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7338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庸.docx

《中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庸.docx

中庸

 

《中庸》节选

 

三年级诵读校本教材

 

 

《中庸》自编教材

诵读时间:

三上第九周

【诵读内容】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仲尼曰: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4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

民鲜久矣。

[译文]

1人的天命被密编(写)在性格中;能把性格、性情统领的是‘道’、是理谛;研究、修习如何统领的是宗教。

(其中佛教最有效,殊胜)

2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感情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

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3仲尼说:

“君子中庸,小人违反中庸。

君子的中庸啊,君子而时时执中;小人的(反)中庸啊,小人而肆无忌惮啊。

   4孔子说:

“中庸作为一种美德,是最高尚的了!

民众缺少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注释]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藏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相关资料补充]

这里,儒家的中庸学说看似艰深,实质在于执中而处,无过不及。

我们平时所谓的“适可而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这里的“可”是个度的把握,过和不及都违反了中庸之道,更不要说肆无忌惮了,那肯定是走极端的一路了。

如果是偏执于一端而行事的话,要么是个狂徒,要么就是别具用心的小人。

所以,从对事情的判断,把握,拿捏,处理方面。

足可以分别一个人的心性,那就是看他有没有真正的进入中庸的境界。

舍此而行的即违反了中庸。

而如果表现得趾高气扬,肆无忌惮,那必然是小人无疑了。

即所谓“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听起来是非常美妙的一个词,是非常美好的一个事物,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

可是,孔子所说的中庸是这样的吗?

何谓中?

在天地之间,无所谓中。

对一个人来说,他自己就是中。

问题就是在许多个人之间,才有一个真正的中点。

大家平等,才能得到一个真正的中点。

在孔子那里,人不是生而平等的,有人有民,有君子有小人,有尊贵有卑贱,等级不同,而他是站在尊贵一边的,是要维护尊贵者的利益的,正如有子所说的“和”的“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那样,这个中心点只在贵族那里,不能有损这个制度。

在当时,民众都不喜欢这个制度,都在破坏这个制度,来势是激烈的,自然大大地脱离了这个中心点。

他就认为,民众们没有这个美德了。

但这符合事实吗?

孔子所说的那种“中庸”美德真的是一种美德吗?

 

诵读时间:

三上第十周

[诵读内容]

5子曰: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6子曰:

“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7子曰: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8、『1』子路问强。

『2』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3』「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君子居之.

『4』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

而强者居之。

[ 注释]

“宽柔以教(教己及众人至宽柔以和谐,教国君至宽柔以福民,宽者,有其容,有其格制,重在本立也,柔者,凡木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乃是宽后所之为),不报无道(报者,表示治人罪之意,又有报答之意,对于平常个人,别人二百五,你也跟着二百五,实为报无道也,而对于国家而言,无道之国君,是不能让他再二百五下去,否则民祸也,国亦不存矣,如宽柔何?

),南方之强也。

君子居之。

(强之一也,君子之道)”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

而强者居之。

(重国之所说也,枪不离手,甲不脱身,为国捐躯,强之二也,言下之意,你那些打架斗殴争强斗狠都是小打小闹没意思,这才是强者之道也)。

[译文]

5说法真可谓精辟绝伦。

愚蠢而麻木之人,给他燕窝羹,他会说味儿太过清淡,索然无味,尚不及麻辣豆腐过瘾。

聪慧而睿智之人,又恃才傲物,目高于顶,常剑走偏锋,堕入极端,自授罗网而不自知,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6孔子说:

“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

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浅显。

 7孔子说:

“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平定,官爵俸禄可以推辞不要,月白锋利的刀刃也可以踩上去,而中庸的道理却不容易做到啊。

8子路者,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冠雄鸡,佩暇豚,孔子门下,也算做一另类。

“强”由他问来,颇有一番滋味。

古今以来,都有文武之争,内外之为,所谓一张一弛,乃是执其两端之意。

子路平日所现乃是己与人之间之强弱,武也,外也,乃是有为之法,正所谓自胜者强,故夫子校之于君子之强,文也、内也,乃是无为之法,而无不往亦,当然,注意这里是校之,而非制之,个中不可言也。

另此篇非仅是小鲜之说,更有大国之治,乃是大其意也,南与北,不过是一二三。

子路向夫子请教“强”,夫子说:

“南方之强?

北方之强?

还是你这副德行?

【相关资料补充】

 

诵读时间:

三上第十一周

【诵读内容】

9、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10、“诗云: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1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2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

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注释】

【译文】

9“和乃依着“性”之节度顺势而为,君子和而不流就为君子顺应规律而非是被规律而规律,中乃天地之初势,更为正也,中立而不倚,乃是中正不偏,公理公道也,加之后者不变塞、至死不变(有道自然好说,无道则要更为坚贞),皆为守也,前言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更拳拳服膺者有几?

故守可谓强也。

而我们守的是什么呢?

我们的“塞”之时的名节操守?

我们的功禄?

而是择乎中庸,得一善也,获一知也,正所谓这个世界最厉害的武器不是剑,而是爱呀。

而这一切都源于自我们自身,不要迷恋圣人,圣人只是一个传说。

10在《中庸》、《大学》里面,经常都会引用《诗经》中的一些原文。

通过圣贤的这些引用,《诗经》里这些句子的内涵就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如果现代人拿一本《诗经》的白话译本来读,就发现对刚才这句的解释很简单、浅陋,无非就是说老鹰在天上飞,鱼儿在水底游罢了。

但是,孔子下面紧跟着这一句“言其上下察也”,这个味道就大不一般了!

11君子只求就现在所处的地位,来做他应该做的事,不希望去做本分以外的事,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

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相关资料补充】

鸢飞戾天,就是高高山顶立;鱼跃于渊,就是深深海底行。

对于最高的地方应该要达到或有所关注,要能够立的起来,并能够行之于上;对深的地方同样也要达到或有所关注,也要能够立的起来,也能够行之于上。

身处功名富贵之中,处之坦然还比较容易,但是身处艰难困苦之中,是否依然还能处之坦然呢?

《曾国藩家书》之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吾尝见朋友不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如吴(木云)台凌荻舟之流,指不胜屈。

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温弟所处,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乃动则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

以后务宜力除此病,以吴(木云)台凌荻舟为眼前之大戒。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万望温弟再三细想,勿以吾言为老生常谈,不直一哂也。

王晓林先生在江西为钦差,昨有旨命其署江西巡抚,余署刑部,恐须至明年乃能交卸。

袁漱六昨又生一女,凡四女,已殇其二,又丧其兄,又丧其弟,又一差不得,甚矣穷翰林之难当也!

黄麓西由江苏引入京,迥非昔日初中进士时气象,居然有经济才。

王衡臣于闰月初九引见,以知县用,后于月底搬寓下洼一庙中,竟于九月初二夜无故遽卒。

先夕与同寓文任吾谈至二更,次早饭时,讶其不起,开门视之,则已死矣。

死生之理,善人之报,竟不可解。

邑中劝捐,弥补亏空之事,余前己有信言之。

万不可勉强勒派。

我县之亏,亏于官者半,亏于书吏者半,而民则无辜也。

向来书吏之中饱,上则吃官,下则吃民,名为包片包解。

其实当征之时,是以百姓为鱼肉而吞噬之,当解之时,则以官为雉媒而播弄之。

官索钱粮于书吏之手,犹索食于虎狼之口,再四求之,而终不肯吐,所以积成巨亏。

并非实欠在民,亦非官之侵蚀人已也。

今年父亲大人议定粮饷之事,一破从前包征包解之陋风,实为官民两利,所不利者,仅书吏耳。

即见制台留朱公,亦造福一邑不小,诸弟皆宜极力助父大人办成此事。

惟损银弥亏,则不宜操之太急,须人人愿捐乃可。

若稍有勒派,则好义之事,反为厉民之举,将来或翻为书吏所藉口,必且串通劣绅,仍还包征包解之故智,万不可不预防也。

梁侍御处银二百,月内必送去,凌宅之二百,亦已兑去。

公车来,兑六七十金,为送亲族之用,亦必不可缓,但京寓近极艰窘,此外不可再兑也。

书不详尽。

余俟续县。

国藩手草。

诵读时间:

三上第十二周

【诵读内容】

13“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14子曰: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15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16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 注释】

(1)行远必自迩:

行远路一定要从最近处开始。

(2)帑(帑):

古通于孥,儿女。

耽:

喜爱。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和乐且耽。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译文:

妻子合美,如同鼓奏琴瑟。

兄弟已经和好,和乐而且喜爱。

使你的家室合宜,使你的妻子儿女快乐。

【译文】

13所谓“居易以俟命”即是指处于平易而无危险的境地,素位而行以等待天命。

不欺凌弱小,不攀附权贵,不怨天,不尤人,这应该就是君子修身正己的德行吧,君子与小人两种不同心态的比较,更可见君子胸中风光霁月、洒落晶莹,全然没有半点私累。

14孔子说:

“射礼之道与君子相似,偏失于正确的目标,反而从自身寻求原因。

15君子之道,譬如远行一定要自近处开始,譬如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16升起先祖的牌位,奉行祭祀的礼节,奏祭祀的音乐。

敬先王所尊的祖宗,爱先王所亲的子孙臣民。

先王已死,奉事他好像活着的一样;先王虽亡,奉事他好像存在的一样,真可说是尽孝顺到极点了.

【相关资料补充】

对照白居易的言论思想,岂不正与这“素位”一章儒家的处世观一脉相承?

在儒家思想体系里原本不仅有迫切求进、积极用世的一面,还有顺时知命、宠辱不惊的一面,作为君子处世之道两者相为表里自然能得以长久。

只可惜众多儒家读书人一旦任事总要过多关注前者而遗落后者,只知进是儒者勇气,不知适时的退更是儒者智慧,一旦受挫便掉头往道、释二家寻求解脱,久而久之,世人眼里洒脱与旷达似乎只有借助于佛老思想才能实现,且几乎一律等同于放任自然、忘怀世事了,这实在是有失偏颇。

诵读时间:

三上第十三周

【诵读内容】

17哀公问政。

子曰: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

18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19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20天下的共由之道有五,所以通行它的有三。

说的是君臣啊,父子啊,夫妇啊,兄弟啊,朋友之交啊:

五项是天下的共由之道啊。

智慧,仁爱,勇敢这三项,天下通行的美德啊,所以行施它们的目标一致啊。

【注释】

【译文】

17哀公问治理国家的方法。

孔子说:

“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已经在典籍当中记载了。

按周礼办事的人存在此办法就能实行;按周礼办事的人不存在此种办法就不复存在。

统治百姓的方法就是尽快搞好政事,经营土地的方法就是迅速种植树木。

国家政务就像蒲卢的道理一样。

18所以治理国家在于得到按周礼办事得的人,要得到这样的人,就要修好自身,修养好自身就要实行人道,就要是实行仁。

仁就是爱人,爱自己的亲族就是最大的仁;义就是要做事相宜,尊敬贤人是最大的义。

爱亲族要有差别,尊敬贤人要分等次,这样就产生了礼。

处在臣下的位置,又不能得到君上的信赖,这就不能得到平民而加以治理了。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身;想要修身,不能不侍奉父母;想侍奉父母,不能不了解贤人,想要了解贤人,不能不知道天命。

19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在下位的不得到上的信任,民众不可得到治理了呀!

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养自身。

想修养自身,不可以不侍奉亲人;想侍奉亲人,不可以不懂得人;想懂得人,不可以不懂得天道。

20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相关资料补充】

 

诵读时间:

三上第十四周

【诵读内容】

21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

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

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22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2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24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获乎上有道:

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

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

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 注释】

1.豫:

事先有准备,预先。

  2凡事:

无论什么事情。

  3.跲:

音夹,本意是绊倒。

这里是理屈词穷的意思。

  4.疚:

忧苦,内心痛苦。

  5.穷:

这里指走投无路。

  6.选自 《礼记.中庸》

【译文】

21“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

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第一,要修养品德。

第二,要尊敬聪明贤能的人。

第三,要亲爱自己的亲人。

第四,要敬重大臣。

其五,要体谅群臣。

第六,要像爱护子女那样爱护老百姓。

第七,要招来各类工匠和天下的英才。

第八,要优待远方的异族。

第九,要安抚四方的各个诸侯。

“”修养自身,就可以确立良好的品德。

尊敬贤者,就能够崇尚知识而不再受谬误的欺骗和迷惑。

仁爱亲人,就能够对父母、叔伯、兄弟加以关爱而不生怨恨。

敬重大臣,则办事有理有序而不惊慌失措。

体谅群臣,士臣会加倍地回报你的恩德。

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庶民,百姓就会感恩戴德,就会勤勉努力,成为勤劳勇敢的人。

招来各类工匠,财富、国库就会充实。

优待远方的异族,则四面八方的人就会来归顺。

安抚诸侯,整个天下就会敬畏国君。

22斋戒虔诚庄整服饰,不合礼不做,所以修养自身啊;驱谗言远女色,轻财物而尊德行,所以尊尚贤者啊;提高他的地位,丰厚他的俸禄,和他同一爱憎,所以勉励亲爱亲人啊;众官听他使用,所以敬重大臣啊;真心信任丰厚俸禄,所以激励士子啊;使民以时少收赋税,所以加勉百姓啊;

24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面的支持,就不可能治理好民众。

得到在上面的支持有办法:

得不到朋友的认可,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支持;得到朋友的认可有办法:

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认可;孝顺父母有办法:

对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

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相关资料补充】

《礼记·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豫,亦作“预”。

毛泽东《论持久战》八八: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诵读时间:

三上第十五周

【诵读内容】

2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2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7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8大哉!

圣人之道洋洋乎!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然后行。

【 注释】

(1)威仪:

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节。

(2)凝:

凝聚、聚集。

(3)哲:

聪明的、有智慧的。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既聪明又智慧,以保全自身。

【译文】

25真诚,是上天的原则;使自己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恰到好处,不用思考就能拥有中庸,自然而然地符合中庸之道,这是圣人。

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26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施行。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停止;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停止;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停止;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停止;要么不施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停止。

别人用一分努力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我用一千分的努力。

真能够这样做法,即使愚笨也一定可以明智,即使柔弱也一定可以强大。

27为物,创造万物的意思;生物,生养万物的意思。

君子修养如同天地,而天地之道,可以用一句话说清楚:

天地创造万物从一而不是二开始,因此天地生养万物不可测度,而成就了天地之道的广播、深厚、崇高、光辉、悠久。

28“伟大啊,圣人之道如海洋般广大美好啊!

发育万物,其高直达到于天。

丰富美好啊,礼节仪式有三百种,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仪节有三千种。

待有正确的人物而后可以实行。

所以说:

如果不是至德的人,至道不会凝聚到他的身上。

所以,君子尊重德性而行辩问求学之道,到达广大的境界而竭尽精微的道理,达到最高明的境界而行中庸之道。

温故而知新,敦实宽厚而尊崇礼仪,所以,居于上位而不骄,做为下属不背判;国有道时,他的言语足以兴国;国无道时,他的沉默足以容身。

《诗》经中有诗句说: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相关资料补充】

 

诵读时间:

三上第十六周

【诵读内容】

29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30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31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夫焉有所倚?

32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注释】

肫肫:

形容词,象肉一样,很敦厚。

很厚,很仁慈,很敦厚,很敦厚,非常敦厚。

渊渊其渊,他的智慧、胸襟深远,象泉水一样不断的,渊渊:

不断地流,细水长流。

【译文】

29只有天下最圣明的人,才能做到聪明睿智可以临视万物,宽厚温柔可以包容天地,奋发刚强坚毅可以决断事物,端庄公正可以使人尊敬,条理清晰可以辨别是非邪正。

圣人的美德博大精深而又适时表现出来。

30博大像天,深沉像渊,表现在仪表上则人们没有不敬佩的,表现在言论上则人们没有不信任的,表现在行为上则人们没有不欢欣的。

所以他的美好名声广泛流传在中国,并传播到边远的少数民族部落;车船所到的地方,步行所到的地方,天所覆盖的地方,地所负载的地方,日月照耀的地方,霜露降落的地方,只要有血脉气息的人,没有人不尊敬亲近他的,所以说圣人的德行可以与天匹配。

31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制定治理天下的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

他要依靠些什么呢?

32肫肫其仁!

渊渊其渊!

浩浩其天!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32浩浩其天,这个胸襟啊,伟大得象天地一样。

所以道成功了,深厚,深远、伟大。

【相关资料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