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707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docx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6(习题课)无机物的推断

1.复习重点:

1、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元素(CL、Br、N、S、H、O、Si、Na、Mg、Al、Fe、Cu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是分析解决推断题的必备的基础知识。

2、以网络的形式让学生自我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学生自我的知识框架

3、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和框图题两大题型,解选择题要谨防题设的陷井。

解框图题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特殊性质找到题眼后顺藤摸瓜,另一种是缩小范围后发散推理。

2.难点聚焦

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

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

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

(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

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

NaClO+CO2+H2O=NaHCO3+HClO

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NaHCO3=NaCl+CO2↑+HClO

(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

ClO-+H2O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若遇到铁盐、铝盐易发生双水解:

3ClO-+Fe3++3H2O=Fe(OH)3↓+3HClO

(3)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无论酸性、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跟亚铁盐、碘化物、硫化物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如:

硫酸亚铁溶液遇漂白粉:

2Fe2++5ClO-+5H2O=2Fe(OH)3↓+Cl-+4HClO

漂白粉遇亚硫酸酸盐:

ClO-+SO32-=Cl-+SO42-

(4)HClO见光易分解:

2HClO2HCl+O2↑

(5)次氯酸钙中的Ca2+、ClO-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

如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钙溶液中:

Ca(ClO)2+CO2+H2O=CaCO3↓+2HClO

注意理解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跟次氯酸钙溶液反应的差异:

Ca(ClO)2+Na2CO3=CaCO3↓+2NaClO

Ca(ClO)2+NaHCO3=CaCO3↓+HClO+NaClO

3.碳、硅及化合物的联系网络

4.氧及其化合物相互联系

5.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二、

3.例题精讲

例1、(2003江苏高考)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1)、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褪色。

(2)、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加入氯气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中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B、SO42—C、H2SO3D、NH4+

答案(B)

点评:

少数学生误选AB,这部分学生主要对溴水的颜色印象不深所致。

例2、(99全国高考)提示:

某些金属氧化物跟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

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单加稀酸L

在一定条

加NH3·H2O

件下反应通空气

加固体NaOH

加过量

熔融稀酸L

加强碱溶液加水

加氨水

加强碱溶液

(1)、单质F是

(2)、写出由E生成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

(3)、溶液I中所含金属离子是

(4)、由C→E+F若改为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写分子式)

答案:

(1)H2

(2)4Fe2++8NH3·H2O+O2+2H2O==4Fe(OH)3↓+8NH4+或

Fe2++2NH3·H2O==Fe(OH)2↓+2NH4+4Fe(OH)2+O2+2H2O==4Fe(OH)3

(3)Al3+和Na+(4)H2SO4或HNO3

点评:

这道题较容易,但可以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基础是否扎实,更重要的式测试同学们的解题习惯是否细心,如是否按要求答题,思考问题是否全面如第(3)问是否漏掉Na+。

例3、如图已知

(1)化合物E与水反应生成白色浆状物

(2)化合物F是不成盐的氧化物(3)单质D能与某些稀有气体反应:

高温反应

(1)

高温反应

(2)

燃烧反应(3)

 

室温反应(4)

 

据此请填空

(1)化合物F是

(2)化合物I是

(3)反应

(2)的化学方程式是

高温

(4)反应(4)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

(1)CO

(2)HF(3)C+H2O====H2+CO(4)2H2O+2F2===4HF+O2

点评:

此题从反应条件入手,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一些物质的特性,如白色浆状物,不成盐氧化物,能与稀有气体反应等。

例4、A、B、C是短周期IA和ⅡA族的碳酸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

mC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HCl)、nB(HCl)、nC(HCl),已知mA==mB+mC,,nA(HCl)==nB(HCl)+nC(HCl)请填空:

(1)写出短周期IA和ⅡA族元素形成的所有碳酸盐的名称

(2)若以MA、MB、MC分别表示A、B、C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写出MA、MB、MC三者的相互关系式

(3)A的正确选择有种,其化学式为

(4)若和B为ⅡA的碳酸盐,.C为第IA碳酸盐,则A、B、C的化学式依次为

mA:

mC==1:

答案:

(1)碳酸锂、碳酸铍、碳酸钠、碳酸镁

(2)mA/MA===mB/MB+mC/MC

(3)两Li2CO3MgCO3(4)MgCO3BeCO3Na2CO31.05

点评:

此题一是考查学生对不太常见的(Li、Be)元素的熟悉程度,最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将数学思维方法运用于化学推理的能力。

小结:

要解答好无机推断题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织好知识网

(2)掌握一些物质特性(3)培养分析推理及发散思维能力(4)要有耐心细致的习惯(5)要有规范的表述。

例5A、B、C是三种短周期元素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和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据此判断:

(1)在甲、乙两种化合物中,不含有组成A元素的化合物是_________,不含组成B元素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用“甲”、“乙”填写)。

(2)单质A是_________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既可以是金属又可以是非金属”)。

(3)若单质A是___________,则单质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若单质A是________,则单B、C分别是_____________;若单质A是___________,则单质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图中可发现下列反应关系:

“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故甲中不含A元素;“单质A+单质C→化合物乙”,故乙中不含有B元素。

(2)从图示信息进行转换,可提炼出“单质A+化合物甲→单质B+化合物乙”该反应属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有如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单质。

结合铝热反应可获得下列各种可能:

(a)A为铝、B为铁、C为氧气等(铝与金属氧化物如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氧化铜、二氧化锰、五氧化二钒等多种氧化物进行的反应,因而可得出多组答案。

但由于题中限定了是短周期元素,可排除这些可能性)。

第二种情况:

非金属单质置换出非金属单质。

结合一些反应实例可获得答案(b)A、B、C依次为(下同)Cl2、S、H2;(c)O2、S、H2;(d)F2、O2、H2。

(还可进一步分析:

反应中单质表现了何种性质?

总结出:

氧化性A>B。

)这样,就可进而获得更多答案(e)Cl2、Br2、H2;(f)Cl2、I2、H2;(g)Br2、I2、H2;(h)I2、S、H2;(I)C、H2、O2(制水煤气);(j)C、Si、O2(工业上制硅);(k)Br2、S、H2;(l)Cl2、N2、H2;(m)Si、H2、F2。

第三种情况:

金属单质置换出非金属单质。

(n)4)Mg、C、O2。

第四种情况:

非金属单质置换出金属单质。

(o)H2、Cu、O2;(p)H2、Fe、O2;(q)C、Cu、O2(由于铁、铜等不是短周期元素,所以不合题意)。

答案为:

(1)甲;乙。

(2)单质A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3)可以有多组答案(见思路精析)。

例6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E,F,Y。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3)1molB通过反应②得到1mol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为:

答案:

(1)H2O;N2;Ag;HCl。

(2)4NH3+5O24NO+6H2O。

(3)AgN3。

简析:

抓住题中某一条信息可立即推出G是NH3、Y是HCl、K是AgCl。

再根据G是氨气可逆向推得A是水、D是H2、C是O2、E是N2,正向推出J是NO(跟“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相吻合)。

这里要求解题者在推理过程中能够敏捷地抓住题给信息从不同方向作出有用的判断,测试思维的灵活性。

由K是氯化银、Y是盐酸可推出I是硝酸银,进而可得出X是硝酸。

所以H是二氧化氮,F是单质银。

这里主要测试解题者能否在一个全新的问题背景中,运用已掌握的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作出判断。

综合以上信息可得知,B物质中含有银、氮两种元素,利用题给数据可计算出B的化学式为AgN3。

这一问难度较高,这是下面三个原因:

第一,这一问是建立在前几问的基础之上的,若答不出前几问,就无法回答这一问;第二,需经过定量计算才能作出判断;第三,“AgN3”是高中化学中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物质,有的考生想不到或不敢相信自己的计算结果。

4.实战演练

1、向硝酸钠溶液中加入铜粉(不发生反应),若再加入某种盐,则铜粉可以逐渐溶解,符合此条件的盐是()

A、Fe(NO3)3B、ZnSO4C、NaHCO3D、NaHSO4

2、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至饱和,此过程看不到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一种物质,溶液变浑浊,加入的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FeCl3溶液B、AlCl3溶液C、Na2S溶液D、AgNO3溶液

3、某白色固体可能由①NH4Cl②AlCl3③NaCl④AgNO3⑤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此固体投入水中得澄清溶液,该溶液可使酚酞呈红色,若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至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对原固体判断不正确的是()

A、肯定存在①B、至少存在②和⑤C、无法确定有无③D、至少存在①、④、⑤

4、向一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有沉淀生成,且所得沉淀量与所加硫酸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可能是()

A、NaAlO2与Na2S2O3的混合溶液B、Na2SiO3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C、AlCl3与CuSO4的混合溶液D、Na2SO3与Na2S的混合溶液

5、F2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在加热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F2和烧碱完全反

应,生成NaF、H2O和某一种气体,该气体是下列物质中的()

A、H2B、HFC、OF2D、O2

6、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2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6.9g样品溶于足量水中,得到澄清溶液,若再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得到4.5g沉淀,对样品所含杂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有KNO3和Na2CO3,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