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docx
《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
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
一、引言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强调教育科研而不是一般的技术科研?
我的观点是:
虽然说我们高校教师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双重任务,但是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单纯从技术领域搞科研与开发是有困难的,因为我们的支持条件有限。
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以应用技术学科的教学为主,这是一个过去教育科研涉足不深的领域,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而我们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最有资格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的。
院长把加强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建设看作是学院二次创业的重要着力点,并要求在教师业绩考核中强化教师科研能力这一指标。
虽然目前学院教师科研的指标要求并不高(每年一篇普通期刊文章,还有800元的补贴,这在垃圾刊物已经形成产业链的今天,仅仅完成指标是很容易的。
)但是随着学院发展,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指标肯定要修改的,即使学院不要求,评职称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如浙师大评教授要求至少三篇一级期刊论文,老师们压力是可想而知了。
高校教师要提升其科研能力,需要有自己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这样才能比较深入地进行研究,才能发表有数量、有水平的科研成果。
而这就需要教师有科研课题的支持,有了课题任务的压力和课题经费的支持,教师的科研才能持续发展,科研能力才能提高。
而且教师科研课题的数量和层次也是衡量学校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面向高校教师申请的科研课题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多个层次,国家级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部省级有教育部、各部委、以及各省的基金项目、哲社项目、科技计划项目等;全国教育规划一般课题属于部级,省教育规划课题和省社科联课题则属于厅局级。
随着科研管理的日益成熟,现在科研项目评审的公平性越来越高,而且是越高级别的课题申报公平性越好。
绝大多数课题评审采用了网上匿名评审的方法,备受诟病的专家会议评审越来越少,有些项目评审甚至取消了会评,例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就取消了会评,完全采用网上评审的方法,这样能否申报成功就完全取决于申报书撰写的质量。
因此,如何写好科研课题申报书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下面结合我多年申报课题的点滴经验再加上近年来我评审过的课题申报书实例,与大家交流共享。
二、教育科研项目的选题
申报科研项目首先需要确立一个选题,选题的意义在整个课题意义的比重上非常大,因为它是一个发现问题或者说发现问题切入点的过程。
好的选题不是一时的灵感产生,而应该是一个长期关注、思考、酝酿的过程。
许多老师抱怨找不到选题,那是自己思想上没有做科研的愿望和准备,申报课题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已。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的选题呢?
1.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方法
基本的选题方法大概有四种:
(1)问题法这是教育科研选题的最常用方法,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那么一个选题就有了。
当然,发现问题并不容易,它需要长期积累与思考,也需要经常阅读别人的研究成果。
(2)移植法一般情况下,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是与其学科的发展历史有关的,如果我们把其它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移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当中,其新颖的、特殊的视角可能会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案例研究法是管理学科惯用的研究方法,我们把它引进到教学研究中来,就有了《案例研究法在XX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的选题。
(3)交叉法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学问被分割成许多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问题既不属于这个学科,也不属于那个学科,但却具有这个或那个学科的某些特征,它属于学科边缘和学科交叉地带的新课题,这些边缘问题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处女地,很受科研人员的青睐。
例如,我是搞教育信息技术的,但是我近年来做的两个国家基金课题都属于跨学科的边缘交叉研究。
(4)追踪法你如果对某个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实践研究感兴趣,那么你就长期地跟踪、关注它的进展,学习、研究,久而久之,你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你选出的课题也一定是高水平的。
但是我们往往缺少这方面的毅力---
2.对选题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选题不是来自于偶然的灵感或一时的冲动,它至少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准备。
申报课题前所要做的准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做过初步的资料搜集,了解该课题涉及的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是要有初步的研究基础,最好要有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
有前期研究基础(成果)非常重要,我近年来做了两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个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申报时都是有前期成果的。
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做科研,你就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对你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持续地关注和学习,即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
然而现实中我们老师报课题时多半是“急来抱佛脚”,用一两周甚至更少的时间选择课题申报,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就仓促论证,其效果可想而知。
3.要求全面掌握选题领域研究资料,并且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
这也是研究基础的一部分,在课题申报前,你一定要搜集到了比较全面的有关选题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基本掌握。
决不可只凭一点点了解就妄加评论,但是现实中有的教师的课题申报书就是这样的。
一般的做法是:
先收集比较完全的有关资料,然后初步进行文献分析,归纳各方研究观点,找到其中尚没有被发现或是没有被研究的问题或者问题侧面,这样你的选题的切入点就找到了。
4.选题的视角要独特,操作要可行
选题的视角独特、针对性强、某些方面有特点等等,这些选题的申报材料一般会比较突出,吸引评审专家的眼球。
究竟怎样才能使你的申报书具有特点?
一时间很难说明白。
我想应该体现在选题新颖性、针对性、前瞻性等方面。
新颖性(创新性):
无论是什么科研课题多多少少都要有点创新的,这是课题能够立项的基本要求。
课题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某些方面的创新。
但是课题还没有做,明确地说有什么什么创新有说大话的嫌疑。
所以评审专家往往更喜欢课题在某些方面的新颖性。
这些新颖性可能体现了申报人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设想、新见解,也可能体现在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新领域的新应用等等。
总之,新颖性强调新,是前人没有“完整”地做过的。
(强调“完整”)。
针对性: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方面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一些具有明显地域、领域针对性很强的选题一直比较受到项目管理机关的重视。
比如落后的西部教育的研究和先进的东部教育的经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
另一方面,从教师能够胜任的选题上来讲,针对性越强、越微观的教育科研越有实际应用意义。
提倡“小题大做”,这样的研究可以保证深度。
前瞻性:
如果你的选题能够预见到未来发展的前景,并针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那么你的课题就具有了前瞻性。
当然,做到前瞻性是比较难的,它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基础,并有科学的预见能力。
可行性:
课题申报的可行性涉及是多方面的,从课题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再到研究团队的组成、单位支持条件等都应具有可行性,这里我们仅从选题的角度说,选题的内容和范围一定是你能够承担得了的。
比如有的老师申报物理学方面的难题研究,评审一般不会通过的,因为你最起码不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再比如有老师申报范围涉及到全国或者整个学科的研究课题,这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可能需要全国性的调查数据支持,你一所学校里几位老师怎么能做到呢?
5.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选题大而空:
选题过大、涉及面过宽、题目过于笼统、论证及研究都是泛泛而谈,这是很多老师申报时的一个普遍问题。
选题大的原因在于没有对研究的范围进行限定,专家在评审时不仅要看你的选题,还要看你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
一个以教学为主的一线教师有条件去完成那些范围很大的课题吗?
题目过于笼统,其实也恰恰暴露了申报者对于课题并没有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并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选题不切实际,盲目跟风:
有的老师有追赶潮流的心态,什么问题热门就报什么选题,导致这样的选题大量重复,也就很难申报成功。
例如,前些年在国内教育技术学科发起了一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风潮,北师大何克抗教授是始作俑者。
当时恰逢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风潮大起,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都把建构主义当作最时髦的东西跟风,一时间建构主义的应用研究象潮水一般。
但是几年后冷静下来思考,这种人民战争式的研究并没有给改革带来多少促进。
选题仓促:
实话实说,很多老师是因为要评职称、有奖励或者因为学校要求才搞教育科研的。
因此自己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对于选题也没有深入的思考。
一般多是见到了科研课题申报的通知之后才开始有想法在短时间内凭感觉随便选一个题,在短时间内将申报表填好上交。
当然,我们讨论的都是评审形式的课题申报,对于推荐式、指标分配式的课题申报就另当别论了,那类课题决定因素太多,有时写的很烂也能入选。
从以上三种常见问题可以看出,其实总的根源就在于申报者没有真正的思想准备、材料准备和初步研究基础。
三、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
前面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采用了全国网络匿名评审,这样评审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就少得多,公平性就更好些。
这样你的申报是否成功就在网上评审专家的手上,一般来说课题的入选率大约10~20%,所以专家要把80%以上的申报杀掉(举例去年评审)。
而网上评审专家能看到的只有你的课题论证材料,其它信息都屏蔽掉了。
这就使得申报书的撰写非常非常关键!
申报书写得好不好,就在于你对项目的论证。
论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并阐述解决此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通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等方面详细阐述解决该问题的思维框架和操作可行性;
三是通过课题申报人前期研究基础,课题组构成及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基础,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支持条件等阐述解决该问题的能力和条件。
下面就结合一般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内容结构,并结合实例分别介绍。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的撰写
这部分非常重要,评审专家通过这部分看你对选题的领域是不是非常了解,问题切入点是否恰当。
这部分包括“述”和“评”两部分,两者缺一不可。
述的部分:
就是对你的选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时效的、针对性的、准确的、归纳的阐述。
所谓全面的,就是要求把该问题相关的研究观点都了解,不能有遗漏,否则会以偏概全。
有的老师仅凭看到一两篇文章的资料就妄加议论,结果反而暴露了你对该研究领域的无知。
所谓时效的,就是要尽量引用该领域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情报,如果把过时的资料用上去,说明你资料准备不充分,对最新情报缺乏了解。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求阐述的文献资料一定与你的问题密切相关,不能凑数把一些非相关资料也放上去。
有些老师的申报书把一些相关和不太相关的材料统统放上去,想稀里糊涂地糊弄一下,须知评审的眼睛是糊弄不了的。
所谓归纳的,就是把其中有代表性的、权威性的观点扼要阐述。
之前要求你的研究基础、搜集资料的基础就是用在这个地方。
当然还要保证资料信息的准确性。
归纳时要注意阐述那些权威专家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引用观点时不要引用三流杂志上的观点,因为那肯定不是最原始的出处,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
有的评审专家可能不熟悉你选题的领域,那么你要注意引用权威文献上的论点,这样即使专家并不了解你的研究领域,但是从引用刊物的权威性上也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有的老师缺少这样的意识,引用的观点是从他看到的一些不上层次的刊物上引来的,殊不知这些刊物上的文章多是经过N次转抄而已,评审专家看到这样的引用基本会直接“啪死”的。
如果你的选题是学科范围的,国内外都有研究,那么研究综述一定要包括国外的,这样证明你的视角是世界范围的。
如果你研究的问题仅仅是国内才有的,可以只对国内的研究进行阐述。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部分书写要尽量按照标准格式,如引用文献的标注,这样不会感觉你很外行。
述的实例1:
基于和谐、平等意义上的网络教育伦理研究
实例2:
基于3D技术的新课标立体几何可视化教学研究
评的部分:
在述的部分你完成了问题领域的文献综述,诸子百家的观点。
而在评的部分是要在前人的研究中找到破绽、遗漏、偏颇等,进而提出你要研究的问题的切入点,而这就是你课题的创新之处,应该是新颖的、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者是研究得不全面的、或者是没有用新的方法研究过的问题。
有的老师申报书中罗列了一些研究文献、一些研究著作等等,但是到了评述部分却没了下文,只述不评。
评审专家看不出你要研究什么问题,你的分析、你的见解、你的打算都看不出来。
这实际上是申报者并没有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填写也是稀里糊涂,凑凑文字而已。
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
有的老师比较喜欢自我欣赏,对于自己的观点、发现的问题夸大其词,什么填补空白、重大创新等。
这样情况在中小学老师申报材料中比较常见。
这样的词不应该在课题申报中说,如果真正达到了,也是在成果报告中再说。
其二:
有的老师在罗列了一些有关研究资料后,不会分析寻找问题,却最后重重地说了一句:
“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研究。
”还有的老师找不出问题,却在最后提出“这些研究观点多是国外的,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要从国情出发,重新研究。
”这些表述除了向评审专家暴露出你的欠缺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评的实例1:
实例2:
2.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的撰写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一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阐述,即选题有什么理论创新意义、社会意义,有什么应用价值、实践价值等等。
一般需要自己仔细分析一下,你的研究到底能产生什么影响?
进而对哪些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这是没地方抄的,一定要你自己总结。
如果选题预期有重大创新,那么意义和价值部分就一定要表述好,让评审专家看到,这非常重要。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多数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换个思路,或者是把已经基本成熟的东西应用到另一个新地方,充其量只是个小创新而已。
所以这部分怎么写也都是无力的。
所以评审专家对这部分基本不太重视,因为它没有实质内容,也不会根据这些做出判断的。
写这部分时还有个问题要注意:
有的老师把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就看成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是错误的。
因为没有人研究过的课题不等于就是有意义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依据是看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不是有进步意义,现实中有很多没人研究的问题是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
意义价值实例1:
实例3:
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研究--为例
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点难点。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部分的撰写
这一部分也比较重要,通过这部分内容评审专家可以了解你对课题具体研究内容的问题分解和计划安排,从而对你操作课题的能力做出判断。
研究目标部分:
解决了问题,或者将研究成果应用在什么领域,这就是课题研究的目标。
目标要具体,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多,一般一两个目标即可。
研究内容部分:
把要研究的问题细化,一个问题中可能包含若干个子问题,把它表述出来,以便评委可以看出你对选题细节的理解和解析能力。
但是内容也不要分解太多,一般不超过四个为好。
一般不需要详细阐述研究内容,只列出问题,用1.2.3.4---排序即可。
重点难点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
不同类别课题的申报书中要求表述的可能不一样,有的有“重点、难点”,有的有“关键解决的问题”等。
所谓重点,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子问题,是核心问题。
但是重点问题并不一定是难点问题,而难点问题是几个子问题中解决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子问题。
关键问题之所以比较关键是它可能与其它子问题相关,解决了它别的子问题就好解决了。
一般重点问题应该一个,难点问题一两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好。
如果什么问题都重要、都关键,就不科学了。
目标、内容、重点等实例1:
实例3:
4.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或步骤)、研究计划进度等撰写
研究方法:
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一般应尽可能使用经典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等。
也可以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添加新的研究方法,但是一般不用自己设计的方法来描述。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要简明清晰。
要从逻辑层次表述如何通过一步步地研究,来达到研究的目标。
如:
要达到研究目标,需要解决那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按什么步骤进行,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社会科学类课题的申报书常用“研究思路”来表述,而自然科学类的项目申报书则多以“技术路线或步骤”来表述,其概念是相近的。
不管是思路也好、路线也好,都是一种研究路径和进行顺序的表述,所以这部分的撰写充分利用人工语言(如路线图、方框图、思维导图等)效果比单纯用文字描述好得多,简明易懂,方向性强,这方面我们是从理工科那里借鉴过来的。
见实例。
研究计划进度:
课题申报时都有一个研究期限,一般1~3年。
在这期限内你如何安排具体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时间进度表的形式表述,后者更加简明扼要,这些方面文科背景的老师应该向理科背景的老师多学习,因为理科老师运用图表之类的人工语言比文科老师更擅长。
在科研时间安排上有的申报书上要求填写课题参与人每年参与课题研究的时间,有人填12个月,这是不现实的。
你是一线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怎么能有12个月时间来搞研究呢?
一般有半年到8个月就不错了。
方法、思路、进度等实例2:
实例4:
面向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机制研究
实例7: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实例8:
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
5.主要观点(研究假设)、创新点、主要参考文献等的撰写
主要观点(研究假设):
有的表格要求填写主要观点,有的表格则是研究假设,其实意思是一个,就是你课题所要证明的观点。
因为课题还没有研究,所以这些观点没有得到证明一定是正确的。
这里先行提出来,让评审专家看你研究最后想要得到的是什么结果。
创新点:
即你的研究成果预计在哪些方面有创新。
所谓创新,一定是你第一个做的,或在观点上、或在方法上、或在成果上,哪怕是有那么一点点,也要明确提出来。
我们是在很多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所以大范围的创新不太可能,能做到的可能只有一点点,所以叫创新“点”。
创新点的描述一定要明确,有一说一。
有些老师找不到有什么创新点,所以就写一段模棱两可的文字,让人不知所云;还有老师煞有介事地总结了好几条所谓创新点:
如:
1.课题立意新颖;2.研究内容具体;3.研究方法有效;4.研究队伍强。
这哪里是什么创新点啊?
居然还发表在《中学生物教学》杂志上,是一位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的老师写的!
而有的老师则把自己做的几个方面都说成有创新,这也不太可能,如果都是创新,那么也就都不是创新了。
创新点有一两个就不错了。
主要参考文献:
有的申报书要求写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列十个。
参考文献要列与你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章、著作、文件等,不相关的不要列入凑数,弄不好腥了一锅汤。
参考文献一定要列比较权威信息来源的资料,千万不要列那些垃圾刊物的文章,因为专家会据此判断你水平不高。
还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时效性,尽量不列那些很早以前的文献,否则会被判成对最新科研现状缺少了解。
观点、创新点、参考文献等实例9:
国家社科基金2012(P4)实例7:
6.前期研究基础部分的撰写
这部分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从评审的角度来说,要砍掉80~90%的申报材料,凭什么?
单评文字表述写的好和差上很难区分,特别是高级别的课题申报,申报者哪个都不是白给的。
而最可靠、最可信的方法就是看谁有前期研究基础。
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可以看出申报人是有准备的,不是临时头脑一热,另一方面从前期成果也可以看出他的科研能力。
所以专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这里。
前期研究基础包括两部分,一是课题主持人的前期研究成果,以及承担过的科研课题;二是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参与的课题等等。
其中课题主持人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是最重要的。
前期研究基础主要填写相关的前期成果,包括论文、论著等。
要注意尽量填写与选题相关的前期成果,这样才能看出你具备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内容不相关的成果不要填写,否则会画蛇添足。
当然,仅凭论文题目判断是否与你选题相关,也不是很准确的,所以一般题目差不多贴近的成果就可以写上去,但是明显不相关的成果就不要写了。
前期成果一般有个时间限定,一般会标注“近五年来”或近三年来。
如果没有时间限定,则可以把时间稍长一些的成果也写上去,但是也不要太远的。
“近几年承担的科研课题”这一项主要是看申报人的科研经历和能力的,这部分不一定要求与选题内容相关,只要是近年来主持或者参与的课题即可。
当然,如果你以前做过内容与选题相关的课题,但是低一个层次的课题,那么对你前期研究基础这一块是加分的;如果你已经做过类似的课题,而且也是层次差不多的课题,那么就有一题多报的嫌疑,可能课题就不给你做了。
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成果与课题的填写与课题申报人的要求基本一样的。
我们在组织一个课题组时,要考虑到他们的研究成果与课题情况。
如果课题组成员很强,你在他们的成果和课题中选出一些较好的、并尽量相关的填写上去,这不仅能证明课题组实力很强,而且申报材料也很丰满;如果课题组成员什么可以填写的都没有,那么就无法证明课题组的实力。
有的老师把一些没有合适成果的教授、副教授写上去,以为这样显得有实力,其实是没用的---
前期研究基础这一块直接填写成果和课题的信息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语言表述。
如果你没有什么成果,可以填写一些你前期资料收集整理情况(主要资料目录等)。
但是尽量少写那些你从何时筹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等类似的陈述,因为这些话是没用的。
前期基础实例1:
实例4实例8
7.课题组成员构成及科研环境支持条件的撰写
高校教师申报课题的惯例都是以个人名义申报的,而课题组也是由申报人来自由组织。
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申报人申报时有明确的课题组成员,而且申报书还要求大家签字的。
而课题批下来以后,课题是主持人的,别人一般不会再参与,真正能参与其中做事的一般都是主持人的学生。
这样所谓课题组实际上都是虚的,但是申报时需要写的漂亮点,给课题加分。
课题组一般要求10人以内。
课题组的搭配除了考虑职称层次和年龄层次以外,还要考虑多学科背景互补的问题,都是一个学科背景不利于视野扩展。
一般个人课题不要高级职称人太多,太假。
至于个人信息、成果等如实填写即可。
科研环境支持条件指课题管理单位的设备条件、场所条件、实验条件、以及在人员时间、配套经费的支持等等。
具备的条件就写上去,比较差的方面不提就是了,一般专家不太注意这些。
课题组及支持条件:
实例5(课题组部分写的较好的)实例6:
8.预期成果部分的撰写
预期成果这块虽然不是非常重要,但是评审专家还可能要看一下,判断此课题的价值究竟如何。
课题成果的形式一般为论文、专著、研究报告以及其它的成果形式。
过去的课题很多都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作为结题成果的,而单纯研究报告其影响力非常小,基本无法体现课题的价值。
现在这种形式很少了,基本上都是采用论文加研究报告的形式,或者专著加研究报告、或者论文加专著加研究报告的形式。
论文和专著的社会影响力大,而研究报告是科研管理机构作为存档的形式,影响力几乎没有。
所以我们在设计预期成果时,一般应该采用论文加专著的形式。
如果课题不大,可以选论文形式或者系列论文的形式结题;如果课题较大,则采用论文加专著的形式作为课题最终成果。
而作为课题成果存档,一般课题管理机关都要求有研究报告,所以结题时也要有一份研究报告,但是我们一般不把它作为成果形式。
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预期成果是专著和论文,那么结题时就一定要有这两样成果,有老师的课题预期成果里写了有专著,但是后来他只写了几篇论文,嫌专著工作量太大,出版费又高就没完成。
这样情况课题管理机关就会拒绝你的结题。
但是你如果预期成果本来就没有专著,那结题就没问题。
所以预期成果这块要谨慎决定。
课题研究应该体现一个过程,所以研究成果上也应该体现这一过程。
即应该有预期的课题中期成果形式,一般是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等;而课题完成后最终成果应该用比较高层次的成果形式,如专著、高层次刊物上的论文等。
很多课题申报书已经具体设定了这样的要求,你只要想好形式和题目填写上去即可。
预期成果的形式要求非常具体,论文要有题目,预期发表的刊物级别;专著的题目,大约字数,计划出版社等,越详细越好。
预期成果实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