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837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docx

班主任工作理论试题非常全

班主任工作基本理论试题

一、填空

1、在古代社会,学校教学普遍采用个别教授形式。

2、班主任工作的教育学基础主要介绍终身教育和主体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3、马卡连柯认为,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4、班主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5、解决冲突的一般方法有协商、调停、权威解决。

二、选择

1、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教育家是(C)

A、昆体良B、埃拉斯莫斯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2、提出“前景教育”原则的教育家是(A)

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柯尔伯格D、纽曼

3、提出“我们在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教育家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柯尔伯格D、考纳

4、我国开始建立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并作为班主任的任职条件的时间是(D)

A、1951年B、1952年C、1978年D、2006年

5、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A)

A、朗格郎B、华生C、奈瑟D、马斯洛

6、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是(A)

A、行为主义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多元智能理论

三、判断

1、班主任这一角色严格说起来应该出现在原始社会(错)

2、我国最早近代意义的学校是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对)

3、目前,班级这一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只被少数国家采用,所以也只有少数国家设置班主任(错)

4、在我国班主任制正式确立的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对)

5、构件以生为本的教育模式,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趋势(对)

6、重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也是未来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

7、适度维持班主任的权威与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是对立的(错)

四、简答

1、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一)班主任工作将建构以人为本的新模式,

(二)班主任工作要关注现实生活,更新德育内容,(三)班主任工作应注重学生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四)班主任工作要体现民主性,(五)班主任工作要注重整合教育力量,形成德育网络。

2、简答终身教育思想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答: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施使学校教育从思想到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必定给班级教育和班主任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冲击。

1)班主任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观,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功能。

2)班主任不能把班级教育局限于学校与班级,要拓展学校教育生活的时空,内容和领域。

3)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自律性。

3、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

1)适度维持班主任的权威形象,2)塑造学生的行为。

3)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4)合理运用班级规则与秩序的约束力。

4、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防止哪些心理效应带来的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1)要防止首因效应。

2)防止刻板印象。

3)防止认知中的晕轮效应。

4)防止近因效应。

5)防止价值效应。

5、简答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的是引起个体行为发生和改变的起因,强调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个体行为反应中的推动作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心理环境的调适和营造。

1)注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全面分析,正确引导学生的需要,3)引入情感教育艺术。

4)营造自由的学习气氛。

第十章班主任工作的政策法规

一、选择题

1、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在本质上是(A)

A、一致的B、不一致的C、有一定的重合性D、相互制约的

2、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织部分,其经济基础都是以(b)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私有制B、公有制C、全民所有制D、集体所有制

3、下列不属于教育单行法律的是(d)

A、《义务教育法》B、《职业教育法》C、《教师法》D、《教育法》

4、班主任选聘的主体是(a)

A、其所在学校的校长B、其所在学校的教务主任C、其所在学校的政教主任D、校长、教务主任、政教主任、个别班主任

5、班主任具有的身份是(d)

A、公民B、教师C、班主任D、公民、教师和班主任

6、教育法律责任划分为(d)

A、违宪责任和违法责任B、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C、违法责任和刑事责任D、违宪责任、行政法律责任、民事责任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7、刑事法律责任中的主刑包括(d)

A、管制拘役B、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C、罚金、剥夺政治权利D、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和死刑

8、《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a)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A、1小时B、0.5小时C、2小时D、3小时

9、学生的健康检查通常包括(d)

A、形体和运动能力B、机能和运动能力

C、形体和机能D、形体、机能、和运动能力

10、教师申诉制度的管辖分为(d)

A、隶属管辖B、移送管辖C、地域管辖D、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和移送管辖

二、填充题

1、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的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2、教育法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实施方式带有强制性。

3、《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有人将其称为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的母法。

4、班主任的任职条件:

必须取得教师资格;应当是优秀的教师。

5、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6、刑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7、学籍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学校的教务行政部门负责,班主任在学籍管理中起着主要作用。

8、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和操行评价_。

9、《中学德育大纲》规定:

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写操行评语_和评定操行等级。

10、向法院提起诉讼是法律救济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_三类___。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法规:

---是指由有权立法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教育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2、行政法律责任:

---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构成行政违法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3、申诉制度:

----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4、行政复议:

是指教师作为行政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复议机关提出申诉,请求给予补救,复议机关根据申请对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5、行政诉讼:

----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相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

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维护和监督行政职权的依法行使,矫正或撤销违法侵权的行政行为,给予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特殊保护的法律救济活动。

四、问答题:

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一)二者的一致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二者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的,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都是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与任务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2)二者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基础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

3)二者都是党和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管理相对人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和主要依据。

(二)二者的区别:

1)创制的方法不同,从制定主体上看,教育法规只能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而教育政策既包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也包括国家机关,甚至社会团体的领导机关。

从制定程序上看,教育法规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而教育政策是通过党的领导机关会议等形式,在充分展开民主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究形成的。

2)表现的形式不同,教育法规通常以条文形式出现,法规条文一般是直接陈述句,注重条款的规范确定性。

教育政策通常以决议、决定、纲要、通知、意见、指示等文件形式出现的。

3)实施方式不同,教育法规:

方式带有强制性,教育政策:

约束力,强制力有限度。

4)稳定程度和调整范围不同,法规:

不宜变动,长期,稳定。

政策:

随工作形势任务变化修订。

2、班主任享有的普通教师权利和特有的权利?

1)法律上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

学术活动权:

指导评定学生权:

报酬待遇权。

2)特有的权利:

班级管理权,地位待遇权,奖励权,岗位培训权。

3、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原则。

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教师申诉的程序。

提出申诉------对申诉的受理-----对申诉的处理

五、综合题:

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谈谈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途径,你认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途径:

1】各学科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2】重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素养:

1、思想素质好,拥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端正,品德高尚,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业务水平高,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组织的能力,掌握理论,较强人际沟通能力。

3、奉献精神强,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

第八章班级活动组织技能

1、班级活动是指由班级活动成员参加的集体活动。

广义的班级活动主要包含:

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班会活动、团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

2、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指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主题班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

3、班会活动是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张扬学生个性品质,激发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有时进行优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4、班级活动的原则是为了保证班级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活动的组织者在设计、组织、开展活动时必须遵循的一些原则,具体包括方向性、目的性、时代性、计划性、针对性、多样性、趣味性、知识性、主动性、情境性等十大原则

5、班级活动的主题提炼非常重要,具体可以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三方面资源来挖掘学生班级活动的主题。

6、班级活动的计划主要包括标题、正文、结尾。

7、在审美怡情类主题活动的目的是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它具体包括音乐美、色彩美、造型美等三个主题。

8、纪念活动包括对历史事件和名人的纪念活动,对重大节日、传统纪念日的庆祝等。

如报告会、参观访问、祭扫活动、竞赛、演讲、读书、墙报等。

9、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的,所以班主任具备组织和实施班级活动的能力,是我们做好班主任关键。

10、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插言一般是为了活动主题的提升,二是为活动纠偏。

11、知识拓展类主题活动是为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知识,开发学生的致力通常包括体验生活、延伸课本两种主题教育活动。

12、班级活动的标题首先要求充满学生的生活气息、其次还要能反映生活的主题、第三是要简练、醒目、易记。

13、班级活动的评估主要从班级活动计划评估、班级活动主题评、估班级活动效果评估等三方面进行评估。

14、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及时调控活动的进程,同时班主任好要做好及席发言的准备,班主任发言主要包括班级活动的启动发言、班级活动中的插言、班级活动的总结性发言。

二、简答题

1、说一说如何选择好班级活动那个的主题?

答:

活动主题的选择:

主题是统领整个活动的灵魂,班级活动的主题的确定要讲究新与实;“新”主要是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结合最新信息热门话题,将聚焦对准热点,从而确定活动主题。

这样做,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细心观察,深入了解,掌握动态;⑵广泛拟题,充分酝酿,精心选择;⑶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确定主题。

2、什么叫班级活动的衍生性活动?

所谓活动的衍生是指我们在上一次活动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有待解决,或者有些问题没能在上次活动中得到解决,需要我们设计相应的新的活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也可能是在活动开展期间萌发了新的灵感,创设一些新的活动等等。

3、何谓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有组织地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以社会为认识对象所进行的一些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f丰富学识他给你对社火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感情。

4、班级活动的形式可以分成哪几类?

班级活动可以分为1、思想教育类主题活动;2、学习指导类主题活动;3、知识拓展类主题活动;4、生活引导类主题活动。

5、班级活动如果场地在校外,注意哪几个方面?

班级活动的举办地可以在教室里,可以在校园,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野外。

活动场地的选择依据是活动的教育主题和活动形式,如果选择在校外,我们一定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1)提前联系好场地;

(2)量力而行,勤俭节约;(3)注意安全;(4)不要给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5)使用完场所后要善后。

三、论述题

1、如何形成一个正确的班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答: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班风,班风中的核心是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

要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就要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把大家紧密地团结起来。

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全盘考虑,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密切协作。

1、班会宣传,注重正确的舆论导向。

正确的导向,什么时候,都是学生必要的指针。

做人教育,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

对于学生,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学生成绩,更要注重对他们的人格培养。

要想求知,先会做人。

2、自我教育,学生相互提高的阶梯。

在班级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教学生自己认识到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其效果可能要比老师自己强加给学生的效果要好。

在学生的自我参与中,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去影响周围的同学,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要善于把这样的一些活动,和学生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叫学生在学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3、开展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捷径。

学生们,尤其是中小学生,因为平时同学之间的交往比较少,加上天生的爱动的个性,他们特别喜欢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特别珍视这种活动给班级带来的荣誉。

要多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参加学校的活动,在激烈的竞赛中让学生获得乐趣,增加对班集体的荣誉感。

4、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5、严格管理,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整体形成一个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又会影响每个学生的小环境。

大小环境是互相促进的,是密切的联系的。

教师要善于通过大环境去影响和改造小环境。

2、如何提炼班级活动的主题?

选择好的活动主题要后应该多主题进行提炼一般要遵循以下三点:

1、小中见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主题;2、大中见小,从社会大背景中提炼主题;3、常规中创新,从传统教育中拓展主题。

3、如何评价一节好的班级活动课?

评价一节好的班级活动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评价1、班级活动的主题要鲜明、新颖,有明确的指向性;时代感强,体现德育大纲的要求。

2、班级活动内容要标高适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材生动典型,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结合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

3、班级活动形式:

寓教于乐,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展示;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紧凑;丰富多样,学生喜闻乐见。

环境营造得体,较好地烘托班会主题。

4、班级活动的过程。

学生热情参与,主体作用发挥好;循序渐进,反映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发生、发展规律。

教师发动学生有方、指导有度。

5、班级活动效果。

学生积极体验,有了感悟,激起情感共鸣;学生精神振奋,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4、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为活动主体。

班主任要善于启动并激活学生的参与愿望,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放手发动学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人人参与,共同推动班级活动的进行。

其次,活动开展中注意营造与调动活动气氛。

班级活动气氛的营造非常重要。

适宜的气氛会对每个参与者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并诱发他们的从众心理倾向,进而接受教育性活动的影响。

所以,召集人要善于营造一种合适的活动气氛,并随着活动进程不断调整。

最后活动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班主任语言技巧。

5、试述班级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班集体建设的意义?

班级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班集体建设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活动是组织建设良好班集体的有效方法。

1、班级活动有助于班集体的形成,离开活动是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集体。

2、班级活动有助于实现班级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与完善。

3、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班级活动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品德。

学生的情感、意志、和良好的品德是在学生赶感趣、积极参与的活动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

2、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丰富知识、扩大视野。

3、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发展特长,增长才干。

4、班级活动有助于学生增强体质,强健体魄。

6、请你以“感恩父母”为主题设计一个班队活动方案。

《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主题班会活动案例设计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理念】

本节班会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由师生共同设计完成。

 【活动方法】

1学生自己主持,表演歌舞、诗朗诵等。

2学生在“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里“自主、合作、探究”,畅谈并体会父母的爱。

 【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持人男女各一人,并自编主持词。

2明确歌舞表演《感恩的心》的人选并彩排。

3确定配乐诗朗诵《呵!

母亲》的人选,准备好背景音乐。

 【活动流程】

 主持人出场

A:

《诗经》中说: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告诉我们要学会回报。

B: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

“我痛恨人们的忘恩,比之痛恨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是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陷入的恶德还要厉害。

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二(4)班《学会感恩》系列主题班会之《我与父母》现在开始!

 第一环节:

诉说父母的爱

A:

冰冷的冬天,凛冽的风,皑皑的白雪……

B:

温暖的阳光,慈祥的您——我的父亲,我的母亲。

A:

父亲,你是一米阳光,丝丝缕缕地包裹着我,温暖着我!

B:

母亲,你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浸润着我!

A: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B:

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A:

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B: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

合:

能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对父母感恩。

是他们,用自己的爱带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不畏艰辛,精心抚育我们长大成人,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A: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点点滴滴。

让我们回忆一下父母所给予的爱吧!

有些同学带来了照片,你也可以结合照片,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

第七章班级文化建设技能

一、填空:

14

1、文化就是人的智力与体力作用过的东西,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

2、班级文化包括积极因素的文化与消极因素的文化。

3、实施班级文化规范作用的途径有氛围制约、制度制约和观念制约。

4、当人的活动作用于人本身的时候,便生成了精神文化。

5、班级的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包括教师内的布置与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

6、墙报的一般尺寸要求是500cm×120cm。

办黑板报或墙报,高年级是老师规划,指导,学生为主体。

色彩要简洁,形式要庄重,格调高雅,其内容要有陶冶情操,以达到提高素养的功能。

7、因为班级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不过,所制定的制度必须简约,必须通俗易懂,必须是全员参与,必须具备一定的约束力,还必须易于接受。

8、学生犯错一般有三种情况:

其一是犯错不知错;其二是犯错不知觉;其三是知错也犯错,对此我们必须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9、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核心文化。

10、班训拟定要符合如下要求:

一要兼顾内容与形式;二要有创意;三要讲究文采。

二、判断题:

(说法正确的,请在括号里打“√”20

1、文化是人的体力作用过的东西,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错)。

2、班级文化的功用有教育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

(对)。

3、班级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错)

4、低年级的教室布置色彩要鲜艳一些,尽量多一点,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对)

5、教室布置的教育性就是要让教师布置的内容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陶冶功效。

(对)

6、班级制度的功能有:

教育功能、纠偏功能,警示功能。

(对)

7、对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区别对待教育。

对明知故犯的学生要抓住典型,严加教育,杀鸡镇猴。

(错)

8、班级精神文化包括办学宗旨、经营哲学、班级价值观,人生观。

(对)

9、师生关系是班级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错)

10、班训一旦形成,就具备长效性,具有激励人的功能。

(N)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序号)

1、班级文化的教育作用是(③):

①无形的,②无处不在的,③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

2、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体现着他们的(①):

①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②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共同追求;③共同追求、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

3、行为文化属于(①):

①制度文化;②精神文化③物质文化

4、黑板报的标准尺寸是(②):

①500cm×120cm;②400cm×120cm;③250cm×80cm

5、班级名称要具有个性化,如(②):

①高二

(1)班、初一(3)班;②火箭班、音乐班

6、好的班训具备(①)的特点:

①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有创意、有文采;②醒目、完美、华丽;

③完美、有创意、有文采

7、制定班级制度的目的是(②):

①约束;②引导;③纠错

8、办学宗旨就是(①):

①办学目的;②办学目标;③形成班级文化

9、培养班级精神是一个(①)的过程,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升华的过程:

①动态生成;②静态;③动静态结合

10、尊重生命是社会的首要(①)准则:

①价值;②行为;③精神

四、名词解释12

1、文化——是人的智力和体力作用过的东西,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班级文化——是存在于班级的文化现象,是班级全体人员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条例、指令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班级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五、简答题8

1、教室布置要符合那些原则?

答:

1)教育性。

2)主导性。

3)主体性。

4)阶段性。

5)针对性。

6)艺术性。

7)实用性。

8)创造性。

2、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途径有哪些?

答: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