辛亥革命局限性6、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呼呼声中失败。

7、封建帝制

注意:

公元纪年转化为民国纪年

第9课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背景2、代表人物

3、新文化运动两面大旗4、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

5、新文化运动性质6、新文化运动内容

7、新文化运动影响

第10课废科举兴学堂

二、合作探究

近代探索史立场

三、有效测试

1、康有为、粱启超倡导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挽救国家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推翻封建专制D.引进西方学说

2、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主张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D.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3、关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②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③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④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

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3、阅读下列材料: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迭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中的“余”是谁?

(2)“余”四十年来为中国的自由平等进行了怎样的努力?

作业练习

教学后记

 

初中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课题

第九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时

共1课时本课第1时

科目

历史

年级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中考指要,重新梳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增强综合素养。

重点

难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南昌起义,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长征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中考考点

 

2、细化考点

第13课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

1、原因2、口号3、经过4、结果5、影响6、性质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时间2、地点3、代表人物4、内容5、意义

第14课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建立黄埔军校2、北伐战争

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时间2、性质3、意义

第15课

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中国特色建设道路:

三、长征

1、原因2、时间3、结果4、意义

四、遵义会议

1、时间2、内容3、意义

二、合作探究

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

三、有效测试

1.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②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③促使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④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右图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