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7433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4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

第一课家人的爱

一、主题目标: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2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

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活动三:

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懂得家长对自己无私的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并说说作为子女要不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

懂得家长对自己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4页、5页的几幅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活动二

1、什么是父母的爱,(学生自由说)

2、经验交流:

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

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

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三、小小辩论会

1、分组讨论:

家人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不求任何回报。

作为子女,要不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2、按不同的选择,分成小组,各自阐明自己的理由。

通过辩论让学生知道应该知恩图报。

3、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4、我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四、教师总结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

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能和爸爸、妈妈谈谈心

教学重难点:

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

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

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

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

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

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

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假如我来做父母

以教科书第8页情境为例,让学生演一演:

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

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亲会是怎样的心情,在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

(二)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

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

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

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

钱是这样赚来得)

(三)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配乐诗朗诵:

妈妈的爱

2、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

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3、同桌互说,指名说。

(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教学重难点:

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

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

揭题关心父母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

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

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

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4、因为我们的年幼无知,因为我们的淘气不懂事,我们曾经做了些傻事,使爸爸妈妈很伤心呢?

你曾经做了什么?

5、教师评价:

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

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二、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第三课来自社会的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

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

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

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

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你还知道学校中有哪些爱的故事。

生自由说,从中体会校园的可爱。

(三)教师总结

请大家利用课后时间采访“我心中的老师”,为下堂课的交流汇报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校园中老师们对我们的关爱,其实在社会上一样有那么多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和事。

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一下吧。

二、社会的爱

(1)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

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2)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3)看图提问:

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4)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前两课的内容。

三、课堂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

(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第一课 不一样的你我他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准备:

彩笔、画纸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能够从不同方面去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一、导入:

    古人云: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生活中的你我他该如何相处?

友好相帮呢?

二、画自画像

1、课前活动

(1)每一位学生自主为自己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不要标出名字、照片或可以被辨识地特征。

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以及生活体验等。

(2)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

(3)学生悄悄的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老师。

2、活动中:

(1)老师进行自画像陈列。

(2)学生猜猜画的是谁?

(3)用笔写出名字。

(4)谜底揭晓

活动后讨论:

(1)从同学们的自画像中来辨认其他同学,是简单还是容易?

(2)哪些同学比较容易辨认,为什么?

(3)你对自己和同学有什么新发现?

(4)能否在每位同学的自画像上,找出他们的特征?

思考:

(1)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还有哪些不一样?

(2)班里的同学有没有完全一样的和完全不一样?

小结:

教师展示手中的小物品,总结说,花有别样红,人有形形色色,物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也有闪光点,在一起学习应互相帮助。

第二课时活动二    我们一起享用

一、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二、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我们同学都喜欢动手做实验,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好吗?

二、请同学们看图

(1)图上画有一个圆,请你想象图画的圆圈可能是什么?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儿画完。

(2)学生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

你的画与别人的画一样吗?

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3)思考:

“大家同时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4)学生说一说

(5)小结:

人有千千万万,每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

即使有时看起来有一点相同,那时也只是有点相似。

三、我们继续来做个实验、我们分得丰富一样吗?

(1)请同学将一批东西拿出来进行分类。

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

如:

按用途分

      钢笔       方形 

毛笔       圆形式

笔:

  圆珠笔     形状:

三角形

       签字笔                   梯形

       铅笔                     椭圆形

(2)思考:

为什么同学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四、讨论:

在实际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

,说来大家听一听。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心中应有他人,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处在同一个位置,因此,大家在一起相处就要听一听别人的一件和想法,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会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画是大家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它不但能陶冶我们的情趣,锻炼我们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

我们这一节课一起来作画。

二、绘画活动

(1)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在花瓣和花叶涂上色彩。

(2)画出一束色彩斑斓的花,进行评展。

三、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给花儿涂上什么颜色

四、想象说话

假如:

大家都只喜欢一种色彩,画出的花束会怎样?

五、思考: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花儿?

小结:

因为不同,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假如世界上只有一种色彩,世界会美丽吗?

因此,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发现了美丽。

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了差异,差异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

带来了美。

请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观察。

六、在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各有特点,在班上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才使我们班上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如何使自己成为班级的骄傲?

七、同学们发言,谈自己的想法

八、小结:

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用自己的言行,为集体争光,才将大树装扮得如此美丽。

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并由此加深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理解。

九、夸夸我们班上的好孩子

同学们自由说说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以表彰。

 

第二课 换个角度想一想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

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

同学们进行讨论 。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出发。

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

五、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

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

(高兴、愤怒、悲伤、孤单

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

(生气、尴尬、悲伤、孤独、

厌烦等)

情感体验:

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

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六、小结:

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

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学会宽容、欣赏他人。

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和失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一、图上的事例

讲述图上的事例:

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

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

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三、结合身边实例说说同学之间该如何友好相处。

学生自由说。

四、换个角度看问题

导入:

我们每个人和别人接触时,都会对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同学,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1、结合图中的故事说说自己的想法。

2、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办?

3、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两个同学在看待同学

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设想一下,哪个同学交的朋友多,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更快乐呢?

五、教师总结

第三课 分享快乐

教学目标:

1、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能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4、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5、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能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学难点:

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等,带一两件心爱的物品来。

2、橡皮泥、牙签。

3、“盲人点灯”的课件(故事朗读、图片和音乐)。

4、学生自己先阅读“故事与思考”,根据理解增添解说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教学重点:

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学难点:

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

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板书:

分享的快乐)

二、组织学生把带回的物品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1、“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

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1) 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

(2)鼓励大家都能介绍自己的物品,给孩子充分交流的时间。

2、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3、分小组讨论: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

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四、教师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如果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会变成两个人的快乐,那样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说不完的快乐,大家都是无比快乐的孩子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2、能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教学重点:

能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学难点:

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二、活动过程

1、“分橘子”活动。

(每个学生的名字写在纸条上,随手抽到哪个名字,谁就时幸运者。

)幸运者的奖品是一个橘子。

    2、看看“幸运者”或组里其他同学的反应。

    3、如果这个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问问他为什么要分给别人。

如果这个同学自己吃了,问问他吃的时候的感觉及其他人的感觉。

    4、引导体会:

好东西仅仅自己享用,并不一定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更快乐。

    5、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

(1)观看33页的图片。

(2)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6、结合33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7、分组讨论:

A、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B、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

(1)把雨伞借给他。

(2)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

(3)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

三、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2、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布置学生把收集到的邮票分类贴好。

1、把相片、报纸或书的图片分类贴好,并附说明。

2、让学生分小组用旧的橡皮泥、牙签做建筑物模型。

二、小组成果展示交流。

三、活动总结:

1、出示问题,思考讨论。

(1)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是怎样学习的?

(3)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

的?

(4)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

分组把自己贴好的集邮或图片内容讲给同学听。

2、把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综合形成新的想法。

3、小组先设计好方案,再合作搭建模型。

4、评出好的作品来展示。

5、讨论问题,交流想法。

  

四、故事配音朗诵。

    1、听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