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708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docx

TGBJ丶X2034丨中国古文化合称大全下篇

通古博今网络大典X203-4

中国古代综合文化合称(下)

最后更新:

2012年8月24日

【索引】

十二地支 十二生肖 十二时辰 十二律 十二因缘 十二脏 十二经脉 十二部经

十三经 十六国 十八界 十八般武艺 十八伽蓝 十八罗汉 十八层地狱

道家二十四治 二十四诸天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史 二十四孝

二十八宿 二十八正曜 三十六计 三十六行 三十六洞天 三十六靖庐

道家四十名山 六十甲子 六十四卦 七十二福地 七十二绝技 一百单八将

【十以上】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十二时辰——

夜半(子时)(今23:

00~1:

00)

鸡鸣(丑时)(今1:

00~3:

00)

平旦(寅时)(今3:

00~5:

00)

日出(卯时)(今5:

00~7:

00)

食时(辰时)(今7:

00~9:

00)

隅中(巳时)(今9:

00~11:

00)

日中(午时)(今11:

00~13:

00)

日昳(未时)(今13:

00~15:

00)

脯时(申时)(今15:

00~17:

00)

日入(酉时)(今17:

00~19:

00)

黄昏(戌时)(今19:

00~21:

00)

人定(亥时)(今21:

00~23:

00)

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备注:

十二律即古乐十二调,为古代乐律学名词,是古代的定音方法。

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十二脏/十二官——肝、心、脾、肺、肾、膻中、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阴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三阳经

  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阴经

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阳经

备注:

“十二经脉”为中医药学名词,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也称为“十二正经”。

佛教十二部经——长行、复颂、单颂、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论评、无问自说、方广、记别(授记)

→TOP

十三经——

《易经》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以上合称“九经”(唐朝立)

《论语》

《孝经》

《尔雅》    ——以上合称“十二经”(晚唐立)

《孟子》    ——以上合称“十三经”(南宋立)

备注:

“十三经”指儒家的十三部经书。

→TOP

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TOP

十八界——

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内六根界

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       ——外六尘界

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六识界

→TOP

十八般武艺——

①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

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      ——明·施耐庵《水浒传》

②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

戟、鞭、锏、挝、殳、叉、耙头、绵绳套索、白打 ——明·谢肇淅《五杂俎》

→TOP

十八伽蓝——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备注:

伽蓝为“僧伽蓝摩”的简称,意译为众园,即僧园、僧院。

“十八伽蓝”指佛教护法十八神。

→TOP

十八罗汉——

坐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

欢喜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

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

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

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

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

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

笑狮罗汉(伐阇罗弗多罗)

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

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

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

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

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

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

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

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以上合称“少林十六罗汉(十六尊者)”

降龙罗汉(迦叶尊者)

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以上合称“少林十八罗汉”

→TOP

十八层地狱——

第1层 泥犁地狱、 第2层 刀山地狱、 第3层 沸沙地狱

第4层 沸屎地狱、 第5层 黑身地狱、 第6层 火车地狱

第7层 镬汤地狱、 第8层 铁床地狱、 第9层 盖山地狱

第10层 寒冰地狱、 第11层 剥皮地狱、 第12层 畜生地狱

第13层 刀兵地狱、 第14层 铁磨地狱、 第15层 磔刑地狱

第16层 铁册地狱、 第17层 蛆虫地狱、 第18层 烊铜地狱

→TOP

道家二十四治——

上八治——

应角宿 阳平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彭州市新兴乡海窝子阳平观到太平寺一带)

应亢宿 鹿堂山治(治所位于今四川绵竹市遵道镇绵竹山)

应氐宿 鹤鸣山治(治所位于今四川大邑县悦来镇鹤鸣山)——以上称“上三治”

应房宿 漓沅山治(治所位于今四川彭州市白鹿乡塘坝村)

应心宿 葛璝山治(治所位于今四川彭州市万年乡葛仙山)

应尾宿 庚除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绵竹市绵远乡)

应箕宿 秦中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德阳市孟家乡)

应斗宿 真多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成都市金堂县赵镇火盆山)

中八治——

应牛宿 昌利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成都市金堂县)

应女宿 隶上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德阳市寿丰乡小河村附近)

应虚宿 涌泉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德阳市柏隆镇)

应危宿 稠粳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新津县稠粳山)

应室宿 北平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彭山县公义镇五马村及保胜乡天柱村一带)

应壁宿 本竹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新津县文峰山)

应奎宿 蒙秦治 (治初位于今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泸山一带)

应娄宿 平盖治 (疑治所在今四川新津县九莲山观音寺附近)

下八治——

应胃宿 云台山治(治所位于今四川苍溪县五马乡与阆中市云台乡交界处)

应昴宿 迟口治 (治所位于今陕西勉县式侯镇)

应毕宿 后城山治(治所位于今四川什邡市洛水镇后城村)

应觜宿 公慕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什邡市洛水镇两河村)

应参宿 平冈治 (疑治所在今四川新津县顺江乡平冈村)

应井宿 主簿山治(治所位于今四川蒲江县东天华乡六合村长秋山)

应鬼宿 玉局治 (治所位于今四川成都南门内)

应柳宿 北邙山治(治所位于今河南洛阳北邙山)  ——以上称“二十四治”

后四治——

应星宿 冈氐治(正互治)

应张宿 白石山治

应翼宿 钟茂治

应轸宿 具山治                ——以上称“二十八治”

八品游治——

峨嵋治(今四川峨眉山)

青城治(今四川青城山)

太华治(今陕西华山)

黄金治(今陕西阳县东)

慈母治(今四川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茂县、汶川县交界处的龙门山脉)

河逢治(今山西长治)

平都治(今重庆丰都)

吉阳治(今河北临漳)

备注:

道家二十四治指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为五斗米道创设的二十四个教区。

后又增加四治,合成二十八治,上应二十八宿。

此外还有八品游治,系张鲁北迁汉中后设立的巡察教区。

→TOP

二十四诸天——

大梵天、 帝释天、 多闻天王、持国天王

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密迹金刚、摩醯首罗

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驮天神

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

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娑竭龙王、阎摩罗王  ——以上合称“二十诸天”

紧那罗王、紫微大帝、泰山府君、雷祖天尊  ——以上合称“二十四诸天”

备注:

“二十诸天”为佛教的护法神。

汉传佛教中,某些宗派又吸收了三位道教神祇,以及天龙八部的紧那罗王而成为“二十四天”。

→TOP

二十四节气——

立春(阳历2月3-5日)、雨水(阳历2月18-20日)

惊蛰(阳历3月5-7日)、春分(阳历3月20-21日)

清明(阳历4月4-6日)、谷雨(阳历4月19-21日)

立夏(阳历5月5-7日)、小满(阳历5月20-22日)

芒种(阳历6月5-7日)、夏至(阳历6月21-22日)

小暑(阳历7月6-8日)、大暑(阳历7月22-24日)

立秋(阳历8月7-9日)、处暑(阳历8月22-24日)

白露(阳历9月7-9日)、秋分(阳历9月22-24日)

寒露(阳历10月8-9日)、霜降(阳历10月23-24日)

立冬(阳历11月7-8日)、小雪(阳历11月22-23日)

大雪(阳历12月6-8日)、冬至(阳历12月21-23日)

小寒(阳历1月5-7日)、大寒(阳历1月20-21日)

→TOP

二十四史——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班昭)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以上合称“三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 ——以上合称“前四史”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以上合称“十三史”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北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以上合称“二十四史”

《新元史》(清·柯劭忞)

《清史稿》(民国·赵尔巽)——以上合称“二十六史”

→TOP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

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备注: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撰,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

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

→TOP

二十八宿/二十八舍/二十八星——

东方青龙七宿——角宿(角木蛟)、亢宿(亢金龙)、氐宿(氐土貉)

房宿(房日兔)、心宿(心月狐)、尾宿(尾火虎)

箕宿(箕水豹)

北方玄武七宿——斗宿(斗木獬)、牛宿(牛金牛)、女宿(女土蝠)

虚宿(虚日鼠)、危宿(危月燕)、室宿(室火猪)

壁宿(壁水貐)

西方白虎七宿——奎宿(奎木狼)、娄宿(娄金狗)、胃宿(胃土雉)

昴宿(昴日鸡)、毕宿(毕月乌)、觜宿(觜火猴)

参宿(参水猿)

南方朱雀七宿——井宿(井木犴)、鬼宿(鬼金羊)、柳宿(柳土獐)

星宿(星日马)、张宿(张月鹿)、翼宿(翼火蛇)

轸宿(轸水蚓)

→TOP

二十八正曜/二十八主星——

紫微、天机、太阳、武曲、天同、廉贞、天府

太阴、贪狼、巨门、天相、天梁、七杀、破军

禄存、天马、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天魁

天钺、火星、铃星、擎羊、陀罗、天空、地劫

→TOP

三十六计——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胜战计

  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敌战计

  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攻战计

  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混战计

  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并战计

   美人计、 空城计、 反间计、 苦肉计、 连环计、走为上计 ——败战计

→TOP

三十六行——

酒行、肉行、米行、茶行、柴行、纸行、巫行、海味行、鲜鱼行、酱料行、花果行、汤店行、药肆行、宫粉行、成衣行、珠宝行、首饰行、文房行、用具行、棺木行、针线行、丝绸行、仵作行、驿传行、铁器行、玉石行、顾秀行、扎作行、皮革行、纲詈行、花纱行、杂耍行、鼓乐行、故旧行、彩兴行、陶土行 ——宋·周辉《清波杂录》

→TOP

三十六洞天(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第1小洞天 霍林洞天  ——霍桐山洞 (今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

第2小洞天 蓬玄洞天  ——东岳泰山洞(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第3小洞天 朱陵洞天  ——南岳衡山洞(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第4小洞天 惣仙洞天  ——西岳华山洞(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第5小洞天 惣玄洞天  ——北岳常山洞(今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第6小洞天 司马洞天  ——中岳嵩山洞(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第7小洞天 虚陵洞天  ——峨眉山洞(今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

第8小洞天 洞灵真天  ——庐山洞 (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

第9小洞天 丹山赤水天 ——四明山洞(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第10小洞天 极玄大元天 ——会稽山洞(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第11小洞天 玄德洞天  ——太白山洞(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第12小洞天 天柱宝极玄天——西山洞 (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

第13小洞天 好生玄上天 ——小沩山洞(今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第14小洞天 天柱司玄天 ——潜山洞 (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

第15小洞天 贵玄司真天 ——鬼谷山洞(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第16小洞天 真升化玄天 ——武夷山洞(今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第17小洞天 太玄法乐天 ——笥山洞 (今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

第18小洞天 容成大玉天 ——华盖山洞(今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第19小洞天 长耀宝光天 ——盖竹山洞(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第20小洞天 宝玄洞天  ——都峤山洞(今广西省玉林市容县)

第21小洞天 秀乐长真天 ——白石山洞(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

第22小洞天 玉阙宝圭天 ——岣漏山洞(今广西省玉林市北流市)

第23小洞天 朝真太虚天 ——疑山洞 (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

第24小洞天 洞阳隐观天 ——洞阳山洞(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

第25小洞天 玄真太元天 ——幕阜山洞(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

第26小洞天 大酉华妙天 ——大酉山洞(今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

第27小洞天 金庭崇妙天 ——金庭山洞(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第28小洞天 丹霞天   ——麻姑山洞(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第29小洞天 仙都祈仙天 ——仙都山洞(今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第30小洞天 青田大鹤天 ——青田山洞(今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

第31小洞天 朱日太生天 ——钟山洞 (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第32小洞天 良常放命洞天——良常山洞(今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

第33小洞天 紫玄洞照天 ——紫盖山洞(今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

第34小洞天 天盖涤玄天 ——目山洞 (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

第35小洞天 白马玄光天 ——桃源山洞(今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

第36小洞天 金华洞元天 ——金华山洞(今浙江省金华市鹜城区)

备注:

三十六小洞天指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

→TOP

三十六靖庐——

绵竹庐(在汉州绵竹县栖林山)

紫盖庐(在荆州当阳县)

泸水庐(在沪州安乐山)

丹陵庐(在洪州西山钟君宅)

守玄庐(在终南山尹喜宅)

灵净庐(在亳州太清宫)

送仙庐(在岳州墨山孔升观)

契静庐(在郑州圃田列子宅)

凌虚庐(在南岳中宫)

凤凰庐(在襄州凤林山)

子真庐(在洪州西山梅福坛)

玄性庐(在抚州南城县魏夫人坛)

契玄庐(在袁州吴平观)

啟元庐(在虢州桃林古关,今陕州灵宝县)

出谷庐(在庐山青牛谷)

君平庐(在汉州绵竹县君平宅)

斗山庐(在兴元城固县唐公防宅)

光天庐(在南岳)

腾空庐(在洪州游帷观)

昭德庐(在庐山)

寻玄庐(在江西吴猛观)

得一庐(在润州鹿迹观)

启灵庐(在泰州启灵山)

宗华庐(在洪州宗华观彭君宅)

朝真庐(在京兆会昌昭应山)

黄堂庐(在江西洪州)

迎真庐(在洪州)

招隐庐(在江西洪州)

紫虚坛(在南岳魏夫人坛)

启圣庐(在歧州天兴县启灵宫,本名天柱庐)

凤台庐(在京兆周至县萧史宅)

东华庐(在衢州龙山县东华观)

祈仙庐(在洪州黄真君宅)

元阳庐(在苏州常熟县张道裕宅)

东蒙庐(在徐州蒙山)

贞阳庐(在洪州曾真君宅)

备注:

道家三十六靖庐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所定,载于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

→TOP

道家四十名山——

第1名山 云台山(今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

第2名山 首山 (今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

第3名山 荆山 (今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

第4名山 首阳山(今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

第5名山 金山 (今江苏省镇江市)

第6名山 焦山 (今江苏省镇江市)

第7名山 云门山(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

第8名山 玉泉山(今北京市海淀区)

第9名山 七曲山(今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第10名山 八公山(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

第11名山 大剑山(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第12名山 黟山 (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黄山)

第13名山 白岳山(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

第14名山 龙山 (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第15名山 大障山(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

第16名山 琅琊山(今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第17名山 龙邱山(今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

第18名山 古田山(今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第19名山 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

第20名山 云台山(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第21名山 云横山(今上海市松江区?

第22名山 凤葟岭(今浙江省杭州市)

第23名山 桃花山(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第24名山 南山清水岩(今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

第25名山 龙门山(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

第26名山 碣石山(今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

第27名山 剑池 (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

第28名山 武功山(今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

第29名山 洪阳洞(今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

第30名山 孟门山(今山西省临汾市吉县)

第31名山 玉笥山(今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

第32名山 石磕山(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第33名山 华盖山(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

第34名山 东白源(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

第35名山 西白源(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第36名山 大隐山(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

第37名山 芹溪 (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

第38名山 渔梁山(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

第39名山 芒砀山(今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第40名山 流星园(今安徽省亳州市?

→TOP

六十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TOP

六十四卦——

第1卦 乾为天 (乾卦)

第2卦 坤为地 (坤卦)

第3卦 水雷屯 (屯卦)

第4卦 山水蒙 (蒙卦)

第5卦 水天需 (需卦)

第6卦 天水讼 (讼卦)

第7卦 地水师 (师卦)

第8卦 水地比 (比卦)

第9卦 风天小畜(小畜卦)

第10卦 天泽履 (履卦)

第11卦 地天泰 (泰卦)

第12卦 天地否 (否卦)

第13卦 天火同人(同人卦)

第14卦 火天大有(大有卦)

第15卦 地山谦 (谦卦)

第16卦 雷地豫 (豫卦)

第17卦 泽雷随 (随卦)

第18卦 山风蛊 (蛊卦)

第19卦 地泽临 (临卦)

第20卦 风地观 (观卦)

第21卦 火雷噬嗑(噬嗑卦)

第22卦 山火贲 (贲卦)

第23卦 山地剥 (剥卦)

第24卦 地雷复 (复卦)

第25卦 天雷无妄(无妄卦)

第26卦 山天大畜(大畜卦)

第27卦 山雷颐 (颐卦)

第28卦 泽风大过(大过卦)

第29卦 坎为水 (坎卦)

第30卦 离为火 (离卦)

第31卦 泽山咸 (咸卦)

第32卦 雷风恒 (恒卦)

第33卦 天山遁 (遁卦)

第34卦 雷天大壮(大壮卦)

第35卦 火地晋 (晋卦)

第36卦 地火明夷(明夷卦)

第37卦 风火家人(家人卦)

第38卦 火泽睽 (睽卦)

第39卦 水山蹇 (蹇卦)

第40卦 雷水解 (解卦)

第41卦 山泽损 (损卦)

第42卦 风雷益 (益卦)

第43卦 泽天夬 (夬卦)

第44卦 天风姤 (姤卦)

第45卦 泽地萃 (萃卦)

第46卦 地风升 (升卦)

第47卦 泽水困 (困卦)

第48卦 水风井 (井卦)

第49卦 泽火革 (革卦)

第50卦 火风鼎 (鼎卦)

第51卦 震为雷 (震卦)

第52卦 艮为山 (艮卦)

第53卦 风山渐 (渐卦)

第54卦 雷泽归妹(归妹卦)

第55卦 雷火丰 (丰卦)

第56卦 火山旅 (旅卦)

第57卦 巽为风 (巽卦)

第58卦 兑为泽 (泽卦)

第59卦 风水涣 (涣卦)

第60卦 水泽节 (节卦)

第61卦 风泽中孚(中孚卦)

第62卦 雷山小过(小过卦)

第63卦 水火既济(既济卦)

第64卦 火水未济(未济卦)

→TOP

七十二福地(道家七十二福地)——

第1福地 地肺山(今浙江省镇江市句容市)

第2福地 盖竹山(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第3福地 仙磕山(今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第4福地 东仙源(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叠石山)

第5福地 西仙源(今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仙源山)

第6福地 南田山(今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

第7福地 玉溜山(今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玉环岛)

第8福地 青屿山(今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第9福地 郁木洞(今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

第10福地 丹霞洞(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第11福地 君山 (今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

第12福地 大若岩(今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

第13福地 焦源 (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

第14福地 灵墟 (今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第15福地 沃洲 (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第16福地 天姥岭(今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天姥山)

第17福地 若耶溪(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平水江)

第18福地 金庭山(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

第19福地 清远山(今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第20福地 安山 (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

第21福地 马岭山(今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苏仙岭)

第22福地 鹅羊山(今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第23福地 洞真墟(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第24福地 青玉坛(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会仙桥)

第25福地 光天坛(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上封寺)

第26福地 洞灵源(今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招仙观一带)

第27福地 洞宫山(今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

第28福地 陶山 (今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

第29福地 三皇井(今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山)

第30福地 烂柯山(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第31福地 勒溪 (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市?

第32福地 龙虎山(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

第33福地 灵山 (今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

第34福地 泉源洞(今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

第35福地 金精山(今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