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7111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节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人民版必修1

一太平天国运动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通过影视对太平天国运动了解较多,且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及洪秀全的宗教理论、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东征。

2.能力要求

(1)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有关资料的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它是爆发在新形势下的一场农民革命,因而具备新的时代特征。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表达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但是这一美好的愿望与社会实际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空想。

(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迅速发展壮大并建立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天京突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这充分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4)引导学生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教学方法:

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01年是太平天国运动150周年,央视热播大型历史剧《太平天国》,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大家能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洪秀全、杨秀清等)接着让学生主动讲解洪秀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并引出洪秀全领导农民运动是因为科举没成功,那么当时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跟着他造反?

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学生讨论总结出一下原因)

1.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通过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原因的方法,从分析矛盾入手解决问题。

(二)准备工作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洪秀全创立宗教理论

他说:

“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

他指出: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提问:

依据材料归纳洪秀全宗教理论的特点。

总结:

是农民阶级平等的思想、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基督教义的结合。

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洪秀全宗教理论的认识。

教师总结:

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洪秀全自身的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历史时代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他把反清的思想通过宗教理论的方式表达出来,便于没有文化的农民阶级所接受,便于组织农民进行斗争,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号召力。

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

3.冯云山组织拜上帝会

冯云山深入到紫荆山区后,与劳苦大众打成一片,宣传拜上帝教,组织拜上帝会。

杨秀清、石达开等相继加入拜上帝教,逐渐形成了领导核心。

4.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金田村。

)不久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让学生分析得出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5.永安建制

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让同学们从起义形势图中找到永安。

永安封王表

称号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人名

杨秀清

萧朝贵

冯云山

韦昌辉

石达开

同时规定西王以下受东王节制。

由此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

6.定都天京

(从太平天国形势图,找到所经地区。

)1852年4月太平军永安突围后北上,6月攻占全州;9月猛攻长沙,不克;撤围后继续北上,水陆并进直取武汉三镇。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后,顺长江东下直趋南京。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入南京城,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7.军事全盛

为推翻清政府,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北伐开始。

初期北伐军进展顺利,经安徽,进河南,渡黄河,转入山西。

进至直隶地区。

1853年10月北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静海,前锋抵达天津附近。

清廷大为震动,急调精锐部队防堵北伐军。

北伐军受阻以后退守连镇、冯官屯,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俘,英勇牺牲,北伐失败。

北伐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表现了太平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它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西征和天京突围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为巩固天京大本营,1853年太平天国派赖汉英率兵西征。

西征军的战略目标是夺取安庆、武汉,控制长江中游,为天京树立起军事屏障。

然后进兵湖南,平定两广,统一南部中国。

西征军夺取安徽、湖北的重镇后进入湖南。

在湖南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失利。

1855年石达开率军增援,在湖口、九江与湘军主力激战,取得重大胜利,夺取江西8府50多县,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为了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1856年秦日纲率军突围。

首先进军扬州,摧垮江北大营,又与石达开会合,一举摧垮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被围的局面。

至此,太平天国取得西征、天京突围的胜利,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二、治国方案

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间

目的

内容

评价

(学生从书本上找到并总结,并让学生学会制作表格的方法和意义)

●提问: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

又是怎样进行产品分配的?

你对《天朝四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废除私有制,人民生活必需品由圣库供给。

认识:

《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

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

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是矛盾的,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

●提问: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太平天国又是怎样做的?

(材料。

小弟杨秀清……奉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广,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

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

胞等所议是也,既遣性将施行。

教师总结:

这一材料表明太平天国恢复了交粮纳税的做法。

它只能根据现实和财政的需要,推行可行的政策。

虽然它未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实施,但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必然要维护农民的利益,在太平天国的占领区内,它宣布承认耕者有其田,充分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资政新篇》的提出和内容。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

教材从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介绍《资政新篇》的内容。

《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

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教材指出它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但要指出这是洪仁玕个人才华和学识的体现。

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

因而它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

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天京变乱的原因。

定都天京后,特别是随着北伐、西征、东征的进行,使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洪秀全日益陶醉于“爷、哥、朕、幼坐朝廷”、“父子公孙同显权”之中。

天国上下制定了繁缛森严的等级制度,昔日的“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朴素平等思想,几乎荡然无存。

这种小生产者狭隘性的表现,不仅破坏了当初领导集团之间、将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导致领导集团个人权欲的恶性膨胀,最终酿成天京变乱。

2.天京变乱的经过及影响。

有关天京变乱的经过,可由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到讲台演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讲解变乱过程,教师可分步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辅助学生讲解。

天京变乱的后果突出强调三点:

(1)力量受损:

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互相猜忌,大批骨干被杀或出走,损失了干部,又削弱了军事力量,造成“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为清军的反扑提供了可乘之机;

(2)形势危急:

清军再建江北、江南大营。

(3)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由前期的积极进攻转为全面防御阶段,在此之后太平大国运动没有被很快镇压,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当时正在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一时抽不出更多的军队“围剿”太平军。

3.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提问)面对太平天国此种局势,假设你是太平大国的领导你会如何采取军事行动?

此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对任何回答不给予否定,因为一旦予以否定,都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

(1)解天京之围

◆再破江北大营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

◆三河镇大捷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

再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是扭转颓势的关键,这两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使天京、安庆转危为安,基本上制止了敌人长驱直入的进攻。

◆再破江南大营 1860年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

依洪仁玕的计策,李秀成率兵先袭杭州,待江南大营清军分兵救援之际,火速回师与陈玉成等汇合,合力攻打江南大营。

此计为“三十六计”之中的“围魏救赵”之计。

这样,平定江北、江南大营之后,太平天国运动从低谷中走出,又有了一些发展。

当然,从总的局势来看,太平天国再也无法回到天京变乱前飞跃发展的时期了,而且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太平天国的形势更为严峻。

此后,清朝统治集团也调整了内部关系,重用曾国藩,借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

(2)向东拓展,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太平天国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清军统帅和春向东逃窜。

李秀成穷追不舍,和春自杀。

李秀成乘胜率军东征苏南,连战连捷。

李秀成指挥太平军继续东进,一直打到上海近郊。

进军苏南,给清朝的打击十分沉重,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打击最为沉重。

在进攻上海的战役中,由于上海是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的重要据点,外国侵略者公然直接参战,从此,太平天国勇敢地肩起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重任。

(3)安庆保卫战 1861年

正当太平军同中外反动势力在江浙激战的时候,湘军再次包围安庆。

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太平军未能击退湘军,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退守庐州。

1862年,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不久,英勇就义。

安庆失守和陈玉成牺牲,是太平天国后期极为严重的挫折。

军势、军威大损,太平天国防御中的攻势也就结束了。

●(提问)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与前期的斗争有什么本质区别?

(回答)纵观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与前期相比总的特征是始终处于防御的阶段。

无论积极的还是被迫的,都与前期军事斗争目的有了本质的区别。

这些斗争,

(1)从区域上看,主要集中在天京的上游和江浙一带。

(2)从军事力量来看,既有陈玉成、李秀成的联合作战,又有他们各自相对独立的战斗,陈玉成主要在天京上游地区作战,李秀成主要在江浙一带与敌周旋。

(3)从作战对象看,有同清军的作战,也有同湘军等汉族地主武装的作战,还有同外国侵略军的作战。

同学们在归纳时,可根据不同的视角和标准予以概括,以使知识条理化。

(4)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斗争中,太平军遇到了以往农民战争从未遇到过的现象──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大特征。

4.太平天国的失败

(1)天京保卫战 1862~1864年陷落,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

1861年,曾国藩统筹苏浙皖赣四省军务分三路进攻太平军。

由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围攻天京,如铁桶一般。

天京城内的将士与清军打持久战,由于太平军的顽强抵抗,使湘军久攻不下。

到1864年6月,天京城内只有3万人,除居民外,太平军不过万人,能守城战斗者不过三四千人。

7月3日,地保城失守,敌军居高临下,整日炮轰,并加紧挖掘地道,埋炸药破城。

19日,湘军炸塌城墙,蜂拥而入。

守城的太平军高呼:

“弗留半片烂布与妖享用!

”与敌人展开寸土必争的巷战。

许多太平军将士坚守房屋,用枪炮不断轰击敌人。

就是到了无法再守的时候,他们毅然点燃炸药与敌人、与天王府同归于尽,为天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守卫天京的太平军,给清军以重大杀伤。

担负攻城主力的清将朱洪章后来在回忆这场战役时,心有余悸地写道:

“不易当年克此城,今朝却是信伤神。

精兵四百遭全灭,壮士三千只半生。

”(大屏幕展示)

湘军攻占天京城后,曾国藩给清廷的一份奏稿中也写道:

“……与悍贼拼死鏖战之苦,实为久历戎行者所未见。

……自六月初一起,令各营轮攻,伤亡极多。

……如是半月,未尝一刻稍休,肉搏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

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

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太平天国将士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我们就如同回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就好像亲眼看到太平军的将士们与天王府同归于尽的壮烈场景。

●这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

在教材中找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性质、历史功绩等。

(2)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失败原因及意义

教师授课此内容,教学方法与对教材的处理深度,都应视任教班级学生的总体水平而定。

在学生学业水平较一般的班级,可采取以教师分析为主,允许学生插言补充,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思维。

在学生基础较好,学生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

在讨论(或自由插言)中,如果有的发言能提出教材未列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有史有论,就应当予以鼓励;而对一些立论偏颇,或过于空泛的发言,则应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把他们引上正轨。

在分析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性质特点、历史功绩诸问题时,教师都须始终注意扣住下列两点:

一是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时代;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属性。

为什么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抓住这两点来分析其成败,。

●有人说:

“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我国就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

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留给我们太多的惋惜。

”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所不可克服的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所导致。

定都天京后,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成员,已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起义初期朴素的平均、平等思想,代之以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

兴建豪华王府,制定森严的等级制度,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和致密于繁缛的宗教义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社会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资产阶级还未诞生,产生于外商企业中的无产阶级人数极少,远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总之,当时的中国尚未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因此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尚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

即使太平天国胜利,也只会演化成一个新的封建王朝。

第三,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是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征,它只是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客观因素,并非决定因素。

可见,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它的失败只能证明列宁“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自己”观点的正确,也只能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既承担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又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这充分说明近代的农民阶级已完全不同于古代的农民阶级,他们不仅是先进的阶级,而且完全有能力完成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近代的农民阶级与古代的农民阶级一样都是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小生产者。

他们具有相同的阶级属性和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完全是时代之使然。

脱离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太平天国运动与古代的农民战争绝无本质之区别。

至于《资政新篇》的提出,我们除了了解时代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提出者──洪仁玕。

1852年发动起义失败的他,辗转来到英国在中国的殖民地──香港。

在那里,他学习和研究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加上身边环境熏陶,已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影响。

此时的洪仁玕已不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较为准确地说他应是一个初步资产阶级化了的农民,他的思想已不再完全代表农民阶级。

因此,我们决不能以他来作为代表去比较近代农民阶级与古代农民阶级。

更何况《资政新篇》迫于当时形势,根本就未实施。

退一步讲,即使《资政新篇》在天国得以推行,亦会大打折扣,面目全非。

因此,我们认为它的提出,反映了强劲的资本主义世界潮流的影响。

【本课小结】

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防御战到最终衰亡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封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