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8020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docx

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及相关计算》

氧化还原滴定法——碘量法

一、概述

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

它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起反应的物质。

氧化还原滴定法根据使用的标准溶液不同可分为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溴酸钾法等。

最常用的也就是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

下面,介绍一下碘量法!

(一)原理和条件

碘量法是利用

的氧化性的

的还原性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其化学方程式是:

是较弱的氧化剂,

是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碘量法可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

直接碘量法是利用

的氧化性直接测定(滴定)还原性较强的的物质,又叫碘滴定法。

应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进行。

时则会发生如下发反应:

直接碘量法可用淀粉指示剂指示终点,终点时溶液呈蓝色。

由于

的氧化能力不强,所以只能滴定较强的还原剂,因此用于直接滴定的物质不多,有

等。

如可用

标准溶液滴定

间接碘量法是利用

的还原性间接测定氧化物质含量的方法。

测定时先将氧化物质,与过量的

反应析出定量的

,然后可用

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

,通过

消耗量,计算氧化剂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间接碘量法。

间接碘量法也有滴定条件:

1、增加溶液的酸度;2、加入过量的

;3、近终点时加入淀粉;4、室温及避光条件下滴定。

间接碘量法也可用淀粉指示剂指示终点,根据蓝色消失确定滴定终点。

(二)碘量法应用(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烯二醇基,易被

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

测定时加入

使溶液成弱酸性,减少维生素C的副反应,且不影响滴定速度。

第一步是配置

标准溶液;第二步是标定

溶液浓度,可用已标定好的

标准溶液来标定

溶液浓度:

;第三步是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并计算出维C含量。

福建省2020届高三化学综合实验题

氧化还原滴定—碘量法习题

1.亚氯酸钠(NaClO2)和ClO2都是重要的漂白剂。

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黄色气体,常用于水的净化和纸浆、纺织品的漂白。

ClO2易发生爆炸,在生产、使用时可用其他气体进行稀释。

ClO2易与碱反应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1)草酸(H2C2O4)是一种弱酸,利用硫酸酸化的草酸还原氯酸钠,可较安全地生成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自来水用ClO2处理后,有少量ClO2残留在水中,可用碘量法作如下检测(已知ClO2存在于pH为4~6的溶液中,ClO2-存在于中性溶液中):

①取0.50L水样,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写出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②已知:

2Na2S2O3+I2= Na2S4O6+2NaI,向①所得溶液中滴加5.00×10-4mol·L-1的Na2S2O3溶液至恰好反应,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该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___mg/L。

 

(3)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制取亚氯酸钠(NaClO2)。

①装置A中产生的ClO2气体,在装置C中反应生成NaClO2,写出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将NaClO2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处理即可得到NaClO2晶体。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某同学认为上述装置并不完整,请在图中画出需补充的装置图。

2.硫代硫酸钠(Na2S2O3),又名大苏打、海波,主要用于照相业作定影剂、作鞣革时重铬酸盐的还原剂,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

其工艺制备流程如下: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模拟该流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I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若要停止I中的化学反应,除停止加热外,还要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I,使反应完全,发现浸入液面下的铜丝变黑,甲同学认为黑色生成物可能含有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①Cu2O;②CuO;③CuS。

乙同学提出假设①一定不成立,乙同学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他做了如下实验来验证黑色物质的组成:

基于上述假设分析,黑色物质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检验制得的硫代硫酸钠产品的纯度,该小组称取5.0g产品配成250mL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

向锥形瓶中加入25.00mL0.01mol·L-1的KI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并酸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的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溶液20.00mL,则该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____(保留3个有效数字)。

(5)丙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不足,提出改进建议___________。

3.

(一)碱式硫酸铁Fe(OH)SO4]可用做净水剂、媒染剂等。

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的部分工艺如下:

已知: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1)反应Ⅰ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中加入NaHCO3调节体系的pH在_____________范围内。

(3)反应Ⅲ中生成的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Ⅲ中通入O2可减少NaNO2的用量,当消耗1molO2可节约n(NaNO2)=_____mol。

(二)自来水厂用ClO2处理后的水中,要求ClO2的浓度在0.1~0.8mg/L之间。

碘量法可以检测水中ClO2的浓度,步骤如下:

Ⅰ.取一定体积的水样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碘化钾,并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Ⅱ.加入一定量的Na2S2O3溶液。

(已知:

2S2O32-+I2=S4O62-+2I-)

Ⅲ.重复上述操作2~3次。

操作时,不同pH环境中粒子种类如图所示:

请回答:

①操作Ⅰ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确定操作Ⅱ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③若水样的体积为1.0L,在操作Ⅱ时消耗了1.0×10-3mol/L的

溶液10mL,则水样中ClO2的浓度是        mg/L。

4.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

(1)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

①粗盐精制;②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③ClO2的制取。

工艺流程如图:

①粗盐水中含有Ca2+、Mg2+、

等杂质。

除杂操作时,往粗盐水中先加入过量的试剂X,X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充分反应后将沉淀一并滤去。

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Ksp(BaSO4)=1.1×10-10;Ksp(BaCO3)=5.1×10-9]

②上述过程中,将食盐水在特定条件下电解得到的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

电解时生成的气体B是___________;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

)。

饮用水中ClO2、

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锥形瓶中;

  步骤2:

调节水样的pH至7.0~8.0

  步骤3:

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

加入少量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步骤5:

再调节溶液的pH≤2.0;

  步骤6:

继续用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

  ①步骤1中若要量取20.00mL水样,则应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

  ②步骤1~4的目的是测定水样中ClO2的含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lO2+2KI=2KClO2+I2,2Na2S2O3+I2=Na2S4O6+2NaI,则步骤4中加入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滴定达到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

  ③步骤5的目的是使I-将溶液中的

还原为Cl-以测定其含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量的亚氯酸盐。

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质最适宜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明矾   b.碘化钾   c.盐酸   d.硫酸亚铁

5.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无水FeCl3。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Cl2生产无水FeCl3。

已知:

FeCl3固体呈黑棕色、易潮解、易升华。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KMnO4和浓盐酸在装置A中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2)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装置C中玻璃丝的作用是________,E中为碱液,其作用是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气体通入装置C前应先除去其中含有的HCl,否则会影响所得FeCl3的纯度,对此你的观点是________。

(4)已知FeCl3·6H2O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50

80

100

溶解度(g/100gH2O)

74.4

81.9

91.8

106.8

315.1

525.8

535.7

则从FeCl3溶液制得FeCl3·6H2O晶体的操作步骤是:

加入少量盐酸、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5)FeCl3的质量分数通常可用碘量法测定:

称取2.300g无水氯化铁样品,溶于稀盐酸,再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取出10.00mL,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某一指示剂并用0.1000mol·L-1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12.50mL标准液。

已知:

①写出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

②样品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6.Na2S2O4(保险粉)广泛用于纺织工业的还原性染色、织物的漂白等,它既具有强还原性,又具有强氧化性。

回答下列问题:

(1)Ventron公司研发了现场制取保险粉的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aBH4+8NaHSO3=NaBO2+4Na2S2O4+6H2O。

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2)德国BASF等企业曾用氯碱工业得到的钠汞剂生产保险粉,其反应原理如下:

2Na[Hg]+2Na2SO3+2H2O=4NaOH+Na2S2O4+2Hg。

该方法得到的产品中会含有较多Cl-,从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另一缺点是________。

(3)甲酸钠(HCOONa)法生产保险粉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用甲醇作溶剂的原因除SO2、HCOONa均易溶于甲醇外,还有________。

②“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测定产品中Na2S2O4质量分数的主要步骤如下:

称取ag样品,将其加入盛有一定体积的甲醛(HCHO)的烧杯中(Na2S2O4+2HCHO+H2O=NaHSO3·CH2O+NaHSO2·CH2O),溶解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线。

准确移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酸化后加入淀粉指示剂并用c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此时只发生反应:

NaHSO2·CH2O+2I2+2H2O=NaHSO4+HCHO+4HI),滴定终点时消耗VmL碘标准溶液。

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样品中Na2S2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列出计算表达式即可)。

7.水合肼(N2H4·H2O)又名水合联氨,无色透明,是具有腐蚀性和强还原性的碱性液体,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试剂。

利用尿素法生产水合肼的原理为:

CO(NH2)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

实验一:

制备NaClO溶液。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________(填标号)。

A.玻璃棒

B.烧杯

C.烧瓶

D.容量瓶

E.胶头滴管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制取水合肼。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3)①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过程中需控制反应温度,同时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A中。

如果滴速过快则会导致产品产率降低,同时产生大量氮气,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故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________(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溶液

③充分反应后,加热蒸馏A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实验三:

测定馏分中水合肼含量。

(4)称取馏分5.0g,加入适量NaHCO3固体,加水配成250mL溶液,移出25.00mL置于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淀粉溶液,用0.10mol·L-1的I2溶液滴定。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保持在6.5左右。

(已知:

N2H4·H2O+2I2=N2↑+4HI+H2O)

①滴定时,碘的标准溶液盛放在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本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消耗I2溶液的平均值为18.00mL,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8.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含氯消毒剂有NaClO2、NaClO、ClO2和Cl2.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___。

(2)消毒剂投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与氨结合得到一种结合性氯胺(NH2C1)。

NH2C1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也是一种强杀菌消毒剂,常用于城市自来水消毒。

其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

上述四种含氯消毒剂中消毒能力最强的是______。

(4)自来水厂用ClO2处理后的水中,要求ClO2的浓度在0.1~0.8mg•L-1之间。

用碘量法检测ClO2处理后的自来水中ClO2浓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取一定体积的水样,加入足量碘化钾,再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并加入淀粉溶液。

步骤Ⅱ.用Na2S2O3溶液滴定步骤I中所得的溶液。

已知:

a.操作时,不同pH环境中粒子种类如下表所示。

pH

2

7

粒子种类

Cl-

ClO2-

b.2S2O32-+I2=S4O62-+2I-。

①步骤Ⅱ中反应结束时溶液呈______(填“蓝色”或“无色”)。

②若水样的体积为1.0L,在步骤Ⅱ中消耗10mL1.0×10-3mol•L-l Na2S2O3溶液,则该水样中c(ClO2)=______mg/L。

9.三氯化六氨合钴[Co(NH3)6]Cl3是橙黄色、微溶于水的配合物,是合成其它一些含钴配合物的原料。

下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含钴废料(含少量Fe、Al等杂质)制取[Co(NH3)6]Cl3的工艺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适量NaCl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Na2CO3调pH至a”会生成两种沉淀,分别为    ______(填化学式)。

(3)操作Ⅰ的步骤包括 __________    、冷却结晶、减压过滤。

(4)流程中NH4Cl除作反应物外,还可防止加氨水时c(OH-)过大,利用平衡原理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步骤中甲同学认为应先加入氨水再加入H2O2,乙同学认为试剂添加顺序对产物无影响。

你认为_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观点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碘量法可测定产品中钴的含量。

将[Co(NH3)6]Cl3转化成Co3+后,加入过量KI溶液,再用Na2S2O3标准液滴定(淀粉溶液做指示剂),反应原理:

2Co3++2I-=2Co2++I2,  I2+2S2O32-=2I-+S4O62-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所测钴含量数值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用久置于空气中的KI固体配制溶液

b.盛装Na2S2O3标准液的碱式滴定管未润洗

c.滴定结束后,发现滴定管内有气泡

d.溶液蓝色褪去,立即读数

10.硫化氢毒性很大,俗称“一口闷”,工业废水中的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会以硫化氢的形式逸出。

某课外小组以碘量法测定废水中的硫化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吹气、固硫

连接装置,打开氮气源,检查装置气密性。

移取一定体积1mol·L-1乙酸锌溶液于两支吸收管中,取200mL水样于反应瓶中,通入氮气一段时间。

移取10mL盐酸于反应瓶中,水浴加热,继续通入氮气。

已知乙酸锌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锌沉淀(硫化氢被完全吸收)。

Ⅱ.滴定

关闭气源,往两个吸收管中各加入0.010mol·L-1的碘标准溶液100mL(过量),再加入盐酸5mL,静置。

加入淀粉指示液,用0.010mol·L-1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两支吸收管中的液体进行滴定。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瓶中前通氮气是为了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

(2)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能高于8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碘标准溶液之前,吸收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若只使用一个吸收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5)该200mL水样经吹气、固硫后,滴定操作时共消耗160mLNa2S2O3溶液,则废水中硫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mg·L-1。

(6)实验室常用FeS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S。

实验室制取H2S时,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性质和反应条件分析,下列发生装置中可选用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7)将二氧化氯溶液加入硫化氢溶液中,然后加入少量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写出二氧化氯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一种从含碘有机废水(含I-、HCOO-、丙酮及醇类)中回收碘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HCOOH是弱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1)减压蒸馏蒸发低沸点有机物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电位保护下(指示滴加氧化剂过程中电位的变化)加入氧化剂氧化I-,电位保护的目的是________,NaClO氧化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一次粗碘”还原时,加入Na2SO3的量不宜过量太多,其原因是________。

(4)“二次粗碘”含I2、难挥发性物质及易升华的ICl等,实验室可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升华提纯,冷却水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粗碘中需加入少量NaI的目的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12.焦亚硫酸钠(Na2S2O5)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Na2S2O5,通常是由NaHSO3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

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利用烟道气中的SO2生产Na2S2O5的工艺为:

① pH=4.1时,Ⅰ中为_______溶液(写化学式)。

②工艺中加入Na2CO3固体、并再次充入SO2的目的是_______。

(3)制备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电解技术,装置如图所示,其中SO2碱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电解后,_______室的NaHSO3浓度增加。

将该室溶液进行结晶脱水,可得到Na2S2O5。

(4)Na2S2O5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

在测定某葡萄酒中Na2S2O5残留量时,取50.00mL葡萄酒样品,用0.01000mol·L−1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0.00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样品中Na2S2O5的残留量为____g·L−1(以SO2计)。

13.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

+I2=2I-+S4O

)。

问题:

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mg·L-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1)H2C2O4+2ClO-+2H+= 2CO2↑+2ClO2↑+2H2O

(2)①2ClO2+2KI= 2KClO2+I2 

②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1.35   (3)①2NaOH+2ClO2+H2O2= 2NaClO2+2H2O+O2

②防止C中试管中的溶液倒吸到A中

③在装置C后画 

(或其他合理装置)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及性质实验,难度较大,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1)据已知可知草酸可以还原次氯酸根离子,本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故离子方程式为H2C2O4+2ClO-+2H+= 2CO2↑+2ClO2↑+2H2O,

故答案为:

H2C2O4+2ClO-+2H+= 2CO2↑+2ClO2↑+2H2O;

(2)①从已知可知是二氧化氯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故化学方程式为2ClO2+2KI= 2KClO2+I2,

故答案为:

2ClO2+2KI= 2KClO2+I2;

②因原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