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868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9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

开放本《道路工程》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部分

一、填空题

1.城市车辆及行人设施

2.地位交通功能建筑物功能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功能标准具体要求

4.交通密度小安全舒适最大

5.分界控制线用地范围

6.正常情况下舒适无阻碍某一断面处最大

7.快速经济路容美观

8.路面摩擦力路面凹凸不平产生的力路面结构产生的力

9.滚动阻力坡度阻力

10.加速最大速度

11.材料标准满足行车要求工程费用

12.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3.相对横向力乘客的舒适性运营的经济性

14.直线圆曲线圆曲线曲率连续变化

15.回旋曲线

16.长度离心加速度安全圆滑顺适

17.离心力外侧内侧

18.绕边轴旋转绕中轴旋转绕外边缘旋转

19.中线旋转中间分隔带的边缘超高

20.内侧内侧

21.≤250m内侧圆曲线范围内

22.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23.小于两倍

24.直线圆曲线直线

25.直线回旋线圆曲线直线

26.小20°~25°

27.3绕行右转交织

28.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29.伞型(复盆式)盆式谷线式倾坡式

30.车行道中心

31.自行车满足排水3‰锯齿形街沟

32.水平长度最大坡长最小坡长

33.两坡段坡度凸形凹形

34.限制离心力跨线桥下的视距

35.限制失重行车视距

36.相互重合稍长于

37.人行道排水设施各种管线

38.将一年8760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排列位于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

39.10~20cm1.5%~2%

40.一块板二块板四块板

41.直线形抛物线形折线形

42.从下到上从左到右1:

200

43.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坡克服高差。

44.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45.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混合式

46.非直线系数道路面积密度

 

二、名词解释

1.公路:

是指连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等,主要供汽车行驶,具备一定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2.城市道路: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和设施的道路。

3.计算行车速度:

通常可以认为是指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车速。

4.规划路副:

城市道路用地的分界线,红线间的宽度为道路的用地范围,也称道路的总宽度、规划路幅。

5.横向力系数:

μ=Y/Ga---汽车单位质量的横向力

6.交通量:

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来往的实际汽车数。

单位时间:

一小时或一天

7.通行能力:

又称交通容量,是指车辆在以正常情况下可以接受的运行速度,在保证行车舒适、车辆无阻碍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的最大车辆数,以辆/小时或辆/天计。

8.设计小时交通量:

是指设计年限主要方向的标准高峰小时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的依据。

9.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是指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阻力就足以保证汽车安全稳定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10.超高: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11.停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要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12.横净距:

公路曲线范围内最内侧的车道中心线行车轨迹由安全视距两端点连线所构成的曲线内侧空间的界限线(包络线)的距离。

13.施工高度:

在任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14.路拱:

为了迅速排除路面上的雨水,将路面做成由中间向两侧倾斜的拱形,称为路拱。

15.交织长度:

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互相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路程,称之为交织长度。

16.交织角:

以右转弯车道的外缘1.5m和中心岛缘石外1.5m的两条切线的交角表示。

17.路肩:

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构造物。

18.中间带: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上用于分隔对向车辆的带状构造物。

19.快速路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的重要道路。

20.极限最小半径:

指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

它是设计采用的极限值。

21.一般最小半径:

指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它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值。

行车道:

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

22.边坡:

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

23.边沟:

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流水在挖方或低填方路基两侧设置的纵向排水沟。

 

三、简答题

1.红线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

2)确定红线位置

3)确定交叉口型式

4)确定控制点的标高和坐标

2.道路线形设计从以下几方面来保证汽车的行驶要求:

1)保证汽车在路上行驶的稳定性,即保证安全行车,不发生翻车、倒溜或侧滑。

2)尽可能提高车速。

3)保证道路上的行车畅通。

4)尽量满足行车舒适

3.汽车行驶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第一个必要条件是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等于汽车的行驶阻力。

第二个必要条件是牵引力必须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摩擦力(附着力)

即Pt≤Gdφ

4.影响附着系数φ的因素有:

1)路面的粗糙程度和潮湿泥泞程度

2)轮胎花纹和轮胎气压

3)车速

4)荷载

5.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因素有:

1)汽车本身的结构参数

2)驾驶员的因素

3)作用与汽车的外部因素

6.缓和曲线的作用有:

1)线型缓和

2)行车缓和

3)超高和加宽的缓和

7.加宽缓和段长度确定步骤如下:

1)加宽所需的最小长度。

在不设无缓和曲线和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应有尽有按渐变率1:

15且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2)超高缓和段

3)缓和曲线长度

三者最大值。

8.图解法确定视距切除范围的步骤如下:

1)计算停车视距St

2)按一定比例绘制弯道平面图,并示出行车轧迹线的位置;

3)在轧迹线上从弯道两端相连直线上距曲线起点(或终点)的地方开始,按St距离定出多组视线1.1、2.2、3.3、……10.10等;

4)绘出这些视线的包络线(内切曲线)即为视距曲线。

5)量出相应断面的横净距,即可确定相应断面上视距切除范围。

9.平面的不合理线型如:

1)长直线

2)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的圆曲线

3)同向曲线间插入过短直线

10.环形交叉的交通特点如下:

1)所有相交道路都不能直接贯通

2)交叉口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车道将各岔道相互连通

3)无论是直行车还是左转车,都先驶入环道环行一段路程,再从环道进入预定的去路

4)不论驶入或驶出环道的车辆都只能右转弯,按逆时针旋转行驶。

5)不受信号灯控制

11.城市道路平面图上应示出的内容有:

1)路中线两侧红线以外各20~50m的地形、地物。

2)路中心线、远近期的规划红线、车行道线、停车场、绿带、交通岛。

3)人行横道线、沿街建筑物主要出入口(接坡)、各种地上地下的定向位置、雨水进水口、窨井、注明交叉口及沿线里程桩。

4)弯道及交叉口注明曲线要素、交叉口侧石(缘石)的转弯半径等。

12.城市道路纵坡设计一般要求如下:

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2)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

3)山城道路及新辟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设计标高。

4)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宜按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设计纵坡度。

5)纵断面设计应对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要求综合考虑。

13.竖曲线的作用有:

1)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

2)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缓冲作用。

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诱导和舒适感。

3、简述平、纵面线型组合设计的原则。

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的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平、纵面线型的技术指标应均衡,使线型在视觉上、心理上协调。

3)合成坡度应组合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注意与周围环境的配合。

14.举例说明直线与纵断面应避免的情况有:

1)长直线配长坡

2)直线上短距离内多次变坡

3)直线段内插入短的竖曲线

4)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5)直线上的纵断面线型应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形。

15.城市道路纵断面图应标示的内容有:

道路中线的地面线,纵坡设计线,施工高度(填挖值),土壤地质剖面图,沿线桥涵位置,街沟类型的孔径,沿线交叉口位置和标高,沿线水准点位置、桩号标高等,以及在图的下方附以简要的说明表格。

16.城市道路确定机动车道宽度的步骤如下:

1)确定设计小时交通量

2)计算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3)确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Nh

n=-----------------机动车车行道条数

Nm

机动车车行道宽度=n×(3.5~3.75)m×2

4)验算车行道总通行能力,评价服务水平。

17.横断面设计的步骤如下:

1)点绘横断面地面线

2)根据路线和路基资料,将横断面的填挖值及有关资料抄于相应桩号的断面上。

3)根据现场调查的土壤地质资料,示出土石界线,确定边坡坡度及边沟的尺寸。

4)绘横断面的设计线,俗称“戴帽子”。

5)计算横断面的填挖面积,上墨完成全图。

四、计算题

1.解:

1)计算竖曲线的基本要素

转坡角ω=-0.02-(+0.04)=-0.06(凹)

竖曲线长度L=Rω=10000×0.06=600(m)

切线长度T=L/2=300(m)

外距E=T2/(2R)=(300)2/(2×10000)=4.5(m)

2)求竖曲线起点和终点桩号

(1)竖曲线起点桩号:

K2+500-300=K2+200

(2)竖曲线终点桩号:

K2+500+300=K2+800

3)求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1)K2+200竖曲线起点

切线标高10.0+300×0.02=10.0+6.0=16(m)

设计标高16(m)

(2)K2+500竖曲线中点(转坡点)

切线标高10.00(m)

设计标高10.00+4.5=14.5(m)

(3)K2+520处

至终点距离x=800-520=280(m)

切线标高10.0+20×0.04=10.0-0.8=9.2(m)

纵距y=x2/2R=2802/2×10000=3.92(m)

设计标高9.2+3.92=13.1(m)

(4)K2+800竖曲线终点

切线标高10.0+300×0.05=10.0+15.0=25.0(m)

设计标高25.0(m)

2.解:

切线长T=120-70=50(m)由此可得,可达到的最大半径值为:

Rmax=Tctgα/2

=50×3.17=158(m)

为了便于计算,取150m

满足设计车速所需的平曲线公式:

取横向力系数μ=0.10,横坡i=0.02,

V2402

R=------------=---------------------=105m

127(μ+i)127(0.10+0.02)

由此可知,按设计要求,实地所能提供的最大半径为150m,大于按设计车速要求所需的半径105m。

所以能满足设计的要求,路中线最大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