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7311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docx

中外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家、政治活动家,法国自由派的领袖。

反映他政治思想的主要论著,收入《贡斯当政治论文选》中,包括《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适用于所有代议制度政府的政治原则》《征服的精神和主政治及其与欧洲文明的关系》《再论征服的精神和主政治》等。

贡斯当生活的时代是法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级争得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同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上升和尖锐。

资产阶级由于惧怕人民和革命,转而与封建势力进行妥协与联合。

这时,资产阶级最关心的是在自由竞争中个人的自由权利。

贡斯当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正是法国资产阶级地位变化的反映。

贡斯当明确区分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

在处理国家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贡斯当反对国家干预个人的自由,主张自由竞争;认为在实际政治中存在着君权、行政权、经常代表权、公共意见权和审判权五中权力。

¤49.空想社会主义:

欧洲19世纪有影响的政治思想,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设想了理想社会制度。

他们试图取消资产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和私有制,建立理想化的社会。

但他们都认为变革现存制度决不能通过暴力革命的途径来实现,主张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加以和平改造,以过渡到理想社会。

50.孔德:

(1798-1857)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作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实证哲学和政治思想对以后西方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不《实证哲学教程》、《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宗教教义问答》。

51.实证主义: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

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

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

孔德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或知识的发展。

它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这就是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与此相适应,人类社会也出来了三种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孔德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他的有关社会的科学——社会学。

这种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

前者研究社会事实和存在,论述一般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性质,从而保持住这个社会的有机体的平衡状态。

后者研究社会的演化和进步,即研究怎样利用道德力量来影响社会的发展。

孔德用“秩序和进步”这一公式或原则把两者概括,统一在一起。

他认为,实证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不追求什么事物的本质这类绝对的观念,也不探讨什么是绝对好的政治制度,因为这只能导致专断的法律。

实证主义的精神将鼓舞改良,预防妄图纠正无法避免的祸害的无益举动。

孔德的实证主义体系实际上是把哲学与科学、社会与政治、宗教与道德等方面的理论“综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正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从“理想的”向“现实的”、从“应然的”向“实然的”转变的真实写照。

¤52.边沁:

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

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

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53.功利主义:

依照边沁的功利思想,个人利益被视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

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

边沁对快乐和痛苦进行了分类,他指出,这些不同的快乐和不同的痛苦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是可以进行计算的。

通过对快乐与痛苦的计算,能够衡量出政府的立法效果。

他认为,计算快乐与痛苦的价值,进而改进法律,就可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54.托克维尔:

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于1831年4月赴美考察9个月。

1835年总结他对美国考察的《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出版,书中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民主现状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该书的出版大获成功,托克维尔自此饮誉西方。

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出版,书中集中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1856年出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他专门论述法国大革命的专著。

民主思想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他主张民主、平等与自由。

¤55.群己权界:

这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密尔提出的观点。

“群”指社会,“己”指个人。

个人的行动只要不涉及自身以外什么人的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交代;关于对他人利益有害的行动,个人则应当负责交代,并且还应当承受或是社会的或是法律的惩罚,社会只有在这时,才能对个人施以强制。

密尔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他人时,这种行为就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内了,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

因此个人的行为是否危害他人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在,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56.密尔:

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

青年密尔深受边沁功利原则的影响,功利主义成为他生活中的目标。

一些著名的法国思想家,特别是孔德、圣西门和托克维尔,对青年时代的密尔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密尔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35年,使他对实际政治和政府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他提出自由主义原则提供了实践上的依据。

在东印度公司的经历,也使他提出的种种政治改革意见和政府理论都标有一个管理专家的印记。

密尔最重要的政治著作有《论自由》《代议制政府》《功利主义》《妇女的屈从地位》《论社会主义(未完稿)》57.同等自由法则:

是由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早期代表人物斯宾塞提出的思想。

斯宾塞把同等自由法则看作是第一的和最主要的道德法则,认为同等自由法则就是“每一个人都有权要求运用他各种机能的最充分的自由,只要与所有其他人的同样自由不发生矛盾。

”他试图用这一法则来替代功利主义主张的最大幸福原则。

他提出“自由是个人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而同等自由则成为社会正常生活的先决条件”国家为了维护人们的权利,实现社会的正常生活,就必然要实行同等自由的法则,这也是国家的基本职能。

¤58.周公:

名旦,是周武王之弟。

周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开山祖”。

周公主持政务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政局,巩固统治,他的政治思想以注重调节为特色,对统治思想进行重大修正,天命的赋予不是固定不变的,君德和民情在政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成功论证了朝代更替的合理性,提出民德,保民,慎罚的措施,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尚书》中的周书部分。

¤59.儒家学派:

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

他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这些典籍后来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经"。

孔子提出了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他成为儒学的祖师。

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除孔子外,有孟子、荀子。

儒家学派的主要特点有三:

其一、祖述尧、舜,宪章汤、武,尊崇先王之道。

其二、崇尚礼义即尊卑上下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

政策原则倾向于人治、德政。

其三、尊崇孔子。

无论儒家中的哪一个支派,对尊奉孔子为祖师。

¤60.道家学派:

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创始人是老子,庄子也是代表人物之一。

道家学派的政治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政治哲学,核心问题是关于道的认识;二是政治主张,包括无为政治、政治理想国方面的认识等;三是社会政治批判思想。

道家学说在先秦诸子之学中显得颇有特色。

¤61.墨家学派:

我国先秦时期形成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思想流派,墨子是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墨子的学说以历史观为理论基础,注重实用。

在政治思想上,墨子的主要主张是尚同、尚贤。

尚同是墨子关于政治体制的认识,尚贤是墨子关于人事管理或政治录用问题的基本主张。

¤62.法家学派:

作为一个有影响的思想流派,法家兴盛于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等。

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法家学派的法、术、势理论融为一个体系,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

法家思想在当时成为秦国改革和谋求统一的指导思想。

¤63.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继承了西周以来的文化传统,整理并编定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典籍,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六经”。

孔子提出了以“仁”、“礼”为核心的、系统的政治学说,创建了儒家学派。

汉代起始,儒家学说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孔子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论语》是研究孔子政治思想的主要资料。

¤64.孟子:

名轲,邹人,思想主张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他尊崇孔子,立志振兴儒学,发展了孔子学说,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以性善说,仁政为主要内容。

¤65.荀子:

名况,字卿,一称孙卿或荀卿,赵国人。

他曾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一度担任了稷下学宫“祭酒”,在思想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

著有《荀子》一书。

他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学术视野比较广泛,论及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

¤66.老子:

道家的创始人。

他的卒年难以确考,大约生活在春秋晚期。

好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

他曾任东周守藏史,为周王室管理图书典籍。

他著有《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政治主张核心是无为政治。

67.庄子:

名周,宋国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学识渊博,曾任漆园吏,著有《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他的文章恣肆,富于想像力,对于社会政治的批判是极为尖锐和深刻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人性自然说和实行自然主义政治。

¤68.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名翟,鲁国人,对儒学进行激烈批评,他的学说受到社会下层民众的欢迎,追随者甚多,社会影响大,一时号称“显学”。

曾提出10大主张:

尚同,兼爱,尚贤,非攻,节俭等,政治思想注重实用。

69.慎到——生卒年难以确考,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赵国人。

他的思想富于理性,政治思想以“重势”为特色。

70.申不害——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37年,郑国人。

韩昭侯时期曾在韩国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成效显著,他的政治思想以“重术”为特色。

71.商鞅出身卫国的公族,初时到魏国寻求政治出路,但不受重用,后投奔秦国,得到赏识,主持变法,因成效显著,晋升大良造,今有《商君书》,商鞅的政治思想具有秦法家的特点,主张重法和推行耕战政策。

¤72.韩非:

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形成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思想体系,旗帜鲜明地主张君主专制。

韩非祖上为韩国贵族,他拜在荀子门下读书,极为刻苦。

他看到韩国日渐削弱,非常忧虑,他发愤著书,探索救国图强的道路。

但他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为韩国的君主所采纳。

后来韩非到了秦国,很得秦王政的赏识,但却遭到李斯的忌妒和陷害,最后冤死狱中。

韩非长于著述,今有《韩非子》55篇传世。

¤73.李斯:

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曾师从荀子。

入秦后,先为客卿,后升至廷尉。

李斯是秦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积极实践了法家思想,同时也推动了法家思想向着极端化方向的发展。

李斯的极端化政治思想主要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坚持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提出“督责之术”。

前者排斥广大士人们,从而削弱了秦帝国的社会基础。

而且李斯颁布《焚书令》,毁掉了文化典籍,禁锢了人们思想,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千古罪人。

后者强化了君主的个人独裁,阻遏了统治集团其他成员参政议政的可能,这就使得秦统治者的统治与应变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了帝国的速亡。

74贾谊:

我国西汉初期有影响的思想家,政论家,是西汉初年儒学复兴的代表人物。

贾谊政治思想以儒家为主,辅以法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上具有重要地位。

贾谊对秦兴亡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写出了著名的政论文章《过秦论》。

他继承和延续了先秦以来礼的思想和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主张实行礼治,强调民的地位和作用。

贾谊关于强秦二世而亡教训的总结和重民思想等对于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还著有《新书》、《治安策》。

74.《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全书共21篇,由于淮南王刘按组织门客编写而成。

该书完成于汉武帝时期,内容有些庞杂,以黄老思想为主,也有儒、法、阴阳成分,可以视为汉代黄老思想的代表作。

〈淮南子〉作者特别看中“因”,就是要因循自然的法则。

在遵从必然的同时,统治者还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政治上“因时变礼法”。

“因人情治民”能够“无敌于天下矣”。

〈淮南子〉出于众手,各篇对于人性的认识并不一致,但都把认识和把握人性作为实行无为政治的出发点。

〈淮南子〉体现了汉初医治战争创伤、重建社会政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需要,对汉初政治的稳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75.董仲舒:

我国西汉早期的著名思想家,被誉为当时的儒学宗师。

主要著作有《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

是汉代公羊学的大师。

董仲舒着力阐发了儒家典藉《公羊传》中的王权大一统思想,又吸收了墨、法、阴阳等家学说,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理论体系,即天人合一政治论。

董仲舒促成了汉武帝独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这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76.独崇儒术:

西汉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并为汉武帝采纳的旨在用儒家学说统一当时思想文化的政治措施。

汉武帝即位后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文化,作为政治的指导思想。

此后,儒学即上升为政治指导思想,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是中国政活思想演进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7.东汉名教——名教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兴盛于东汉中期,但它的形成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是汉代统治者长期推行孝治的产物。

77.曹操:

字孟德,沛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汉末名法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操崛起与东汉末,先后削平诸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他曾任丞相,后又被封为魏王、魏公,其子称帝后尊其为魏武帝。

其著作有〈魏武帝集〉,〈曹操集〉。

以曹操为主的名法家的政治观念和政策措施主要有:

其一,在刑礼关系上,突出强调法的地位和作用,主张以刑法为治理乱世的首要原则,严选执法之人,法令严苛。

其二,循名责实,注重选拔、重要有实际才干的人才,确立了中用人才的指导思想,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标准。

曹操以刑名法术之学为治国的主要指导思想,冲击了传统的名教思想,对于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

¤78.王通:

字仲淹,隋末唐初促进儒学复兴的主要人物,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王通的政治思想以儒为主,也有佛道成分,体现了南北朝以来思想融会合流的趋势。

王通的思想代表了儒家政治哲学由秦汉以后的天人感应论向天道自然论的转化,他的王道理想及其复兴儒学的努力影响了一代人,同时也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根基。

他著述很多,有《礼论》、《乐论》、《元经》。

79.李世民:

陕西武功人,唐高祖李渊次子。

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

为争夺帝位,他发动玄武门兵变,即皇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贞观之治”,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少有的治世之一。

李世民积极研究治国、治民及为君之道,著有<帝范>、《金镜>等。

唐神龙年间,史官吴兢所撰的<贞观政要)中,记录了李世民的政治思想和主要政治活动。

民本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

李世民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等文章,谈论纳谏问题。

¤80.进谏与纳谏:

是君主政治时代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君臣互动,它也是君主政治的一种调节机制。

李世民在位期间大体能做到从谏如流,是历史上最善于求谏、纳谏的帝王。

他还对纳谏进行了理论思考,<帝范)中就有<纳谏)、(去谗>等文章,谈论纳谏问题。

¤81.韩愈:

邓州南阳(今河南孟县)人,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古文复兴运动的集大成者。

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谥文,故世称韩昌黎、韩文公。

他早年境遇艰苦,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在政治漩涡中几起几落,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也是唐中叶著名思想家。

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维护儒学正统地位,排斥佛老,提出道统论,性品说。

有关论著主要收入《韩昌黎文集》。

韩愈以儒学正统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不遗余力排抑佛老,但对佛老又有借鉴和吸收,用以改造儒学,开理学思潮的先声。

在政治上,他较保守,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新,但又重视人才,奖掖后进,关心民生,有积极的一面。

82.道统:

韩愈通过将自己的道与佛老之道的比较,阐发了儒学道的内涵。

他认为。

仁是人的内在道德,义是行为表现,遵行仁义即为道,德则是一种对仁义的内在自觉。

道德与仁义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道实际是对仁义等儒家伦理原则的抽象,道具体化就是仁义。

这样的道不同于佛老的道。

为了进一步强调道的万世不易.提高道的地位,韩愈还专门提出了道的传承系统的问题,并虚构了一个道的代代相传的系统,即道统。

¤83.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在政治思想上总结了对国家体制的认识,主张政治革新。

其著作有〈柳河东集〉。

为维护中央集权、振兴唐朝,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总结了理论界长期以来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论争,系统论证了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同时,他的民本思想对传统思想有突破之处,反映了他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84.封建论:

唐代中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衰落,中央与藩镇的矛盾尖锐。

封建诸侯的议论再起。

为维护中央集权、振兴唐朝,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总结了理论界长期以来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论争,系统论证了郡县制为何优于分封制,强调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5.民本:

柳宗元在政治上忠于李唐唐王朝,对当时社会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局面非常忧虑和不满。

他主张革除弊政,进行政治改革,形成了革新思想。

同时,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对社会下层情况有较多接触,对社会政治弊端和人民的苦难了解较多,这也促使他积极揭露社会弊端,所以就阐发民本思想。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国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在君、国、民三者中,民是最基础性的要素。

所以在政治上要以民为本,围绕民本来制定和执行政策。

¤86.范仲淹: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与欧阳修等在皇帝支持下进行改革。

改革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减少冗官,提高效率,是范仲淹等人所发动的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

他提出了“明黜陟”、“精贡举”、“抑侥悻”等改革措施。

范仲淹对军事问题也很重视,他强调军事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对军事人才的选拔。

尽管在守旧官僚的排挤下,庆历新政虽然很快夭折,但改革的呼声并未就此沉寂,反而更为高涨,更大的改革在酝酿之中。

范仲淹和李觏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87.李觏:

1009-1059字泰伯,为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针对当时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李觏在理论上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思想。

李觏对财政经济问题关注较多,以揭示义利的内在统一性、肯定谋利求欲的合理性为理论基础。

提出了较系统的富国主张。

李觏为化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而进行的理论探索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有益参考,是王安石变法的先声。

著作主要有《直讲先生文集》及《外集》。

¤88.王安石变法:

1021-1086,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里的“法”不仅指法律,也包括政府政策、指导思想、政府规章等。

王安石前后共执政几年,在任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

王安石提出了较全面的政治改革思想,并全力实施,对增强宋的国力,巩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影响巨大。

但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积贫积弱的问题,在实践中也有不少负面影响。

89.周敦颐:

1017-1073,字茂叔,因曾讲学于“濂溪书堂”,故世称“濂溪先生”,其流派也称为濂学。

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

他是理学的开始祖师,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对理学的基本命题、范畴均有论及。

90.张载:

1020-1077,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

著作有《正蒙》、《横渠易说》、《张子语录》。

政治上,他主张革新;思想上,他在本体论、人性论方面对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学派被称为关学。

91.程颢:

1032-1085,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

92.程颐:

1033-1109,字正叔,程颢之弟,世称“伊川先生”。

他们政治上都反对王安石变法,学术思想也大体相同,被称为“二程”。

其著作主要有《河南二程全书》。

二程曾师从周敦颐,对理学的贡献超过其师。

他们长期讲学于洛阳,故其学派被称为“洛学”。

¤93.朱熹:

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其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等。

因生于福建,其学派被称为闽学。

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

94.陆九渊:

(1139-1193),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号象山居士。

著作有《象山先生全集》。

他是理学心学一派的创始人。

¤95.用夏变夷:

郝经的儒家伦理纲纪原则的神圣性、权威性,为蒙古统治者提出了建立其统治全国合法性的可能性和途径,也为儒家与新统治者合作作出了理论辩护,这也表明儒家试图从思想上对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造,使之也代表汉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即用夏变夷。

96.郝经:

(1223-1275),字伯常。

泽州陵川人,出身儒家世家。

金亡之后他移居顺天,后为顺天守帅张柔、贾辅延为上客,因而得以博览两家所藏的大量图书。

其著作有《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有《陵川集》传世。

¤97.朱元璋:

1328-1398,原名重八,安徽濠州人。

至正十六年(1356),他攻克集庆,改名应天府,初步建立了政权。

至正二十年(1367),朱元璋出师北伐,次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

当年正月,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章立制,制定了众多政策,以巩固皇权和新王朝。

在这一过程中,朱元璋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干,其制定的制度和政策对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治国思想主要有:

强权与集权主张、安民思想与人才观、严整吏治思想等

¤98.王守仁:

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

正德元年(1506)王守仁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因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被封为新建伯。

¤99.王艮:

初名银,字汝止,号心斋。

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出身于灶户之家。

正德十年(1502),王艮赴江西拜谒王阳明,并投入其门下,学习王学。

王阳明卒后,王艮自立门户,授徒讲学。

王阳明心学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分化,形成十多个不同流派。

其中以泰州学派最具特色。

该学派发展了心学的世俗化倾向,并倡导平等思想。

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王艮素来不喜著述,所以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

其子孙及门人编有《心斋王先生全集》,清人又编为《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

100.何心隐:

1517-1579,本姓梁,名汝元,江西吉州人。

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

因触怒权贵,被捕入狱,死于狱中。

¤101.李贽:

1527-1602,字卓吾、笃吾,泉州晋江人,出身于商人家庭。

明朝时期的思想家,著作很多,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他因思想罪被捕入狱,自杀于狱中。

李贽提出“童心说”和自己的是非观。

否定了天理、圣人、经典的权威性,肯定私利,痛斥道学虚伪,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