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统计图读图策略.docx
《地理统计图读图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统计图读图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统计图读图策略
专项三 地理统计图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是反映地理事物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地理数据资料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对比分析、关联分析能力。
作为地理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地理数据的重要载体,统计图在历年高考地理图像中所占比重最大,出现频率最高,是名副其实的“常青树”。
地理统计图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扇形图、正三角形坐标图等为呈现方式,具有新颖度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信息解读]
[解题技巧]
(1)首先明确纵横坐标表示的内容。
(2)结合图例明确图像内容。
(3)读懂图像,明确图像的数值及特征。
[标准答案]
(1)B
(2)B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一般分为以下四步:
1.看题干,明图名
图名是一幅图的“心脏”,往往用以揭示地理图像的主题。
有的图名是隐含在题干中,有的是在图像中。
2.读图例,明坐标(结构)
看清图例,明确图像中的主要地理事物和现象,对于统计坐标图来讲,还要明确坐标轴的内容及数量关系;对于扇形等统计图来讲,还要明确组成扇形结构的各个地理要素。
3.析数值,明特征
对统计图中的各项地理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归纳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趋势。
4.用原理,析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解释图像中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下图为某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最有可能是( )
A.中国 B.英国 C.印度 D.日本
2.1965年后,该国城市化的特点是( )
①城市人口减少 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③城市人口大规模向乡村迁移 ④城市化速度减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由2000年该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8.7%可以判断出,该国为发达国家,排除A、C选项;由图可知,该国1947年城市化水平较低,起步较晚,而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产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所以该国最有可能为日本。
第2题,由图可知,1965年后,该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即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速度减缓,进入郊区城市化阶段,一部分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但城市人口并没有减少。
答案:
1.D 2.D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植物的含水量、气温及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示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植物含水量日变化线
B.新疆瓜果甜与②线相关
C.③为气温日变化线
D.植物含水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呈正相关
2.如果该植物分布在北半球,则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高压势力最强
B.澳大利亚小麦正值收获季节
C.塔里木河出现断流现象
D.地中海沿岸的葡萄进入成熟期
解析:
第1题,由图例可知③为生命活动曲线,根据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可知②为气温日变化线,①为植物含水量日变化线。
新疆瓜果特别甜与③线有关,植物含水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
第2题,从气温曲线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的葡萄进入成熟期。
答案:
1.A 2.D
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14年各月平均气温距平(单位:
℃)图。
读图,下列关于该地说法最准确的是( )
A.12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
B.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C.7至10月寒潮频发
D.12至2月气温逐渐升高
解析:
选B。
从图中可知,图中数值为各月平均气温距平,并非显示气温的高低,故A错;图中显示冬季距平多为正值,夏季距平多为负值,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故B正确;因该图为气温距平,故C、D选项错。
(2015·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4~5题。
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材料二 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4.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5.材料二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D.甲、丁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外来人口中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多于女性,但从材料中无法判断常住人口中男女比例是否失衡;外来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他们的到来使得迁入地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可以缓解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常住人口由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两部分组成,外来人口占39%,则本地人口占61%,本地人口多于外来人口。
第5题,由于经济原因,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从内地迁往沿海城市或工矿区等地,他们幼小的子女需要父母的照顾,因此常常跟随父母一起迁移。
答案:
4.B 5.A
(2015·湖北八校联考)下图示意1961~2010年某市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及总云量的多年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1~1985年,总云量比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年际变化小
B.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逐年减少
C.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
D.总云量逐年增加
7.图中显示出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
C.大气悬浮物含量D.昼长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1981~1985年,总云量的年际变化明显大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的年际变化;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波动变化的趋势,并不是逐年减少的;大部分年份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负相关,即两者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由图可知,总云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并不是逐年增加的。
综上可知,C选项正确。
第7题,读图可知,大部分年份总云量与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呈负相关,即总云量增加则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减少,总云量减少则太阳总辐射年平均日总量增加;而云量的多少与天气的阴晴变化密切相关。
故选B。
答案:
6.C 7.B
客流强度可以反映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下图为安徽省内城市每日发往合肥的客流强度及客流比例图。
读图,完成8~9题。
8.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由此判断,下列城市中规模最为接近的是( )
A.六安市和亳州市B.黄山市和滁州市
C.马鞍山市和黄山市D.阜阳市和宣城市
9.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皖中地区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最高,说明合肥对皖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强
B.亳州市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较低,说明亳州市离合肥近
C.合肥市位于皖南地区
D.安庆市发往合肥的客流量占该市出发客流总量的比例较高,说明安庆市对合肥影响大
解析:
第8题,由客流强度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判断,客流强度接近,城市规模相近。
第9题,皖中地区发往合肥的客流比例最高,说明合肥位于皖中地区,皖中地区离合肥最近,受合肥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强。
小城市受大城市的影响较大,而大城市受小城市的影响较小。
答案:
8.D 9.A
读我国某市产业结构变化图和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资源枯竭B.产业转移
C.减轻污染D.国家政策
11.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下列关于该市今后进一步发展经济的思路最不合理的是( )
A.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B.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
C.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
D.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知,该市在1980年以第二产业为主,此时工业结构中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所占比重最大,说明该市是典型的矿业城市;2000~2013年,该市煤炭工业、电力工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大幅度下降,说明该市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被迫调整工业结构。
第11题,该市煤炭资源濒临枯竭,不宜再扩大煤炭开采量,应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治理污染,同时注重发展该市的其他优势产业。
答案:
10.A 11.D
二、综合题
12.(2015·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1中丙地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
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2)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
解析:
注意图中信息的判读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1)图2中河流的水位数据是分析甲地河流水位特征的关键之处,对信息提取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从水位高低、高低水位出现的时间加以分析。
在分析原因时要从该地的气候特征、该地所处的位置等方面考虑。
(2)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可以参考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等。
(3)丙地辐射松的生长要考虑气候类型、土地资源等条件。
发展纸浆出口,要考虑水源和交通等条件。
答案:
(1)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月至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至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2)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冬季温度低,农作物病虫害少;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源稳定。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辐射松生长;宜林山地广;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充裕。
水资源丰富;距海较近,出口便利。
13.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发展存在差异。
读图回答问题。
(1)说明建国以来我国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
(2)分析上题所述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3)针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特点,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解析:
第
(1)问,读图可知,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占总数比例的变化存在着差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
第
(2)问,首先,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易造成大中小城市比例失调,不利于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还容易造成人口过度向大城市集中,进而带来诸多城市化问题。
第(3)问,应根据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发展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对于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的问题,要控制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对于大城市带来的“城市化病”,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而对于中小城市发展较慢的问题,则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
答案:
(1)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快速增加,中等城市先增后减,小城市先减后增。
(2)大中小城市比例不协调,制约城市化的良性发展;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
(3)对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控制人口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对于中小城市,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镇密度。