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336630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docx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

第四节 欧洲的启蒙运动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启蒙运动的兴起;霍布斯;洛克;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讲述,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继承和发展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2.通过学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百科全书派代表狄德罗等献身于捍卫正义事业的史实,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要点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

2.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3.早期英国思想家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

1.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

2.伏尔泰

3.孟德斯鸠

4.卢梭

5.百科全书派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1.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对欧美一些国家的影响

3.对亚洲一些国家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封建制度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相信,人类具有推动自身社会发展的能力。

因此,反封建专制和反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

于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兴起。

这场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是霍布斯和洛克。

第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法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8世纪中后期,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是百科全书派。

第三,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对欧洲封建专制国家的一些君主发生了直接的影响,出现少数君主实行“开明专制”统治的现象。

这场运动对亚洲的中国、日本等国具有深刻影响。

本节的重点是: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法国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影响。

本节的难点是: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同早期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1.启蒙运动的兴起。

教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关系,论述了启蒙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首先是17~18世纪西欧的手工工场广泛发展,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迫切地需要结束旧制度,所以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革命的准备。

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

例如,当时的笛卡尔就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培根指出,为了认识世界上的现象,可以使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

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

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

启蒙思想家力求发现支配人类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也就是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的法则。

因此,一场适应于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化运动兴起了。

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大大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

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2.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

启蒙思想家认为:

过去的时代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种理性就是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无须依赖“神”和“天意”。

可见,这种思想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1页)所以启蒙思想家始终是集中力量,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英国早期最著名的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资本主义的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在这种经济的基础之上,意大利成为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17世纪起,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英国和荷兰走在了最前列,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在英国最早出现了启蒙运动。

英国早期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霍布斯。

霍布斯的思想对启蒙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他还没有彻底摆脱君权和神学的影响,他的思想主张中有许多矛盾的地方,这表现在:

一方面他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如人们有保护自身自由的自然权利,人的这种权利是平等的;人们要通过社会契约来约束和维护这种权利,等等。

他认为国家也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而创造的,君权是人民授予的,这就剥掉了国家、君主所披挂的“神”的外衣。

但另一方面,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而是将“君权神授”变成了由社会契约所授予的,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他坚持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在神学方面,他认为世上本没有神,但又提出宗教可以帮助维持社会秩序的观点,等等。

这些内容都表现出他思想上的矛盾之处。

另一个英国著名思想家是洛克,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他认为人类是生而自由和平等的,具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私有权。

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一些修正,提出了社会契约学说。

但在国家的职能问题上,他认为按契约成立的国家不仅保障公民的自然权利,还要保护私有财产。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他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管理对外事务的权力应分别属于议会和君主,所以他赞成议会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他还承认分权中的立法权应占优越地位。

他的理论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1688年“光荣革命”的辩护,他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典型代表。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一目。

教材是从五个方面论述的:

1.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

教材首先对18世纪的法国社会进行了分析:

在经济方面,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在上层建筑方面,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更加腐朽,造成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资产阶级开始在思想领域对旧体制发起冲击,众多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

接着,教材介绍了法国最著名的三位启蒙思想家和百科全书派。

2.伏尔泰:

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

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

他有一句名言,即“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要捏造出一个来。

”在抨击天主教会方面,如果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天主教的态度相比,他的思想并不是全新的东西,但他讥讽、嘲笑、攻击天主教的程度和胆量都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他把天主教称作“迷信的恶魔和狂狺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他认为教会造成了社会的无知和黑暗,号召为科学和进步而奋斗。

他也抨击了君主专制,但又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

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受到了伏尔泰的影响,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

伏尔泰在他的早期成功剧作《布鲁杜尔》、《采儿》中,讽刺了封建专制,颂扬了民主制度。

1734年他写了惊世之作《哲学通讯》(或称《英国通讯》),其中斥责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颂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本书很快被列为禁书。

1764年编辑了文章汇集《哲学辞典》一书,书中涉及的领域不仅有哲学,还有自然科学、历史等,显示了他是一个多才的思想家。

他晚年定居菲尔奈后,同欧洲各国具有启蒙思想的近七百人有书信往来,成为最受仰慕的思想家。

3.孟德斯鸠:

出身于贵族,原名夏尔·路易·德·塞孔达,27岁承袭了男爵称号,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在1726年到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特别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产生好感,在英国居住两年多。

他研究了洛克学说和英国的社会制度、立宪制度,他认为法国应走英国的道路。

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既表达了批判法国旧政权的立场,又充实和发展了洛克分权的思想。

这一学说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

它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又为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提出了可行又可靠的保证,为资产阶级以法制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4.卢梭:

出生于瑞士,祖籍法国。

出身于一个钟表工人家庭。

他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

他对法国封建社会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对封建王权予以坚决的否定。

教材是通过他所提倡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来说明他的政治观点的。

他的《社会契约论》继承和发展了英国霍布斯的观点。

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

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

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推翻他。

这一主张不仅反对君主专制,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

他认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

他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论。

他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也反对任何人因谋私利而违反公共意志。

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致奠定了他的政治学说的观点,直接论述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是出自财产的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表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观点。

《社会契约论》是他学说的核心。

5.百科全书派:

从18世纪中期开始,狄德罗就主张以传授新知识和宣传新思想来编写一套《百科全书》。

这一主张立即得到一百六十多位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支持。

从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的出版至1772年,共出版了28卷。

以后又出版了续编6卷。

这部书虽然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但反映的是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专制的作用。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没有把他们的批评局限于宗教信仰问题;他们把批评扩大到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科学传统或政治设施;而为了证明他们的学说可以普遍应用,他们选择了最简便的道路:

在他们因以得名的巨著《百科全书》中,他们大胆地把这一学说应用于所有的知识对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4~395页)启蒙思想家们在完成编写的过程中,遭到反动封建势力的围攻,在斗争中,他们形成了百科全书派。

在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一目,教材主要写了四个方面:

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第二,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三,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

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他的儿子约瑟夫二世,他们都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第四,启蒙运动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教学建议

一、讲授本节教材用1课时,建议教师:

1.注意高中教材同初中教材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初中教材是从分析革命前夕的法国来论述三位启蒙思想家的,而高中教材是从17~18世纪欧洲出现启蒙运动和法国出现运动高潮来论述的。

两者论述的角度和深度不一。

2.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一目中,有关介绍伏尔泰生平的小字部分,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伏尔泰的认识而写的,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阅读,并强调他是一位多才多产的思想家,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影响最大的领袖人物。

但应说明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卢梭介绍的小字部分,讲述了他的辛酸人生,以及这使他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社会的不平等;教材同时介绍了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内容和他的思想局限性。

教师可根据时间情况加以引用。

二、讲授“法国的启蒙运动”及其影响时,建议教师:

1.法国启蒙思想既继承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的观点,又是针对时代的特点而提出的。

讲授时应注意两者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启蒙运动简表”。

启蒙运动简表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兴起时期

英国

霍布斯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洛克

洛克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

高潮时期

法国

伏尔泰

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

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狄德罗

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

2.讲述百科全书派时,要讲出当《百科全书》出版时,遭到反动封建势力的围攻:

教会组织人逐条审查,攻击作者;最高法院对作者提出起诉,有的作者被捕入狱;教皇也公开谴责百科全书派。

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启蒙思想家,表现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他们面对的是封建法庭、是监狱、是火刑,虽然有人被迫退出,但大部分人仍互相支持,坚持斗争。

所以,他们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反教会、反封建的科学巨著,更重要的是向封建势力斗争的精神。

3.在讲述启蒙运动的影响时,可以将原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材中的《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一图制成幻灯片,指出译著中的《法意》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此加深学生认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附一:

练习题、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C 2.A

二、问答题

1.试比较一下,看看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那里继承了什么?

并有哪些发展?

答:

法国启蒙思想家全面继承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思想,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宗教方面:

对教权主义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第二,在国家产生问题上:

否认君权神授,认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了国家;第三,关于国家职能:

建立国家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第四,国家政权应分属于议会和君主掌管的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英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他们在更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还希望通过“开明”君主实行改革;在分权学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社会契约创造国家的思想基础之上,发展成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从而将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

2.简要叙述启蒙运动的影响。

答: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在法国,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欧美其他国家,一方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另一方面直接影响了一些封建君主,使他们不得不借“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亚洲,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三、材料解析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

答:

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和三权分立学说。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霍布斯与卢梭二者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答:

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思想,但他不反对王权,并提出契约一旦建立便不能废止;卢梭继承了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但他认为如果王权违背民意,经所有公民同意,社会契约便可以废止,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

附二:

本节参考书目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方文明史》(马文、佩里主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震撼了皇宫和神殿》(李澍泖著,《外国史知识》1982年第一期)

(作者:

北京铁路第三中学高级教师 金汉鼎)   

资料和注释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启蒙运动的发生

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

同时,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许多优秀的自然科学家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

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霍布斯和洛克是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

霍布斯的代表作是《利维坦》,洛克的主要著作有《人类悟性论》,两人都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但是,启蒙运动是在法国达到高潮的。

18世纪上半期,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贵族和僧侣两大特权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日益加深,拥有经济实力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仍处于被压制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激化,因此,法国的启蒙运动兴起。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形成,推动了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从而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布斯

霍布斯(1588—1679)是17世纪英国卓越的思想家,17、18世纪机械唯物论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英国的维斯堡镇一个穷苦牧师家庭,自幼天资聪明,15岁入牛津大学学习,19岁毕业后任教,讲授逻辑学。

一年后,应聘到一个大贵族家任家庭教师。

他随主人到过欧洲许多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等。

他还当过弗兰西斯·培根的秘书,很受培根的器重,成为培根唯物主义的继承者。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他为躲避战乱,在巴黎住了11年,革命后回到英国。

1651年发表《利维坦或物质、形式和教会的、世俗的国家权力》(简称《利维坦》,利维坦是《圣经》里一种强大而凶恶的怪兽名)一书。

1655年和1658年,他又先后发表了《论物体》和《论人》两部著作。

以上三部著作构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完整体系。

他认为,国家不是神所给予的,而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国家是人的意志的产物。

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所谓的“自然状态”,没有任何约束,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所以在“自然状态”中,人的生命和生存都没有保障。

于是,人们自愿订立一种“社会契约”,把原有的“自然状态”授予契约的掌握者──君主,人由此进入“社会状态”,产生了国家。

人们要绝对服从君主。

这种理论实际上迎合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需要,当时,克伦威尔当上了护国公,实行独裁;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混乱,人们需要稳定,斯图亚特王朝也正密谋复辟。

但是,霍布斯所主张的绝对君主制,实际上是要用君主制的形式来实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专政。

形式虽是旧的,但内容却是新的。

就哲学体系来说,霍布斯是一位机械唯物论者。

他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宇宙只有一个实体,那就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体,除了有广延性、有形体的物体之外,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其他的东西,那些非形体的神、天使、灵魂是根本不存在的。

他说:

“我们既没有神的观念,也没有灵魂的观念。

”他猛烈地抨击了教会的腐败堕落、假仁假义,斥责教皇和教士无异于魔王和恶鬼。

他指出,无论国家和教会,其权力都不是来源于上帝,教会没有理由掌握独立于国家之外、甚至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教会只能依附于国家。

这些思想对于反对当时流行的宗教唯心主义,有着进步意义。

但是,霍布斯又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独立的、互不联系的,他企图用普遍的机械运动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而且一切运动都是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

他特别强调数学方法,甚至把数学方法生搬硬套地应用于政治现象中。

洛克

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以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闻名。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清教徒商人家庭,自幼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

1646年,进入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学校。

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大部分时间用于攻读经验科学,曾与牛顿、波义耳等著名科学家交往,1666年,他结识了大政治家沙夫茨伯里勋爵,参与政治活动。

后来,一度因政治斗争逃亡国外。

1689年,他回到英国,建立家庭,潜心著书立说,接连发表了《论宽容异教的通讯》(1689年)、《政府论两篇》(1689年)、《人类理智论》(1690年)等著作。

1696年起曾任英国政府的商业监督官。

洛克总结了弗兰西斯·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

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系统地表述和论证了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原理,集中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论证了知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

他认为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后天才有的,是从经验中得来的,人的头脑中并没有天赋原则。

但是,他在一些问题上又有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成分,存在着明显的不彻底性。

在政治思想方面,洛克批判“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等鼓吹封建专制的论调,为君主立宪制辩护。

他认为,既没有自然法则,也没有上帝的明文法则确定《圣经》上说的人类祖先亚当就享有对世界的统辖权,而且,究竟谁是亚当的嫡系子孙,谁也说不清楚,因此即便亚当有统治权,也无法确定他的继承人。

他不同意霍布斯说的由于人的自私自利,在“自然状态”下,就一定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乱成一团,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平、善意和互相帮助”的关系。

他也不同意霍布斯所讲的人们在订立契约以后就把自然权利转让给君主的说法,他认为,君主只不过是订约的一方,他必须受契约的约束,有履行契约的义务,必须按照“大多数”的意志行事,承认生命、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是人们不可转让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

君主如果破坏这种社会契约,人们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

他赞成君主立宪制。

他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

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即联盟权),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在宗教政策上,他主张信仰自由和宽容异教,反对教会专横和政教合一,提倡教会和国家分离。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

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

他出生于巴黎。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表现了聪明才智。

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

18世纪,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

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

1718年,他发表了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

后来,伏尔泰因得罪一个贵族而被驱逐出法国,动身去英国。

在英国期间,他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著作。

1729年,他回到法国,创作了历史剧《布鲁杜斯》和悲剧《采儿》,获得成功;同时,经营商业,获利不小,使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

1734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

这本书遭到当局的禁止,被当众焚毁。

此后,伏尔泰在洛兰省边境一个幽静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

伏尔泰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科学院。

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

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菲尔奈定居下来。

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

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鸣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政府为卡拉平反。

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