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排版.docx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排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排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完整排版
第一单元鼓乐传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新学期课堂常规、听赏《滚核桃》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滚核桃》的过程中,感受“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的风格。
2、进一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积极参与“以击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
教学要点
1、感受、体验鼓乐的魅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节奏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播放民族打击合奏《丰收锣鼓》
设问:
你听到了什么乐器
二、初识“鼓乐”
1、说一说
师:
“鼓”是打击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自产生以来,一直作用于人的生活,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民族的精神。
(可以说说带有“鼓”字的成语)
2、看一看
师:
鼓的种类繁多,能叫出名字的就有上百种,你能说出这些鼓的名字吗?
学生:
看图片说出认识的鼓名
(堂鼓、八角鼓、战鼓、长鼓、象脚鼓、板鼓、太平鼓……)
三、感受“鼓乐文化”
1、讲讲在生活中听到或看到的鼓乐演奏情景
2、播放几段民族鼓乐的音乐片段,在欣赏过程中分析、观察、比较,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的鼓乐特点,感受鼓乐丰富多彩的表现功能
四、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
1、听第一遍,分析乐曲——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以及他们丰收的喜悦心情
2、简介
《滚核桃》集中“花敲鼓”的精华,表现秋收时节,在黄土高原的晋南一带农民摘回核桃,置于房顶晾晒的场面。
表演时,演员们的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击奏法,变化多端,繁简有序,质朴而不失优美,好似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沿坡而下,坠地有声,乒乓作响,听来情趣盎然,饶有风味,将农民欢庆丰收时喜悦的心情表现的活灵活现。
3、再次欣赏,说说你听出了哪些击奏方法?
乐曲分几个部分?
4、学生创造——分小组尝试击鼓表现下列主题:
滚板栗舞龙舟(每小组可任选其一)
5、想一想,你还可以用鼓来表现什么情景,试着做一做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节奏听辨与表现
教学目标:
1、掌握好歌曲多变的节奏
2、能设计简单节奏,为歌曲伴奏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各个难点节奏
2、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节奏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滚核桃》,渲染课堂气氛
二、学习新歌
1、初听歌曲第一遍
说一说对歌曲的最初感受:
歌曲活泼欢快,节奏紧密
2、复听歌曲
分析歌曲结构:
歌曲分两个部分,在音乐中称作为——单二部曲式
两段在节奏、旋律、力度上有何不同》
3、再听第三遍说一说歌曲中的难点并解决,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乐句学一学
4、随琴慢速哼唱曲谱,逐句解决难点
5、哼唱歌词
三、拓展活动
学生活动
(一)待歌曲熟悉后,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2、1、5”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
(二):
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的节奏,并说说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
学生活动(三):
选择歌曲中的一句用小鼓拍击节奏,让同学听辨。
四、巩固歌曲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用小鼓敲击节奏xxxxxxx▏xxxx▏,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非洲鼓魂》、唱《伊哟勒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
2、通过参与模仿敲击非洲鼓的节奏,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特点。
体验和感受非洲“鼓”的艺术魅力。
3、通过对非洲鼓语文化的探索和学习,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劳动的联系,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要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鼓文化,能模仿和学习几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导言:
人类基因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的遗传基因,咱们黄色人种的起源在哪里,你们知道吗?
——非洲。
科学家们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大陆出发,经历了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到达了亚洲大陆,就再没有走出大陆一步,今天就让我们沿着祖先走过的足迹,乘着音乐的翅膀,到非洲大陆做一次音乐旅行。
二、认识非洲,初步感受非洲文化
师:
你对非洲有些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简单介绍,教师及时补充
1、早期的非洲史是一部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史,不计其数的奴隶被抓获,然后被运到美国。
2、南非物产丰富,黄金储量占全世界一半,其他金属储量居世界之首
3、原始森林、非洲黑奴……
三、体验鼓语
师:
你知道非洲分几个区域吗?
以撒哈拉沙漠为界为北非和南非。
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
所以,今天我们这节课所讲非洲音乐指的是南非——黑非洲,也就是依然保存着自己传统风格的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音乐。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非洲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在茂密的森林里,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鼓声——
1、教师用非洲鼓敲击一段节奏,学生猜猜会是什么用途?
(传递信息、驱逐野兽。
过去,当奴隶贩子捕捉黑人的时候,非洲人就是通过鼓语通知人们迅速逃离,使奴隶贩子一无所获)
师:
其实,鼓的功能在非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还有我们刚才所说的能够传递语言和信息——这就是非洲独具特色的会说话的鼓。
2、远在电报电话发明之前,非洲人就已经利用不同的音调来传讯了,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刻,鼓声可以传到很远,鼓手们一个接一个重复鼓声,这样可以用惊人的速度准确地传话。
做一做
(1)我们来做一个传话的小游戏:
想象你在一座小山上,用节奏向很远处的另一座小山上的同伴传递讯息。
(2)做游戏:
选择几组学生做传讯游戏,节奏可以简单一些。
非洲人的节奏感是与生俱来的,特别强,敲击时节奏基本上准确无误。
猜一猜
(1)师:
在非洲很多部落都是通过传讯鼓来向成员宣布重大的社会事件,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等……
聆听一段鼓的语言,请学生展开想象,猜猜“会说话的鼓”说了些什么?
欣赏《非洲鼓魂》(选段)
(一般非洲鼓语只有鼓手才知道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即使你会说鲍勒语,你也无法理解,大家都严守秘密,所以这有限的信息就显得非常珍贵而有权威性)
打一打
1、欣赏一段击鼓录像
(1)请学生找出中间印象最深的节奏型
(鼓手根据指挥的动作击鼓,——非洲人学鼓师傅一般不作示范,他只是唱,或者用肢体动作指挥,而你就用鼓把它敲出来)
(2)跟随录像一起击鼓。
分组练习,再依次加入练习。
体会其激烈的鼓点和热情奔放的复杂的多声部节奏。
Xx▏xx▏
Xxxx▏xxxx▏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
四、非洲民歌
1、听赏歌曲《伊哟勒拉》
说一说歌曲唱了些什么?
你仿佛能看到些什么?
师:
“伊哟勒拉”是刚果民歌中的衬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
歌曲的显著特点是节奏及其丰富,让我们能仿佛感受到非洲丛林里欢腾、激越的歌声和鼓声。
2、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
3、反复跟随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五、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
教学反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巴鲁瓦》
1. 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巴鲁瓦》,感受非洲民歌的特点。
2. 感受歌曲一共有几个声部,并能分声部演唱歌曲。
3. 用声势动作或者打击乐器与同学合作,为歌曲《巴鲁瓦》伴奏。
教学要点
1. 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巴鲁瓦》
2. 分声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课件 钢琴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咿唷嘞啦》
二、学习歌曲《巴鲁瓦》
1.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拍与节奏。
(学生思考,划拍)
2. 介绍二二拍,区分四二拍与二二拍,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节拍。
3. 聆听歌曲,说一说歌曲的演唱形式,一共有几个声部。
4. 学习歌曲的旋律,唱歌谱。
5. 加入歌词。
提示学生咬字吐字的口腔位置。
6 完整演唱歌曲。
7. 分两个声部进行轮唱。
8. 指出错误,加以练习。
(引导学生当二声部进入时,一声部继续向下演唱。
)
9. 分三个声部进行轮唱。
(指出错误,练习)
10.分四声部进行轮唱。
三、我的创编
1. 加入打击乐器或者为歌曲伴奏。
(分组进行,自己选择喜欢的乐器)
2. 表演。
四、总结下课,在音乐中结束。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碧野金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牧歌》
教学目标:
1、学习《牧歌》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北部边疆草原的人文风情和音乐风格,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从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通过歌唱和欣赏等综合性音乐活动,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情绪的特点,能通过歌声与形体动作,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感受。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歌唱《牧歌》。
教学重点:
1、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
2、从音乐的角度领会蒙古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歌曲音乐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把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电子琴、口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相关文化(10分钟)
1、提前播放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迎接学生进入教室。
2、通过歌曲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中。
师: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降央卓玛演唱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3、了解我国的草原分布情况
师:
我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在银幕上显示我国主要草原分布情况,教师用简短的歌曲来表现各地草原歌曲特点。
如:
黑龙江的《乌苏里船歌》、 内蒙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新疆的《塔里木河》、西藏的《青藏高原》)
4、通过诗歌了解草原
师:
同学们能不能想到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呀?
(展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诵。
5、了解蒙古族的舞蹈、盛会、乐器。
(展示舞蹈图片)介绍舞蹈特点:
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
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
请几位同学上台学习抖肩、骑马两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展示《那达慕》盛会图片)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
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
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
(展示马头琴图片)介绍马头琴。
二、新课学习
1、欣赏歌曲《牧歌》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描绘歌曲的意境。
(用55 50|55 50|55 55|55 50|的节奏来肯定回答问题的同学,
意思是:
真不错,真不错,你的回答真不错!
)
2、配乐朗诵《牧歌》歌词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全体同学跟琴轻唱,学会歌曲。
5、全班合唱《牧歌》
把学生分成四组,一组用“n音”唱旋律,一组用“lu音”唱旋律,一组用“a音”唱旋律,最后一组唱歌词,教师伴奏。
6、介绍无伴奏合唱
无伴奏合唱是指仅用人声演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多声部音乐表演方式。
无伴奏合唱能充分发挥男女不同声部、声区、音色的表现力,并在整体上保持音质的协调和格调的统一。
7、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
说说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给人的不同感受。
(充分发挥人声特点,更加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
三、拓展学习
1、欣赏器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歌词表达意境如同一幅草原新生活的画卷,描绘了牧民安宁、舒畅、如意的生活美景。
音乐以当民歌为素材,用柔和、安详但又蕴含着饱满激情的旋律,抒发草原牧民对新生活的赞美之情。
婉如一位蒙古族妇女在草原上眺望,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教师现场口琴演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热情和对美丽的大草原的向往之情。
四、小结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
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魅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2、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
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
培养学习兴趣,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兴趣,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播放《天堂》,闭眼欣赏,说说这首歌是谁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
(一)、师生谈话,了解蒙古族。
师: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生:
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藏族……
师: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大草原。
再次播放音乐,《天堂》,
生的感受:
一片大草原,牛羊成群,骏马奔腾……
师:
我们走进蒙古包,听,师深情的演唱《银杯》让学生感受并说出蒙古人民的热情、豪爽。
师介绍蒙古族的服饰:
长袍、扎腰带,擅长骑马,常用乐器:
马头琴。
(二)、引出课题《小黄鹂鸟》
1、初听音乐。
师:
听完歌曲,告诉老师,歌曲中,是小朋友对谁唱歌?
2、复听音乐。
3、师生谈话对学生进行爱小鸟、爱大自然的教育。
师:
歌曲中,小牧民很喜欢小黄鹂鸟,和小黄鹂鸟亲切地说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
爱护小鸟,和小鸟成为好朋友,热爱大自然------
4、有节奏读歌词。
(1)分角色读,加语气词,师做小朋友,生做小黄鹂鸟。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小黄鹂鸟儿呀,你可知道吗?
辽阔的草原美如画,肥壮的牛羊奔驰的骏马,铺洒蓝天下,这就是我的故乡可爱的家。
5、师范唱,引起学生兴趣。
6、放音乐,学生哼唱。
7、难句处理。
师:
哪句音最高?
生:
辽阔的草原美如画
教师教唱
8、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9、各小组展示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
10、听歌曲伴奏,齐唱歌曲。
11、指导学生合唱歌曲。
分两组,分别唱第一声部、第二声部
14、小组合作学习,分声部练习。
15、小组交流展示合唱情况。
16、学生分两声部合唱歌曲,注意节奏、速度、声音的和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新疆音乐独特的特点
教学准备;钢琴、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个小童星,他只有八岁,却多次登上全国的舞台,同他那热情,风趣的歌舞,征服了无数观众们的心,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表演,请仔细聆听并观察这个神气的小男孩来自哪里(新疆)
2、这个神气的小男孩来自新疆,名叫阿尔法,他用一种
与众不同的形式将新疆歌舞带给大家,他是一个传递名族音乐的小使者,这样的男孩子用新疆话讲就是:
“亚克西的小巴郎”
3、其实新疆呢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通长喜欢边敲打手鼓边唱歌边跳舞,手鼓是新疆人民常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能用来烘托歌曲舞蹈的气氛,一般常用的典型节奏:
XXX│XX│
(先示范拍打给他们听)同学们把手都深处啦一起来感受一下(边唱边拍的方式,最少要3、4遍,可以尝试老师打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同学们真是:
“亚克西、亚克西”,你们知道:
“亚克西”在新疆话讲是什么意思吗?
(优秀、好样的、真棒)
4、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课本里也有这样的切分节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把书打了开到底35页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去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在学歌曲我们唱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唱,(播放歌曲)、(欢快,喜悦,高兴,愉悦)
5、下面老师要改变一下要求,听歌曲,并且用我们刚刚学习的却分节奏来为这首歌曲老伴奏,同学们在伴奏的时候大家心里要默默地唱着XXX│XX│看看谁的反应力最快,最聪明(播放歌曲,互动,)
6、真棒,下面老师要提高一下难度了,咱们不伴奏了,老师需要你们去用眼睛仔细去观察,耳朵仔细的去听,在这首歌曲当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
(出示ppt课件)
7、真棒,那咱么就先来学习一下它们相似的地方,(出示ppt课件)先听来唱一遍(范唱),我们先一句一句的来,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两句相似的地方的最后两个小节,(范唱)我们一起来用手势感受音的高,底,同学们你们都把手伸出来感受一下,(共同感受),同学们,你们来听一听这两句那一句音高。
那一句音底呢?
(好,那我们就给它一个向上走的楼梯,还有一句我们就给它一个向上走的楼梯)真棒,我们再来把这一句来唱一唱
8、我们来看一下除了这一句,还有哪一句是相似的呢?
(出示ppt课件)让我们来学一学吧!
(范唱)你们也来试一试,其实,这两句相似的地方,它们的相似度是很高的,它们的音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们的音都是偏高的,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来学唱,我们把它想象,比如我们站在高高的山上唱歌的感觉,(范唱)你们来试一试吧!
真棒!
9、我们刚刚学习了切分节奏,我们再看一下,在歌曲中除了切分节奏还有什么呢?
比如附点节奏,快速的找一找,在哪儿呢?
(出示ppt课件)好,我们来学一学(范唱),你们来唱一唱吧!
(2~~3遍)
10、下面我们连起来把歌曲的第一段来唱一唱,要带着新疆的欢快,喜悦的情绪唱出来,(完整唱)
11、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首歌曲当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呢?
(范唱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的区别)
12、再一次的完整的唱一唱第一段,那同学们你们能够自己唱第二段吗?
看不用老师教,你们自己能不能学会!
下面我们完整的把歌曲唱一唱,接下来男生唱第一段,女生唱第二段,我们看一看是男生学得好呢,还是女生学的好。
13、我们学习了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屏,我们知道了新疆的歌曲是欢快,活泼的,那我们来看一看新疆的舞蹈又是一个怎样的感觉呢?
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视屏)老师这边有几个简单的动作,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范跳),真棒,下面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跳的真是太棒了
14、其实,还有很多新疆的歌曲,今天啊,老师这边开展了一个小小点播台,你们想听什么,自己上来点播
(播放)今天我们很高兴的学习了有关于新疆的一首歌曲,一起去感受了新疆欢快,喜悦的心情,下面就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这种喜悦的心情结束这节课吧!
二、拓展延伸
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感受新疆的特点,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更多的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在那东山顶上》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
(二)巩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三)学生能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随音乐运用藏族基本舞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舞蹈的特点和基本知识,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
教学难点:
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
教学过程:
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
1、了解西藏的名胜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闭上眼睛,老师数一、二、三再睁开。
(师点击课件展现西藏风光图片)
师:
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生初听歌曲。
师简介歌曲:
这首好听的歌曲由谭晶演唱,歌词取自六世达赖喇嘛苍央加措的一首情诗。
歌曲具有民谣特点,在西藏很流行,当地的孩子们都喜欢哼唱。
我们也来学唱几句。
师教学生哼唱歌曲前几句。
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
3、巩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
(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
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怎样的?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课件)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
4、进一步感受歌曲
师小结:
做一个阳光的“小巴郎”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弦之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我和小提琴》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演唱《我和小提琴》,唱准弱起拍,掌握八三拍的韵律感,感受欧洲民歌的风格,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与表现弱起乐句的韵律,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难点:
唱好弱起乐句,掌握八三拍的强弱规律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钢琴、磁带、录音机、电脑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幽静的山谷》:
1、复习唱歌:
注意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和强弱规律。
2、填空:
歌曲中平稳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歌曲中起伏较大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二、欣赏《爱尔兰风笛》
1、导入:
大家知道爱尔兰吗?
在欧洲大西洋边缘,英国大不列颠岛的西边,有一个美丽岛国爱尔兰(北爱尔兰属于英国)。
爱尔兰音乐以吟唱、竖琴、风笛最有特色。
1、吟唱:
优雅而且充满灵气,特别是凯尔特女声那纯净的天籁之音,给人极美的艺术享受。
2、竖琴:
诞生在爱尔兰,是一种形状像弓拨弦乐器,爱尔兰国徽的图案就是竖琴,街上许多建筑物门首上都有竖琴浮雕。
2、欣赏乐曲:
说说风笛声音有什么特点?
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3、介绍爱尔兰风笛:
4、再听乐曲《我心依旧》:
感受爱尔兰音乐的特色。
那一段是爱尔兰风笛,影片中的配乐十分优秀,尤其是苏格兰风笛的运用的确魅力无穷。
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中也运用了凄婉的风笛声,风笛实际出自古罗马,被许多民族吹奏过,当时英格兰就正流行风笛,只是后来因为苏格兰风笛太过有名,风笛才被看成苏格兰的民族乐器。
从那时起,风笛也被大量使用在爱尔兰民乐之中。
苏格兰风笛和爱尔兰风笛虽然都是善于叙述情感的乐器,但如果你仔细倾听,它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苏格兰风笛的音色是发散的细碎的,爱尔兰风笛则是集中的圆润的;苏格兰风笛是质朴的,爱尔兰风笛则是精致的;苏格兰风笛有点像中国的唢呐,爱尔兰风笛则接近中国的笛子。
苏格兰风笛跟爱尔兰风笛在演奏跟音色上有区别,苏格兰风笛是用嘴吹气的,而爱尔兰风笛靠气囊演奏。
苏格兰风笛的声音感觉很像电子音乐。
三、学唱《我和小提琴》:
1、自由读词:
2、理解八三拍的拍号定义及强弱规律。
简介挪威,通往北方的路。
3、分句学唱歌曲:
用对比教学法第三、四乐句,感受运用附点带来的情绪变化。
分析歌曲结构a+a1+b+b1。
4、完整地唱好歌曲:
附点为歌曲增加了活跃、俏皮的情绪。
5、用电子琴的自动和弦为歌曲伴奏,看到绿点弹la,看到红点弹re。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土拨鼠》
教学目标:
启发学生用柔和连贯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