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8878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及评价建议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解析及评价建议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解析:

要落实此目标,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应用“秒”的事例引出时间单位“秒”,让学生观察带有秒针的钟面,明确“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再通过观察钟面上秒针走一周,分针的变化,体会分秒的关系。

】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解析:

时间观念的建立是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动作、声音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1分有多长,这样就为估计多长时间提供了方法和标准。

3、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析:

要落实此目标,就要引导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可以引入数轴来直观表示,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将“经过的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便于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认识时间单位“秒”,

分与秒的关系

体验时间的长短

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例1

1、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如:

例1和“做一做”中的题型。

2、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如:

填合适的时间单位的题目。

3、结合具体情景考察学生对时间长短的估计能力。

如:

打开电视用多长时间、刷牙用多久等等。

解决问题例2

能解决与时间有关的计算问题,包括求经过的时间、开始或结束的时刻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解析及评价建议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一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解析: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整十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等情况的组合,可以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

在落实此目标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口算方法多样化及优化,教学时,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要适时演示口算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通过对比,发现异同,进一步完善认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实现优化。

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解析:

在落实此目标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算法,口算方法或笔算方法,在给予孩子鼓励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笔算进位、退位注意的问题,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尝试一下其他算法,通过对比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算法。

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解析:

估算就是“近似计算”,也就是将算式中的数据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数进行口算,本质上是对于数量的运算,估算能力是指个体懂得在什么情况下无法或不必做出精确运算,而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策略给出近似答案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不仅要让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还要让学生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解析: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课标指出: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第一学段估算的核心”。

通过例4落实此目标时就呈现了这种估计的策略:

往大估或往小估,得出中间数与准确数之间的关系,再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选择单位的过程,体会要根据数据情况,不断调整估算的方法。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一)

口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例1

两位数减两位数例2

1、熟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五分钟内完成20道口算题(和在100以内)

2、会灵活掌握口算方法:

如65-48=

先算:

65—()=()

再算:

()O()

笔算: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例3

1、会正确的竖式计算:

考察学生对计算进位加、退位减的掌握情况。

2、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

在○里填上“>”、“<”或“=”308+425○800或者练习三的5、6题

用估算解决问题例4

会用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如:

例1、2和练习二的3、4、7、8题(口算解决问题)

例4和练习三的7、8题(估算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解析及评价建议

第三单元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解析:

在实现认识千米这个目标时,选用学生熟悉的操场跑道来介绍:

先安排实际走100米,再推测出1千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

通过这样的动静结合的活动帮助学生感悟1千米的实际长度。

】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解析:

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一定要注意用丰富的活动和实物提供表象的支撑: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可以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再通过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体,让学生直观感知1毫米的实际长度,最后再通过说一说生活中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启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丰富对1毫米和几毫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也是如此】

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的关系。

【解析: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

因此要想实现此目标,就应组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

如可以抬一抬25千克大米,然后推算出多少袋有1吨,可以利用课件展示1吨货物有多少,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名学生的体重,在算一算、估一估多少名学生的体重是1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1吨】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

【解析:

估测能力是在估测活动中形成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的长度和质量进行估测的意识,同时注意对估测方法进行指导。

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用熟悉物体做参照物的方法,测量较长的距离时还可运用分解的策略,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析:

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此目标,在教学中,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的全过程,即经历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其次在反思和交流中,要注意展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用列表法有助于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各种方案,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最后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列表,加深对这一解题策略的认识,感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1、认识毫米、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例1

2、认识分米,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例2

3、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例3

1、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

如:

填合适的单位、按顺序排列、比较大小等

(1)1吨900克1500千克

(2)1米○9分米

2、能熟练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如:

例3例5例8等

3、综合运用实际经验、估测方法和计量单位的表象加以判断。

如练习六的9题、练习七的6题。

4、会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例9、练习七的7题。

千米的认识

1、认识千米,千米和米的关系例4

2、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例5

3、估计长度,培养长度观念例6

 

吨的认识

1、认识吨,吨和千克的关系例7

2、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例8

3、列表法解决问题例9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解析及评价建议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单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解析:

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

教学时,要突出算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笔算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在落实此目标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引导学生完善认知。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解析:

“一讲就懂,一做就错”是计算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要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非常重要。

3、使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解析:

在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中,要给学生时间对计算方法进行交流反思:

“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在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对运算程序和步骤的抽象概括,将对运算的认识从具体操作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

教师表述计算法则时,要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解析:

在实际解决问题时,有时需要估算,有时需要精确计算。

因此在落实此目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实际情境中的不同的角色,从不同角色的需要出发,体会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二)

加法

1、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例1

2、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

总结计算法则例2

3、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加法验算例3

课标要求的计算速度是:

“2—3题/分”

1、会正确的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能验算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减法

1、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例1

2、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

总结计算法则例2

3、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有0)

减法的验算例3

解决问题

例4

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解析及评价建议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解析:

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

在落实此目标时一定注意是让学生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即由旧知识的“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理解倍的本质。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解析: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很好的落实此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建立倍的模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解析: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有关倍问题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画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特别是画线段图理解题意的方法更要指导到位。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倍的认识

建立倍的概念

例1

考察关于“倍的概念”的理解

如:

例1、做一做:

圈一圈、画一画、填一填、涂一涂等

解决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2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3

会解决有关“倍”的两种典型的问题。

如:

例2例3及相应的练习题,

理解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问题的方法。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解析: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形成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真正实现“熟练的口算”的目标关键有三点:

一是掌握方法;二是加强变式训练;三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解析: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借助小棒,让学生边操作边进行归纳和总结,将直观操作和抽象概括有机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解析:

重视估算教学,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大量估算活动中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估算的策略:

要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数据往大估或往小估来进行推理和判断。

即明确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场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例1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例2

课标规定:

口算的速度要求是“3—4题/分”笔算的的速度要求是“1—2题/分”。

1、会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考察学生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会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考查学生书写格式和正确计算,并保证速度。

笔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例1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例2例3

3、有关0的乘法例4例5例6

解决问题

用估算解决问题例7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例8例9

 

1、会用估算解决问题:

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各种估算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解析:

本单元重点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认识图形的特征。

因此教学中要想很好的落实此目标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从一些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探索并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

第二,让学生通过折、量、比等形式的操作活动,主动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由一年级的表象认识上升到了实质认识。

第三,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折一折、量一量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巩固图形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解析:

此目标的落实是先让学生经历求出一般图形周长的探索过程,再进一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让学生在充分积累探究经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能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解析:

通过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广泛应用,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例5是一个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活动,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探究前要明确要求,也就是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探究之中要知道方法:

可以摆或者画;探究之后要总结规律。

”】

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解析: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想象、情景描述等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

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在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思考和推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四边形

1、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例1

2、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例2

能否正确描述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如:

练习中的填空、判断等

周长

1、周长的含义例3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例4

1、理解周长的含义,能灵活理解和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

如:

练习十八1—4题。

2、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解决实际问题

例5

会应用公式解决解决实际问题

如:

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的第4题等。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母一般不超过10)

单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解析:

通过多种外在的表征方式,如:

分割操作、画图、数学符号等之间的转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即帮助学生能读懂操作过程和图示,会用符号表示,又能根据符号用操作活动和图示进行解释。

会读、写简单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简单的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解析:

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分数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体会算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解析:

在认识“1”是一些物体表示分数时,因为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被平均分后,每份里的物体都可以用整数表示它的个数,学生对用分数表示“部分--整体”的关系感到不习惯。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等多种操作活动,循序渐进的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初步形成认识:

一些物体的“1”与一个物体的“1”是相同的。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解析:

借助解决具体问题活动,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相关知识,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例1例2例3

认识几分之几例4例5例6

1、理解分数的意义。

可以结合一些直观题目,用“填一填”“涂一涂”“圈一圈”“分一分”等方式进行考察。

2、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

3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小于10)

4、会根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表述思考过程。

如:

小红有块糖,拿出2/5送给乐乐,送给乐乐多少块糖?

请你画一画、写一写,表示自己的想法。

分数的简单计算

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例1例2

1减去几分之几例3

分数的简单应用

体会“1”是群体时分数的含义例1

已知“1”求“1”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例2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数学广角”这一单元重点介绍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学习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本单元主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及解析:

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解析:

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

要想更好的落实此目标,让学生能感受集合的知识,教材凭借学生比较熟悉跳绳、踢毽比赛名单的问题,让学生在经历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维恩图产生的过程,再结合维恩图,更直观深刻的加深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解析:

维恩图直观形象,对于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更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维恩图,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感悟集合思想,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单元知识点及评价建议

单元知识点

评价建议

集合

1、能够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能够准确地说明维恩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2、能够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考察的题目类型以课本提供的习题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